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文言文阅读

来源 :初中生世界(初三年级)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hymoon052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考点扫描
  
  文言文阅读的考查。先从整体上看。
  选文,可能纯课内、纯课外,或者课内外联读。纯课内的材料,提示我们平时学习应扎扎实实下功夫;纯课外的材料,则注重训练迁移能力;课内外联读,就特别强调比较阅读能力。
  试题结构,一般考查依次是解阋、译句、理解、运用,有时还会考到断句。因此同学们要了解自己相对薄弱的环节,注意强化。
  再逐项看。
  [解词]一般考实词,也有兼顾虚词的,实词一般考重点实词。
  何谓重点实词?即对理解句子起关键性作用或者容易引起误解的词语。举一个句例,“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风霜高洁,水落而石出者,山间之四时也”(《醉翁亭记》),“芳”“发”“秀”“时”这些词很关键,既是理解整个句子的节点。也容易错解,“芳”是香花的意思,“秀”是“草木茂盛”的意思,“时”是“季节”的意思,分别容易误解为“芳香”“秀丽”“时间”,所以它们的地位就尊崇些:而“野”“幽”“佳”这些实词,一方面不是句子理解的关键,一方面跟现代汉语差异不大,就相对次要些,考试也不怎么考。
  重点实词,是课内文言文学习的重点。我建议同学们考试前把文言文必考篇目的重点实词再过一遍,方法很简单,蒙起来,如果一瞥就能准确说出意思,就过去;如果需要想一想或者想一想还说错了或者说不出来,就赶紧用红笔圈下来,再特别强化记忆。
  虚词数量很少,不同地区的要求不一,其实重点就是“之、其、而、以、于、焉”这几个,其中,起指代作用的是“之”“其”,起组合作用的是“以”“于”,起连接作用的是“而”,起语助作用的是“焉”。
  虚词的用法相对复杂些,辨识也困难些。譬如“之”,除了作代词,还可以作动词、助词,助词还分结构助词和音节助词,结构助词再分主语谓语之问、定语与中心语之间、成分前置后置的标志等。复习的关键是熟记关键句例,相关用法归类记忆。
  另外,通假字、古今异义、词类活用、一词多义等文言现象都是各种复习资料整理的重点,也是解词的常考点,这部分自然需要下功夫,不赘述。
  [译句]一要强化直泽意识,逐词翻译,不漏、不错、不添。譬如“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曹刿论战》),先把省略成分补出来,“必以情”应为“必以情(断之)”,然后逐词对译:小大,大大小小;之,结构助词,的;狱,案件;虽,即使;察,明察;以,按照;情,实情;断之,审理它。然后合起来连缀成句:大大小小的案件,即使不能一一明察,一定按照实情来审理。译句主要的问题是一些同学直译意识不强,直译能力不过关,大而化之,结果这里漏一处,那里错一处,导致失分。
  二要特别注意:不仅是省略句要补充省略成分,倒装句要调整过来再译,还要注意句子特别的语气、语调,如“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者……也”是判断句,得翻译为“……是……”:“孰知赋敛之毒有甚是蛇者乎”,“孰……乎”,是反问句,得翻译为“谁……呢”。
  [断句]要看清题目要求,有时要求断一处,有时要求断两处。断句主要依赖的是语法知识,主语谓语中间要停顿,谓语宾语之间要停顿,修饰语跟中心语之间有时也要停顿。如“负者/歌于途”,这是主谓之问的停顿,刻/唐贤今人诗赋”,这是动宾之间的停顿,“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这一句如果停顿一处,在“此”后面,这是主谓停顿,如果再停顿一处,应在“危急存亡”后面,这是因为定语较长,可以略微停顿一下。断句需要考量句子意思。譬如“乡邻之生日蹙”“下视其辙”。前一句不要被“生日”迷惑,在这里“生日”理解为“生活一天天地”,生是生。日是日,两个词,所以这一句应是主谓之间停顿“乡邻之生/日蹙”;下一句同学们一般习惯“二二节奏”。会读成“下视/其辙”,如果这么读,“下”就是名词作状语,理解为“向下”,而这里正确的解释是“下车,察看敌方车轮印”,所以,应该读成“下/视其辙”。此外,发语词、关联词后面一般也须停顿,不赘述。
  [理解]有时考查提取信息的能力,有时考查分析理解的能力。这部分一般难度不大,只要看清题目要求,正确理解文本,解题思路清晰即可。如:对于愚公移山,人们的态度不一。一方面,支持者众,其家人“_____”,邻人之遗男也“_____”:另一方面,也有反对者,智叟就“_____”。(用原文语句填空)
  这一题考查提取信息的能力,题目明确要求“用原文语句填空”,读懂题目的提问,就容易提取相关信息。依次应是:其家人“杂然相许”,邻人之遗男也“跳往助之”,智叟就“笑而止之”。
  再如:作者在叙述愚公移山的过程中,写小孩“跳往助之”的用意是______写愚公与智叟辩论的作用是______。
  这一题考查分析能力,写小孩“跳往助之”是说明愚公的移山行为顺应民心,得到大家的拥护:写愚公与智叟辩论则说明并非人人都拥护他,而愚公并没有因为智叟的嘲笑而气馁,他有力地反击了智叟,此处突出了他移山意志的坚定。
  [运用]有谈阅读启示的,有让自主探究的。前者往往要求引入自我生活体验,结合文本具体解答。后者往往要求跳出文本,对思维的发散性、思辨性有一定的要求。如:三峡以其特殊的地理环境成为修建水利的理想之地,如葛洲坝、三峡水利枢纽。请从文中找出适宜修建水利工程的理由(至少两条)。先用自己的语言概括,再写出文中印证的语句。
  这一题先要引入一般常识去推理,要修建水利,一要便于蓄水,二要富含水能。而三峡这儿,一是两边高山壁立,二是水流湍急。再带着这样的认识去文本中找印证的语句,分别是“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嶂,隐天蔽口”,“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有同学说,你所举的都是课内选文的句例,而考试时还有课外选文啊,甚至有些地区只有课外选文。
  这怕什么!文言文课外阅读,其实是借力打力,以课外考题的形式,考查课内所学。考查的内容,多为课内反复出现,或者生活里颇为常见的在现代汉语里尚有很强生命力的文言现象。
  以2010年扬州卷为例,课外文言文选段如下:
  太祖尝弹雀于后园,有某臣称有急事请见,太祖亟见之,其所奏乃常事耳。上怒,诘其故,对曰:“臣以尚急于弹雀。”上愈怒。举斧柄撞其口。坠两齿。其人徐俯拾齿置怀中。上骂曰:“汝怀齿欲讼我耶?”对曰:“臣不敢讼陛下,自当有史官书之。”上悦,赐金帛慰劳之。
  文段第一题要求解释“上怒,诘其故”中的“诘”与“自当有史官书之”中的“书”。前一个词,课文里虽然没有,似日常用语里有,“反问”修辞的另一种说法就是“反诘”,另有“诘问”一词,可见,“诘”就是“问”。后一个词,在《陈涉世家》里有句例“乃丹书帛曰”,还有成语“大书特书”“秉笔直书”,这些“书”都是“写”的意思。
  第三题要求翻译“臣以尚急于弹雀”“汝怀齿欲讼我耶”两句,第一句翻译的关键是知道介词“于”引出比较对象,解释为“比……还……”,相关的句例在《鱼我所欲也》里有“所恶有甚于死者”,《捕蛇者说》里有“苛政猛于虎也”,《邹忌讽齐 王纳谏》里有“皆以美于徐公”。第二句翻译的关键是能从“耶”判断整个句子是疑问句,译为“……吗(呢)”,相关的句例在《马说》里有“其真无马邪(耶)”,《捕蛇者说》里有“又安敢毒耶”,《岳阳楼记》里有“然则何时而乐耶”。
  总之,选文虽然在课外,但考点一定不“见外”,一定是同学们课内所学习、日常所积累的,借助这些丰富的学习积累,完全可以“举三反一”,迁移转化。
  
