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
第六单元自测题
(满分100分 时间100分钟)
臧剑斌
一、 基础练兵场(22分)
1. 阅读下面的语段,给加点字注音,或根据拼音写出汉字。(3分)
朱自清的散文贮( )满着一种诗意。它构思zhěn( )密、布局精巧,叙事散文感情委婉细nì( )、诚挚、真切,借景抒情散文善于运用重彩工笔描绘各种风景画、风俗画,重视以形传神。
2. 默写(4分)
(1) 散入珠帘湿罗幕,___________________。
(2) ___________________,志在千里。
(3) 《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中,作者从想象的角度虚写雪景的句子是: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 名著阅读,选出表述不正确的两项。( )(4分)
A. 宋江原为山东郓城县押司。阎婆惜发现宋江私通梁山,趁机要挟,宋江怒杀之,被发配沧州,又因在浔阳楼题反诗被判成死罪,在江州刑场被武松救下后,上梁山落草。
B. 鲁智深原名鲁达,因见郑屠欺侮金翠莲父女,三拳将其打死,逃到五台山削发为僧,改名鲁智深。鲁智深忍受不了佛门清规,醉打山门,毁坏金身,被长老派往东京相国寺看守菜园。鲁智深在野猪林救了林冲,高俅派人捉拿,鲁智深在二龙山落草。
C. 《鲁滨逊漂流记》是英国著名作家凡尔纳的代表作品,故事主要讲述了美国人鲁滨逊在去美洲的航海途中遇到风暴,只身一人漂流到一个无人的荒岛。他凭着顽强的意志与不懈的努力,在荒岛上独立生活了20多年。
D. 鲁滨逊出身于商人家庭,一直渴望航海冒险。他瞒着父亲出海,第一次航行就遇到了大风浪。死里逃生后,第二次出海到非洲经商,赚了一笔钱。第三次出海不幸被摩尔人俘获,当了奴隶。后来,他被一艘葡萄牙货船救起。船到巴西后,他在那里买下一个庄园,做了庄园主。
4. 下面的语段有好几处毛病,请用规定的符号加以修改。(不超过3处)(3分)
换用号: 增补号: 删除号: 调位号:
《我是歌手》唤醒了大家的记忆,成名歌手为排名较劲,甚至不少大腕也蠢蠢欲动。七名歌手在镜头前的首度“真人秀”,被剪辑得饶有意味。不知对手是谁的茫然、忐忑等待、开口唱歌前的紧张,都是观众们此前在晚会和娱乐节目中难以看到的。“浓浓的怀旧风”也是感动观众的一大法宝。短短三周内,这档节目便大受追捧。
5. 以下图片拍自某火车站,图片右下角是交管部门的告示牌,上面写着:“亲:不要停在我的?誙上,我的?誙会很痛!”你认为效果会怎样?(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 随着《非诚勿扰》的走红,据统计,仅2012年一年,新推出的电视相亲节目就达10个以上。各类相亲节目形式大多雷同,抄袭之风盛行,掺入了太多的功利色彩,因而饱受诟病。请结合下列材料,谈谈你对电视相亲类节目的看法。(4分)
材料一:这些电视相亲节目正是利用了电视媒介传播广泛的特点,把真实和伪真实结合在一起,让观众不知道接下来会发生什么,从而牢牢吸引观众。从娱乐的角度看,适度的刺激和诱惑是合理的,而且能够增加趣味性和新鲜性。对于普通群众而言,娱乐性才是他们真正关注的东西。
材料二:这些相亲节目把年轻人拜金、自私、造作、享乐的爱情观、价值观一次次放大。节目中满是作秀的痕迹,节目组人员事先埋好“非主流价值”的地雷,等着大家去踩。而嘉宾之间的互相谩骂、羞辱,似乎成了节目最大的看点。高收视率的背后也带来了观众和网民的负面评价和对商业化操作的质疑。对此,作为职能审查部门,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
