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目的探讨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发病因素和临床特点,为预防和治疗提供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住院治疗的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患儿826例,监测黄疸出现时间、临床特点,并分析黄疸出现的原因。结果≤1 d、> 1~ 7 d、> 7 d出现黄疸的例数分别为71例、471例、284例,所占比例分别为8.60%、57.02%、34.38%。黄疸的危险因素构成比排在前三位分别是母乳性黄疸、围生期因素、感染性因素,发生的例数
【机 构】
:
030001山西省太原,山西博爱医院儿科,山西省儿童医院新生儿科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探讨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发病因素和临床特点,为预防和治疗提供依据。
方法回顾性分析住院治疗的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患儿826例,监测黄疸出现时间、临床特点,并分析黄疸出现的原因。
结果≤1 d、> 1~ 7 d、> 7 d出现黄疸的例数分别为71例、471例、284例,所占比例分别为8.60%、57.02%、34.38%。黄疸的危险因素构成比排在前三位分别是母乳性黄疸、围生期因素、感染性因素,发生的例数分别为215例、206例、200例,所占比例分别为26.03%、24.94%、24.21%。ABO溶血引起的新生儿黄疸所占比例为9.44%。812例新生儿中有220例出现新生儿黄疸,其中足月产出现母乳性黄疸170例,占27.15%;早产儿出现母乳性黄疸50例,占26.88%;两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 3.05,P> 0.05)。足月顺产出现母乳性黄疸78例,占22.94%;足月剖宫产出现母乳性黄疸120例,占36.81%;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 213.32, P< 0.05)。
结论新生儿黄疸的程度受多种因素的影响,与个体差异、地域、经济文化水平、种族、喂养方式、性别、遗传等均有关,因此,严密观察和鉴别新生儿黄疸,并建立积极有效的监管制度和防护措施,采取积极有效的治疗手段,对减少高胆红素血症带来的并发症有很好的效果。
其他文献
目的评估早期类风湿关节炎(RA)分类标准对早期RA分类诊断的价值,同时对膝关节镜滑膜切除术治疗早期RA的临床疗效进行分析。方法对62例具有明确关节炎表现、年龄> 16岁、病程< 1年的患者行膝关节镜滑膜切除术,术后结合滑膜形态改变及病理、生化免疫学检验和影像MRI检查明确RA诊断,与术前早期RA诊断比较。于术后第3个月、1年后分两次随访,比较治疗前后HAQ评分、Lysholm评分、血沉(ESR)、
目的探讨齐拉西酮与利培酮治疗精神分裂症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将64例精神分裂症患者采用数字表法随机分为两组,每组32例,其中对照组给予利培酮治疗,观察组给予齐拉西酮治疗,采用阳性和阴性症状量表(PANSS)评定临床疗效并观察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对照组与观察组总有效率分别为84.38%和87.50%,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 2.66,P> 0.05);两组治疗后PANSS总分及各因子分值均较治
目的观察米曲菌胰酶联合埃索美拉唑治疗胃食管反流病伴消化不良的疗效。方法133例胃食管反流病伴消化不良的患者采用抽签法随机分为两组,A组给予埃索美拉唑每次20 mg、每天1次+米曲菌胰酶片每次1粒、每天3次口服治疗,B组给予埃索美拉唑每次20 mg、每天1次口服治疗,分别于2周和4周后对比两组的症状积分、疗效评估和药物不良反应。结果治疗2周后A组腹胀、早饱较B组改善(腹胀χ2= 4.516,P= 0
目的探讨布洛芬联合西咪替丁在包皮环切术后抑制阴茎勃起的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557例包皮环切患者,根据其用药不同分为三组,乙烯雌酚组(n= 156)手术当天至术后第5天口服乙烯雌酚片、酮康唑组(n= 188)手术当天至术后第5天口服酮康唑、布洛芬联合西咪替丁组(n= 213)手术当天至术后第5天口服布洛芬和西咪替丁,观察各组术后继发出血、药物不良反应、清晨勃起情况,并以问答或问卷形式记录三组患者的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