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雨同奏”自主高效之歌

来源 :河南教育·基教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himq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山雨》是人教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册的一篇课文。这是一篇文质兼美的抒情散文,作者以独特的感受、神奇的想象、清新的笔触,向读者展示了一幅有声有色的山林雨景图,字里行间洋溢着作者对山雨、对大自然那份浓浓的喜爱之情。根据阅读课文教学特点和本班学生的学习特点,我是这样进行教学的:
  一、自定目标,有的放矢
  怎样更大限度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让他们投入到课堂学习中去?怎样在课堂上提高效率?我想,选定适合学生的学习目标是关键。
  课前,我引导学生自读课文,自定学习目标:
  1.课文是从哪几个方面写山雨的?运用了什么方法?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这个问题很有价值,而且抓住了主要问题)
  2.课文中不理解的词语要通过查字典和联系上下文或其他方法来解决。(注重基础知识)
  3.课前要收集关于雨的诗句或描写片段。(重视了语言的积累及延伸)
  4.如果课文的写作方法或语言特点是自己在写作中不常用的,要学着写一写。(读为所用,方能长进)
  学生热情高涨,各抒己见。带着学习目的,学生在课下就完成了上述目标2和目标3。
  二、自学目标,交流目标
  上课时,导入部分主要交流学生所收集的有关雨的古诗句和描写片段,形式上以学习小组为单位进行。
  板书课题后,引导学生:如果你是本文的作者,你会怎样写?
  学生根据自己的写作经历纷纷发表见解:
  学生一:按照雨来前、雨来时、雨过后的顺序写,重点写雨来时。
  学生二:运用比喻、排比等修辞方法,使作文更生动。
  学生三:可以写雨景,还可以写雨中的人。
  从学生的发言中,我发现了一个最主要的问题:情在哪里?如果没有对雨的爱,语言表达中怎会有情?如果没有对雨的细致观察和用心倾听,又何来对雨的情?如果只是认为掌握了写作方法,会运用写作技巧,就能写出一篇感人的作文来,无疑是缘木求鱼。
  根据学生制定的目标,我引导他们把目标1和课文的连接语融合,整理为:“认真读课文,想一想作者是怎样细致观察、用心倾听山雨的,字里行间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这样使目标更具体、更细致。出示目标1,小组合作学习,并做记录。
  小组交流:出示句式
  我从( )这句话中体会到了( ),特别是( )这个词语或( )这个短语( ),说明作者( )。
  在交流中,学生渐渐发现山雨是那么美,它像无字的歌谣,像优雅的小曲,“雨在山中,山在雨中” “山雨同奏”,作者对山雨的浓浓之情融入生动活泼而富有节奏感的语言中。特别是描写雨中山林最富魅力的色彩“绿”,学生交流如下:
  学生一:我从“雨改变了山林的颜色”这句话中体会到是雨给山林帯来了颜色,“改变”一词,突出了雨的主动性,好像雨和山林是好朋友,要给山林换一身新衣。
  学生二:我开始不明白为什么“墨绿、翠绿、淡青、金黄,还有火一般的红色”都融化在“水淋淋的嫩绿之中,绿得耀眼,绿得透明”。通过仔细阅读这一段,我明白了因为“这清新的绿色仿佛在雨雾中流动,流进我的眼睛,流进我的心胸”。“流”字说明绿色是流动的,作者看到了绿,感受到了绿的美。所以作者“满眼是绿,满心是绿”,“绿”成为山林的主色调。
  当教室里响起热烈的掌声时,我明白“绿”也流进了学生眼里,流进了学生心中。
  三、读写结合,以读助写
  引导学生把自己喜欢的部分多读几遍,说说喜欢的原因,可以试着仿写,最后总结学习这篇课文的最大收获。
  教学反思:
  自主高效的学习,在本课的教学活动过程中主要体现在:
  首先,自定目标。学生把自己对课文学习的要求通过目标展示出来,最终通过努力实现目标,获得学习过程中的喜悦。这种愉悦的体验会激励学生以积极的态度投入到下次的学习活动之中,从而提高学习效率。
  其次,针对性学习。通过分析学生的发言,我及时发现学生存在的问题,调整教学方向,使其学以致用,充分发挥课文的作用。学生从课文中体会到了作者的真情实感,领悟到了作者独特的语言魅力。
  最后,针对性训练。读与写就像一对双胞胎,不可分离。读出文章的味道,品出作者的情感,掌握作者的写作方法,并在自己的作文中加以运用,这应该是本节课学生最大的收获。
  (责 编 木 子)
其他文献
