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索炎性指标,即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比值(NLR)及血小板与淋巴细胞比值(PLR),在晚期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DLBCL)预后中的意义。
方法回顾性收集自2006年1月至2012年12月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收治的初治、晚期DLBCL患者的相关临床资料,分析其人口学特点、分期及预后等特征。按照NLR的cut-off值为5,PLR的cut-off值为300,将全组患者分为低NLR组(≤5∶1)和高NLR组(>5∶1)及低PLR组(≤300∶1)和高PLR组(>300∶1)。采用Kaplan-Meier方案比较不同NLR组和PLR组5年总生存(OS)率和无进展生存(PFS)率,Logistic回归分析影响其预后的因素。
结果共计纳入研究患者361例,中位随访89个月。全组患者5年OS率为42.9%,5年PFS率为31.3%。低NLR组5年OS及低PLR组的5年OS率和5年PFS率均明显优于高NLR组及高PLR组,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低NLR组5年OS率比高NLR组5年OS率为48.2%比24.1%,P<0.001;低PLR组5年OS率比高PLR组5年OS率为45.4%比29.8%,P=0.003;低NLR组5年PFS率比高NLR组5年PFS率为35.1%比17.7%,P<0.001;低PLR组5年PFS率比高PLR组5年PFS率为33.2%比21.1%,P=0.006)。单因素分析显示NLR>5∶1、PLR>300∶1、年龄>60岁、ECOG PS评分>1分、Ann Arbor分期为Ⅳ期、B症状、大肿块、结外受侵部位>1个、Ki-67指数>90%、LDH升高及β2-MG升高对预后有影响(P<0.05)。多因素分析显示NLR>5∶1、Ann Arbor分期为Ⅳ期、B症状、大肿块、ECOG PS评分>1分、Ki-67指数>90%及β2-MG升高为晚期DLBCL的独立预后影响因素(P<0.05)。
结论对于晚期DLBCL患者,NLR及PLR指标为简单可行的预后指标。与PLR相比,NLR的预测价值更高,是晚期DLBCL预后的一个重要指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