沟通和反馈永远是解决问题的最高效途径

来源 :意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aood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意粉来问:
  亲爱的作家您好,我是一个高一学生,刚开始入学的时候,我就很喜欢我的英语老师,所以我每次上英语课都很积极,但是我特别不喜欢我的化学老师,我觉得她很刻薄,而且比较偏心,其实我的成绩还可以,但是我就是总能感觉到她并不喜欢我。因为这种情绪,导致我上课总是乱想,我该怎么办?
  学生时代,遇到“不喜欢”的老师是很普遍的事情。有的人睁眼闭眼,得过且过。有的人却感觉芒刺在背,甚至严重影响自己的生活和学习。
  这是种典型的师生矛盾。一些老师教学水平很高,也能体察学生细腻的心理。有的老师诚然有着丰富的知识,课业繁重之下,却不懂如何处理与学生的关系。
  我觉得遇到这样的矛盾,无意义的“坐以待毙”只会更加煎熬,放大自己的负面情绪。倒不如主动出击,试着解决。
  一、交流
  师大的老师常说,交流是人类进步的阶梯,这把梯子也常常适用于人与人的关系上。无论是恋人,家人,还是师长。
  化学老师是否真的是对你无条件的刻薄,还是因为你的某些行为或者印象,让她产生了“偏见”。因为一个有知识的人,特别是有知识的教师,往往不会把这种情感显现在行为上。但是这一切都不得而知,所以就需要你与老师的交流。
  你可以主动与老师联系,首先收起你的害臊心理,这招在以后都很有用。
  我上高中时做过班委,有次帮老师去办公室取文件,无意中发现抽屉里叠着密密麻麻署着学生姓名的书信。这时我才恍然大悟,原来课堂里不止有知识的交流,还存在一条隐晦的情感联系。
  现在我把这个秘密告诉你,你可以在课后或者是办公室里的闲暇,向她真诚地坦露心声。(感觉和她有点合不来,是否不喜欢自己,等等)
  如果磨不开面,也可以使用这种书信的方法。老师不在时递到她的办公桌上,或者是夹在作业本里。相信我,每天都在输出知识的他们,很乐意得到别人的倾诉。
  二、反馈
  如果老师确实过于刻薄,而且大面积的同学有同样的想法,这时应该联合起来,向家长或者班主任及时提出意见。
  老师的执教生涯还很漫长,她可以慢慢慢成长,但自己的高中生活只有关键的几年。如果她不合群,或者说不适合班级体(这很正常,取决于班级风格和教学水平),那继续待下去只会互相伤害,影响大家的成绩和生活。
  教师是个辛苦的园丁队伍,但不是每个用心的人都能种出好看的花朵。当有些园丁的方法不对,就需要管理者的介入。
  总结:当出现了师生矛盾之时,它不会自己消失,应该主动去解决。
  没人喜欢闷闷不乐的孩子,也没人会讨厌愿意和自己敞开心扉的人。
  和老师平等交流,这正是让自己变得更好,一种最谦逊的表现。
  祝你学业有成!
  本期回复:郑东亚,笔名暑假,知乎签约作家,在《读者》、《哲思》、《萌芽》等刊物均有作品发表。文风多变,或暖心动人,或老练持重,在知乎、豆瓣等网站有大量忠实读者。
  181****3950你好,我现在是一名高二的学生。因为我们现在处在网络信息发达的时代,上了高中以后,学业更加繁重,我也总是会受外界因素的影响,心变得很浮躁。试了很多办法,但还是静不下心来学习。

小意:


  以前我上学的时候,老师总是会说一个词:踏实,相对应的,就是你今天的困惑:浮躁。以前我不懂踏实的具体表现是什么。现在我懂了一些,分享给你。简单来说,踏实就是把想做的一件事做好,哪怕再微不足道的一件事。
  举个例子,我听一节课,有时候会把精力放在抄写笔记上,有时候会分神,总之一节课听下来,我记住的东西寥寥无几,这就是不踏实。再举个例子,我想做一张卷子,但我忍不住去看答案,或者做到难处就作罢,这也是不踏实。踏实是个很抽象的词,但是要付诸行动的话,确实很具体。所以做好每件小事,就是踏实。
  所以,有好好学习的决心是很好的一件事,但是一定要放平心态,不必过于焦虑,即便前期落下了,你也有时间去迎头赶上。也许会用比别人更多的精力,但是你有这个决心,就一定能做到。
  151****2879:我是一名高三的学生,为了防止玩,我已经一个多月没回家了,在学校也一直在学习,方法也找了,可是这种状况已经好长时间了,真的好累啊!之前给自己找的支柱感觉已经支持不了自己了,可是现在的我离理想的目标大学好远。

小林:


