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对湟中农业经济发展的作用

来源 :现代经济信息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eeo_198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新形势下,随着我国城镇化的不断加快,农村青壮年进城打工日益增多,农村劳动力日趋老龄化,解决“谁来种地”的问题成为“三农”工作的重中之重。而培训新型职业农民正是解决问题的有力抓手。它不仅能解决“谁来种地”的现实问题, 还能解决“怎样种好地”的深层问题。湟中县地处西宁市区周边,当前正是由农业大县向蔬菜大县、农业强县转型时期,如何做好农业转型升级,如何提高农产品产量和品质,如何推进湟中现代农业进程等等,是我们认真思考和加以解决的问题。党的“十三五”规划和13个中央“一号文件”明确指出:大力培育新型职业农民是解决“三农”问题根本途径。因此,培育新型职业农民对发展现代农业具有决定性作用。
  关键词:新型职业农民;职业培育;湟中农业经济;作用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识别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6)007-000-01
  一、湟中县开展新型职业农民培育的现况
  1.农村劳动力流失严重。湟中县是青海省的农业大县,耕地面积84.7万亩,“十一五”未农村人口42.37万人,农村劳动力人口25.45万人,农业从业人口11.07万人,外出务工人口2.95万人;“十二五”未农村人口43.99万人,农村劳动力人口26.48万人,农业从业人口10.71万人,外出务工人员3.08万人,城镇化率达32%。五年间随着农业产业结构的调整、农业机械化的发展、土地流转的加速和农产品价格偏低等原因,大量农村劳动力进城务工,从事农业生产的人员多为老人和妇女,如何最大限度地提高土地收益率,调动从事农业生产的积极性,吸引更多的中、青年留村回乡务农已成为当前农村发展的当务之急。
  2.新型职业农民培育起步晚。从2014年我县开展新型职业农民培育以来,相关部门在积极完善培训设施的基础上,以项目实施为依托,以培育专业合作社、家庭农场、种植大户为重点,以培训农业科技和农村实用技术人才为抓手,二年内共培育新型职业农民4415人,其中生产经营性960人,社会服务性900人,专业技能性460人,自主培训2000人,中职教育95人,培训内容涵盖种植、养殖、中藏药材、设施蔬菜等技术,占全县农村人口的1%,拉开了培育新型职业农民的序幕。
  3.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含金量低,职业化吸引力差
  由于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在我县刚刚起步,处在“培训、认定、扶持”三位一体框架的第一阶段,相关法律法规不完善,我县认定、扶持政策处于空白,三位一体的培育模式中看不到政府扶持的含金量;其次,农业生产风险大、周期长、效益低;再加土地流转难度大、耕作条件差、从业人员素质偏低、劳动力成本高等特点,造成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工作被动,农民看不到职业化后远端的效益和前景,农民职业化的吸引力差。
  二、加大新型职业农民培育的作用
  1.新型职业农民培育是实现我县产业转型升级的动力源泉
  实现我县向蔬菜大县、农业强县的转型升级,首先,要改变原来粗放的生产经营模式向精细化和科技化的生产模式;其次,改变原来的小农家庭经济形式向规模化、产业化的集约经营形式发展;再次,改变原来数量型生产向数量和质量并重型的方向发展。要实现这些改变必须充分发挥高素质人才的能动性,用科技的力量,创新的思维来改造传统农业,才能提高农业的现代化水平。所以说,农业的现代化首先是人才的现代化。由于我县农村受教育的条件有限,农业从业人员文化素质偏低,不仅无法适应机械化和规模化的发展、产业化的经营、标准化的生产、企业化的管理方式,也影响了农村劳动力向城镇、非农行业有效转移,阻碍了向蔬菜大县、农业强县转型的步伐。因此,只有通过新型职业农民的培育,造就一大批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用新的思维、新的方式、新的技术、新的管理水平,以推动湟中现代农业的发展。因此,新型职业农民培育是我县实现产业转型升级的动力源泉。
  2.新型职业农民培育是加快我县农业产业化发展的途径