  迎考策略
  
  1.熟读课内重点篇目。课文一定要熟悉,问到词语怎么解释,句子怎么翻译,段落怎么理解,头脑里马上跳出来,既保证答题的速度,也保证答题的正确率。而且熟练了才有良好的语感,才能有效迁移,面对课外选文才不陌生,如逢故人。
  2.分门别类梳理内容。譬如文言现象,通假字、古今字、活用现象、一词多义,既可以按现象来梳理,也可以按课文来梳理,要清晰,遇到模糊不能确认的,应求教于老师。分类梳理,记忆效果好。譬如说到某一课的通假字,你如果能一下子跳出这一课有几个通假字:说到意动用法“以……为……”,你如果能瞬间反应出那些意动用法的经典句例;说到某个实词,你能马上说出有几个义项,各有哪些典型句例,就算熟练了。
  3.适当练习。每天找点课内课外的文言文阅读题来练练手。题目应该是规范、严谨的,譬如历年中考题、地区模拟题。文言文阅读题量小,一般三五分钟就能做一篇。完全可以用零头碎脑的时间。但做题不能马虎,要注意细节,做好了对照答案细细反思,尤其要思考疏漏、偏颇的地方,一定要想透。要知道,十分题四分做六分想。想,也就是反思,是提高能力的关键一环,正所谓“做而不思则罔”。
  下面四道文言文阅读题,有单篇阅读,有比较阅读,以课外选文为主,目的是检验大家的临战状态,同学们不妨练练手。
  