材料三:这是一个容易被克隆的时代,(相亲节目多)无可厚非。现在,节目的问题不是形式而是内容,我怕的就是鱼龙混杂。我是从研究的角度去看。我希望在节目中看到高质量的、有文化内涵的内容,而不是出位的言论。节目的尺度一定要把握好。(至于相亲节目的生命力,)内容好,可以一直做下去;为博眼球,那肯定短暂。(赵忠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 阅读精品屋(38分)
(一) 阅读《囚绿记》选段,回答7~9题。(11分)
①我住在北平的一家公寓里……这房间靠南的墙壁上,有一个小圆窗,直径一尺左右。窗是圆的,却嵌着一块六角形的玻璃,并且左下角是打碎了,留下一个大孔隙,手可以随意伸进伸出。圆窗外面长着常春藤。当太阳照过它繁密的枝叶,透到我房里来的时候,便有一片绿影。我便是欢喜这片绿影才选定这房间的。当公寓里的伙计替我提了随身小提箱,领我到这房间来的时候,我瞥见这绿影,感觉到一种喜悦,便毫不犹疑地决定下来,这样了截爽直使公寓里伙计都惊奇了。
……
②我快活地坐在我的窗前。度过了一个月,两个月,我留恋于这片绿色。我开始了解渡越沙漠者望见绿洲的欢喜,我开始了解航海的冒险家望见海面飘来花草的茎叶的欢喜。人是在自然中生长的,绿是自然的颜色。 ③我天天望着窗口常春藤的生长。看它怎样伸开柔软的卷须,攀住一根缘引它的绳索,或一茎枯枝;看它怎样舒开折叠着的嫩叶,渐渐变青,渐渐变老。我细细观赏它纤细的脉络,嫩芽,我以揠苗助长的心情,巴不得它长得快,长得茂绿。下雨的时候,我爱它淅沥的声音,婆娑的摆舞。
④忽然有一种自私的念头触动了我。我从破碎的窗口伸出手去,把两枝浆液丰富的柔条牵进我的屋子里来,教它伸长到我的书案上,让绿色和我更接近,更亲密。我拿绿色来装饰我这简陋的房间,装饰我过于抑郁的心情。我要借绿色来比喻葱茏的爱和幸福,我要借绿色来比喻猗郁的年华。我囚住这绿色如同幽囚一只小鸟,要它为我作无声的歌唱。
⑤绿的枝条悬垂在我的案前了。它依旧伸长,依旧攀缘,依旧舒放,并且比在外边长得更快。我好像发现了一种“生的欢喜”,超过了任何的喜悦……
⑥可是在每天早晨,我起来观看这被幽囚的“绿友”时,它的尖端总朝着窗外的方向。甚至于一枚细叶,一茎卷须,都朝原来的方向。植物是多固执啊!它不了解我对它的爱抚,我对它的善意。我为了这永远向着阳光生长的植物不快,因为它损害了我的自尊心。可是我囚系住它,仍旧让柔弱的枝叶垂在我的案前。
⑦它渐渐失去了青苍的颜色,变成柔绿,变成嫩黄;枝条变成细瘦,变成娇弱,好像病了的孩子。我渐渐不能原谅我自己的过失,把天空底下的植物移锁到暗黑的室内;我渐渐为这病损的枝叶可怜,虽则我恼怒它的固执,无亲热,我仍旧不放走它。魔念在我心中生长了。
7. 哪些地方可以读出作者对绿的喜爱?请简要概括。(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 作者一方面说“不能原谅我自己的过失”,另一方面又称“魔念在我心中生长”,这是怎样的一种矛盾心情?(5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 下列说法不准确的一项是( )。(3分)
A. 第①段中,“当公寓里的伙计替我提了随身小提箱,领我到这房间来的时候,我瞥见这绿影,感觉到一种喜悦,便毫不犹疑地决定下来,这样了截爽直使公寓里伙计都惊奇了”,这是从侧面反衬“我”爱绿之深。
B. 第④段第一句“忽然有一种自私的念头触动了我”是个过渡句,在结构上起承上启下的作用。
C. “我拿绿色来装饰我这简陋的房间,装饰我过于抑郁的心情”一句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写出了作者喜欢绿的原因。
D. “它渐渐失去了青苍的颜色,变成柔绿,变成嫩黄”,细腻地描写了常青藤颜色的变化,真切地反映了作者对常青藤绿色渐消的心急和怜爱。
(二) 阅读下文,回答10~13题。(13分)
笑的价值(节选)
[英国]吴尔夫
