例谈科学教育活动的有效生成

来源 :江西教育·综合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kjthit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明确指出:“善于发现幼儿感兴趣的事物、游戏和偶发事件中所隐含的教育价值,把握时机,积极引导。”各种环境的变化,无时无刻不在吸引孩子的眼球,引发孩子们的好奇心和求知欲,这一切成了生成科学教育活动的源泉。如何有效生成科学教育活动?笔者以两个具体案例来说说自己的想法。
  [案例一]有趣的旋转
  晨间活动时,吴鑫雷从口袋中拿出一根竹蜻蜓,几个同伴立即放下手中的活动器械,争着去玩竹蜻蜓,一个比一个转得快、飞得高……我敏锐地感觉到可以抓住幼儿的这一兴趣点,围绕旋转这一现象生成系列的科学活动:我与孩子一起收集会旋转的玩具,如各种陀螺、呼拉圈、竹蜻蜓、飞镖、溜溜球、装电池的小电风扇、风车等。活动一,让孩子自由地玩,想办法让物体旋转起来;交流、演示让物体旋转的多种办法。活动二,让孩子继续探索,这些玩具借助什么力量而旋转,并给各种玩具分类。活动三,寻找日常生活中借助电的力量旋转的物品,初步感受现代科技给人们生活带来的方便。
  [案例二]漂亮的太阳镜
  夏天到了,大一班张含小朋友戴着一副造型别致的太阳镜来幼儿园,活动室一下子热闹了起来。赵老师看到孩子对太阳镜如此感兴趣,就生成了一节教育活动“漂亮的太阳镜”:1.介绍太阳镜,让孩子说说自己的太阳镜的造型、镜片颜色; 2. 说说戴上太阳镜后的感觉,老师带着孩子来到操场上,让孩子探索发现戴太阳镜与不戴太阳镜所看到的物体的微妙变化;3.与同伴交换眼镜玩,让孩子戴上同伴的眼镜,寻求新的发现。
  以上两个案例都是教师根据孩子的兴趣生成了两个科学教育活动。案例一“有趣的旋转”,先让孩子探索让物体转起来的多种方法,对于大班孩子来说并不复杂,为了让幼儿对旋转有更深的认识,教师让孩子再探索玩具借助哪种力量而旋转,孩子们经过探索、讨论、交流、分类,懂得物体借助人力、电力、风力而旋转。对旋转有了初浅的认识还不够,然后继续探索旋转在日常生活中的运用,让孩子对旋转有了比较全面深刻的认识。案例二“漂亮的太阳镜”,教师让孩子戴上太阳镜去感知周围事物的微妙变化,结果很快就被孩子发现。赵老师又设计了第三环节,让孩子交换眼镜看看周围的环境,幼儿不需动脑、无需讨论就能轻松找到答案,显然不利于幼儿探究精神的培养。此时孩子对探索过程不再感兴趣,关注的不再是感觉的变化,而是与目标无关的一些活动。
  生成活动是一种开放、互动、动态、多元的教学形式,生成科学教育活动时需要考虑以下几个方面:
  1. 生成的科学教育活动源自幼儿的兴趣和需要
  陶行知先生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幼儿兴趣很浓,学习需要非常强烈的条件下,幼儿所表现出来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是难以想象的,幼儿的潜能才能得到真正的发挥。只有在这样的活动中,幼儿才能体验到探索的乐趣和成功的喜悦。《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提出:“引导幼儿接触自然环境,使之感受自然界的美与奥妙,激发幼儿的好奇心和认识兴趣。”根据幼儿兴趣点生成的活动内容,适合本年龄段孩子的认知需要,可能蕴含着极大的教育价值。
  2.生成的科学教育活动必须具备探究价值
  根据幼儿的兴趣、需要可以生成许多教育活动,但是幼儿感兴趣的未必全是有价值并值得进一步生成的教学活动。幼儿园科学教育是科学启蒙教育,重在激发幼儿的认识兴趣、探究欲望,学习科学的过程应该是幼儿主动探索的过程。既然生成的是科学教育活动,就必须具备探究价值。案例二“漂亮的太阳镜”,让幼儿探索太阳镜的功能,孩子戴上眼镜就有了发现:太阳光没那么刺眼,看到的东西有点颜色的变化。如果幼儿不需动脑思考、比较,就很快得出结论,那就不具备探究的价值,更不利于幼儿探究精神的培养,这些内容虽然是幼儿感兴趣的,但没有生成科学教育活动的必要。案例一“有趣的旋转”,教师抛给幼儿几个问题:“如何让物体旋转?为什么会旋转?日常生活中有哪些旋转的物品?”如何寻找这些问题的答案,教师与幼儿一起准备了许多玩具,为幼儿创设了自主探究的条件,幼儿在教师启发引导、自主探索中寻找答案,符合幼儿园科学教育的特点,这就具备了探究价值。
  3.对生成的科学教育活动进行必要的准备