  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回答1-4题。
  颜回好学
  回年二十九,发尽白。蚤死。孔子哭之恸,曰:“自吾有回,门人益亲。”鲁哀公问:“弟子孰为好学?”孔子对曰:“有颜回者好学,不迁怒,不贰过。不幸短命死矣,今也则亡。”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
  (1)孔子哭之恸( ) (2)门人益亲( )
  2.本文画线句中有两个通假字,请指出并写出本字。
  (1)通假字是____,本字是____;(2)通假字是____,本字是____。
  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1)弟子孰为好学?
  (2)有颜回者好学,不迁怒,不贰过。
  4.联系自己的学习,谈谈从颜回身上得到的启示。
  
  二、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回答1-5题。
  日近长安远
  [南朝]刘义庆
  晋明帝数岁,坐元帝膝上。有人从长安来,元帝问洛下消息,潸然流涕。明帝问何以致泣,具以东渡意告之。因问明帝:“汝意谓长安何如日远?”答曰:“日远。不闻人从日边来,居然可知。”元帝异之。明日,集群臣宴会,告以此意,更重问之。乃答曰:“日近。”元帝失色,曰:“尔何故异昨日之言邪?”答曰:“举目见日,不见长安。”
  [注释]
  ①洛下:洛阳,西晋的都城。②潸(shan)然:流泪的样子。③东渡:指西晋灭亡,晋王室渡江,在江南的建康(今南京)建立新都。④意:这里指缘由、缘故。⑤意:认为。⑥何如:和……相比怎么样?⑦居然:显然、昭然。⑧重:重新,又一次。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
  (1)潸然流涕( ) (2)具以东渡意告之( )
  (3)明日,集群臣宴会( ) (4)元帝异之( )
  2.下列“以”字意义、用法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
  例句:告以此意
  A.明帝问何以致泣 B.以残年余力
  C.策之不以其道 D.具以东渡意告之
  3.用“|”给下面的句子标注朗读停顿。(断两处)
  汝意谓长安何如日远
  4.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尔何故异昨日之言邪?
  5.你欣赏文中明帝的表现吗?你最欣赏他哪一点?
  
  三、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回答1-5题。
  寇莱公烛法
  [北宋]欧阳修
  邓州花蜡烛名著天下,虽京师不能造,相传亦是寇莱公烛法。公尝知邓州,而自少年富贵,不点油灯,尤好夜宴剧饮,虽寝室亦燃烛达旦。每罢官去,后人至官舍,见厕溷间烛泪在地,往往成堆。杜祁公为人清俭,在官未尝燃官烛,油灯一炷,荧然欲灭,与客相对清谈而已。二公皆为名臣,而奢俭不同如此。然祁公寿考终吉,莱公晚有南迁之祸,遂殁不返。虽其不幸,亦可以为戒也。
  [注释]
  ①寇莱公:寇准,北宋著名政治家。②花蜡烛:带有精美花纹的蜡烛。③厕溷(hun):厕所。④杜祁公:杜衍,北宋著名政治家:⑤炷(zhu:灯芯、灯蕊。⑥寿考:长寿。终吉:善终。⑦南迁之祸:指寇准晚年因大臣丁谓等陷害遭贬,远徙道州、雷州,病死于雷州。⑧殁(mo):去世。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
  (1)虽京师不能造( ) (2)公尝知邓州( )
  (3)燃烛达旦( ) (4)虽其不幸( )
  2.下列“之”字意义、用法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
  例句:莱公晚有南迁之祸
  A.辍耕之垄上 B.四时之景不同
  C.何陋之有 D.吾妻之美我者
  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二公皆为名臣,而奢俭不同如此。_________
  4.本文从哪两个方面对寇准和札衍作对比?请结合选文简要分析对比的作用。________________
  5.对寇准的生活奢华,后人多有评论,司马光在《训俭示康》里也说:“近世寇莱公豪侈冠一时,然以功业大,人莫之非。”把这句与本文最后一句作比较,说说司马光和欧阳修两人对此态度有什么异同。_____________
  