有一些事物,是在语言之外却又不亚于语言的,笑,便是其中之一。因为,笑尽管没有言辞,却是除人以外任何动物都发不出来的。一只狗,躺卧在炉前的地毯上,因痛哭而呜咽,或因欢乐而吠叫,我们自会明白它的意思,而不觉有什么怪异之处。然而,设若它放声大笑呢?设如,当你走进房间,它不是用摇尾吐舌来表示见到你时的欢愉,而是发出一串格格的笑声——咧着大嘴笑——笑得浑身直哆嗦,显出极度开心的种种神态呢?那样,你的反应必是惊惧和恐怖,如同听到禽兽口吐人言一般。高于我们人类的存在物发出笑声,我们也同样无法设想。笑声,似乎主要是而且纯然是属于男人和女人的。
笑因何而起,我们几乎莫名其妙。它何时发生,也难以说清。幽默是顶峰,只有最罕见的才智才能登上塔尖,鸟瞰整个人生的全景。而喜剧则徜徉于大街小巷,反映着琐细的偶发的事件——它那面明察秋毫的小镜子,映照出在它前面走过的人身上无伤大雅的瑕疵和怪癖。笑,比其他任何东西都更能帮助我们保持平衡感;它时时都在提醒着:我们不过是人,而人,既不会是完美的英雄,也不会是十足的恶棍。一旦我们忘却了笑,看人看事就会不成比例,失去现实感。
要做到能够嘲笑一个人,你首先必须就他的本来面目来看他。财富、地位、学识等一切身外之物,都不过是一种浮面的积累,切不可让它们磨钝喜剧精神那把割肉的利刃。孩子们往往比成年人更具识人的慧眼,这已是惯见的事,而且我相信,妇女对人的性格的裁夺,就是到了末日审判那天也不致被否决。可见,妇女和儿童,是喜剧精神的主要执行官。这是因为,他们的眼睛没有被学识的云翳所遮蔽,他们的大脑也没有因塞满书本理论而窒息,因而人和事依旧保存着原有的清晰轮廓。我们现代生活中所有那些生长过速的丑恶的赘疣,那些华而不实的矫饰,世俗因袭的正统,枯燥乏味的虚套,最害怕不过的就是笑的闪光,它犹如闪电,灼得它们干瘪蜷缩起来,露出了光秃秃的骨骸。正因为孩子们的笑具有这样的特性,那些自惭虚伪不实的人才惧怕孩子;或许也正是由于同样的原因,在以学识见长的行当里,妇女们才遭人白眼相待。她们之所以危险,是因为她们会嘲笑,就像安徒生童话中的那个孩子,当长辈们都朝着国王的那件并不存在的辉煌袍服顶礼膜拜时,他却直说国王是光着身子的。
我们热衷于参加葬礼、探望病人,远胜于参加婚礼和喜庆;我们头脑中总摆脱不掉一个信念,认为眼泪里含有某种美德,而黑色是最相宜的服色。
真的,没有什么比笑更难做到,也没有什么比笑更难能可贵的了。
(选自《吴尔夫经典散文选》,杨静远译,湖南文艺出版社2000年,本刊有改动)
10. 文章中“笑的价值”包含哪些内容?请简要概括。(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 文章倒数第二段画线的句子,作者想要表达的意图是什么?(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 为什么在以学识见长的行当里,妇女们常常遭人白眼相待?(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3.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 )。(2分)
A. 第一段用举例论证和对比论证法,具体论证了笑“是除人以外任何动物都发不出来的”,很有说服力。
B. 作者认为,“幽默”和“喜剧”不是一回事。前者需要顶尖的智慧,后者则十分普遍。
C. 文中加点的“顶礼膜拜”的意思是,长辈们对国王的那件并不存在的辉煌袍服由衷地崇拜,非常赞赏。
D. 文章先论述了笑只属于人,再阐述笑的起因以及怎样才能嘲笑一个人,最后指出笑难能可贵。
(三) 阅读下文,回答14~17题。(14分)
阳光最多的地方
洛 水
那堵墙,是阳光最多的地方。就像一湾被截流的河,时光暗涌,波光粼粼。
墙很老了。爷爷靠过,早已老去;父母靠着靠着,也老了。人老后,身体会出毛病,墙也是。墙基是土夯的,中间的青砖、红砖,是时光的补丁和创膏贴。与老人一样,墙的腰挺不直了,斜拄着一根“拐杖”,背着寒风,颤巍巍地晒着太阳。
阳光不老,但一个人会老,两个人会一起老。爷爷这样老去,父母也这样老着。阳光不锈,那些靠在墙上晒暖的老人,如同暗礁,闭着眼,在往事里沉浮;那些挤在墙角取暖的孩子,则像不安分的游鱼,在阳光里游着游着,就下落不明。
