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20世纪中国学术明显受到西潮的影响 ,以西学分科为基准来认识和调整既存中国学问 ,是许多学人遵循的主流取向。一些人在回向中国传统寻找分类体系时误将图书四部分类视为学术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世纪中国学术明显受到西潮的影响 ,以西学分科为基准来认识和调整既存中国学问 ,是许多学人遵循的主流取向。一些人在回向中国传统寻找分类体系时误将图书四部分类视为学术分类 ,实则中国学界在学术分科上对西学冲击的早期回应更多体现在清末办理各类新学中的学科分类。清季学人曾据“学”与“术”分的传统观念将学问分为“学理”和“致用”两大类 ,但以 (日本式 )西学分类来规范中国学术的方式最后得到确立并基本维持到今日。不过 ,向不提倡分科的中学是一个相对独立发展的系统 ,在不少地方与西学并不能充分吻合。“国学”在新的分类中究属何类即困扰了民初许多学人 ,实际也影响到今日学者对“汉学”学科定位的思考和争议
其他文献
笔者从1957年步入武汉测绘学院航测系至今,已过去51年。在这50多年中,笔者经历了摄影测量向遥感的发展,并与GIS和GPS相集成,形成了地球空间信息科学。在21世纪,新一代互联网
把离合词放在动宾合成词里进行研究。对合成词进行了较为详尽的分析说明,然后重点研究了动宾式动词的语义功能和句法功能,并对动宾式动词中的动宾式离合词和动宾式非离合词也
本文主要对村治研究中有关村治的功能的设定、村民自治的动力机制、对农村治理的体制构想及一些具体对策、村民自治的绩效及前景 ,村治的研究方法等方面的研究状况作了比较系
20世纪90年代以来,我国城市夜景照明发展迅速,路灯作为常见的公共照明基础设施,人们对其功能已不再局限于基本的道路照明,更多的是对其精神层面的审美需求,人们更愿意接受能
西方学科分类在中国教育体系中确立后 ,民初学者多据西学分类以言中学 ,“国学”或“国故学”存在的正当性也须与西式学术分科衔接。当时一个流行的观点是 ,由于西方各国皆无
党的统战思想理论,在"一切从实际出发"和"与时俱进"思想路线指导下,实现了从民主革命时期为阶级斗争服务向在社会主义建设时期为经济建设中心服务的时代转变。
蓝印花布是中国民间传统的工艺印染品,具有浓厚的乡土气息。如何摆脱蓝印花布服装"陈旧老套"的传统印象,使这一古老的手工技艺继续传承下去值得人们思考。本文阐述了大审美经
《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和《普通高中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的颁布,迫切要求对《中学数学教学论》的课程进行改革,课程设计是课程改革的核心内容,《中学数学
如何使大学生在掌握专业知识与技能的同时,具有良好的内在可持续发展能力,是当前高等教育必须解决的现实问题。本文通过阐释非专业素质教育的意义与措施,对培养复合型素质的
《西游记》从君臣如手足的角度,描写了文人心中理想化的政教关系;对君王以个人信仰主导国家宗教政策的现象,进行了辛辣的嘲讽与尖锐的批判。认为限制皇权和宗教自律是构成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