  当选择了一些有探究价值的问题后,就需要进行必要的准备,为幼儿提供相应的操作材料和活动空间。布鲁纳说过:“学习的最好刺激乃是对学习材料的兴趣。” 案例一中幼儿探索的材料是教师根据教学目标与幼儿共同收集的几种不同类型的旋转玩具,这些玩具,深深地吸引着幼儿,具有趣味性、可操作性的特点,激发了幼儿的探索欲望。再对幼儿乐于探究和能够探究的问题进行精心的设计,使他们能够通过探索和观察找到问题的答案,如案例一中先让幼儿探索出让玩具旋转的方法,再引导幼儿探索、讨论、分类,懂得不同的玩具借助不同的力量而旋转,幼儿在积极、主动的探索中,诱发了已有的经验,积累了新的有益经验。
  及时捕捉孩子兴趣点,科学判断、筛选出有价值的可探索的问题,积极引导幼儿探索发现,将幼儿自发生成的活动转化为有意义的学习活动,科学教育活动因此丰富而精彩。
  责任编辑:祝维宁
其他文献
为了满足日益增多的化学物质致癌活性检测的需要,本研究拟建立恶性转化前的非转化人细胞株并探讨其致癌活性检测的可行性,目的在于完善目前所采用的体外代谢系统,建立稳定的、操
案例:教学三位数加三位数……师:你会用竖式计算344+283吗?大家动手试一试。学生独立在本子上列竖式计算,师:谁来说一说你是怎样计算的?生:我是先从个位加起,4加3得7,个位上
《数学课程标准》十分强调数学学习与现实生活的联系,要求数学教学必须从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和感兴趣的事实出发,为他们提供观察和操作机会,使他们有更多的机会从周围熟悉的事物中学习和理解数学,体会到数学就在身边,感受到数学的趣味和作用,体验数学的魅力。因此,在数学教学中,我们就应该重视学生的生活体验,把数学教学与学生的生活体验相联系,把数学问题与生活情境相结合,把生活经验数学化,数学问题生活化,努力实现小
数学是一门十分复杂的艺术。作为艺术,必须在实践中不断探索,积累经验,揭示规律。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说:“先生的责任不在教,而在教学生学。教的法子必须根据学的法子。”这就要求教师在研究教学方法的同时,注意引导学生发现规律,掌握学习方法,才能提高学习效果。下面结合教学实际,谈谈具体做法:  分数、百分数应用题是小学阶段最深最难的一部分要学的知识。学生在解答“甲数比乙数多几分之几(或百分之几),乙数比甲数少
“三主”是指自主性、主动性、主体性。学生的自主性学习是指学生自己研究、自己表达、自己创造、自己选择、自己评价;主动性来源于学生对理想的追求,对知识的欲望,对学习的渴望,换句话说,学生懂得了知识的作用,产生了求知的要求,在学习中就能够表现出极大的热情,有了这种热情, 就可以形成一种动力,学生在课堂上就好奇、好问、好做;学生的主体地位就是关注学习的具体情况和特点,包括学生的学习兴趣、学习水平、学习思路
目的通过对河南省卫生监督情况及人力资源配置情况进行描述分析,结合卫生监督业务开展情况,进一步进行卫生监督人力资源配置公平性分析,以掌握河南省卫生监督现状及人力资源配置的公平性情况和区域差异,并结合实际情况,发现人力资源配置中存在的问题,并分析其产生原因,进而基于研究结果为河南省卫生监督人力资源进行合理配置,提升配置公平性提供理论依据,从而提高卫生监督工作成效,更好地保障人民健康和卫生安全。方法通过
曾几何时,“音乐书上的歌曲都不好听”或“这些歌真土”已成了学生们的“共识”。我们姑且不去理会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作为一名基层的音乐教师,我只想帮助学生找回他们丢失的音乐情怀。  但是,从哪儿开始呢?  当时恰逢春雨时节,翻开一册册新的音乐书卷,首先跃入眼帘的是满眼的绿色。既然编者们这么用心把我们的教材与春天紧密结合,何不就从春天开始,让这美丽的春天随着音乐悄悄潜入我们的课堂,潜入我和孩子们的心田。
“ 幼苗茁壮园丁喜。几人知,平时辛苦,晚眠早起!燥湿寒温荣与悴,多在心头眼底。费尽了千方百计。他日良才承大厦,赖今朝血汗番番滴。光和热,无穷际。”赵朴初的《金缕曲·下阕》对教师作出了很高的评价,然而真正做到燥湿寒温都在心头眼底,并非是一日之功。对此,笔者深有感触。  首先,教师要心里装着学生,站在学生的角度思考问题。记得一次学期末考试,笔者不经意把一张参考答案落在教室里。在随后批改试卷中,笔者发现
国内盲校普遍采用《全国盲人按摩中专教材》。这本教材参照普通中等专业学校教材,又结合盲人特点编写而成。我校也一直沿用至今,具有很强的实用性。如何更好地搞好盲校按摩课教学,提高盲生的综合素质,是摆在盲校职业课教师面前的一个新任务。这就要求我们认识到目前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深化按摩课程教学改革,进一步提高教学质量。  目前,我们的教学存在一些问题,比如 “一刀切”的教学方式、单一被动的学习方式、按摩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