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日时期中国境内的七种女特务

来源 :凤凰资讯报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iaozhenyi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二十世纪二三十年代的中国特务圈子复杂而凌乱。中日战争爆发后,中国境内的特务活动明显增加,各式女谍的人数急剧增多,并开始类型化:
  第一种是直接参加战斗的女情报人员。这类女间谍通常只是为了执行特殊的军事任务才使用,毕竟培养一个谍报人员的成本要比培养一个士兵高很得多。在重要的战争中,使用这样的间谍往往会收到奇效。例如当时轰动一时的“女英雄”黄百器就是此类。
  第二种是情妇类的女情报人员。这种类型的间谍通常都对相貌有较高要求,而且她们肩负的都是“深入虎穴”的“重大任务”,风险性很高,但是一旦成功就会获得很高的声望和丰厚的回报。例如当时活跃在南京、苏州、上海一带的一位神秘的美人蓝小姐就是此类。她通过和许多高官的暧昧关系获得了很多价值颇高的情报,但是最后由于身份暴露,被人残杀在野外。
  第三种是女打字员和事务员身份的女情报人员。这种类型的间谍打入各级省、市、县政府机关,依靠自身职务获取情报,并发展下线。当时日本发展的一位“金太太”就成功打入直隶政府重要机关,潜伏多年而未被发现。
  第四种是低层的女情报人员。她们通常以妓女身份作为掩护,和各阶层人士接触,获取价值较低的信息,风险性也相对较小。这样的女谍出名较难,几乎都不为后人所知。
  第五种是以旅馆商社服务员、家庭佣人等身份为掩护的女情报人员。这些人往往可以把自己变成一个据点,成为谍报的中转站。有一次,汪精卫等人在南京的一个宾馆开会,一名女谍就通过服务员之便在一台钢琴内放置窃听器,把会议内容全部记录下来,转给了国民党。
  第六种是做辅助工作的女情报人员。她们主要充当联络员,这些人虽然没有眼花缭乱的业绩,但是同样起着重要的作用。
  第七种是担任宣传工作的女情报人员。她们的主要工作是宣传各种思想。
  这些间谍的分类,并不说明一个间谍只能从事其中的一种工作,许多女谍其实是有多重工作身份的,而川岛芳子更是所有类型间谍的集大成者。多数女谍能做到的,她能做到;多数女谍不能做到的,她也能做到。川岛芳子在这一行业里“威名远播”,而在她的墓碑上也刻下了这个行业的名称,以鄙视和痛恨之名。她在间谍圈里蹈死冲锋,成为日本侵华集团借以杀害中国人的一把刀,而她自己也因间谍这个罪名被判死刑。
其他文献
《革命军》是一篇划时代的战斗檄文,是20世纪初中国思想界的重要文献。作为思想界的先锋,邹容在《革命军》中发出了推翻满清专制政权的强烈呼唤,提出了建立共和体制国家的构
1937年,南京在血火中呻吟,十几万国军将士魂断金陵,随之而来的是惨绝人寰的大屠杀。但历史的责任肯定要有人来承担,而承担责任的人也一定不是那些英勇抗战为国捐躯的人。    国军军官偷留后路    1937年11月11日,淞沪战场硝烟还未完全散尽,日军铁蹄就气势汹汹地向300公里外的南京三面压过来。淞沪会战,国民党军损失惨重,蒋介石为了鼓励各将领,振奋士气,同时也为了布置下一阶段的作战,在南京铁道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