  四、比较阅读下面两个文言语段,完成1-5题。
  [甲]公与之乘。战于长勺。公将鼓之。刿曰:“未可。”齐人三鼓。刿曰:“可矣。”齐师败绩。公将驰之。刿曰:“未可。”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曰:“可矣。”遂逐齐师
  既克,公问其故。对曰:“夫战,勇气也。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彼竭我盈,故克之。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
  [乙]赵括自少时学兵法,言兵事,以天下莫能当。尝与其父奢言兵事,奢不能难。然不谓善。括母问奢其故,奢曰:“兵,死地也,而括易言之。使赵不将括即已,若必将之,破赵军者必括也。”
  赵括既代廉颇,悉更约束,易置军吏。秦将白起闻之,纵奇兵,佯败走,而绝其粮道,分断其军为二,士卒离心。四十余日,军饿,赵括出锐卒自搏战,秦军射杀赵括。括军败,教十万之众遂降秦,秦悉坑之。
  [注释]
  ①难:驳倒。②约束:规定。
  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
  (1)齐师败绩( ) (2)望其旗靡( )
  (3)以天下莫能当( ) (4)悉更约束( )
  2.下列句子中的“而”与例句中的“而”意义和用法不同的一项是( )。
  例句:子子孙孙无穷匮也,而山不加增。
  A.登轼而望之 B.再而衰
  C.而括易言之 D.而绝其粮道
  3.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
  译文:_____________
  (2)使赵不将括即已,若必将之,破赵军者必括也。
  译文:______________
  4.有人说鲁庄公“鄙”,也有人说鲁庄公虽然不是明君,但也不是昏君,颇有可取之处。你同意哪种说法?请简述理由。
  答:_______________
  5.对照曹刿,你认为赵括临战指挥大败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答:_________________
其他文献
本文针对试验检测对道路工程施工的重要性进行了研究,并与实际施工相结合,初步探讨了试验检测中的常见问题,并有针对性地提出了几点应对措施,对于提高道路试验检测水平具有一
考点扫描    文章结构是作者思路的具体展现。我们阅读时只有把握住文章的结构,理清文章的层次,包括段与段之间的以及段落内部的层次,才有可能更好地理解文章,达到读懂文章的目的。  对文章的结构层次进行分析梳理,是现代文阅读的基本能力之一,也是中考语文阅读命题的重要考点之一。中考现代文阅读试题中,对作者行文思路的考查主要有如下形式:分析结构(划分层次)、编写提纲、填充图表以显示文章思路、指出线索、分析
期刊
考点扫描    对照《语文课程标准》及《考试大纲》,综观历年中考语文品析鉴赏类试题,大致有如下几种类型:(1)体会加点词语的表达效果;(2)赏析画线句的作用;(3)从文中摘录一处你认为最精彩的语句,采用评点或批注法作赏析;(4)体会文章的表现手法,赏析人物形象;(5)品味文章的语言特色。    试题演练    两角钱  肖复兴  ①那天下午,我去邮局寄信,人很多,大多是在附近工地干活的民工,才想到
期刊
考点扫描    近年来,中考现代文阅读越来越重视对整体感悟能力的考查,不仅考查同学们对整篇文章内容、主题和思路的理解把握能力,同时还加强考查筛选、提取和整合文章基本信息的能力。  整体感知类试题的题型也日趋多样化,考查的内容越来越广,不仅需要整体感知文章或文段的内容,还常常包括文章的文化背景、写作意图、题目含义、中心思想等,有些省市考查的内容还包括结构特征、文章线索、感情基调等。综观近年来中考语文
期刊
生活中我们常常会收到礼物,有的礼物创意无限,有的礼物精美别致,有的礼物质朴实用……不过我觉得,礼物一定要自己亲手做才有意义,也最能代表自己的心意。今天我们就用卡纸和彩纸来制作贺卡,比比看,看谁制作出来的贺卡最好看!   如果一個圆的直径扩大到原来的2倍,那么它的面积将扩大到原来的几倍呢?
期刊
利用2012年2月至2013年1月在钱塘江桐庐段水域的渔获物中采集的样本,对该水域花鱼骨( Hemibarbus maculatus Bleeker)种群的叉长和体质量组成,性别组成和性比、年龄组成等渔业种
基层供电公司在市场运营的工作上,除了需要制定合理的营销方案外,还需完善相关的营销管理工作,其不仅是市场运营工作的有效保障,也是新时期市场运营工作的具体要求.
通过建立有限元模型,对竖向预应力损失带来的影响、竖向预应力钢束的影响范围、竖向预应力钢束的合理张拉时间进行探究分析.
现代文阅读中的见解感受类试题是一种具有一定开放性的试题,主要考查同学们阅读的个性体验和独特感受。    考点扫描    《语文课程标准》要求学生在现代文阅读中,能对文章的内容和表达有自己的心得,能提出自己的看法和疑问:在欣赏文学作品时能有自己的情感体验,在初步领悟文章内涵的基础上,能获得对自然、社会、人生的有益启示:对作品的思想感情倾向,要能联系文化背景作出自己的评价:对作品中感人的情境和形象,能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