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目的 通过颈外静脉注入自体血凝块并应用氨甲环酸建立大鼠肺血栓栓塞症(PTE)相关肺血管重构动物模型,探讨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及金属蛋白酶组织抑制剂1(TIMP-1)在PTE相关肺血管重构中的作用.方法 将56只SD大鼠随机分为PTE组及假手术组(Sham组).PTE组用注入血栓及抑制纤溶方法 制作PTE模型.Sham组用生理盐水代替血栓及抗纤溶药物.每组分别于制模后1、3、7、14 d各
【机 构】
:
100043,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朝阳医院京西院区呼吸科,北京呼吸疾病研究所,100043,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朝阳医院京西院区呼吸科,北京呼吸疾病研究所,100043,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朝阳医院京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通过颈外静脉注入自体血凝块并应用氨甲环酸建立大鼠肺血栓栓塞症(PTE)相关肺血管重构动物模型,探讨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及金属蛋白酶组织抑制剂1(TIMP-1)在PTE相关肺血管重构中的作用.方法 将56只SD大鼠随机分为PTE组及假手术组(Sham组).PTE组用注入血栓及抑制纤溶方法 制作PTE模型.Sham组用生理盐水代替血栓及抗纤溶药物.每组分别于制模后1、3、7、14 d各取7只鼠处死,留血检测 MMP-9、TIMP-1 含量.取左肺做苏木素伊红染色、磷钨酸苏木素(PTAH)染色及α- 平滑肌肌动蛋白(α-SMA)免疫组织化学(IH)染色,并做 MMP-9、TIMP-1 IH 及原位杂交(ISH)染色.结果 ①PTE组制模第7天见到栓塞部位肺血管重构,14 d 时更加明显.②PTE组血清 MMP-9 浓度及 MMP-9/TIMP-1 比值均高Sham(P0.01),TIMP-1在1 d 及3 d 时显著高于Sham组(P<0.05,P<0.01),7 d与14 d 时降至 Sham 组水平.③PTE 组 IH 染色显示栓塞部位的血管及新生内膜中的平滑肌细胞内皮细胞及浸润的单核一巨噬细胞,MMP-9 染色阳性.栓塞部位的血管内皮细胞及平滑肌细胞 TIMP-1染色阳性.Sham 组 MMP-9及 TIMP-1 染色阴性或弱阳性.MMP-9 及 TIMP-1 ISH染色结果与 IH 染色结果 基本一致.④α-SMA染色显示平滑肌细胞是新生内膜的主要成分.结论 颈外静脉注入自体血栓并重复应用抗纤溶药物可成功建立大鼠PTE相关肺血管重构模型,PTE相关肺血管重构的主要病理改变为新生内膜生成.MMP-9/TIMP-1失调参与了PTE相关肺血管重构过程。
其他文献
动脉粥样硬化是目前危害人类健康的常见病和多发病.氧化低密度脂蛋白(Ox-LDL)是动脉粥样硬化的独立危险因素,能够损伤血管内皮细胞、促进单核细胞的黏附、促进血管平滑肌细胞
目的调查监护室护士的焦虑状况,分析引起焦虑的相关因素,寻找减轻焦虑程度的有效手段。方法通过采用焦虑自评量表(SAS)及社会支持评定量表(SSRS)对监护室及非监护理进行问卷调查。结果监护室护士的焦虑状况与非监护室护士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不同年龄段的监护室护士焦虑状况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不同ICU工作年限、不同学历的监护室护士焦虑状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当前,我国在建立和完善现代企业制度的过程中,存在诸多误区,文章从以下几个方面加以阐述并提出了应对策略:政企权责利益不明确;法人治理结构不完善;国有资产管理不到位;企业
目的 了解广州市番禺区中心医院黏液型铜绿假单胞菌的分布及耐药情况,为临床用药提供参考.方法 对广州市番禺区中心医院2015年5月至2016年12月各类住院及门诊送检样本中分离
目的 分析2014-2016年浙江省传染病自动预警系统监测数据,为传染病自动预警系统优化提供依据.方法 收集浙江省2014-2016年传染病自动预警监测数据,进行描述性分析,并与同期“
新三板分层政策终于落地。创新层和基础层犹如一道“优等生”与“普通生”的标签,将7662家新三板挂牌企业截然分成两队。一时间,挂牌企业似乎只有两种,进入创新层的和没进入创新层的。但不管是哪一类,已经有不少挂牌企业开始萌生退意,即便是创新层的政策红利依然阻挡不了它们离去的决心。对于这个市场,人们在期待之外,同样抱有焦虑之心。
企业文化的确定取决于企业价值观,而企业价值观的形成又取决于企业领袖和高层的价值观.企业价值观是在企业长期管理实践中逐步形成的,因此,管理对于企业文化建设不可或缺.
目的 探讨复发性尖锐湿疣患者T细胞改变和HPV感染分型情况.方法 自2010年1月至2017年1月,收集台州市肿瘤医院门诊收治的尖锐湿疣患者124例,痊愈后对患者随访3个月.根据3个月
目的 探讨结核感染T细胞斑点试验(T-SPOT.TB)对临床结核诊断的应用价值.方法 以2016例进行T-SPOT.TB检测的样本为基数,对其中部分患者相应样本同时进行痰涂片、结核分枝杆菌
目的探讨QC活动在减少躁动患者非计划性拔除胃管中的应用效果。方法成立QC小组,按照PDCA循环法,对躁动患者非计划性拔除胃管进行现状调查,分析躁动患者非计划性拔除胃管的原因,针对主要原因,制定措施,组织实施,实施6个月后对效果进行评价、总结,并规范躁动患者约束的方法。结果躁动患者非计划性拔除胃管的发生率由活动前66.7%下降到活动后的28.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结论开展QC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