  你的焦虑解决不了任何问题,反而会给自己更大的压力。巧的是,我们做学生的时候,好像都有过这种困境:我明明已经很努力了,但是效果并不好。这种努力,我们叫作:假装努力。
  把笔记整理得没有一个错字不是真的努力,要把笔记的内容记住才是真的努力。把老师的课件抄写得工工整整不是真的努力,提高课上听课的效率才是真的努力。包括错题本,好的错题本不用多么漂亮,只要里面的错题搞清楚错因,下次保证能做对就行。这才是真的努力。所以不要再做感动自己的无用功。不要假装努力。
  我见过很多“假装努力”的孩子,他们毫无例外,都一致觉得自己非常努力了,和你一样,他们也感觉到格外疲累。但是效果都不怎么好,当“假装努力”的假象被戳破,其实剩下的,都是事倍功半的机械重复学习。所以与其焦虑,不如想著提高效果吧!
其他文献
1  十个月大时,陆鸿因为高烧导致小脑指挥神经失常,成了脑瘫。  走路摇摇晃晃,脖子东倒西歪,走在街上,总能吸引大片的目光。  为了将来能有一份稳定的工作,陆鸿的父母早已做了准备,让他进入一所可以包分配的职高就读。  可是,全班50多个孩子,唯独他没有任何一家工厂愿意接收。  生计无处可寻,而命运再一次向陆鸿露出了狰狞的獠牙。  父亲忽然病重,想要放弃治疗好把这笔钱留给陆鸿,被母亲一口回绝:“儿子
1  前些天《感动中国》颁奖,让我意外的是有对夫妇得奖是因为开了个厨房。  更让我意外的是,他们没去领。  按理来说,这么盛大的颁奖典礼,怎么着都不能错过。  后来我才知道,不是他们不想领,而是要领这个奖太难了。  得奖的夫妇叫万佐成和熊庚香。他们的厨房叫1元抗癌厨房,开在江西肿瘤医院旁,与医院只有一墙之隔,专门给病人家属做饭用。  领奖意味着他们得离开厨房好几天,厨房就得关闭。  这几天对他们而
人生是个圆吗?说出来这个话的人,多半是因为能力超群。大多数人的命运不完全掌握在自己手里,所谓的人生道路,不只是单向的,还总是平地现坑,好好地崴脚摔跤。那也要奋斗,为了暂时看不到但可能出现的美好未来。一代代的人都这样做了,人间就离幸福近了许多。只不过具体到个体的人来说,“唏嘘”更能表达他人的感受。  《霸王别姬》:你看见的  霸王和虞姬可能都是假的  李清照在《夏日绝句》里说:“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
你兴高采烈地买下了某个网红主播推荐的口红,口红很实惠,没花你多少钱,但这些不起眼的口红最终能给这位主播带来天文数字的收入。  据公开资料,国内顶级的网红主播收入普遍已经上亿,还有一些统计甚至认为这些网红的收入已经达到了数十亿,我们很想知道一个问题,这些顶级网红主播,为什么会赚到如此多的钱?  假如你是哈佛医学院毕业的博士,经过数十年的打拼之后,你成为国内某个领域顶尖的外科医生,那么你的年收入会是多
是什么造就  相亲时女方家庭说了一堆漂亮话夸自己女儿。我家默不作声,轮到自己舔自己的时候了。  我爸道:俺家儿子从来不乱花钱,特别节俭朴素!下班之余,洗衣做饭各种家务手到擒来!女方家里惊呆了:天哪!究竟是什么造就了这么好的性格啊!  窮啊!我妈答道……都要  一位主妇来到市场买杀好的肉鸡,不幸的是柜台上只剩下一只肉鸡了,她拎起看了看,说:“稍小了一点,还有没有大一些的?”  由于店里已经没货了,伙
花草树木和篱笆是园艺师修剪和整理的对象。  他们会将多余的树叶剪掉,在让花草可以得到更多阳光照耀的同时,让其成为自己想成为的样子。他们将过多的新枝摘掉,僅将那些必要的新芽保留。正是因为园艺师对其精心地照料和修剪,植物才得以健康茁壮地成长、开花,并于秋季为人们献上丰硕的果实。  我们也可以如同园艺师一样,按照个人喜好随心所欲地“修剪”自己。例如,我们可以用锋利的剪刀将自己火光般的愤怒、无节制的情感、
那扇窗其实很小很小  却被这红蓝黄三色窗帘  昭示轻巧的灵动  似一片无声的笑容  颤动缕缕芳香  风在方方正正的小窗前  徘徊又徘徊  三色窗帘在风中  犹豫又犹豫  此刻 窗前的绿树聒噪不止  树上的鸟儿叫个不停  还有 不知从何处传来一声叹息  世界好静
开花的树枝对它鄰近的树枝说:“这真是沉闷而空虚的一天。”另一根树枝回答道:“的确是空虚而又沉闷。”这时有一只麻雀飞落到其中一根树枝上去了,接着飞落一只麻雀,到邻近的一根树枝上。其中一只麻雀叽叽喳喳地说:“我的同伴离我而去了。”另一只麻雀大声喊道:“我的同伴也走了,而且它再也不会回来了。但我有什么可在乎的呢!”然后这两只小鸟开始吱吱喳喳地对骂着,不久它们就打起架来,在空中发出刺耳的声音。突然,又有两
《大象去哪儿》,这一个月一直在云南上演。  6月3日最新消息,从西双版纳“勐养子保护区”北上的野生亚洲象“断鼻家族”,已徒步约500公里进入了昆明市。  就像魯迅先生说的那样:原始森林本没有路,野生亚洲象经过了,也就有了路。这群野生亚洲象一路“逛吃逛吃”,在元江县、石屏县肇事412起,破坏农作物达842亩,造成直接经济损失约680万元,还有未成年幼象曾因吃酒糟“宿醉”掉队。亚洲象的“节节败退”史 
我猜想,在那個起初很小、后来变大的躯壳里总有一个“我”,而在他的四周发生着“一切”。那躯壳之中被称之为“我”的整体从不变化,也从不停止观察外面发生的一切。我并不试图暗示,那躯壳中有的是珍珠。我想说的是,时间的流逝对那一整体并无多大影响。考试得了低分,操作铣床,审讯时遭到毒打,在课堂上讲解卡利马科斯,这一切实质上并无差异。正是这一点,使得一个人在他长大时,在他发现自己面临一个成年人必须应付的工作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