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地震,不是月食惹的祸
美丽的“红月亮”让不少人度过了一个难忘的夜晚,然而紧接着发生的几起地震,让有的人疑惑,月食既然能影响潮汐涨落,难道还能引发地震?
12月10日,被称为“10年来最美”的月全食如期上演,很多天文爱好者都目睹了唯美的月全食,也就是大家近期大侃的“红月亮”。两天后,我国河南、甘肃、河北、四川及新疆5地,相继发生地震,震级均为3级多。由于地震距离“红月亮”出现的时间只有两天,这引发了不少网友的猜测,是不是“红月亮”引发了地震。
“红月亮”出现并不奇怪
中国科学院国家天文台研究员李竞告诉记者,月全食发生的原理是,由于地球与月亮都是不发光的天体,靠反射太阳光显示出自己的美丽。但是,它们的身后都拖着一条圆锥形的本影。当太阳、地球、月亮三者运行到接近一条直线而且地球位居中间时,月亮进入地球的本影中,就发生了月食。
关于为何天文爱好者在月全食时看到的是“红月亮”,李竞告诉记者,主要是由于太阳光是由红、橙、黄、绿、蓝、靛、紫各种颜色的光线混合成的。当太阳光经过地球上的大气层被折射到地球背后影子里去的时候,它们都受到大气层中极其微小的大气分子的散射和吸收。像黄、绿、蓝、靛、紫等色的光波比较短,在大气中受到的散射影响比较大,它们大部分都向四面八方散射掉了。
但是,红色的光线波长比较长,受到散射的影响不大,可以通过大气层穿透出去,折射到躲在地球影子后面的月亮上。所以,在月全食时,公众看到的月亮是暗红色的,即所谓的“红月亮”。
李竞告诉记者,其实“红月亮”的出现并不奇怪,机会有很多,只要符合以上的条件就会发生,没有引起大家注意的主要原因是很多“红月亮”不是在月亮最圆的时候出现,所以没有被公众注意到罢了。
地震和月全食没有直接关系
月全食和地震之间到底有没有关系呢?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力学研究所邓乃恭研究员告诉记者,和此前的“超级月亮”一样,月全食、日全食等天文现象对地震没有直接影响。
“我国每年3级以上的地震要发生几百次甚至上千次,是一种常见的地震现象。一般来说,在发生这个震级地震的地区,人们不会有明显的震感,只有地震仪器才能测出。对于这种经常发生的普遍现象,公众完全没有必要多虑。”邓乃恭说。
邓乃恭说,目前虽然科学家对地震起因的研究还有待深入,但是对于地震发生的几种主要类型已经掌握得非常清楚,主要分为构造地震、火山地震、塌陷地震和触发地震。
构造地震占据全世界地震总数的90%以上,是由于地下深处岩石断裂、错动把长期积累起来的能量急剧释放出来,以地震波的形式向四面八方传播出去,到地面引起的房摇地动称为构造地震。
火山地震是由于火山作用,如岩浆活动、气体爆炸等引起的地震称为火山地震。只有在火山活动区才可能发生火山地震,这类地震只占全世界地震的7%左右。
由于地下岩洞或矿井顶部塌陷而引起的地震称为塌陷地震。这类地震的规模比较小,次数也很少,即使有,也往往发生在溶洞密布的石灰岩地区或大规模地下开采的矿区。
“还有一种是触发地震,由于水库蓄水、油田注水等活动而引发的地震。这类地震仅仅在某些特定的水库库区或油田地区发生。潮汐作用不过是一种触发作用。从一段时间看,有些强震确实与潮汐作用有关,但统计分析有史以来的地震资料,都看不出潮汐作用的影响。二者的关系,仅此而已。”邓乃恭说。
月食对地球的自然现象也是有影响的,潮汐的规律就与月球有很大关系。但是,邓乃恭强调对于地震而言,地壳运动本身的内在因素才是引发地震的主因,所以将月全食发生与地震等自然灾害联系在一起没有科学依据。
月全食只能让地震略微加强
李竞告诉记者,说到月全食,人们很快会联想到潮汐。的确,潮汐的涨落是月球引力的一种表现,但是,其涨落的大小只是跟天体与地球之间的距离有关,距离越近涨落越大。初一和十五正是月球与地球之间距离最短的时刻。因此,那两天会出现大潮。而月全食只可能出现在十五,所以当天会发生大潮,这跟月全食本身没有关系。
至于大潮会引发地震或者火山爆发的说法,李竞告诉记者,国内外的科学家都做过这方面的统计研究,结果发现它们二者之间关系并不大。
“如果当时正好发生了地震,那么大潮可能会对其产生略微的加强作用,但绝对不会成为促发因子。”李竞强调。
李竞告诉记者,在古代,人们对于月全食有很多迷信的说法,比如“天狗食月”等等,这主要是由于古人对自然现象的认知程度还不高,会不自觉地把天象跟人间发生的重大事件联系起来。
“不能否认,天象会对地球环境产生影响,比如出现日食时,太阳突然变暗,就会影响地磁。但跟日食相比,月食的影响则要小得多。因为月亮本身不会发光,大地的一切生计依靠的是太阳,所以主宰地球物理现象的也是太阳而不是月亮。”李竞说。
最后,李竞强调,公众大可不必担心日全食会影响我们的日常生活,用科学能解释的现象,必然会将谣言击破。
美丽的“红月亮”让不少人度过了一个难忘的夜晚,然而紧接着发生的几起地震,让有的人疑惑,月食既然能影响潮汐涨落,难道还能引发地震?