我也是一条鱼,所以每次回家,我都会打量那堵墙,到那里坐坐。
那里依然是阳光最多的地方。少了我,也不曾寂寞。又一茬的孩子挤在墙角,把阳光挤得汗流满面。老人是安静的,闭着眼,任阳光在皱纹里流淌。【甲】偶尔,有孩子挤倒在身上,他们睁开眼,对孩子粲然一笑,时光沿着皱纹,哗哗流淌。
父母都在,我就安心了。【乙】阳光里,父亲闭眼晒暖,母亲缝补衣服,他们断断续续说着话,打捞些明灭的往事。我知道,很多都与我相关,但我早已忘记。那些笑声、叹息、怅然和希望,都融在阳光里,被母亲缝进衣服,穿在身上。这样,无论我在或不在,他们都不孤单。
乡人很幸运,他们还有堵墙可依靠、晒暖。在城里,看到那些喊冷的老人和孩子,我就会想起家乡的那堵墙,想起一个词的故事:负暄。
“昔者宋国有田夫,常衣缊黂,仅以过冬。暨春东作,自曝于日,不知天下之有广厦隩室,绵纩狐貉。顾谓其妻曰:‘负日之暄,人莫知者;以献吾君,将有重赏。’”负暄,就是晒暖。喜欢这个词和这个故事。那个田夫,像我的乡亲,有点笨,有点穷,但还好,他们还有充裕的阳光和淳朴的心灵。那个君,就像城里人,聪明,富有,什么都不缺,除了一堵晒暖的墙、一颗安宁的心。
巴尔蒙特说:“为了看看太阳,我来到世上。”我不是诗人,没有宁静的心,所以我还在城乡间疲于奔走。每次回家,我都会想起这句诗,想起那堵墙,想起那个阳光照得最多的地方,想起父母,然后对自己说:为了看看太阳,我回到家乡。
我挨父母坐下。看见我,母亲笑笑,父亲点点头,又闭上眼。阳光静好,渗透了所有的语言,哪怕一句话,也是多余。我像父亲一样,闭上眼,谛听阳光。阳光穿过衣服,沿着发肤,顺着血脉,流淌,膨胀,生长……
我似乎什么都听到了,睁开眼,又什么都没听见。那一刻,我终于读懂了但丁的话:“我曾去过那阳光最多的地方,看到了回到人间的人无法也无力重述的事物。”
父亲睁开眼,和我相视一笑。的确,这里是阳光最多的地方,也是离太阳最近的地方。
(选自《颍州晚报》,2013年10月18日,本刊有删改)
14. 通读全文,简要概括“阳光最多的地方”是一个怎样的地方。(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5. 文章语言清新鲜活、耐人寻味,遣词造句颇具匠心、表现力强。联系上下文,从[甲][乙]两个画线句中任选一句做一些赏析。(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6. 仔细研读全文,面对阳光与生命,作者表达了一种怎样的情怀?(5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7. 下面对选文有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 文章开篇直接点题,并用比喻手法形象地表达了那堵墙的特征,总领全文。
B. 引用“为了看看太阳,我来到世上”是为了表明巴尔蒙特在作者心目中有很高的地位。
C. 文中引用但丁的“我曾去过那阳光最多的地方,看到了回到人间的人无法也无力重述的事物”是为了表达“我”用心传播、尽情歌唱那“阳光最多的地方”。
D. 文章结尾部分“父亲睁开眼,和我相视一笑”一句可以省略,这样更简洁有味。
三、 文笔展示台(40分)
18. 请以“留住”为题,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文章。要求:①要有自己的经历、体验和感悟,不得抄袭;②除诗歌、戏剧外,文体不限。
本篇“名师导学”配合苏教版语文九年级(下册)第一单元学习
名师简介
丁卫军,江苏省中学特级教师,南京师范大学、江苏师范大学特聘硕士生导师。先后在《中学语文教学参考》等中学语文核心期刊上发表教科研文章100余篇,出版专著《小丁教语文》《丁卫军教写作》,主持多项省、市级课题。现任教于南通市通州区育才中学。
李 峰,中学高级教师。曾获南通市初中语文教师基本功大赛一等奖、南通市首届初中语文教师读写大赛一等奖、南通市优课评比一等奖。现任教于南通市通州区育才中学。
