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受文学语言的形象美

来源 :语文世界(初中版 )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akurabb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清晨临窗,陡见窗外一片新绿,你会惊呼,“啊,春天来了!”
  列车南下,陡见窗外一派江南春色,你会惊呼:“啊,春到江南!”
  但是,诗人却未必这样说。在他们的笔下,我们看到的是:“春城无处不飞花”“千里莺啼绿映红”“满园春色关不住”“陌上青青柳色新”等一幅幅生动的画面。同样是报告春天的来临,前者只是单纯叙述,而诗人则是形象地描绘。
  最有名的报告春天消息的诗,是王安石的《泊船瓜洲》——
   京口瓜洲一水间,
   钟山只隔数重山。
   春风又绿江南岸,
   明月何时照我还?
  这是王安石由北方取道扬州返回南京途中写下的一首诗。诗中的“绿”字,原来作“到”“过”“入”“满”等字,经过十多次反复修改,才定为“绿”字。诗人在这一个字上如此煞费苦心是有道理的,因为无论“到”“过”“入”“满”,都不过是单纯地叙述季节的更替,唯有这一个“绿”字,才形象地为我们描绘了一幅色彩明丽的江南春景:枯萎的小草,绿了;光秃的树枝,绿了;灰黄的大地,也绿了。这是一个绿色的世界啊!到处是春意盎然,生机无限。透过这个“绿”字,我们仿佛听到了春姑娘的轻盈步履,报春鸟的欢快啼鸣,柳叶鱼的水中拨喇;我们还仿佛看到了花间的蜂飞蝶舞,春江的鸭儿戏水,蓝天的风筝高悬……“春风又绿江南岸”,这是一幅多么形象的画面啊!文学艺术是借助形象来反映生活的,文学语言的最显著特征就是它的形象美。
  著名苏联诗人马雅可夫斯基曾把文学语言的提炼,形象地比作“镭的开采”。他指出:正如在千万吨矿石中开采出一克镭那样,“你用尽气力,采取一千吨的字矿,只为了一个字”。什么是“语言矿石”中的“镭”呢?就是具有形象美的文学语言,它炼去了“语言矿石”中的杂质,闪烁着“镭”的光华,照亮了生活的画面。
  诗人杜甫就是这种在“语言矿石”中开采出“镭”的技术能手,“语不惊人死不休”是他提炼文学语言的座右铭。所谓“惊人语”,当然不是故作豪言壮语,而是指以精确的语言形象反映客观事物。相传宋代汴京陈舍人曾得到《杜甫诗集》旧本,其中《送蔡都尉诗》写蔡都尉武艺高强和纵跳轻捷的两句诗“身轻一鸟□,枪急万人呼”,“鸟”字后面脱落一字,又无另本可查,于是请了几位懂诗的朋友共同商讨,斟酌把缺字补上。大家议论纷纷,或主张补“疾”字,或主张补“度”“落”“起”“下”等字,但终觉不妥。后来,陈舍人又得到一本比较完整的《杜甫诗集》。一查,原来脱落的是个“过”字。为什么用这个不起眼的“过”字呢?细细一想,不禁大为惊服。因为“过”者,掠过也。“身轻一鸟过”,身体轻捷得像眼前一掠而过的飞鸟似的,刚要仔细辨识,飞鸟却早已倏尔远逝,杳无踪影。用这个“过”字来描绘蔡都尉的善于纵跳,不是比“疾”“度”“落”“起”“下”诸字精确和形象得多吗?
  从南宋到元末《水浒传》故事形成的过程,也是语言的“矿石”不断冶炼的过程。经过千锤百炼,这部作品以它的语言形象美而著称。鲁迅特别欣赏“林教头风雪山神庙”一回中“那雪正下得紧”的一个“紧”字,称赞它富有“神韵”,也就是十分传神地勾勒了一幅大雪纷纷扬扬的壮美图画。“景阳冈武松打虎”一回中,写到武松带着醉意一步步走上景阳冈时,只用了“回头看这日色时,渐渐地坠下去了”14个字,就传神地勾勒了一幅大虫出没、人迹罕至的令人毛骨悚然的画面,透过这幅画面,仿佛可以看到草丛深处炯炯虎目的凶光,听到隐隐的虎声咆哮,难怪批《水浒传》的金圣叹读到这里,不由得在书上批道“我当此时,便没虎来也要大哭”了!