  农业的现代化必须以农业生产的产业化为基础,只有发展与其相适应的机械化水平、土地流转程度、农村劳动力转移等,才能在适度规模发展的基础上形成产业化经营,取得规模效益,提高劳动生产效率,而培育新型职业农民是加快我县农业产业化发展的根本途径。新时期下的“新型职业农民”远不同于以前的“农民”,当前的新型职业农民是具有一定的农业科技知识、一定的管理经营能力、较高的文化素质的劳动者,是一个与时俱进的概念,是一种职业的代表;而以前的“农民”是一种身份的代表。今后从事农业生产的不一定就是新型职业农民,只能说是从业者,而新型职业农民是能充分利用现代科技技术,通过资源的优化配置,使农业生产实现标准化生产、规模化经营、产业化发展的缔造者。
  3.新型职业农民培育是构建新型农业经营体系的保障
  培育新型职业农民就是培育我县新型的农业经营体系的核心力量,他们是实现现代农业的主体,从目前来看我县农业的从业主体发展强劲,不仅是在数量上还是在质量上都有发展。据统计我县现有农民专业合作社700个,家庭农场191家,农业龙头企业已达84家,从业人员12000多人,流转土地达9.4万亩,经营范围涵盖种植业、养殖业、农产品加工业,从机械化程度、种养技术、资金、管理能力方面已成为引领当地产业发展的态势,是我县农业生产经营体系中的中坚和主导力量,只有进一步加大对这些农村经济实体的扶持力度,使其发展壮大增强自身势力,这对于发展我县农业产业化、社会化、集约化为一体的新型农业经营体系,将发挥重大的主导作用。
  4.新型职业农民培育是培育我县后继有人的有效手段
  新型职业农民的培育是关系现在、根系未来的农业发展战略举措,在充分发挥农业机械化、土地流转、农村劳动力转移和农村经济实体发展的基础上,利用社会财富流动的价格杠杆撬动利益分配,促使年轻力量投身于农业生产,成就于现代农业,形成农业经营有效益,农业产业有奔头的良性循环,来改变目前“关健农事时缺人手,农业生产时缺人力,规模经营时缺人才”的局面,只有长久、连续地培育出大批爱农、懂农和务农的新型职业农民,才能保证我县的农业和农村有“农民”,才能推动农村经济的发展,才能实现农业增效、农民增收,才能解决我县农业现代化的现在和将来。
  总之,中央十三个“一号文件”指出,解决“三农”问题的根本出路是培育现代农业的现实和未来,只有大力培育新型职业农民,是解决 “谁来种地、如何种好地”的根本途径,是深化农村改革,创建新型农业经营体系的重大措施,是发展现代农业的基础。因此,培育和壮大新型职业农民队伍有利于走出一条生产技术先进、经营规模适度、市场竞争力强、生态环境可持续的新型农业现代化道路。
其他文献
班主任工作直接关系到学生的成长,在学校教育工作中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本文作者通过自身担任高校班主任的工作实践,就如何做好高校班主任谈谈几点思考与体会.
目的:对小儿糖尿病合并酮症酸中毒护理的临床效果进行探究.方法:选取我院2015年9月到2016年9月期间就诊的60例糖尿病合并酮症酸中毒患儿,采用随机数字表法的形式将60例患儿平
目的:对非语言沟通在儿科临床护理中的应用进行讨论分析,对非语言沟通在儿科临床护理中的临床价值进行实验研究.方法:主要是2017年1月到2018年6月所收治的2568名儿童患者,在
传统的理论经济学的教学方法在实践中受到了很多诟病,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和教师认识水平的提高,一种新的教学方式——实验教学法开始在社会科学中使用,特别是在经济学的教学
中性化作为一种服装风格已经在我们的生活中流行开来,本文从当下中性化男装的现状出发,分析了中性化男装的形成原因,希望为中国的男装设计提供一种新思路.
本文通过文献资料法,逻辑分析法,对中英两国高尔夫运动消费价格存在的较大差异提出了探索性观点,即两国价格差异源自于两国高尔夫消费者结构不同所导致的学习成本的不同.对于
目的:讨论品管圈活动用于日间无痛人工流产术安全护理中的效果.方法:于2017年1月-2018年3月,选取我院接受日间无痛人工流产术的90例患者作为本文的研究对象,以患者的入院时间
中国水墨元素作为传承中国传统文化符号之一,以其特有的记录形式,在漫长的中国历史长河中,积累了深厚的意义和内涵.本文通过从水墨元素中提取的特点转化为设计语言,通过抽纱
摘要:本文在对我国农产品流通服务行业充分调研的基础上,提出影响我国农产品流通服务行业发展的影响因素,充分借鉴国内外农产品流通方面的先进经验,结合服务业的经营特点和我国的具体情况,探讨如何推进我国农产品流通服务产业的进一步发展。  关键词:农产品;流通;渠道;质量追溯  中图分类号:S37 文献识别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6)007-000-01  随着生产力的提高、科技的不断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