第六单元自测题
(满分100分 时间100分钟)
臧剑斌
一、 基础练兵场(22分)
1. 阅读下面的语段,给加点字注音,或根据拼音写出汉字。(3分)
朱自清的散文贮( )满着一种诗意。它构思zhěn( )密、布局精巧,叙事散文感情委婉细nì( )、诚挚、真切,借景抒情散文善于运用重彩工笔描绘各种风景画、风俗画,重视以形传神。
2. 默写(4分)
(1) 散入珠帘湿罗幕,___________________。
(2) ___________________,志在千里。
(3) 《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中,作者从想象的角度虚写雪景的句子是: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 名著阅读,选出表述不正确的两项。( )(4分)
A. 宋江原为山东郓城县押司。阎婆惜发现宋江私通梁山,趁机要挟,宋江怒杀之,被发配沧州,又因在浔阳楼题反诗被判成死罪,在江州刑场被武松救下后,上梁山落草。
B. 鲁智深原名鲁达,因见郑屠欺侮金翠莲父女,三拳将其打死,逃到五台山削发为僧,改名鲁智深。鲁智深忍受不了佛门清规,醉打山门,毁坏金身,被长老派往东京相国寺看守菜园。鲁智深在野猪林救了林冲,高俅派人捉拿,鲁智深在二龙山落草。
C. 《鲁滨逊漂流记》是英国著名作家凡尔纳的代表作品,故事主要讲述了美国人鲁滨逊在去美洲的航海途中遇到风暴,只身一人漂流到一个无人的荒岛。他凭着顽强的意志与不懈的努力,在荒岛上独立生活了20多年。
D. 鲁滨逊出身于商人家庭,一直渴望航海冒险。他瞒着父亲出海,第一次航行就遇到了大风浪。死里逃生后,第二次出海到非洲经商,赚了一笔钱。第三次出海不幸被摩尔人俘获,当了奴隶。后来,他被一艘葡萄牙货船救起。船到巴西后,他在那里买下一个庄园,做了庄园主。
4. 下面的语段有好几处毛病,请用规定的符号加以修改。(不超过3处)(3分)
换用号: 增补号: 删除号: 调位号:
《我是歌手》唤醒了大家的记忆,成名歌手为排名较劲,甚至不少大腕也蠢蠢欲动。七名歌手在镜头前的首度“真人秀”,被剪辑得饶有意味。不知对手是谁的茫然、忐忑等待、开口唱歌前的紧张,都是观众们此前在晚会和娱乐节目中难以看到的。“浓浓的怀旧风”也是感动观众的一大法宝。短短三周内,这档节目便大受追捧。
5. 以下图片拍自某火车站,图片右下角是交管部门的告示牌,上面写着:“亲:不要停在我的?誙上,我的?誙会很痛!”你认为效果会怎样?(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 随着《非诚勿扰》的走红,据统计,仅2012年一年,新推出的电视相亲节目就达10个以上。各类相亲节目形式大多雷同,抄袭之风盛行,掺入了太多的功利色彩,因而饱受诟病。请结合下列材料,谈谈你对电视相亲类节目的看法。(4分)
材料一:这些电视相亲节目正是利用了电视媒介传播广泛的特点,把真实和伪真实结合在一起,让观众不知道接下来会发生什么,从而牢牢吸引观众。从娱乐的角度看,适度的刺激和诱惑是合理的,而且能够增加趣味性和新鲜性。对于普通群众而言,娱乐性才是他们真正关注的东西。
材料二:这些相亲节目把年轻人拜金、自私、造作、享乐的爱情观、价值观一次次放大。节目中满是作秀的痕迹,节目组人员事先埋好“非主流价值”的地雷,等着大家去踩。而嘉宾之间的互相谩骂、羞辱,似乎成了节目最大的看点。高收视率的背后也带来了观众和网民的负面评价和对商业化操作的质疑。对此,作为职能审查部门,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
材料三:这是一个容易被克隆的时代,(相亲节目多)无可厚非。现在,节目的问题不是形式而是内容,我怕的就是鱼龙混杂。我是从研究的角度去看。我希望在节目中看到高质量的、有文化内涵的内容,而不是出位的言论。节目的尺度一定要把握好。(至于相亲节目的生命力,)内容好,可以一直做下去;为博眼球,那肯定短暂。(赵忠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 阅读精品屋(38分)
