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改进初中物理课堂教学提高教学效益的几点思考

来源 :考试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ee41944408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初中物理课堂教学不能照本宣科,否则不但激发不了学生的学习热情,反而会让学生对物理学习产生厌烦心理。为了激发学生学习潜能,让课堂教学充满活力,教师务必用心研读教材,对教学内容进行挖掘与整合,然后精心设计教学过程,优化教学环节,实现由“教教材”向“用教材教”的转变。同时,教师要帮助学生学会运用物理知识和物理方法解决实际问题,促进学生对物理知识的理解与深化,提高解决问题、实验探究等能力。教学过程中要拒绝教师越俎代庖、包办代替行为的发生,为学生创造自主探究的机会。
  一、强化“用教材教”的意识,实现由“教教材”向“用教材教”的转变。
  所谓“教教材”,是指教师在传统教育思想的束缚下,教师以教材为本,循规蹈矩、按部就班地向学生灌输书本上死的知识,并把它作为教学的主要目标。教学活动不能体现教师的创造性。而在课改思想的指引下,教师要更新落后思想,改进教学行为,探讨如何用教材教学生知识,教学生方法,在运用教材开展相关教学活动的过程中发展学生能力,培养学生物理学科素养。“用教材教”体现了以学生为本的思想,它要求教师挖掘出教材中蕴含的最有价值的物理知识及探究方法,并通过对教学内容进行精妙的、变通性的处理,为学生搭建探究平台,让学生通过自主学习与合作探究实现对所学内容的掌握,发展学生探究能力。所以,教师要强化“用教材教”的意识,真正实现由“教教材”向“用教材教”的转变。
  譬如,笔者听过一位新上岗的教师教学《电阻》一课,其教学流程与教材上呈现的几乎完全一致。首先是新课导入,学生回顾电流与水流的类比,讨论使水轮机转速加快和使电灯变亮的方法。在新授阶段,学生阅读课本并思考如何改变电路中的电流,然后进行一番交流与猜想,再进行探究实验。教师演示操作,学生观察。最后教师结合学生回答,总结出两点:一是用不同的导体,二是改变电压。这一结论是在引导学生阅读课本的基础上得出的。其实,在学生阅读课本后再思考讨论如何改变电流,已经失去意义,因为课本上已有现成答案。在后面探究“影响电阻大小的因素”这一环节时,教师抛出问题后,学生的猜想非常准确,这是学生直接从书本上获取的,同教师的暗示也有一定关系。这说明该教师对新课程背景下的教学缺乏足够认识,仍然以传授知识为主,是在老老实实地“教教材”,而不是以发展学生的能力为主,没有上升到“用教材教”的高度。因此,这位教师的教学行为很大程度上剥夺了学生思考的机会,师生没有步入创造性活动的境地。“教教材”的思想,让教师成了文本内容的“二传手”,学生成了被动接收知识的容器。
  而另一位教师教学“摩擦力”这一内容,则从创设问题情境入手,借助开放事例的呈现,激活学生思维,并逐渐收缩到教学的焦点问题——摩擦力。在学生实验环节,教师没有要求学生完全按照统一的要求进行操作,跳出了教材的束缚,而是通过小组合作探求操作步骤和注意事项,做到既动手又动脑,真正体现了探究的理念。这说明执教者对新课程理念的把握比较到位,并能落实到自己的实践中。总之,在“用教材教”的思想指导下,教师要对教材进行删减、增补、改编和重组,并在教学设计上围绕重、难点,选择有效的突破口解决问题。
  二、帮助学生学会运用物理知识和方法解决问题,提高应用能力。
  课程标准强调要让学生学会运用物理知识和物理方法解决问题。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过程对于学生的进步有极为重要的意义,能增进对知识的领悟与掌握,产生应用的欲望,获取成功体验。物理教学要紧密联系实际,丰富学生的感性认识,并将所学知识应用于实践,领略到物理知识与方法在生活中的应用价值,从而培养学生运用物理知识和物理方法解决问题的能力。在物理教学中教师应结合教学内容从学生的现实生活中选取素材,作为生动的例子加以运用。这样可以促进学生对物理知识的感知与理解,增强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意识。“实践出真知”,当概念和规律在学生大脑中建立之后,教师要及时引导学生运用知识分析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寻求解决的最佳策略。比如,引导学生运用“假设—检验”的探究思路,探索身边的物理现象,从物理学的视角审视身边事物。
  解答习题也是锻炼学生自主解决问题的一种有效方式,是物理教学活动的一个重要内容,是检测学生运用知识、培养分析能力的一条重要途径。但是,教师要注意改进习题教学,避免让学生死记硬背概念,生搬硬套公式,进行机械重复的训练。教师要结合课改理念,精心设计具有时代特色的习题,注意内容的丰富性与形式的多样化,使物理习题接近生活。
  三、拒绝教师越俎代庖、包办代替行为的发生,为学生创造自主探究的时空。