  在文学作品中,具有高度形象美的文学语言对人物性格的刻画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这种文学语言,无论简朴繁复,只要运用得当,就会打开人物的内心世界,让你看到一幅幅心灵的图画。“然而”,是一个十分平常的词,但用到《祝福》中鲁四老爷的谈话中,就让我们洞察到了这个“道学家”的内心所想。请看祥林嫂被娘家人抢走后,介绍人卫老婆子同鲁四老爷的一段对话——
  (卫老婆子):“阿呀阿呀,我真上当……我那
  里料得到是瞒着她的婆婆的呢。对不起,四老爷,
  四太太。总是我老发昏不小心,对不起主顾。幸
  而府上是向来宽洪大量,不肯和小人计较的。这
  回我一定荐一个好的来折罪……”
  “然而……”四叔说。
  这里,鲁四老爷只说了半句话:“然而……”后面的潜台词是什么呢?很明显,这就是:你说要另荐一个好的女佣来顶替祥林嫂;然而要像祥林嫂这种“只是顺着眼”“不开一句口”“整天地做”“又有力,简直抵得过一个男子”的廉价好劳力,恐怕不容易找到了。这是鲁四老爷在“然而”后面欲说而未说的话。为什么不说出来?因为一说出来,就等于称赞了私自逃离婆家的祥林嫂,有碍于他的道学家身份。好在精于世故的卫老婆子可以理解他的用意:他要找的女佣是祥林嫂这种劳动力强而又顺从主人使唤的奴隶。私自逃离婆家,他是不能容忍的,因为他是封建礼教的卫道者;一心为主人家卖力的奴隶,他是需要的,因为这种人对他家有利,这就是“然而……”这半句话为我们打开的鲁四老爷的内心世界。
  在影片《流浪者》中,有这样一段拉兹和丽达在船上的对话——
  拉兹:丽达,你看什么?
  丽达:我看月亮。你呢?
  拉兹:我看——云彩。
  在这段短短的对话中,我们看到了什么呢?“月亮”是圆满的,皎洁的,光明的;家境富裕、心地纯洁、无忧无虑的丽达热恋着少年时代的朋友拉兹,她不知道拉兹的悲惨遭遇,天真地认为自己和拉兹的爱情一定会像月亮那样,有着圆满的、美好的、光明的结局。而拉兹,却清醒地看到这条爱情之路上潜伏着的重重危机:他是“下等人”,是“流浪汉”,是“贼”,而这些,出身高贵的丽达都不知道,更何况丽达的保护人拉贡纳特一旦弄清他的身世,一定会出来坚决阻止,正像“云彩”挡住“月亮”一样,禁止丽达和他结合。“我看月亮”——“我看云彩”,多么形象的语言啊,它让我们看到了一对热恋中的年轻人迥然不同的丰富的内心世界。
  文学语言是千万吨语言“矿石”中开采出来的一克“镭”,因此,它常常是十分凝练的。你看,王安石的一个“绿”字,杜甫的一个“过”字,《水浒传》的一个“紧”字,《祝福》的一个“然而”,以及《流浪者》的船中对话,不都是十分凝练的语言吗?但是,文学语言的主要标志却不是它的凝练性,而是它的形象美。那种忽视“形象美”而把“凝练”当作文学语言的主要标志的观点是十分片面的。请看下面一段文字。
  “我深愧浅陋而且粗疏,脸上一热,同时脑
  里也制出了决不再问的定章,于是看小旦唱,看
  花旦唱,看老生唱,看不知什么角色唱,看一大
  班人乱打,看两三个人互打,从九点多到十点,
  从十点到十一点,从十一点到十一点半,从十一
  点半到十二点,——然而叫天竟还没有来。”
  这是鲁迅在《社戏》的开端部分写的一段看戏的情景。这一段语言并不“凝练”,在通常情况下,人们是不会这样“啰唆”地说话的;如果用“凝练”这把剪子去修剪,最多只要“看各种角色演唱,从九点直到十二点”两句话。但是,在《社戏》中,却非得像鲁迅这种写法不可。因为作者是写自己慕谭叫天之名去看戏的,不但谭叫天迟迟未出,更兼剧场的拥挤、混乱,早已感到索然无味、烦躁不安。在这种心情状态下看戏,只有两件事可做:一是数着一个个出场的角色,希望他们赶快退场,二是数着一点点逝去的时间,希望早点收场。正因为这样,作者才特意运用繁笔,连写了六个“看”字,又连写四个时间变化,以便形象地描绘出当时索然无味、烦躁不安的心理状态。刘勰《文心雕龙》说得好:“句有可削,足见其疏;字不得减,乃知其密。”足见文学语言的“疏”和“密”,“繁”和“简”,需因事、因情而定;但是,无论繁简疏密,却都必须遵守文学语言的共同准则:形象美。
其他文献
近年来,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我镇地处水乡地带的优势,农户养鸭的数量和规模越来越大,鸭蛋及产品在全国范围内流通很广,且流通速度也越来越快,从而导致各种传染性疾病传播流行加快,给
在隧道勘察中,物探常用方法为高密度电阻率法和地震波折射波法。但近年来,对炸药源的限制及受复杂地形的影响,地震折射波法达不到勘探要求;而对于埋深较大的隧道,高密度电阻
生境质量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区域生物多样性维持能力的高低,评估区域生境质量对土地利用/覆被变化的响应,可以间接衡量区域生物多样性维持功能的时空变化,为生物多样性保护提
近年来,建筑工程数量在不断增多,而现浇楼板出现裂缝是目前最普遍又较难克服的质量通病之一。虽然有的裂缝对结构安全使用没有多大危害,但在有水源等特殊情况下会产生渗漏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