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培养幼儿合作的品质

来源 :少儿科学周刊·教育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SSSP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幼儿合作交往是促进幼儿社会化的重要方面,也是实现幼儿社会化不可缺少的途径。正如一位美国儿童学专家所指出的:“一个人与同事、家人及熟悉的人们如何相处,往往取决于他童年是如何与其他小朋友相处的。”因此,幼儿的交往问题越来越引起家长和老师们的重视。在幼儿时期能否培养起初步的交往意识,对其今后参与社会、参与生活有着直接的影响。因而如何培养幼儿的合作交往能力成为我们眼前最重要的任务之一。
  合作就是个人与个人、群体与群体之间为达到共同目的,彼此相互配合的一种联合行动、方式的品质,以下是我对幼儿合作品质的表现及认识
  一、幼儿缺乏合作品质的表现
  幼儿缺乏合作的表现体现在合作的意识和合作的能力上。表现在:不会协商,不会调整交流;不积极寻求合作,遇到困难往往求助老师没有意识去协助解决;不积极投身集体活动,对集体活动不感兴趣,不喜欢争论,别的幼儿想与他争论,他也不搭理。
  二、制约幼儿合作品质形成的因素
  家庭氛围不和,父母之间关系不好,父母长期不在家,长此以往下去幼儿易形成自卑、孤僻、消极的内向性格;养育方式不正确,过分的溺爱孩子,导致幼儿有求必应,随意训斥、打骂孩子,给孩子带来心理阴影;交往环境单一,有些家长禁止孩子与其他同伴交往,导致幼儿交往的机会被剥夺。使幼儿缺乏交往的基本技能,不会商量,不会谦让,不会主动争取朋友,从而直接影响幼儿交往态度的形成和交往能力的提高。
  三、幼儿合作品质的培养策略
  1、创设利于幼儿合作的环境
  《幼儿园纲要》明确指出:环境是重要的教育资源,应通过环境的创设和利用,有效的促进幼儿的发展。根据幼儿的实际情况,结合合作能力培养的目标,为幼儿提供交往合作的机会。让幼儿积极参与,对幼儿形成潜移默化的影响,使幼儿受到熏陶,感受到合作是一种良好的行为习惯,并形成初步的合作意识。
  2、树立合作榜样,培养合作的意识
  教师在幼儿的心中有很高的威信,教师的一言一行总在影响着幼儿,在班中,教师之间是否能互相配合,分工合作,和谐相处对幼儿产生较之直接的影响。日常生活中,我们应该让孩子和小伙伴一起玩耍,游戏,一起分享玩具,食物等,让孩子体验到群体生活的快乐,感受到他人合作和自己独自分享这两种不同的情绪体验,从而认识到与他人合作的重要性。在集体活动中,可以让幼儿自己商量讨论,自由选择项目,让他们进行自我分工、自我约束,各司其职,互相帮助。
  3、培养幼儿合作品质的具体方法
  处于幼儿时期的孩子可能不会在需要合作的情景中自发地出现合作行为,更不可能知道如何去合作,需要教师教给幼儿合作的方法和技能。
  方法一:谈话讨论法。在活动中,要教幼儿学会用语言交流。我们要为幼儿提供自由的语言交流环境,支持并鼓励吸引幼儿积极的参与活动,使他们在交往时学会使用礼貌用语,促使更好的合作,如在游戏过程中,幼儿想加入同伴的活动,教师要使幼儿明白要主动、有礼貌的请求别人同意自己加入,还可以让幼儿在围绕主题分工、合作、协商分配角色后在开展游戏活动。
  方法二:观察引导法。教师经过观察后,通过扮演某一适当的角色加入幼儿正在进行的游戏,以角色身份指导幼儿游戏,是一种最有效、最自然、最受幼儿欢迎的指导方法,在教师的指导下,幼儿能顺利完成合作活动。当幼儿面对材料无从下手时,教师可以扮演设计师主动引导幼儿确定主题内容,帮助幼儿分工合作,共同建筑,共同欣赏,让幼儿充分体验合作后的快乐。
  方法三:积极评价法。 在幼儿的合作过程中,表示肯定的鼓励孩子持续合作的动力。当看到幼儿与同伴一起友好的配合玩耍或协商、建议、共享或给予帮助与求助时,我们应注意引导幼儿感受合作的方法。如在区域活动中,教师要注意观察每位幼儿的行为表现,注意对每个孩子的合作作出积极的回应,并让幼儿欣赏、讲述作品的内容,共同分享体验合作的快乐,对有进步的幼儿及时给与肯定和鼓励,做到强化反馈体质。
  方法四:暗示法。 暗示诱导幼儿自己去思考领悟,相信幼儿的自我决策能力,发现合作机会,尊重他们的合理意见,鼓励他们的主动行为,使他们在实践中感受。
  一个好的性格决定着一个好的人生,我们若能及时地幼儿性格形成的初期给予正确的引领与指导,将会使幼儿一生的发展获益无穷。孩子的成长的过程需要家庭、幼儿园和社会等多方力量的配合与支持,三者通力合作,共同致力于培养具有自我控制能力、自信心、合作意识的幼儿,使孩子形成良好的性格,保持积极上进的状态,在拥有健全性格的同时快乐健康的成长。
  