(一) 阅读《囚绿记》选段,回答7~9题。(11分)
①我住在北平的一家公寓里……这房间靠南的墙壁上,有一个小圆窗,直径一尺左右。窗是圆的,却嵌着一块六角形的玻璃,并且左下角是打碎了,留下一个大孔隙,手可以随意伸进伸出。圆窗外面长着常春藤。当太阳照过它繁密的枝叶,透到我房里来的时候,便有一片绿影。我便是欢喜这片绿影才选定这房间的。当公寓里的伙计替我提了随身小提箱,领我到这房间来的时候,我瞥见这绿影,感觉到一种喜悦,便毫不犹疑地决定下来,这样了截爽直使公寓里伙计都惊奇了。
……
②我快活地坐在我的窗前。度过了一个月,两个月,我留恋于这片绿色。我开始了解渡越沙漠者望见绿洲的欢喜,我开始了解航海的冒险家望见海面飘来花草的茎叶的欢喜。人是在自然中生长的,绿是自然的颜色。 ③我天天望着窗口常春藤的生长。看它怎样伸开柔软的卷须,攀住一根缘引它的绳索,或一茎枯枝;看它怎样舒开折叠着的嫩叶,渐渐变青,渐渐变老。我细细观赏它纤细的脉络,嫩芽,我以揠苗助长的心情,巴不得它长得快,长得茂绿。下雨的时候,我爱它淅沥的声音,婆娑的摆舞。
④忽然有一种自私的念头触动了我。我从破碎的窗口伸出手去,把两枝浆液丰富的柔条牵进我的屋子里来,教它伸长到我的书案上,让绿色和我更接近,更亲密。我拿绿色来装饰我这简陋的房间,装饰我过于抑郁的心情。我要借绿色来比喻葱茏的爱和幸福,我要借绿色来比喻猗郁的年华。我囚住这绿色如同幽囚一只小鸟,要它为我作无声的歌唱。
⑤绿的枝条悬垂在我的案前了。它依旧伸长,依旧攀缘,依旧舒放,并且比在外边长得更快。我好像发现了一种“生的欢喜”,超过了任何的喜悦……
⑥可是在每天早晨,我起来观看这被幽囚的“绿友”时,它的尖端总朝着窗外的方向。甚至于一枚细叶,一茎卷须,都朝原来的方向。植物是多固执啊!它不了解我对它的爱抚,我对它的善意。我为了这永远向着阳光生长的植物不快,因为它损害了我的自尊心。可是我囚系住它,仍旧让柔弱的枝叶垂在我的案前。
⑦它渐渐失去了青苍的颜色,变成柔绿,变成嫩黄;枝条变成细瘦,变成娇弱,好像病了的孩子。我渐渐不能原谅我自己的过失,把天空底下的植物移锁到暗黑的室内;我渐渐为这病损的枝叶可怜,虽则我恼怒它的固执,无亲热,我仍旧不放走它。魔念在我心中生长了。
7. 哪些地方可以读出作者对绿的喜爱?请简要概括。(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 作者一方面说“不能原谅我自己的过失”,另一方面又称“魔念在我心中生长”,这是怎样的一种矛盾心情?(5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 下列说法不准确的一项是( )。(3分)
A. 第①段中,“当公寓里的伙计替我提了随身小提箱,领我到这房间来的时候,我瞥见这绿影,感觉到一种喜悦,便毫不犹疑地决定下来,这样了截爽直使公寓里伙计都惊奇了”,这是从侧面反衬“我”爱绿之深。
B. 第④段第一句“忽然有一种自私的念头触动了我”是个过渡句,在结构上起承上启下的作用。
C. “我拿绿色来装饰我这简陋的房间,装饰我过于抑郁的心情”一句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写出了作者喜欢绿的原因。
D. “它渐渐失去了青苍的颜色,变成柔绿,变成嫩黄”,细腻地描写了常青藤颜色的变化,真切地反映了作者对常青藤绿色渐消的心急和怜爱。
(二) 阅读下文,回答10~13题。(13分)
笑的价值(节选)
[英国]吴尔夫
有一些事物,是在语言之外却又不亚于语言的,笑,便是其中之一。因为,笑尽管没有言辞,却是除人以外任何动物都发不出来的。一只狗,躺卧在炉前的地毯上,因痛哭而呜咽,或因欢乐而吠叫,我们自会明白它的意思,而不觉有什么怪异之处。然而,设若它放声大笑呢?设如,当你走进房间,它不是用摇尾吐舌来表示见到你时的欢愉,而是发出一串格格的笑声——咧着大嘴笑——笑得浑身直哆嗦,显出极度开心的种种神态呢?那样,你的反应必是惊惧和恐怖,如同听到禽兽口吐人言一般。高于我们人类的存在物发出笑声,我们也同样无法设想。笑声,似乎主要是而且纯然是属于男人和女人的。
