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务英语教学中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

来源 :考试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ribenandchina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随着国际交往的日趋频繁,对具有较强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商务英语人才的需求不断提高。本文分析了目前国际商务活动文化差异现象,提出了培养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基本策略。
  关键词: 商务英语教学 跨文化交际能力 商务文化差异
  作为专门用途英语的商务英语以英语语言为媒介,为国际商务活动服务,目的是培养学生在实际商务环境中成功运用语言进行交际的能力,即正确理解、处理及回答各种商务工作中的问题,并自如地运用英语与不同文化背景下的人们进行商务交流。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商务英语教师应运用多种教学策略,将文化意识的培养与商务英语教学相结合,提高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
  跨文化交际能力是20世纪60年代末70年代初由美国社会语言学家Hyme提出的,他认为跨文化交际能力包括语言能力(linguistic competence)和语言运用能力(linguistic performance)。交际能力有四个重要参数,即语法性、适合性、得体性及实际操作性,其中适合性和得体性的实质是语言使用者的跨文化交际能力,处于核心地位。跨文化交际能力是具备某一环境中的个体为了实现某性格、目标及期望具备的同样的独特活动方式的能力。
  语言能力与交际能力是相互补充、相互辅助的关系。语言能力是交际能力的基本,交际能力是语言能力的发展的应用。具备较强的语言能力而缺少跨文化知识,将无法满足商务环境的需求,也将带来各种不同的误解和矛盾,甚至无法挽回的经济损失。文化差异对于成功地进行国际商务活动显得尤为重要。
  一、国际商务活动中的商务文化差异
  (一)时间观差异。时间观差异是国际商务活动的首要问题。不同文化背景下的人们对时间有着不同的理解。东方人崇尚中庸,讲究花大量的时间做好一件事情,讲究一步一步按方案进行,注重持之以恒。西方人对时间有着不同的认识,认为时间是极其珍贵的资源,对时间的浪费就是对资源的浪费。例如,以商业洽谈为例,拜访者一般会准时到达会面地点。到的时间太早,可能暗示过于心急达成协议,或是给人过于空闲的印象;到的时间太晚,则给人缺乏诚意的感觉。见面后,简单寒暄几句,双方就直入主题,表现自己的角度,通过洽谈一步步缩小差距。但在部分阿拉伯国家等中东地区,赴约迟到甚至爽约的现象司空见惯。许多国家商务会谈可能延续数小时,甚至数次都不涉及正题,而是走一些必不可少的客套,诸如拉家常、喝咖啡、饮茶之类。他们认为喝咖啡和聊天也是工作的一部分,而部分欧美人士则视之为浪费时间。
  (二)商务空间观差异。对空间感的不同理解是商务活动的特点。空间感与人的性格、思维和生活习惯有关,不同社会群体对空间开放程度的理解均不相同。如美国人在工作时,打开大门,表明愿意与外界沟通,开放程度较高;反之关闭大门,则表明主人此时不愿意受外界干扰。因此,此时毫无顾忌地走进办公室去与其交谈,无疑将无法取得良好的效果。而德国商人则不同,在工作时,他们一般将房门紧闭,被视为希望自己的工作空间是安静和封闭的,不愿接受外界的打扰。因此德国人习惯于在工作、谈判和开会等商务场合关上大门,但对外人来访并不拒绝,只要敲门即可,即使未经许可也可进入。再如握手致意时,西欧人握手时两人的空间距离大体保持在两臂左右,而阿拉伯国家的人初次见面,需要身体近距离的多处接触,如以拥抱、搭肩等表示对对方的尊重。欧美人士对一般朋友挥手致意,即使握手也不用力。对于重要人士才会拥抱,或长时间握手。
  (三)价值和道德观的差异。东西方的道德和价值观的不同理解直接反映在他们的商务沟通当中。亚洲的中国、韩国、日本等国家,更加注重环境,并通过环境而不是口语表达信息。所以在亚洲的商务活动中,更加注重人际关系的维系。良好的人际关系是商务活动成功的重要保证。在东方的商务活动中,人际关系圈的建立和维护要花去大量的时间。正好相反,欧美人士在商务谈判中往往迅速将谈判引向实质阶段,不兜圈子,不拐弯抹角,不讲客套,习惯于采取竖向谈判,按照合同条款逐项进行讨论,解决一项,推进一项,讲究效率。即使很多条款暂时无法达成一致,但只要双方通过沟通,有利益点,通过几轮的谈判,也可以达成协议。
  西方人信奉个人本位主义,以自我为中心,非常注重个人隐私,而中国人则不同,中国人乐意主动关心别人,以别人为中心,考虑别人的感受。比如在提供帮助、在接待中国人时,我们通常这样问:“先生/小姐,请问您需要什么?”这是中国人的习惯性说法,体现中国人考虑的主体是对方,而不是自己。但在接待西方国家商务人士时,却要问:“What can I do for you?”或者“Can I help you?”符合西方人的用语习惯,体现的是他们从自身角度出发的观念。
  二、跨文化交际能力培养策略
  教师在讲授基本语言和专业知识时,还应注意培养学生的社会文化能力,理解中西文化传统的差异。选用课堂教材的时候要结合真实的语言材料,向学生讲解西方国家中称呼语、介绍、访问、宴请、告别等社会交往的文化因素,潜移默化地帮助学生提高语言形式的正确性,重视语言应用的得体性,从而逐步获得跨文化的敏感性。采用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模式,加强课堂的互动,模拟真实商务情景,切实提高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
  (一)案例教学法。案例教学法是由美国哈佛商学院所倡导的培养高素质和创新型管理人才的一种特殊的教学方法,有助于培养和鼓励学生主动参与讨论,合作找出解决问题之道,教师在教学中扮演的不是传统的知识传授者的角色,而是设计者和激励者的角色。在实际的商务英语课堂上,老师可以提供某个真实的国际社会的商务案例、贸易案例或跨国商务谈判案例,鼓励学生自己动手查阅相关的专业理论知识,并了解相关的文化差异,提出自己的方案,讨论后就他人的解决手段提出自己的意见,最终找出问题的最佳解决途径。
  (二)小组活动法。小组活动是20世纪70年代初在美国教学中兴起并在现今流行的教学策略。小组活动是指在教师的具体指导下,学生2~6人组成合作小组,共同完成学习任务。合作学习给学生提供机会共同学习,相互讨论。这种模式不仅可以扩大学生的知识领域,更可使他们了解学习的目的和合作的重要性,建立并维护小组成员间的信任。在有问题出现时,也可以进行有效的沟通和交流。
  商务英语教学的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是当前商务英语人才培养的一个重要的课题,只有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融文化意识的培养于专业知识的教学当中,才能真正促进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的提高。
  参考文献:
  [1]胡文仲.跨文化交际学选读[M].长沙:湖南教育出版社,1990.