  
  
  
其他文献
前言 细菌内毒素Lipopolysaccharide(LPS)是革兰氏阴性菌细胞壁的成分,又称脂多糖,它可以刺激巨噬细胞产生细胞因子,自由基,脂类等物质,少量上述物质可激活免疫系统,杀病原微生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科学,实验是学生获取知识、进行知识创新、激发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的重要手段,是培养学生的科学兴趣、科学态度、科学方法的重要途径。  当前我们初中化学实验教学主要有两种形式:一是演示实验,占实验教学的95%,二是学生分组实验。无论是演示实验还是分组实验,绝大部分都是验证性实验。学生分组实验都是“照方抓药”,缺乏灵活性与创新性。化学实验实验教学的改革应从以下方面入手:  一、
课堂教学是教学工作的一个重要环节。而课堂效率的高低直接关系到学生成绩的高低。新课程理念下的课堂教学,要以学生发展为本,全面关注学生的发展。从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着手,让学生爱学、会学、主动学、创造性的学、快乐的学、持续发展地学。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不断提高,确保每个学生健康快乐地成长,最大限度地发掘学生的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使学生的个性得到充分的张扬。  教学是师生间的双边活动,教师的主导作用有利于引
目的:伊立替康属于拓扑异构酶Ⅰ抑制剂,抗瘤谱广,临床疗效较好,其主要剂量依赖性毒性有两种,1.腹泻,尤其是迟发性腹泻,2.血液系统毒性.该文通过伊立替康引起小鼠肠道特征性病
[摘 要]小学要上好科学课,必须结合实际,充分利用资源优势,采用灵活的教学方法和先进的教育手段,加强实验教学和学生各种能力的培养,一定能实现科学教学目标。  [关键词]小学科学 课堂 教学  现阶段,就现行的小学科学教材而言,变化大,可以说每年都在变化,如果我们的教学方法方式还停留在原有的教学层面上,我们将违背教材的改编原则和意图,无法完成教学任务,更达不到教学目标。那么,怎样才能上好新编教材呢?
[摘 要]素质教育改革的今天,课堂教学中的有效性既考虑教师教的有效行为,又考虑学生学的有效行为。运用现代教学手段,优化课堂教学,设置合理的作业,激发学习兴趣,是实现有效课堂的保障。  [关键词]优化教师的教优化学生的学实现有效课堂  对于参加素质教育改革的教师来说,是个常谈的话题。课堂教学中的有效性既考虑教师教的有效行为,又考虑学生学的有效行为。因此,教师优化课堂教学,设置合理的作业,提高教育教学
[摘 要]合作学习已成为有效提高学习质量的可靠途径之一。合理使用小组合作学习方式,能有效增强师生间和生生间的互动,提高学生的课堂参与率。  [关键词]小学数学教学 合作学习    合作学习已成为有效提高学习质量的可靠途径之一。合理使用小组合作学习方式,能有效增强师生间和生生间的互动,提高学生的课堂参与率。促发学生间的协作精神,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归纳力和表达力,多年来,我一直从事数学教学,在工作中我
[摘 要]教师是教育的第一资源,是发展教育事业的关键所在。建立一支高素质的教师队伍,是推动教育改革和发展,提高教育质量和水平的关键措施。本文从强师德、树形象,提高教师思想素质;完善教师评价、监督、考核机制,促进教师队伍规范发展;狠抓教研、促教改,全面提高教师教育素质水平;关爱并行,发展情感纽带,提升教师工作热情四个方面阐述了农村小学加强教师队伍建设的方法。  [关键字]农村小学 教师队伍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