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化学教学中学生的兴趣的激发探究

来源 :读写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_wallac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高中化学是承上启下的关键阶段,其不但是理论学科,同时也涉及到诸多生活实践内容,为了取得更好地教学效果,激发学生的兴趣至关重要。只有养成良好的学习兴趣,才能调动学生的思维与求知欲望,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基于此,如何在化学教学中激发学生的兴趣就成为化学教师需要考虑的重要课题。本文提出了激发学生化学学习兴趣的对策,以期更好地激发学生的潜能,提升学生的化学能力和水平。
  【关键词】高中化学化学教学学习兴趣激发对策
  素质教育观念逐渐深入人心,新课程标准颁布实施,以往灌输式的教学,显然已经适应教育教学发展的需要。知识教育纵然重要,但是情感教育、能力教育也是学生面向未来的基础。教师要做的就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其感受到化学学习的魅力,真正喜爱上化学学习,这样才能养成自觉、主动地学习习惯,促使其终身学习,不断提高科学素养。
  笔者结合自身的经验,提出了一些激发学生兴趣的对策,希望对高中化学教学有所帮助。
  1.引入化学趣事
  化学学习并非仅仅局限在理论知识和实验的基础上,学生的化学能力、对化学的热爱也十分重要。且高中学生课业任务重,课堂比较严肃,精神比较紧绷,这样不但难以提升学习的效率,还会使学生产生疲累的感觉。而一些生动有趣的化学故事,能够很好地缓解学生的紧绷状态,让学生真正走入化学的世界,除去那些客观的理论知识,看到化学对生活的意义、对在生活中的应用、化学的发展、化学家的精神等。通过这样的教育方式,化学不再是抽象的,而显得有血有肉,这样也就能更好地激发出学生的热爱之情,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参与到课堂的讨论、实验、沟通中来,营造出良好的化学学习氛围。诸如教师在向学生讲授白磷的时候,就可以引入1669年的淘金热,亨瑞布兰德想从人体中提炼出金子。乍一听这会让学生觉得匪夷所思,教师进一步说明,当时他准备了50桶尿液,并将其蒸发浓缩,加热了好几天,最终分离出一种白色、易燃烧的东西。在这个时候,学生会产生好奇心,此时教师再介绍白磷也就十分自然。学生也通过这个有趣的故事,起码了解了几个事实:其一,人的尿液里面存在磷;其二,磷是白色,且可以燃烧的;其三,人体无法提炼金子。这些东西如果让学生死记硬背,只是一些没有关系的知识点,而通过这些有趣的故事,却可以将其有效地联系在一起。
  2.和谐师生关系
  学生的兴趣直接来源于学生的感受,若是学生的情绪好、满足感强,其对学习就会表现出更大的热情,因为在这样的环境下学习轻松、快乐、简单。为此,教师要营造融洽、和谐的师生关系,这样才能有效地提升教学效果。学生和教师的关系对课堂教学会造成很大的影响,教师和学生打成一片,交流沟通顺畅,师生地位平等,学生就愿意表现自己的天性,参与课堂互动,向教师提出问题。学生的踊跃,也会激发教师的教学热情,从课堂教学、师生交谈中得到幸福感。相反,若是教师和学生的关系叫拔弩张、课堂氛围严肃,就会打压学生的天性,降低学生学习的热情,自然不会对学习产生兴趣。教师在这样的氛围下,一方面难以得到学生的爱戴,另一方面也难以提升自身的教学水平。这样会让化学教学进入一个恶性循环之中。为此,教师应该善于和谐师生之间的关系,要严格要求自己,在言行举止上作为学生的表率,主动关心学生,为学生创造一个良好的心理环境。
  3.加强实验教学
  化学实验实际上是对自然现象的一种凝结,其大多都十分有趣,高中学生有着很强的好奇心、猎奇心理,实验往往是其非常感兴趣的内容。要更好地激发学生化学学习兴趣,实验是一个至关重要的环节。这个过程不但能巩固课堂上学习的理论知识,还能有效地提高自身的观察、分析、解决能力。为此,教师应该采取如下措施:其一,营造良好的实验氛围,依托实验经验、实验器具,在实验的过程中,要加强与学生的交通与沟通,多为学生设置悬念、问题,使其能够对实验有更深地印象,这样就能更好地调动学生的思维,为学生提供具有创造性的方案。其二,鼓励学生参与实验,学生是实验的主体,教师要鼓励学生进行实验,锻炼学生的动手能力、分析能力、解决能力。实验不但指实验室的实验,教师要鼓励学生自己找材料,进行实验,在这个过程中,学生的参与意识得到了加强,在实验的时候也充满了自豪感,这对于学生兴趣的激发至关重要。
  4.利用电教手段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现在计算机网络技术、多媒体技术得到了快速发展,教师可以创造更加丰富的教学情境来辅助自身的教学,利用影、像、声、动画等综合呈现课堂表现的内容。通过电教手段,能够摆脱失控的限制,让学生积累更加丰富的间接经验,这样不但对学生产生了视听冲击,也让学生表现出更加浓厚的学习兴趣。诸如在讲授水电解产生氢气和氧气的实验中,教师就可以将反应的过程制作成一个Flash 课件。为了更加明确水分子结构、氢原子与氧原子的大小、原子组合分子等内容,教师可以将红球来表示氧原子、用绿球表示氢原子,用“V”将其串联在一起,形成水分子。通过多媒体将水分子电解出原子、再结合成氧分子和氢分子的过程表现出来。这样就避免了化学教学的晦涩,而采用生动易懂的方式让学生掌握了水电解产生氧分子和氢分子的过程,这样才能更好地坚定学生的信心和兴趣,再现一个完成的学习情境。
  5.总结
  素质教育观念逐渐深入人心,新课程标准颁布实施,以往灌输式的教学,显然已经适应教育教学发展的需要。知识教育纵然重要,但是情感教育、能力教育也是学生面向未来的基础。化学学习并非仅仅局限在理论知识和实验的基础上,学生的化学能力、对化学的热爱也十分重要。教师要做的就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其感受到化学学习的魅力,真正喜爱上化学学习,这样才能养成自觉、主动地学习习惯,促使其终身学习,不断提高科学素养。本文提出了激发学生化学学习兴趣的对策,以期更好地激发学生的潜能,提升学生的化学能力和水平。
  参考文献
  [1]吐尔逊古丽?肉斯坦木.在物理“双语”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办法[J]. 现代阅读(教育版),2013(09).
