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课堂提问要注重“四性”

来源 :小学时代·教育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uangyp200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爱因斯坦说过:“提出问题比解决问题更重要。”提问要想取得理想的效果,引起学生思维的共鸣,必须注意以下“四性”:
  
  一、提问的原则性
  
  1.具体性原则。小学生的思维活动一般是从直观和表象开始的,是由直观形象思维逐步向抽象逻辑思维过渡,尤其是低年级学生的思维活动更具有直观性。所以教师在课堂教学中所提的问题一定要具体形象。如教学“余数”这一概念时,教师可出示7个西瓜,提问:(1)这里有几个西瓜?(2)把它平均分成两份怎样分?(3)正好平分了吗?(4)还余几个? (5)这剩余的一个叫什么数?通过这样直观演示,具体地提问,让学生在直观和表象中得出“余数”的概念,学生学得轻松,且易于理解。
  2.趣味性原则。根据儿童好奇、好胜的心理特点,向学生提出一些新颖、富有吸引力的问题可以刺激学生的好奇心、好胜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在教学“求平均数应用题”可这样设计一组问题:上课时教师出示3个包,有分放3个苹果、4个苹果和5个苹果。(1)谁能说出包里有什么?(2)哪个小朋友能把三包里的东西分得同样多? (3)你能用几种方法把3份不相等的东西分成每份相等? (4)平均分得的每份叫什么数?通过这样的问题引路,学生兴趣盎然地获得了“平均数”的概念。
  3.实时性原则。课堂提问要抓住时机,看准火候。当学生采用“移多补少”的方法把不相等的几份数平均分成每份相等时,教师接着提出这样的几个问题:如果要求我们班上全体同学在一次期中考试中的数学平均成绩,仍用刚才“移苹果”的方法行不行?那又该用什么方法计算呢?提问后,让学生自读课本,找出计算的方法。利用学生急于求知的心理,适时提出问题,激发学生的求知欲,能有效地唤起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提问的阶段性
  
  1.铺垫引新,激趣见疑。我们的教学不仅要用有趣的形式来吸引学生,更要注重学生内在的认识需求。如教学“稍复杂的分数乘法应用题”一开始,教师出示一支粉笔可写40个字,接着在黑板上写出“分数”两个字,然后出示以下一组提问:(1)这支粉笔已写的字占这支粉笔的几分之几? (2)还剩下几分之几? (3)剩下的还可以写多少个字?怎样求?这样通过教师的直观演示,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又复习了“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的应用题知识基础,引入新课,有趣有效。
  2.设疑授新,启发解疑。这一阶段是新授知识的开始,也是激趣见疑的继续。教师在这一阶段中必须要充分发挥其主导作用,要保持并继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出一些富有启发、思维性的问题让学生积极思考,解决问题。在“稍复杂的分数乘法应用题”新授阶段可继续提出以下问题:(1)怎样求剩下的粉笔还能写多少个字?(2)你能用几种方法解答?(3)各自的数量关系和解题思路是怎样的? (4)解题的关键是什么?在学生讨论质疑的基础上,让学生自己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
  3.巩固新知,强化引疑。课堂提问要讲求渐进性,不断加大难度,把思维引向深入。在学生基本掌握了解答“稍复杂的分数乘法应用题”方法后,接着提出以下几个问题:(1)老师第二次写了这支粉笔的2/5,剩下的还可以写几个字?(2)第三次写了第二次的1/2,剩下的还可以写多少个字?学生在解答这些具有一定难度的问题时,可能出现思维上的障碍,要通过学生讨论,作分析图,让学生深求解题的方法。
  
  三、提问的启发性
  
  1.在知识的“生长点”上启发提问。教师要善于抓住新旧知识的“生长点”,提出富有启发性的问题,使新旧知识有机组合,形成“知识链”。如教学“异分母分数的加减法”。教师可设计这样几个问题:(1)同分母分数的加减法的计算方法是怎样的?(2)怎样把异分母分数的加减法转化为同分母分数的加减法?
  2.思路受阻处启发提问。教师应找准学生思路受阻的原因,作适当的启发提问,以使学生的思路上轨道。
  3.在探索知识的规律中启发提问。小学数学知识间联系比较紧密,有些概念的揭示,可通过学生的已有知识或通过计算来发现新概念和新规律。在学生理解了“商不变的性质”后,为了使这一性质得到进一步的巩固和加深,可继续提问:(1)如果被除数扩大5倍,要使商不变,除数应怎样?(2)商不变,若除数缩小了5倍,被除数又应怎样?(3)如果被除数、除数都增加或减少了相同的数,商会不会发生变化?
  