【摘 要】突发公共事件是指“突然发生,造成或者可能造成严重社会危害,需要采取应急处置措施予以应对的自然灾害、事故灾难、公共卫生事件和社会安全事件”。一般来说,突发公共事件往往具有负面性、不确定性、危害性乃至灾难性,并携带规模信息量和形象的杀伤力,一直以来都是新闻的竞技场,容易产生热点效应。2013年3月4日一个两个月大的男婴丢失事件成为长春全城关注的焦点。在此次突发事件中,媒体报道反映了自身角色的
家庭成员的爱是最好的家教  “不要让家庭成为夫妻争吵的战场!”这是我经常给家长们的忠告。  这种情形不知有多少次了,我在办公室听某位母亲诉说“没有良心的他”如何如何抛弃了自己,或听某位学生的父亲激动万分地控诉“不要脸的她”如何如何对不起自己……说实话,每当这个时候,占据我心灵的首先不是对这些“不幸”家长的同情,而是对他们的孩子——我的学生的担心:在这样充满仇恨的家庭中,我很难想象孩子的心灵会洒满爱
记者:历史课程是人文社会科学中的一门基础课程,对学生的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你认为历史学科具有什么样的特点?  王涛:历史学科本应该是充满趣味的,但在很多人印象中历史课却是比较乏味的。究其原因,主要是和历史学科的特性,以及教师、学生的个性差异有一定的关系。  历史学是在一定历史观指导下叙述和阐释人类历史进程及其规律的学科。我们要通过历史课程的教学,为学生展现历史演进的基本过程以及人类在
李迪老师阅读我的浅薄小文,并且还写出了真诚的商榷文章,令我非常感动。我以前也读过李迪老师的书,对李老师是喜欢且敬佩的。但是,人与人的生命经历和教育经历不一样,行走的方式不一样,思考的角度不一样,可能会造成教育价值观和教育行为的迥异。读了李老师的文章,说心里话,我是颇为震惊的。为什么呢?因为我从这篇文章中读到了这些年来我反思最多、批判最激烈的东西:隐形的教育专制和教育粗暴。这种专制和粗暴被温情脉脉的
学校运动会落下帷幕了,但其间发生的一件事一直萦绕在我的脑海。  其实,事情并不大。某运动员认为自己的短跑项目名次有问题,向裁判老师提出异议,不想却与老师发生了冲突……当家长和学校交涉此事时,这位老师振振有词:“我是替你教育孩子!”这是多么苍白的说辞啊!  这让我想起了另外几件事。  我刚参加工作的那几年,年纪轻、有活力、干劲足,但不懂教育应遵循的基本规律,做了一些“反教育”的事情。有一天,我正激情
如今,各种书籍琳琅满目,那么,一线教师最需要的是什么书呢?我想,最需要的不是艰涩的理论,不是经验堆砌的总结,而是能用自己的教学实践诠释教育理论的书,能指导教育教学实践的书,能解决教学中的问题的书。  《教你发现语言密码》就是这样的书。  本书作者是中原名师刘娟娟,她从事语文教学27年,研究习作教学20年,至今仍坚守在教学一线。作为中原名师的刘娟娟还是河南省优秀教师、河南省教师教育专家,是中原名师工
编者按:  青少年的生命安全与健康成长,事关千家万户的幸福和国家的未来。保障孩子的生命安全与健康成长,是教育工作的重中之重。郑州市第八十五中学近年来认真摸索与研究校园安全管理的规律,通过物、章、教、治、化、预这几个方面的努力,形成了校园安全教育与管理的长效机制,为孩子的健康成长构筑了一道坚不可摧的安全防线。本期,我们刊发《志存高远,安全为基》等四篇文章,介绍八十五中所做的有益尝试,希望“关爱生命,
“语文主题学习”实验项目组联系方式  联系人:刘老师 手机:15311646483 电话:010—59766299转8016  地址:北京师范大学京师科技大厦A1110室 邮政编码:100082  邮箱:ztxx@joyschool.cn 网址:http://www.ywztxx.com  小学“语文主题学习”实验交流QQ群,一群:202468487;二群:463959530  初中“语文主题学习
秋天是个收获的季节,在这样的季节中回顾走过的时光,拾起岁月中值得珍藏的点滴,是一种幸福。  2007年9月,经过层层选拔,刚到杭州一年的我有幸考进了朱老师的名师工作室,得以近距离接触这位睿智的“老人家”。那一年10月,我参加全国在职教育硕士的考试,成为了一名在职硕士研究生。现在,我的研究生学习已经结束了,戴上硕士帽的那个阳光灿烂的雨后,至今难以忘怀——因为我不但毕业了,而且毕业论文是杭州师范大学理
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承担着传道、授业、解惑的使命。一直以来,社会和公众都对教师有着很高的职业要求和道德要求。  当然,教师作为一种社会职业,其从业者也是有七情六欲的人,一样面临诸多现实问题,加之教育工作周期长,教师需要投入大量精力、保持高度责任心,还面临本身的专业成长等问题,不少教师都易产生职业倦怠。  从宏观角度来说,教师的工作环境包括教育政策的要求和相关部门的管理,涉及教师的招收、考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