  [2]杨爱红.高中化学教育中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J]. 改革与开放,2011(04).
  [3]史俊芳.浅析高中化学新授导入的四种方法[J]. 吉林教育,2009(08).
  [4]吴秀兰.激发学生兴趣 保障高效课堂[J]. 文理导航(中旬),2011(08).
其他文献
目的:观察滋阴泻火方对性早熟模型大鼠下丘脑-垂体-性腺轴功能及骨密度的影响,评估滋阴泻火方干预性早熟大鼠的疗效并探讨其治疗性早熟的机理。 方法:26日龄雌性SD大鼠60只,随
随着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化,那种依靠增加课时,来完成教学任务,提高教学质量的做法,显然是违背了教学规律,不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妨碍提高全民族素质这一总目标的实现。作为科学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新的化学课程倡导从学生和社会的需要出发,发挥学科自身的优势,将科学探究作为课程改革的突破口,激发学生的主动性和创新意识,促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使获得化学知识和技能的过程也成为理解化学、进行科学探究、联系社会生活实
科学发展观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最新成果。是对党的三代中央领导集体关于发展的重要思想的继承和发展,是马克思主义关于发展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集中体现,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指导方针,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坚持和贯彻的重大战略思想。“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促进经济和人的全面发展”,这是党中央明确提出关于科学发展观的概念。科学发展必须坚持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为此,必须加
孔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所谓 “乐”,兴趣也。从心理学的角度分析,对某一事物感兴趣,就是这一事物最易诱发大脑皮层的兴奋,且使兴奋持续,而这种兴奋则是大脑对该事物认识、理解、记忆的最佳状态。在物理教学过程中,如果教师注意采用各种方法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如果学生对学习对象产生了浓厚的兴趣,这对提高教学质量,有效提高学习效率都有极大的作用;同时学生在兴趣中学习,还能有效地减轻心理
【摘要】新大纲从义务教育培养目标出发,面向大多数学校和大多数学生,着眼于提高全民族的素质。在教学内容方面,从义务教育实际出发,新大纲适当降低化学基本概念和原理的要求,较大幅度降低化学计算的要求,在适当拓宽元素化合物知识面的同时,加强了化学实验,把演示实验列入教学大纲的教学内容。  【关键词】初中实验教学化学科学  《九年义务教育全日制初级中学化学教学大纲(试用)》(以下简称新大纲)指出:“化学是一
实验教学既是物理知识教学的基础,也是物理课堂教学中实施素质教育的一种手段。加大实验教学力度,加强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是全面提高学生素质必不可少的一个方面。因此,结合个人物理教学的实践和体会,笔者作了如下探索:  一、激发兴趣是前提  新课改下的初中物理实验教学应培养学生由直觉兴趣、操作兴趣、逐步转化为因果认识兴趣和概括性认识兴趣。这就要求教师除借助于生动风趣的语言,有趣的神秘
省略现象在英语可谓是司空见惯,尤其是在状语从句中。可以说,省略存在于任何状语从句中,也就是说在时间、地点、原因、目的、结果、条件等从句中有可能出现省略现象。其中,在高中阶段,时间、地点、原因、条件、让步、方式状语从句中的be动词的省略现象更为普遍,在高考中也时有考察。  1. 状语从句be动词省略的目的  为了追求句子的简洁,尤其是在口语中,人们多省略be动词以达到言简意赅。例如,While wa
【摘要】教师在教给学生数学知识和方法的同时,要着重培养学生将数学中的实际问题转化为日常生活问题,抓住应用题本质属性,理解应用题的数量关系,正确解答出应用题,从而提高他们解决生活中实际问题的能力。  【关键词】数学教学解决生活中实际问题  数学知识和方法的学习,目的在于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应用题。它包含事件、事理、已知条件和问题及其数量关系诸要素。应用题教学的重点是分析数量关系,学生在学习应用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