  [2]贾玉新.跨文化交际学[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1998.
  [3]张红玲.跨文化外语教学[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7.
其他文献
摘 要: 数学是一门抽象性和逻辑性较强的学科,容易让学生感到枯燥乏味。在授课过程中,教师应该创新教学方法,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优化教学内容,诱发学生的学习欲望;创设丰富情境,让学生体验学习乐趣;实施分层教学,增强学生自信。  关键词: 中职数学课堂 趣味性教学 教学策略  数学是一门抽象性和逻辑性较强的学科,对于抽象思维和逻辑思维能力较弱的中职生来说,往往觉得数学课枯燥无味,兴趣索然。再者,受
猪肺炎支原体(Mycoplasma hyopneumoniae,Mhp)是引起猪气喘病的一种重要的病原,其还被认为是引起猪呼吸道综合症(PRDC)的一种重要的病原。其容易与其他病原如猪鼻支原体,多杀巴
摘 要: 中职生的数学基础差,学习积极性不高,这给中职数学教学带来了不少问题。本文提出通过巧设职业情境、组建合作学习小组等策略提高学生探究学习的有效性,并在实践中加以研究,帮助学生在课堂上重拾学习数学的信心,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关键词: 中职数学教学 探究学习 有效策略  一、中职数学教学现状  在教育部最新发布的文化基础课程和部分大类专业基础课程的教学大纲中,将中职数学学习内容划分为基础模块
猪病毒性传染病是猪病中危害最大、最重要的一类疫病,此类疫病的流行特点是传播快速、流行广泛,大部分均可引起严重的免疫抑制和繁殖障碍,且无特效疗法,一旦爆发,必将给猪群健康造
摘 要: 习题课教学应该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放手让学生讲题,既让学生体验了自主学习与合作互动的成功,更体现了当下以生为本的教学理念。教师的主导作用体现在学生讲题的全过程,教师的引导、点拨、倾听、追问和积极评价都促进了学生思维能力和数学能力的发展。  关键词: 初中数学课堂教学 学生讲题 生本教育 学生主体 教师主导  在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习题教学往往围绕着典型例题或经典习题开展。在传统教学中
如今,多媒体技术的迅速发展不断改变人们的生活方式,对传统的教学模式也带来了冲击。教育部也将信息技术与学科的整合作为教学要求之一提出。多媒体技术在教学中的运用及整合是新时期课程教学改革的需要,也是构筑数字化教学的需要。信息技术与数学教学的结合改变了传统的教学模式,促成了学生的自主学习方式,提高了教学效率。  一、多媒体技术与教育结合是必然的趋势  多媒体教学是指在教学过程中,根据教学目标和教学对象的
摘 要: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应引导学生动手操作,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让学生从操作中感知数学知识和概念的形成,培养探究能力。  关键词: 小学数学教学 探究能力 动手操作 学习兴趣  苏霍姆林斯基说:“手和脑之间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手使脑得到发展,使它更明智,脑使手得到发展,使它变成思维的工具和镜子。”这充分说明了引导学生动手操作在学习、探究、获得知识的过程中发挥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在小学数学教学
摘 要: 学习方式是人们在学习时所具有或者偏爱的方式,即学习者在研究解决其学习任务时所表现出来的具有个人特色的方式。新课程改革倡导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强调以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为重点。教师在教学课堂教学中应善于激发学生的创新兴趣,鼓励学生求异,发展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  关键词: 数学课堂教学 创新能力 发散思维能力 创新意识 创新兴趣  “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
摘 要: 本文从课内精读、课外泛读及词汇学习的学习策略三个方面阐述阅读学习策略在大学英语教学中的实际应用。  关键词: 阅读学习策略 大学英语教学 应用  一、引言  大学英语在现阶段是所有非英语专业必修的一门公共课,其开设对各个专业所起到的作用也引起过各方争议。近年来,为了体现大学英语对于各专业人才培养所起到的作用,很多学校在各自专业需求的前提下开设了与本专业联系更紧密的大学英语,如《文秘英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