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艺术类考生现存在非常普遍的现象“文化基础薄、学习任务重、备考时间紧、行为自控差”,其中文化基础性差确实重中之重,尤其针对数学而言,说是基础为零也不为过,那些对数学无望的学生有的正在放弃或已经放弃学习数学,但是数学又是重点学科,分数占据十分重要。怎样让艺术生能不厌烦数学并顺利学会数学通过会考和高考呢,这对艺术类教师而言是一个巨大的挑战。教师如能揣摩到学生的这种心理,采取行之有效的授课措施来激发学生,将学生对知识需求的潛伏状态转化为对学习起实际促进作用的活动状态,就能调动起学生的积极性。笔者将教学实践中摸索出一些对艺术生行之有效的数学教学方法和经验,现做一论述。
关键词:艺术类;高中生;数学
现行的招生政策,给了许多文化课基础较差、在艺术类的学习上有兴趣的同学很大的鼓舞,有力地推动了新课改的实施,圆了许多学子的大学梦。但是,也有相当的艺术类考生,没能搭上这趟列车,与大学失之交臂。究其原因,不少学生的数学基础比较薄弱,到了高考冲刺阶段,不知道怎么复习,陷入迷茫和苦闷之中。如何有效地进行复习呢?这是值得我们探讨的问题。
(1)高考试卷中30%为基础题,50%为中等难度的题目,20%是综合性的较难的题目,所以我们要有清醒的认识,抓基础,弃高难,拿下应该拿、可以拿的分数就很不错了,这是一个大的原则。
(2)要有充足的自信,艺术类招生的分数线比普通高校的分数线低很多,由于要进行专业课的学习、强化、考试,以前是放松了对文化课的学习。抓紧冲刺阶段的学习,提分的空间是非常大的,这时应把自己的心态调整好,树立自信,相信自己的潜能,不要因为暂时的检测成绩不理想而丧失信心。
高中数学难度大,抽象性强,运算量大,符号多,即便上课听懂了,做作业也不是很顺利,或作业的错误比自己预想的要多,很多同学体会到“一听就懂,一看就会,一做就错”并非戏言,而艺考生对数学更是有“无限付出,有限回报”的感慨。
其实每次考试,只要做对了自己会做的题,不失误或少失误,你就成功了,分数的高低不能完全说明问题,关键要看你在同类考生中的位置,因此我们必须充满信心,从容应对。
(3)按老师的要求,要掌握考点的基本要求。以数列为例,要掌握求首项、公差公比的常用方法,会用通项公式和前n项和公式,大考前再看相应的笔记加深理解记忆,到后期这方面就不会丢分,处理其他的考点,也类似于此。努力并不是马上见成效的,如果努力了,但成绩还是不理想的话,不妨找教师谈一下,调整一下复习的策略,一定会有提高。
在课堂听讲这个环节,遇到不懂或模糊的内容,要做出记号,课后通过自己思考或与同学讨论,或请教教师争取弄懂。听课时,要注意教师的补充内容和小节,课堂上尽可能多动手做练习,因为从听懂和会做到理解之间还有一段距离,做题后的印象就比较深刻了,容易理解和长久保存,否则学得快,忘得也快,在解题时,不要总是翻书、翻笔记,甚至稍有困难,不假思索就去问别的同学,这样只是机械地照搬,达不到巩固知识、锻炼思维的目的。
高中生已具有一定的学习能力,对于艺术类考生而言,更要注意学习方法,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不少同学不是不愿意去学,而是不会学,所以科学的学习方法很重要,知识点虽多,但有重点、难点。因此要做好笔记,整理错题等,在学习解析、圆锥、曲线、几何时要体会数形结合等思想方法,在相关的解答题中体会方程的思想等。
加强解题后的反思,因为问题是数学的心脏,对知识点的掌握,对各种数学方法的应用,都能通过解题全面地反映出来,在解题时不要一拿到题就下手去做,而是要先审题。所谓审题,就是搞清题目是什么,搞清解题需要用到哪些知识,搞清在解题将用到哪些方法、解题时从哪一点切入。如果是解答题,还要安排好解题时的逻辑结构,做到胸有成竹。在解数学题时,善于把已知和未知时刻联系起来,随时注意调整自己解题的方向,不要凭空加条件,也不要漏用题目的条件,一般说来,如果解题时没有用完题目给出的已知条件,这样的解法一般都有错误,解题时还要注意优化解题格式,书写的步骤要规范、醒目,突出得分点,坚持这样的要求,养成一个良好的习惯。
在解题后,要及时总结,做对了,要放大自己成功的经验;做错了,要总结自己的失误在什么地方,是知识的问题,还是方法的问题,还是解答过程不够完整;对于题目考查的内容,自己可以再选一些同类型的题目以及一些变式题来练习,达到巩固和深化的目的,要养成良好的解题习惯,不同类型的问题要安排好解题的步骤,时常反思。
(4)要重视对模拟考试试卷的讲评,在冲刺阶段,都会有大量的模拟考试,艺术类考生应重视这样的练兵机会,尤其是在老师讲评的时候,要用心体会自己在解题时的得失,对于自己掌握的知识点和方法,在今后的复习、解题中要更加完美,还可把这个知识点的辐射作用放大一点,对于未掌握的,就要在今后的复习中下工夫补上来,同时老师在讲解题目时所提到的陌生的知识点、相关联的方法,要及时整合,形成网络,每次考试都坚持这样做,考试的成绩一定会螺旋式地上升,达到相应的水平。
