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制药收购威奇达之殇

来源 :投资者报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hatisbianbian0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18年3月22日,现代制药(600420.SH)披露了《上海现代制药股份有限公司关于重大资产重组2017年度盈利预测实现情况的说明及致歉公告》,现代制药于2017年3月9日溢价117.89%[(估值-账面价值)/账面价值]收购的国药集团威奇达药业有限公司(下称“威奇达”)和溢价209.05%收购的国药集团大同威奇达中抗制药有限公司(下称“威奇达中抗”)2017年度仅分别完成承诺业绩的16.19%和58.75%(威奇达2017年承诺业绩为17990.08万元,威奇达中抗2017年承诺业绩为11188.61万元,威奇达是威奇达中抗的控股母公司,威奇达持有威奇达中抗67%的股权),现代制药深受并购之困。

业绩面临尴尬


  对于上市公司来说,并购就像“一场婚姻”,优质标的能让上市公司的市值腾云驾雾直冲云霄,劣质标的则会让上市公司的市值飞流直下三千尺。现代制药重组以来,净利润不仅没有提升,反而下降了4.15%。重组并购标的中“拖欠业绩”最严重的当为威奇达与威奇达中抗两家公司。这两家公司在2017年度仅分别完成承诺业绩的16.19%和58.75%。庆幸的是,双方并购时签署了《发行股份购买资产之盈利预测补偿协议》。根据《发行股份购买资产之盈利预测补偿协议》约定,威奇达原股东中国医药投资有限公司(曾用名:中国医药工业有限公司,中国医药集团有限公司(下称“国药集团”)的全资子公司)向现代制药补充股票29345787股和现金约528.22万元,原股东韩雁林向现代制药补充股票14453895股和现金约260.17万元,威奇达中抗原股东韩雁林向現代制药补充股票4215212股和现金约75.87万元,但是因补偿所得的收入是不可持续的,对于上市公司来说并不是良性发展。虽然2017年归属于现代制药的净利润较2016年增长了8.15%,但现代制药二级市场的表现并不佳,2018年3月22日这则致歉公告披露后,短短两天的时间市值缩水了8.22亿。
  公开资料显示,威奇达及威奇达中抗以大发酵及合成为主的产业特性导致其能源消耗较大,2017年度,受到供给侧改革的影响,煤炭及用电价格的上涨幅度加大,能源成本上升。加上环保监管的持续加压,导致威奇达与威奇达中抗上游原材料供应商的减产、生产成本上升,诱发威奇达与威奇达中抗的采购成本上升,可谓是雪上加霜,2017年度威奇达和威奇达中抗的物料成本齐长。
  现代制药董秘魏冬松在2018年3月23日投资者说明会上透露,威奇达中抗6-APA生产车间2017年因检修停产了一段时间,但停产时间比预期时间长。市场上有声音透露,威奇达与威奇达中抗因为环保原因停产了将近3个月的时间,但魏冬松否定了该说法。
  威奇达与威奇达中抗未能完成承诺业绩,除了内因之外,也受行业政策和行业竞争环境等外因的影响,近几年来,“限抗、限辅、限麻、限门诊输液及营养性药品、控制医院药占比、医保控费、招标限价”等医药政策密集出台,对威奇达与威奇达中抗这类抗生素化药公司的销量产生了重大利空影响,导致营业收入下滑。威奇达与威奇达中抗部分主要产品处于行业产能过剩的态势。如:青霉素工业盐,全球需求约6万~7万吨,而我国产能超过10万吨,产能过剩问题严重,行业盈利情况不佳;7-ACA,全球需求量为4000多吨,而我国国内的产能接近8000吨,行业产能过剩较为严重。
  虽然威奇达拥有一步酶发酵法的技术,在行业中有一定的成本优势,但只是杯水车薪,于事无补。

谁是最大获益者?


