浅谈心理健康课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来源 :中国校外教育(中旬)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i2009n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心理健康课是高校配备心理教师,对学生展开心理教育,培养其良好心理素质,促进学生身心发展的课程教育。就心理健康课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方面展开分析与讨论,希望可以为当前的高校人才创新能力的培养模式提供可行性措施。
  心理健康课创新能力培养措施 一、心理健康课对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必要性
  1.加强自信心,奠定创新能力之基
  加强自信心,这是心理健康教育模式最重要的也是首先能够起到的积极作用。自信,是学生在大学阶段对社会压力外在负担的无知无畏,是对当下教学内容与自我学习效果的内心鼓舞。心理健康教育的实施与完善,有利于广泛加强学生的学习自信,为以后的学科学习与综合发展打下坚实基础。
  2.提高问题意识,提高动手创新能力
  在目前的大学心理健康课堂上,通常学生只是静待老师提问,才解决问题。自身并不善于自主发现问题,以及进行师生间的积极活跃的互动。而创新能力的培养,首先还在于对大学生敢于提问、乐于提问、积极互动的问题意识的培养。使其能够在课堂中畅所欲言,主动发现与探索问题,提高大学生的实践能力与动手创新能力。
  二、在心理健康课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1.教师树立正确教学意识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会对学生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有很多名人或是成功的人士在自己的成功往事的叙述中,总会或多或少的提及到自己在人生道路中所受到他人的影响启发。教师的行为会影响学生的行为习惯。所以,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树立正确的教学意识端正自身的态度,做好为人师表的表率,避免学生因自己的不正当行为而引发负面的情绪,进而影响学习效率。
  2.借鉴儒家教育思想
  儒家教育思想中特别推崇因材施教的教学方法。在心理健康教育课程中,教师也可以借鉴这一思想。根据学生的兴趣、能力、性格来实施不同的教育,通过对学生的言论、日常行为进行观察,来了解不同学生的特点。当然,要是逐个观察每一位学生的学习特点在如今的大课堂中是不可能的。所以教师可以根据所代课程的系别来实施不同的教育。比如,对于文科系学生来说,对理论性知识理解能力强,可以讲多于练。
  3.培训学生
  创新能力的培养是一个自我探索与实践的过程。在大学阶段,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可以结合研究性课程共同进行。研究性学习课程的开展的主体就是学生。因此,学生对课题的整体性认识,对研究性学习课程的态度,直接影响自身的动手实践能力。所以,在开展研究性学习课程之前,学校可以分组对学生所选择的课题进行讲座培训。培训老师可以从课题的选题方面,开展,研究方法和活动时间以及最终结题的种种问题给予实质性的帮助,使学生在自主实践的过程中得到创新能力的逐步提升。
  4.分组竞争比赛
  分组竞争比赛这样合作学习模式的进行,可以借助当前的习题微课模式,促进教学模式的多样化。心理健康课程的内容繁杂,理论知识枯燥,学生很容易产生麻痹心理。习题微课即通过简短的视频或音频等多媒体形式记载并结合一定的学习任务而进行教学。学生对课后习题的多样解答,可以通过小组活动与分组竞赛完成,教师可以以多媒体作为比赛和活动的评比平台,记述学生的课堂竞争状态。使学生在平时理论学习中就能当堂得到训练,潜移默化的训练创新能力。
  5.建立多元考核评价
  建立师生自评与互评模式,即建立一种小组评价与个人评价的模式。首先,在心理健康课程的研究性实践活动中,可以要求师生自己对所选所做的课题结果以及课堂表现进行自我评价,即课堂反思,客观地指出自己在学习中的优点与不足之处。其次,进行合理的小组互评。大胆客观合理地指出别人的优质点,并毫无保留的为他们解释缺乏之处。对自我状态的清醒认识,有利于促进学生在自我及他人优秀成果的基础上,加以继承与创新发展。
  三、小结
  心理健康教育教师作为学生身心健康的促进者,肩负着更加光荣神圣而又艰巨的任务,需要不断提高自身水平,促进专业成长,推动教学进程。尽管在现阶段大学生的创新能力极为薄弱,但是只要通过社会各界、学校、教师以及参与学生等等各方的共同努力,扬长避短,为创新能力的培养模式的开展提供各项必要的资源服务。
  参考文献:
  [1]解宏端.大学生创新训练教学模式的探索[J].教育界,2015.