总而言之,在复习中树立信心重视基础,讲求方法,艺考生一定能夺取理想的成绩。
关键词:艺术类;高中生;数学
现行的招生政策,给了许多文化课基础较差、在艺术类的学习上有兴趣的同学很大的鼓舞,有力地推动了新课改的实施,圆了许多学子的大学梦。但是,也有相当的艺术类考生,没能搭上这趟列车,与大学失之交臂。究其原因,不少学生的数学基础比较薄弱,到了高考冲刺阶段,不知道怎么复习,陷入迷茫和苦闷之中。如何有效地进行复习呢?这是值得我们探讨的问题。
(1)高考试卷中30%为基础题,50%为中等难度的题目,20%是综合性的较难的题目,所以我们要有清醒的认识,抓基础,弃高难,拿下应该拿、可以拿的分数就很不错了,这是一个大的原则。
(2)要有充足的自信,艺术类招生的分数线比普通高校的分数线低很多,由于要进行专业课的学习、强化、考试,以前是放松了对文化课的学习。抓紧冲刺阶段的学习,提分的空间是非常大的,这时应把自己的心态调整好,树立自信,相信自己的潜能,不要因为暂时的检测成绩不理想而丧失信心。
高中数学难度大,抽象性强,运算量大,符号多,即便上课听懂了,做作业也不是很顺利,或作业的错误比自己预想的要多,很多同学体会到“一听就懂,一看就会,一做就错”并非戏言,而艺考生对数学更是有“无限付出,有限回报”的感慨。
其实每次考试,只要做对了自己会做的题,不失误或少失误,你就成功了,分数的高低不能完全说明问题,关键要看你在同类考生中的位置,因此我们必须充满信心,从容应对。
(3)按老师的要求,要掌握考点的基本要求。以数列为例,要掌握求首项、公差公比的常用方法,会用通项公式和前n项和公式,大考前再看相应的笔记加深理解记忆,到后期这方面就不会丢分,处理其他的考点,也类似于此。努力并不是马上见成效的,如果努力了,但成绩还是不理想的话,不妨找教师谈一下,调整一下复习的策略,一定会有提高。
在课堂听讲这个环节,遇到不懂或模糊的内容,要做出记号,课后通过自己思考或与同学讨论,或请教教师争取弄懂。听课时,要注意教师的补充内容和小节,课堂上尽可能多动手做练习,因为从听懂和会做到理解之间还有一段距离,做题后的印象就比较深刻了,容易理解和长久保存,否则学得快,忘得也快,在解题时,不要总是翻书、翻笔记,甚至稍有困难,不假思索就去问别的同学,这样只是机械地照搬,达不到巩固知识、锻炼思维的目的。
高中生已具有一定的学习能力,对于艺术类考生而言,更要注意学习方法,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不少同学不是不愿意去学,而是不会学,所以科学的学习方法很重要,知识点虽多,但有重点、难点。因此要做好笔记,整理错题等,在学习解析、圆锥、曲线、几何时要体会数形结合等思想方法,在相关的解答题中体会方程的思想等。
加强解题后的反思,因为问题是数学的心脏,对知识点的掌握,对各种数学方法的应用,都能通过解题全面地反映出来,在解题时不要一拿到题就下手去做,而是要先审题。所谓审题,就是搞清题目是什么,搞清解题需要用到哪些知识,搞清在解题将用到哪些方法、解题时从哪一点切入。如果是解答题,还要安排好解题时的逻辑结构,做到胸有成竹。在解数学题时,善于把已知和未知时刻联系起来,随时注意调整自己解题的方向,不要凭空加条件,也不要漏用题目的条件,一般说来,如果解题时没有用完题目给出的已知条件,这样的解法一般都有错误,解题时还要注意优化解题格式,书写的步骤要规范、醒目,突出得分点,坚持这样的要求,养成一个良好的习惯。
在解题后,要及时总结,做对了,要放大自己成功的经验;做错了,要总结自己的失误在什么地方,是知识的问题,还是方法的问题,还是解答过程不够完整;对于题目考查的内容,自己可以再选一些同类型的题目以及一些变式题来练习,达到巩固和深化的目的,要养成良好的解题习惯,不同类型的问题要安排好解题的步骤,时常反思。
(4)要重视对模拟考试试卷的讲评,在冲刺阶段,都会有大量的模拟考试,艺术类考生应重视这样的练兵机会,尤其是在老师讲评的时候,要用心体会自己在解题时的得失,对于自己掌握的知识点和方法,在今后的复习、解题中要更加完美,还可把这个知识点的辐射作用放大一点,对于未掌握的,就要在今后的复习中下工夫补上来,同时老师在讲解题目时所提到的陌生的知识点、相关联的方法,要及时整合,形成网络,每次考试都坚持这样做,考试的成绩一定会螺旋式地上升,达到相应的水平。
总而言之,在复习中树立信心重视基础,讲求方法,艺考生一定能夺取理想的成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