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色红茶总黄酮提取工艺优化及理化性质研究

来源 :食品科技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kampfi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以百色红茶为原料,采用超声波辅助乙醇溶液浸提法提取其中的总黄酮,并初步探讨总黄酮的理化性质.依据单因素试验结果,利用Box-Behnken法对提取工艺进行优化,得到最优的工艺条件为乙醇体积浓度65%、液料比62:1 mL/g、超声功率350 W、提取温度73℃、提取时间为35 min,在此条件下红茶总黄酮平均得率为13.77%,与回归方程预测值14.18%相当(<3%).稳定性测试表明,红茶总黄酮应保存于中性环境棕色试剂瓶中,应用过程中避免紫外线直射及强酸强碱环境.红茶总黄酮对多种自由基及离子具有良好的清除效果,并且清除能力随黄酮浓度的增加而增强,说明红茶总黄酮具有良好的抗氧化活性.以上结果可为百色红茶在国内的深度推广提供理论支撑.
其他文献
为明确GB 2760-2014《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添加剂使用标准》中允许添加至热加工肉制品使用的不同抗氧化剂的体外抗氧化活性与其抑制肉制品蛋白质氧化和脂肪氧化能力之间的关系,分别测定8种抗氧化剂的体外抗氧化活性(1,1-二苯基-2-三硝基苯肼(1,1-diphenyl-2-picrylhydrazyl,DPPH)自由基清除能力和还原力),同时将其添加至热加工肉制品中,研究其对肉制品硫代巴比妥酸反应产物(thiobarbituric acid reactive substance,TBARS)值、羰基含量
运用实时聚合酶链式反应方法,测定8个品种的蓝莓(包括6个高丛蓝莓:绿宝石、蓝美1号、海岸、莱格西、比洛克西、奥尼尔;2个兔眼蓝莓:括灿烂、园蓝)花青素合成途径中的VcCHS、VcCHI、VcF3H、VcDFR、VcANS结构基因及转录因子MYB基因相对表达量,分析其对花青素合成的调控作用.结果 表明:VcCHS、VcCHI、VcF3H、VcDFR和VcANS基因对花青素的合成有调控作用,能够促进花青素的生成;但VcANR基因对花青素的合成有负调控作用,可使蓝莓花青素含量显著降低.MYB转录因子对花青素合成
为探究微波萃取条件下,萃取体系内微波能吸收和目标成分的传递机理,本实验针对微波辅助萃取蔓越莓花色苷的过程进行研究.依据电磁理论,建立萃取液微波能吸收模型,分析介电特性与萃取液微波能吸收规律;依据质量守恒和能量守恒定律,建立萃取体系内花色苷传热传质模型,分析微波萃取体系内的温度和花色苷提取量分布和变化规律;通过扫描电子显微镜观察经微波处理后蔓越莓颗粒的微观结构.结果 表明:萃取液介电常数、介电损耗因子及微波能吸收与微波功率呈正相关;对萃取液温度分布和花色苷提取量的变化进行模拟,发现微波功率越大,萃取液中心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