  建构主义理论告诉我们,知识的运用与知识建立的过程有密切联系,只有学生对知识有了深层理解之后,才可能发生有效迁移。教师要注意运用有助于学生理解、建构物理知识的方法组织教学。要拒绝教师越俎代庖、包办代替行为的发生,多为学生创造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的时空。
  譬如,在密度的复习课上,一位教师要求学生思考三种测量盐水密度的方法。其教学流程是这样的:第一步,带领学生复习本节的基础知识;第二步,为学生设计一道开放性问题:“请写出测量盐水密度的三种方法。”学生根据密度公式ρ=m/v,直接选用天平测量盐水质量m、量筒测盐水体积V,再利用公式计算出密度值。教师肯定了学生这种直接根据密度公式得出的测量方法。继续启发学生思考:除了密度公式之外,大家还可能用其他哪些物理知识解决问题?教师进一步引导学生积极思考:还有哪些相关的物理知识与密度有关?如果不用天平和量筒,你还能运用什么方法、使用什么仪器测算出盐水的密度……小组开始讨论,拟定具体方案。达成共识后,小组代表上台交流,提出了几种新的解决方案,如运用P=ρ液gh可求出ρ液,挖掘出密度和液体压强知识之间的关系,运用这一关系解决问题;运用等体积法测盐水的密度;等等。最后,教师让学生自己对这一节的基础知识和盐水的测量方法进行总结。
  教学过程中教师通过创设开放性的问题,引导学生回顾相关知识,发现和建立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拓展了学生思维,使学生学会运用有关知识和方法解决问题。此外,教师要善于营造宽松的学习氛围,引导学生充分思考、交流,寻找各种各样“测量盐水密度”的方法,拓宽学生的思路,并鼓励学生对学习过程、方法进行总结,将解决问题的经验内化为自己的能力。
其他文献
摘 要: 基于新课程理念,教师在备课过程中不但要备向学生讲解的书本上的基础内容,而且要认真挖掘物理教学内容深层次的人文精神和科学价值,将身边的资源充分地灵活应用于教学中,进行合理的教学安排,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能够真正掌握科学研究方法,保证三维教学目标的实现。  关键词: 初中物理 三维教学目标 教学研究  引言  在中学物理教学过程中,新课标要求教师不能在课堂上只是向学生教授知识,而是要求在
摘 要: 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是物理教学的重要任务之一。教学不仅要传授知识与技能,还应培养学生的聪明才智,因此,如何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是每个老师都值得研究的问题。本文主要从利用生活知识提高感知,利用实验培养思维能力,创设物理情境,提供思维材料,利用知识联系,培养思维能力等方面阐述在初中物理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关键词: 物理教学 思维能力 培养策略  思维是人们对客观事物特征及规
摘 要: 主导与主体是新课改所提出的一种教学理念,它颠覆了传统的师生关系,对教师的教学提出更高要求,同时对师生进行了很好的定位。本文主要探讨了主导与主体的“双主”关系在中职物理教学中的体现,旨在落实新课改要求,为提高中职物理教学质量献计献策。  关键词: 中职物理课堂教学 主导 主体 双主关系  最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中的“六大改变”从课程目标、课程内容和课程实施方面提出了落实学生主体地
摘 要: 初中物理教师要在新课程理念指导下,摒弃旧思想,接受新观点,从过于重视知识传授,转向落实三维目标,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作者认为,为贯彻落实课改理念,改进初中物理课堂教学,教师要从“三个重视”出发,培养初中生的物理学习能力。  关键词: 初中物理课堂教学 自主学习能力 培养策略  物理教学要让学生掌握知识、习得方法,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为将来的深入学习打好基础。初中物理教师要在新课程理
摘 要: 提升物理教学质量,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和学习能力,要从以下几方面着手:培养学生学习物理学科的兴趣;构建完整的知识体系,促进学生主动学习;改变传统教学模式;老师需要自主补充知识,增加知识储备,更好地服务于教学。  关键词: 初三物理 教学质量 提升对策  物理是一门以观察试验为基础的学科,具有严密的逻辑性和科学性,对青少年思维能力的提升具有积极作用。初一是学生刚刚接触物理的时期,可以算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