12月10日,被称为“10年来最美”的月全食如期上演,很多天文爱好者都目睹了唯美的月全食,也就是大家近期大侃的“红月亮”。两天后,我国河南、甘肃、河北、四川及新疆5地,相继发生地震,震级均为3级多。由于地震距离“红月亮”出现的时间只有两天,这引发了不少网友的猜测,是不是“红月亮”引发了地震。
“红月亮”出现并不奇怪
中国科学院国家天文台研究员李竞告诉记者,月全食发生的原理是,由于地球与月亮都是不发光的天体,靠反射太阳光显示出自己的美丽。但是,它们的身后都拖着一条圆锥形的本影。当太阳、地球、月亮三者运行到接近一条直线而且地球位居中间时,月亮进入地球的本影中,就发生了月食。
关于为何天文爱好者在月全食时看到的是“红月亮”,李竞告诉记者,主要是由于太阳光是由红、橙、黄、绿、蓝、靛、紫各种颜色的光线混合成的。当太阳光经过地球上的大气层被折射到地球背后影子里去的时候,它们都受到大气层中极其微小的大气分子的散射和吸收。像黄、绿、蓝、靛、紫等色的光波比较短,在大气中受到的散射影响比较大,它们大部分都向四面八方散射掉了。
但是,红色的光线波长比较长,受到散射的影响不大,可以通过大气层穿透出去,折射到躲在地球影子后面的月亮上。所以,在月全食时,公众看到的月亮是暗红色的,即所谓的“红月亮”。
李竞告诉记者,其实“红月亮”的出现并不奇怪,机会有很多,只要符合以上的条件就会发生,没有引起大家注意的主要原因是很多“红月亮”不是在月亮最圆的时候出现,所以没有被公众注意到罢了。
地震和月全食没有直接关系
月全食和地震之间到底有没有关系呢?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力学研究所邓乃恭研究员告诉记者,和此前的“超级月亮”一样,月全食、日全食等天文现象对地震没有直接影响。
“我国每年3级以上的地震要发生几百次甚至上千次,是一种常见的地震现象。一般来说,在发生这个震级地震的地区,人们不会有明显的震感,只有地震仪器才能测出。对于这种经常发生的普遍现象,公众完全没有必要多虑。”邓乃恭说。
邓乃恭说,目前虽然科学家对地震起因的研究还有待深入,但是对于地震发生的几种主要类型已经掌握得非常清楚,主要分为构造地震、火山地震、塌陷地震和触发地震。
构造地震占据全世界地震总数的90%以上,是由于地下深处岩石断裂、错动把长期积累起来的能量急剧释放出来,以地震波的形式向四面八方传播出去,到地面引起的房摇地动称为构造地震。
火山地震是由于火山作用,如岩浆活动、气体爆炸等引起的地震称为火山地震。只有在火山活动区才可能发生火山地震,这类地震只占全世界地震的7%左右。
由于地下岩洞或矿井顶部塌陷而引起的地震称为塌陷地震。这类地震的规模比较小,次数也很少,即使有,也往往发生在溶洞密布的石灰岩地区或大规模地下开采的矿区。
“还有一种是触发地震,由于水库蓄水、油田注水等活动而引发的地震。这类地震仅仅在某些特定的水库库区或油田地区发生。潮汐作用不过是一种触发作用。从一段时间看,有些强震确实与潮汐作用有关,但统计分析有史以来的地震资料,都看不出潮汐作用的影响。二者的关系,仅此而已。”邓乃恭说。
月食对地球的自然现象也是有影响的,潮汐的规律就与月球有很大关系。但是,邓乃恭强调对于地震而言,地壳运动本身的内在因素才是引发地震的主因,所以将月全食发生与地震等自然灾害联系在一起没有科学依据。
月全食只能让地震略微加强
李竞告诉记者,说到月全食,人们很快会联想到潮汐。的确,潮汐的涨落是月球引力的一种表现,但是,其涨落的大小只是跟天体与地球之间的距离有关,距离越近涨落越大。初一和十五正是月球与地球之间距离最短的时刻。因此,那两天会出现大潮。而月全食只可能出现在十五,所以当天会发生大潮,这跟月全食本身没有关系。
至于大潮会引发地震或者火山爆发的说法,李竞告诉记者,国内外的科学家都做过这方面的统计研究,结果发现它们二者之间关系并不大。
“如果当时正好发生了地震,那么大潮可能会对其产生略微的加强作用,但绝对不会成为促发因子。”李竞强调。
李竞告诉记者,在古代,人们对于月全食有很多迷信的说法,比如“天狗食月”等等,这主要是由于古人对自然现象的认知程度还不高,会不自觉地把天象跟人间发生的重大事件联系起来。
“不能否认,天象会对地球环境产生影响,比如出现日食时,太阳突然变暗,就会影响地磁。但跟日食相比,月食的影响则要小得多。因为月亮本身不会发光,大地的一切生计依靠的是太阳,所以主宰地球物理现象的也是太阳而不是月亮。”李竞说。
最后,李竞强调,公众大可不必担心日全食会影响我们的日常生活,用科学能解释的现象,必然会将谣言击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