  魏冬松透露,如果威奇达与威奇达中抗的产品售价不能维持目前的价位,威奇达2018年业绩会再次发生不及承诺业绩的风险。
  威奇达并购案中有一个神奇人物,他就是该并购案中的自然人交易方——韩雁林。
  在了解韩雁林前,先了解一下现代制药与威奇达“喜结连理”缘起何处。
  威奇达于2002年由加拿大第一制药有限公司创建,在人民网刊登的《仟源制药从海外退市求创业板圈钱:涉嫌虚假违法广告》中透露加拿大第一制药有限公司的大股东为韩雁林、翁占国、刘雪梅3人。2005年,威奇达借壳美国凯龙药业在纳斯达克与加拿大TSX市场上市。2010年,中国医药投资有限公司以3.51亿元收购威奇达51%的股权,这是现代制药与威奇达最初的缘起。同年7月,美国凯龙药业私有化,威奇达退出纳斯达克及加拿大TSX股票市场。2016年,国药集团为了解决下属子公司之间同业竞争问题,提出要将现代制药打造成集团的化药平台,威奇达主要产品为阿莫西林、7-ACA、微晶纤维/克拉维酸钾口服混粉(1:1)、阿莫西林/克拉维酸钾无菌混粉(5:1),于2017年3月9日现代制药以约25.8亿完成威奇达100%股权的收购。
  韩雁林是威奇达创始股东加拿大第一制药有限公司的大股东,也是威奇达2006年的控股股东奥威生物的实际控制人,2015年12月25日韩雁林以7.6亿元从其所控制的奥威生物处获得威奇达33%的股权。其2012年至2014年在威奇达任总经理一职,2015年至2016年在威奇达任副董事长一职。其在2016年11月18日(即威奇达100%股权过户给现代制药的前一日)任现代制药投资委员会委员、战略委员会委员、董事三个职位,其薪酬为230万/年,比董事长的薪酬高约60万,直至2017年7月21日,现代制药披露其因为个人原因离职。市场上有声音透露,其可能是因为威奇达业绩下滑而选择惨淡离场。不管韩雁林是否是黯然下台,其在威奇达与山西大统精细化工有限公司、威奇达与现代制药两次股权转让中获利数亿元还是成为最大的获益者(韩雁林转让威奇达51%股权给山西大统精细化工有限公司获得3.53亿元+韩雁林转让威奇达33%股权给现代制药获得约8.51亿元-初始投资2亿元-威奇达增资扩股投资约1.06亿元-2017年威奇达业绩承诺未完成补偿款约21001.51万元)。
其他文献
近年新成立的基金公司,有的为了拉拢人才,在圈内频频挖角资深基金经理;但有的却因自身实力不强,在人才争夺战中未占据上风,任职基金经理普遍从业时间较短,中信建投基金管理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信建投”)就属于后者。  Wind数据显示,中信建投基金经理平均任职年限仅为1.81年,目前9位基金经理中,仅有3位任职超过3年。也许是基金经理们经验相对不足,中信建投旗下多只产品普遍收益率不乐观,今年以来(截至3
期刊
A股在震荡下跌中走完了一个季度,上证指数跌幅为5%,在此前一片“价值投资”回归的鼓吹中,白马龙头股的回调让市场始料不及。受其影响,权益类基金表现差强人意。  Wind数据显示,今年一季度,取得正回报的权益类基金占比不足两成。此前的业绩担当——消费板块并未延续良好表现,多只主题基金出现在倒数前十名,而医药股则成为当季最大亮点。  另一方面,创业板震荡调整与阶段性上行交替出现,让风格切换再次成为市场热
期刊
持续两个月之久的北京华录百纳影视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华录百纳”,300291.SZ)股权转让一事终于有了下文。  近日,华录百纳发布公告称,其大股东华录文化产业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华录文化”)确定盈峰投资控股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盈峰集团”)与宁波普罗非投资管理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普罗非”)组成的联合受让方为此次股权转让受让方。华录文化拟将其持有的约1.43亿股华录百纳股权(占总股本17.5
期刊
今年“两会”以来,随着政策层面明确提出培育中国独角兽企业的目标,A股的独角兽概念股掀起一波炒作热潮。截至3月21日,“独角兽概念”板块3月以来累计涨幅已高达14.63%,而同期沪指涨幅仅为0.22%。  不过就在近日,有消息称阿里巴巴、京东有可能成为首批CDR(China Depositary Receipt,中国存托凭证)试点公司,百度也有可能在首批名单中,并最快将于6月回归A股。倘若这些中国互
期刊
重组失败、实控人欠债30亿元,A股上市公司华昌达智能装备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股票代码300278,以下简称“华昌达”)最近股价接连被砸停。  这次危机的真正原因是什么?又将会如何发展?《投资者报》记者阅读了大量相关资料并设法向华昌达的董秘办发出问询,然而截至发稿,华昌达方并未对记者的问题做出回复。“并购重组支撑业绩”模式遭两连败  于2011年12月上市的华昌达是一家智能自动化装备工业集团,其业务涵
期刊
近日,作为“零食第一股”的上海来伊份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来伊份”,603777.SH)公布了2017年年报。这份财报一出來,投资者第一个疑惑就是:为何出现“增收不增利”?钱都花哪去了?  此外,对于这类企业来说越来越重要的电商渠道方面,来伊份到底表现如何?特别是堪称,电商消费最高峰去年的“双11”时期,公司的销量到底如何?从年报中可以看出,虽然电商业务的销量有所增长,但和竞争对手比起来,来伊份
期刊
2018年3月27日,复星国际有限公司(香港联合交易所股份代号:00656)及其子公司在香港举办了2017年全年业绩发布会,其靓丽的业绩扑面而来,一下子走进了投资者的视线。公司2017年全年收入达人民币880.3亿元,同比增长19%,归属于母公司股东之利润达人民币131.6亿元,同比增长28%,毫无悬念,再创历史新高。  年报数据显示,在过去5年里,复星国际每股盈利年复合增长率达到21%,2017
期刊
自进入3月份以来,A股上市房企2017年年报也陆续公布。据Wind数据,截至3月29日,128家A股房企中已有49家发布了2017年年报。其中,营收目前排在A股房企前三位的是万科、招商蛇口和新城控股,分别为2428亿元、754亿元、405亿元。  那么,从年报数据来看,这3家上市房企在2017年表现如何呢?业绩情况、拿地布局以及资金链条等具体运营状况怎样?《投资者报》记者联系了新城控股陈姓负责人,
期刊
自去年7月证监会颁布“关于开展创新创业公司债券试点的指导意见”以来,创新创业公司债(以下简称“双创债”)的试点覆盖面稳步扩大。最新统计数据显示,我国双创债总发行额约120亿元。其中,国信证券在“双创债”的承销市场上位居前列,其作为主承销商累计获批的双创债券总金额已达35亿元。  为贯彻落实国家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推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2016年下半年,国信证券响应证监会关于创新创业公司债券的试点工作
期刊
3月27日,世茂房地产控股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世茂”,00813.HK)在香港发布2017年全年业绩报告。报告期内,世茂全年销售完成1007.7亿元,同比大幅上涨47.9%,完成率达114.5%,荣耀入席千亿房企俱乐部,交出了一份远超预期的满意答卷。  2017年,世茂昂首迈入增长年,`关键业绩指标增长迅猛,营业额同比上升18.8%达704.3亿元,毛利额同比大幅提升31.1%至214.3亿元。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