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一工程”共创班级精神

来源 :新班主任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eonoox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最近,有老师反映,我们班的同学太活跃,上课喜欢讲话,到食堂用餐排队更是热闹,作业拖拉,总是收不齐。
  这天,我收到一条短信,得知我的一张会员卡因为攒够了积分,升级为钻石卡,以后可以享受更多的优惠。
  看完短信,我灵机一闪:为什么不采用这种会员制的方式管理学生呢?下午放学后,我召集班干部开会,设计了一个积分榜,分成纪律、作业、听讲、发言、用餐、做操、卫生、礼貌等八类,每一类确定好分值。为了能精准呈现大家的表现,打分采用“五星”制,最优秀的计5分,依次递减。按照积分,会员分为铜星、银星、金星、水晶、钻石、皇冠等级别。
  理想很丰满,现实很骨感。实施过程中,麻烦不断。这个学生嚷着:“我今天上课举手了十次,可以加几分?”那个同学叫道:“我的数学作业全对,可以加分吗?”另一个同学反驳说:“你抄我的作业,不能加分。”我和班干部们都招架不住。
  随着时间的推移,“积分榜”的积分不断增加,质疑和争吵不断升级。终于有一天,“积分榜”上一个学生的分数被打了一个“×”——是不服气?还是恶意报复?我默默地揭下这张曾经承载了大家快乐与希望的“积分榜”。
  为什么“积分榜”带来的是重重烦恼
  为什么“积分榜”带给师生的不是快乐,而是烦恼?
  第一,积分设置太追求精确,难以体现公正。
  商场的“积分卡”是用消费数据作为依据,数据转换数字,清楚明了。但学生“积分榜”中的很多项是无法用精确的数字来呈现的,也就是说,学生有的表现无法用精确的数据来衡量。比如纪律,什么是守纪律?上课插了一次嘴,就是不守纪律吗?回头看了同学几眼,算不算不守纪律呢?
  第二,积分项太追求全面,难以具体操作。
  “积分榜”有8个大项,有的项目中还分小项,如作业,有语文、数学、英语……这么多的项目,谁来评判?每天要对这么多项的积分进行核实、统计,不但容易混乱,而且因为“面面俱到”,难以给学生提供个性成长的空间。那么积分榜也就失去了意义。
  第三,积分目的太追求名次,难以激励成长。
  “积分榜”上墙以后,学生盯着的是积分,计较的是自己“分”的多少,以及积分榜上的名次。课堂的纪律很好,上课发言的同学很多,作业完成得特别好等,都是靠“积分”支撑的“伪相”。一旦学生对“分”失去兴趣,这些“伪积极”“伪进步”就会被打回原形。因为排名,反而让学生之间产生矛盾,导致班级的凝聚力减弱。
  快乐“1 1”:营造班级积极的“文化场”
  如何让“积分”真正体现价值,成为引导学生成长的“正能量”,并由此营造班级积极的“文化场”?我大力改革,实行三个“1 1”的评价方式,再一次进行“积分制”的尝试。
  第一,模糊评价“1 1”:量化更简单、更公平。
  教育的对象是人,人的成长具有复杂性,学生个性发展中有许多方面是难以量化或无法量化的,特别是很多外显的行为往往不能反映内在真实的情况。如果一味地追求用精准的数字来评判学生的发展变化,必然使评价偏离了初心,导致教育活动的混乱和教育目标的落空。
  因此,对学生的评价,需要“模糊”一点,用“模糊”评价来面对学生发展的不确定性,留给学生一个领悟、体会、选择的弹性空间。
  我对积分规则进行了改革,所有的加分都是1分,食堂用餐没有被学校的红领巾值勤中队扣分,就可以加1分,作业优秀加1分,卫生值日没有扣分加1分,默写满分加1分,助人为乐加1分,被任课老师表扬加1分,为班级服务加1分……虽然分数全部变成了“模糊”的1分,但因为没有难以分辨的分级界限,反而更公平,也消除了质疑,更为学生接受。
  当新的积分规则公布后,原本每天必有的争吵、指责没有了。我刻了许多漂亮的印章,有“一分”,有各种“笑脸”,有可爱的小动物……孩子们喜欢这样的“积分”,努力让自己进步一分又一分。以前,卫生值日的同学总是懒懒散散,修改“积分制”后,因为有团体加分,大家都互相督促,争取做得更好。
  第二,师生共评“1 1”:操作更简单、更持久。
  繁琐的规则制度会令人烦躁、害怕,过细的条条框框更会令人痛苦。很多班级实行“班级公约”,密密麻麻很多条,束缚了班级成员的身心成长,也束缚了班级的健康发展。因为条款过于“精细”,学生难以“面面俱到”,老师难以评价。不知不觉中,“班级公约”就形同虚设,成为贴在墙壁上的“美丽谎言”。
  班规、班级条约,或者类似的“积分榜”,需要简化内容,让操作变得简单。因此,我把以前“积分榜”中的八大项缩减为三项:作业、卫生、纪律。作业一项包括语文和英语默写、日记、数学课堂作业;卫生包括值日卫生;纪律包括路队纪律和午间课间纪律。
  评价由学生团队和我共同完成,每一项由两个同学负责。项目少了,评价简单了,矛盾也少了,“积分制”就能长久地实施。
  实施一个阶段后,我和团队进行交流,找出不合理的地方,加以改进和完善。我们的“1 1”合作非常愉快。
  第三,卡本结合“1 1”:成长更简单、更快乐。
  制定班级公约,是为了学生的个性成长,培养学生良好的综合素养。但是往往忘记了出发时的“初心”,把“公约”当成约束学生的法宝,把制度变成凌驾于学生头上的“尚方宝剑”,本末倒置,学生成了制度的“奴隶”。
  “积分”是激励学生成长的手段,而不是最终目的。如果“积分榜”让学生关注的是分数的多少,计较的是排名的前后,那么,它就失去了存在的意义。
  我不再用“积分榜”显示对学生考评的结果,取而代之的是学生每人一个的“积分本”。由“榜”变成“本”,改变的不仅是名字,更是内容:积分本,学生自己保存,不会有排名;积分本上的每一个或缓慢或快速增长的数字,代表的是自己看得到的进步,是对自己的一种肯定与鼓励;积分本上没有“作业、纪律、卫生”这些项目,只有一个一个分数的叠加,甚至分数也没有,只是一个大拇指或者一个笑脸。
  积分本上的积分如果一个月满100分,下个月就可以得到一张会员银卡。这意味着其主人在这个月里,可以免做两次抄写作业,到阅览室看书时可以多借一本书。满200分就是金卡会员,奖励加倍。同时,积分本上的积分还可以换取小奖品——橡皮、笔、本子……积分本,成了孩子们最珍爱的宝贝,被他们珍藏。
  积分本,也是学生成长的见证。很多学生不愿意用积分换奖品,还有学生对我说:“老师,这是我的不动产,我不换奖品!”
  “1 1”营造了一个快乐和谐的“文化场”,用有形的规范引导学生无形地进步,用简单的规则带领学生个性成长,而学生的成长也成就了积极向上的班集体!
  (作者单位:江苏省无锡市荡口实验小学)
其他文献
海事学校的学生到海上警备队的巡逻船上见习,他们要把平时所学用到实践中。任茫茫大海上,可不像教室里那么平静,他们要面对各种各样的问题,并解决这些问题。
  