  四、提问的双向性
  
  1.要鼓励学生提问。在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如果发现教材中有错误的地方,要抓住时机引导学生提问,培养学生不拘于教材、教师,批判地接受事物的个性。课堂教学不能光有教师提问,学生的被动回答,而无学生思考问题、提出问题的余地。教师要鼓励学生提出问题,这样学生才能勇于提问,长此以往,就会养成一种积极提问的良好风气。
  2.突破疑难,诱发学生提问。有点问题由于学生捕捉不住要点而久思不解其意,教师可适当指点,使学生找到突破口,排除学生思路上的障碍,理清思维线索,让学生畅通思维,扩宽思路。如在六年级教学求积总复习时,教师出示不同规则的许多小石块,问学生是否能求出这些石块的体积总和,若学生不灵活运用所学过的求体积方法是不容易迅速解答出来的,这时可让学生讨论、提问题,请学生回忆“曹冲称象”的故事,这时学生的思维极其活跃,大家利用集体的智慧解决了这个原本“无法解决”的“难题”。
其他文献
请下载后查看,本文暂不支持在线获取查看简介。 Please download to view, this article does not support online access to view profile.
期刊
有人说数学都是由一些抽象的数字、干巴巴的符号、乏味的定义和死板的公式组成的。其实不然,数学源于生活,用于生活。小学数学教材中的许多概念、原理都可以在生活中 Some s
上课时,语文老师说班里的一名男同学把“第几次”的“第”错写成了“弟弟”的“弟”,闹了笑话.rn其实,我也经常写错别字.有一次,我在黑板上写了“金班安静”几个字,同学们在
为探究吕家坨井田地质构造格局,根据钻孔勘探资料,采用分形理论和趋势面分析方法,研究了井田7
“教育要使人愉快,要让一切教育带有乐趣。”这句话足以让我们明白“愉快教育”的重要性。愉快教育对于学生掌握知识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因为儿童在愉快的气氛中进行学习,可
摘要感受数学的思想方法,不把策略下的问题顺利解决当成教学的唯一。解决问题的策略就是寻找解题思路的指导思想,它是为了实现解题目标而采取的指导方针。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注重差异,创造性地优化教学过程,真正为学生构建解决问题策略的平台,鼓励学生在解题实践中注意不断思索探求、逐步积累解题经验。  关键词数学思想解决策略学习方法    解决问题是数学课程的重要目标之一。要解决问题,就需要相应的策略做支撑。对
摘要提高课堂教学的时效性是进行课堂教学改革韵重要内容甏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立足学生的个性发展,阐述如何提高课堂教学的具体步骤和方法。以教学理论为指导,不断实践、总结、完善,直至熟练掌握各种课堂教学的有效策略。  关键词和谐关系推进目标内外结合    什么是课堂教学的时效性?教学论专家余文森教授说道:“课堂教学的时效性是指通过课堂教学活动,学生在学习上有收获、有提高、有进步。具体表现在:学生在认知上
在语文教学中,阅读与写作是两个重要的内容,二者有着密切的联系。阅读是写作的基础,所谓“下笔如有神”的境界是建立在“读书破万卷”的基础上的。如果我们将阅读教学 In Ch
“学起于思,思源于疑。”质疑是人类思维的精华,是创新的开始。在教学中,语文教师要注意鼓励学生大胆质疑,将质疑贯穿于语文课的全过程,从而达到培养学生质疑能力。 “Lear
摘要学生才是学习活动的主体,在进行个性化阅读时,应充分尊重学生的选择,给学生自由活动的时间和空间。“本真的语文教学”需要教师有科学家那样敏锐的眼光和艺术家的灵气与智慧,需要教师在平实的课堂中捕捉灵感,让学生在简单实在的语文学习中增长智慧、生成思想。  关键词小学教育语文课堂个性阅读    以往有些语文课远离了感性和激情,迷失在凝重的理性和空洞的说教里,现在的很多语文课又一味求活,迷失在花哨的形式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