笑因何而起,我们几乎莫名其妙。它何时发生,也难以说清。幽默是顶峰,只有最罕见的才智才能登上塔尖,鸟瞰整个人生的全景。而喜剧则徜徉于大街小巷,反映着琐细的偶发的事件——它那面明察秋毫的小镜子,映照出在它前面走过的人身上无伤大雅的瑕疵和怪癖。笑,比其他任何东西都更能帮助我们保持平衡感;它时时都在提醒着:我们不过是人,而人,既不会是完美的英雄,也不会是十足的恶棍。一旦我们忘却了笑,看人看事就会不成比例,失去现实感。
要做到能够嘲笑一个人,你首先必须就他的本来面目来看他。财富、地位、学识等一切身外之物,都不过是一种浮面的积累,切不可让它们磨钝喜剧精神那把割肉的利刃。孩子们往往比成年人更具识人的慧眼,这已是惯见的事,而且我相信,妇女对人的性格的裁夺,就是到了末日审判那天也不致被否决。可见,妇女和儿童,是喜剧精神的主要执行官。这是因为,他们的眼睛没有被学识的云翳所遮蔽,他们的大脑也没有因塞满书本理论而窒息,因而人和事依旧保存着原有的清晰轮廓。我们现代生活中所有那些生长过速的丑恶的赘疣,那些华而不实的矫饰,世俗因袭的正统,枯燥乏味的虚套,最害怕不过的就是笑的闪光,它犹如闪电,灼得它们干瘪蜷缩起来,露出了光秃秃的骨骸。正因为孩子们的笑具有这样的特性,那些自惭虚伪不实的人才惧怕孩子;或许也正是由于同样的原因,在以学识见长的行当里,妇女们才遭人白眼相待。她们之所以危险,是因为她们会嘲笑,就像安徒生童话中的那个孩子,当长辈们都朝着国王的那件并不存在的辉煌袍服顶礼膜拜时,他却直说国王是光着身子的。
我们热衷于参加葬礼、探望病人,远胜于参加婚礼和喜庆;我们头脑中总摆脱不掉一个信念,认为眼泪里含有某种美德,而黑色是最相宜的服色。
真的,没有什么比笑更难做到,也没有什么比笑更难能可贵的了。
(选自《吴尔夫经典散文选》,杨静远译,湖南文艺出版社2000年,本刊有改动)
10. 文章中“笑的价值”包含哪些内容?请简要概括。(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 文章倒数第二段画线的句子,作者想要表达的意图是什么?(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 为什么在以学识见长的行当里,妇女们常常遭人白眼相待?(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3.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 )。(2分)
A. 第一段用举例论证和对比论证法,具体论证了笑“是除人以外任何动物都发不出来的”,很有说服力。
B. 作者认为,“幽默”和“喜剧”不是一回事。前者需要顶尖的智慧,后者则十分普遍。
C. 文中加点的“顶礼膜拜”的意思是,长辈们对国王的那件并不存在的辉煌袍服由衷地崇拜,非常赞赏。
D. 文章先论述了笑只属于人,再阐述笑的起因以及怎样才能嘲笑一个人,最后指出笑难能可贵。
(三) 阅读下文,回答14~17题。(14分)
阳光最多的地方
洛 水
那堵墙,是阳光最多的地方。就像一湾被截流的河,时光暗涌,波光粼粼。
墙很老了。爷爷靠过,早已老去;父母靠着靠着,也老了。人老后,身体会出毛病,墙也是。墙基是土夯的,中间的青砖、红砖,是时光的补丁和创膏贴。与老人一样,墙的腰挺不直了,斜拄着一根“拐杖”,背着寒风,颤巍巍地晒着太阳。
阳光不老,但一个人会老,两个人会一起老。爷爷这样老去,父母也这样老着。阳光不锈,那些靠在墙上晒暖的老人,如同暗礁,闭着眼,在往事里沉浮;那些挤在墙角取暖的孩子,则像不安分的游鱼,在阳光里游着游着,就下落不明。
我也是一条鱼,所以每次回家,我都会打量那堵墙,到那里坐坐。