近年来,我发现戴眼镜的学生越来越多,还常常有家长因为孩子的视力问题要求我帮孩子调座位。视力不好的学生有些是高个子,坐到前面会挡住其他同学的视线,我便建议他们戴眼镜。但这样下去也不是办法,不能眼睁睁看着班里的孩子都戴上大框眼镜。  这天上课铃响后,我特意将自己戴了多年的眼鏡摘了下来。虽然知道要毁形象了,但是为了能让学生感受到明显的差异,我还是这么做了!  当我走进教室,全班学生都诧异地看着我,性急的
晨光熹微,蔚蓝色的大海像个舒适的大摇篮,玫瑰公主号在它宽广的怀里安稳地飘荡着。而田川的心里却像翻滚的波涛一般汹涌,听着身旁侯晓北均匀的呼吸声,田川非常羡慕他,经历了昨天晚上那么揪心的一幕,他居然还能够呼呼大睡,实在是个神经超大的家伙。其实一直躺在床上的蒙小鑫也是一晚上没睡,昨晚发生的事情虽然勉强蒙混过去,可汤米绝对不是省油的灯,很可能已经对自己起了疑心。要不是自己早料到这两个小孩的撤退路线,提前回
通过整合家庭和学校的教育力量,教师和家长可以对学生实施协同教育。但是,信任危机的出现打破了这一美好的教育状态。信任危机给家校共育带来的诸多不利影响,不仅阻碍了教育的发展,而且还影响到了学生的健康成长。  一段手机录音动摇家校信任基础  小北是我班的一名学生。他头脑灵活,上课积极认真,学习成绩也不错,照理说应该属于教师喜欢的学生类型。但是,他异常调皮,各种班纪班规,他都置若罔闻,给班级造成了很不好的
寒假的脚步越来越近迅风的情绪随着假期的到来变得越来越高涨。每天晚上,他不是在电脑前搜索神奇有趣的地方就是跟朋友交流旅游探险的心得。  这天晚上,迅风登录自己的QQ号码玩了会儿欢乐农场,一个好久没有亮灯的头像在不停地闪烁着,是螃蟹叔叔!螃蟹叔叔的真名叫庞协,螃蟹”是迅风给他起的绰号。螃蟹叔叔是迅风爸爸的好朋友,一个著名的探险家。他到过无数神奇的地方见过许多只能在教科书上看到的野生动物,经历过无数惊心
前几天我们班正在准备《杰克与魔豆》这场戏。
  
气象观测包含地面气象观测和高空气象观测,所获得的资料是预报天气所需的基本资料。通过气象观测,我们可以知道下列问题的答案:今天穿什么衣服(温度)?外面雨大不大,是否要携带雨具(降水量)?白天妈妈洗的衣服晚上是否会干(湿度)?……这是不是跟我们的生活密切相关呢?那么我们现枉就行动起来,做个气象观测小专家吧!    百叶箱    测量气温的仪器有干湿球温度计、最高温度计、最低温度计、温度仪及湿度仪等,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