  [2]范海荣,陈丽娜,吴素霞,谢新宇,张电学,宋士清.基于创新能力培养的农业资源与环境专业实践教学体系构建与研究[J].安徽农业科学,2015,(05).
  [3]孙昊哲.基于人力资源开发视角的大学生创新素质培养模式研究[D].首都经济贸易大学,2011.
其他文献
教学,是教师的教与幼儿的学相结合的一种活动。在这种活动中,教师的教起主导作用,而学生的学起主体作用。教固然重要,学则更是重重之中,我认为在教学活动中应着重发挥幼儿的
建筑专业中职学生校园内的安全教育,与其他所有中学生一样。中职学生毕业后所要从事工作的安全教育有其显著特点,一是从业者自身人身安全的高风险性,二是劳动产品(建筑物)的安全对他人人身安全的高风险性,因为该劳动产品是所有商品中安全使用期最长的,隐蔽工程最多的。因此,针对上述特点进行安全教育,可以做到针对性、实用性、成效性三合一,培养安全素质高的专业人才。  建筑专业中职教育自身安全劳动产品安全安全素质2
摘要:小学阶段是儿童身心发展的重要阶段,由于受到年龄特点、知识水平和生活经验的局限,德育教育应切合实际,采取切实可行的教育方法,将其渗透到日常的教学当中去,而语言文字作为表达情意的工具,具有强烈的思想性,小学语文学科在完成德育任务方面具有许多优越条件。培养学生高尚的情操,提高思想觉悟和社会主义道德品质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选好教学渗透德育方法,这是关键,在教学中渗透德育,应注意因文而异选择适当方法。
摘要:“没有 情感,没有爱,就没有教育”。当前,中学化学教学中存在着重认知、轻情感的现象,许多学生情感受到压抑和扭曲,学习主动性受阻,出现厌学现象,甚至弃学现象。结合教学实践,诠释化学教学中渗透情感教育,以情寓教,优化化学教学。  关键词:兴趣 迁移 情感教育 化学教学  “感人心者,莫过于情”,情感是心灵沟通的桥梁。中学是学生人生观、世界观的形成时期,情绪强烈,但不稳定,情感从幼稚走向成熟,细腻
根据当前残疾人群体就业的现状,分析其就业难的原因,并结合政府宏观调控,社会宣传及对残疾人加强职业教育等观点提出解决残疾人就业问题的看法和对策。
学困生可以说每个学校都有,每级都有,是教育教学中的一种普遍现象。作为教师应该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伸出关爱之手尽最大努力降低学困生比例,大面积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学困生转化策略一、关爱学困生,调动积极性  曹岘中学有一位名叫石X的初三学生,三年前被靖远一中录取为高一新生,文化课成绩加上体育特长考试成绩勉强上线,可以说是一名学困生。这位学生刚开始在班上学习兴趣较高,有较强的求知欲。没想到期中考试成绩
天下父母有谁不希望自己的孩子聪明,有谁不希望自己的孩子在各种竞赛中取得优异的成绩,可是在班级里却总会有一些智商不如别人的同学,看起来被人称为“笨孩子”的学生,这些学生也仿佛习惯了这些称呼,一如既往地“笨”下去,破罐子破摔,最后成为班级里的“后进生”。学生学不好,表现差,不能单怪学生,只是我们老师和家长还没有找到适应他的教育方法和策略。作为班主任,我们只有不断学习、不断实践、不断反思、不断研究、不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