那里依然是阳光最多的地方。少了我,也不曾寂寞。又一茬的孩子挤在墙角,把阳光挤得汗流满面。老人是安静的,闭着眼,任阳光在皱纹里流淌。【甲】偶尔,有孩子挤倒在身上,他们睁开眼,对孩子粲然一笑,时光沿着皱纹,哗哗流淌。
父母都在,我就安心了。【乙】阳光里,父亲闭眼晒暖,母亲缝补衣服,他们断断续续说着话,打捞些明灭的往事。我知道,很多都与我相关,但我早已忘记。那些笑声、叹息、怅然和希望,都融在阳光里,被母亲缝进衣服,穿在身上。这样,无论我在或不在,他们都不孤单。
乡人很幸运,他们还有堵墙可依靠、晒暖。在城里,看到那些喊冷的老人和孩子,我就会想起家乡的那堵墙,想起一个词的故事:负暄。
“昔者宋国有田夫,常衣缊黂,仅以过冬。暨春东作,自曝于日,不知天下之有广厦隩室,绵纩狐貉。顾谓其妻曰:‘负日之暄,人莫知者;以献吾君,将有重赏。’”负暄,就是晒暖。喜欢这个词和这个故事。那个田夫,像我的乡亲,有点笨,有点穷,但还好,他们还有充裕的阳光和淳朴的心灵。那个君,就像城里人,聪明,富有,什么都不缺,除了一堵晒暖的墙、一颗安宁的心。
巴尔蒙特说:“为了看看太阳,我来到世上。”我不是诗人,没有宁静的心,所以我还在城乡间疲于奔走。每次回家,我都会想起这句诗,想起那堵墙,想起那个阳光照得最多的地方,想起父母,然后对自己说:为了看看太阳,我回到家乡。
我挨父母坐下。看见我,母亲笑笑,父亲点点头,又闭上眼。阳光静好,渗透了所有的语言,哪怕一句话,也是多余。我像父亲一样,闭上眼,谛听阳光。阳光穿过衣服,沿着发肤,顺着血脉,流淌,膨胀,生长……
我似乎什么都听到了,睁开眼,又什么都没听见。那一刻,我终于读懂了但丁的话:“我曾去过那阳光最多的地方,看到了回到人间的人无法也无力重述的事物。”
父亲睁开眼,和我相视一笑。的确,这里是阳光最多的地方,也是离太阳最近的地方。
(选自《颍州晚报》,2013年10月18日,本刊有删改)
14. 通读全文,简要概括“阳光最多的地方”是一个怎样的地方。(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5. 文章语言清新鲜活、耐人寻味,遣词造句颇具匠心、表现力强。联系上下文,从[甲][乙]两个画线句中任选一句做一些赏析。(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6. 仔细研读全文,面对阳光与生命,作者表达了一种怎样的情怀?(5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7. 下面对选文有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 文章开篇直接点题,并用比喻手法形象地表达了那堵墙的特征,总领全文。
B. 引用“为了看看太阳,我来到世上”是为了表明巴尔蒙特在作者心目中有很高的地位。
C. 文中引用但丁的“我曾去过那阳光最多的地方,看到了回到人间的人无法也无力重述的事物”是为了表达“我”用心传播、尽情歌唱那“阳光最多的地方”。
D. 文章结尾部分“父亲睁开眼,和我相视一笑”一句可以省略,这样更简洁有味。
三、 文笔展示台(40分)
18. 请以“留住”为题,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文章。要求:①要有自己的经历、体验和感悟,不得抄袭;②除诗歌、戏剧外,文体不限。
本篇“名师导学”配合苏教版语文九年级(下册)第一单元学习
名师简介
丁卫军,江苏省中学特级教师,南京师范大学、江苏师范大学特聘硕士生导师。先后在《中学语文教学参考》等中学语文核心期刊上发表教科研文章100余篇,出版专著《小丁教语文》《丁卫军教写作》,主持多项省、市级课题。现任教于南通市通州区育才中学。
李 峰,中学高级教师。曾获南通市初中语文教师基本功大赛一等奖、南通市首届初中语文教师读写大赛一等奖、南通市优课评比一等奖。现任教于南通市通州区育才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