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倾听,是一种良好的素养,是一种习惯。李政涛先生:“教育的过程是教育者与受教育者互相倾听与应答的过程。”在当今的教育实践中,我们强调以学生为本,蹲下来看学生,我们认为主动倾听的价值不仅是教师的道德责任,更重要的是,在我们所说的对话教学中生命与生命间的平等、尊重、交流,是生命与生命的呼应和交融。因此我们呼吁:教师要做一个主动地倾听者,学会如何倾听,可是做为一个教育的主体——学生,我觉得更需要做一个主动倾听者,听课堂同学的交流,听教师的引导,听别人的不同意见……
一、倾听的必要性
数学教学的核心是让每一个学生参与到学习活动中去,以取得最大的学习效果并提高学生的数学能力,好的课堂必定是师生共历的课堂,是生生、师生之间不断互动、对话的过程,有对话,必定要倾听。仔细品味我们的课堂尤其是低年级的课堂,当老师提出的一个问题还没表达完整甚至问题还没提出时,学生的小手就举得老高老高,嘴里还不停地喊着:“恩!恩! 老师,我!老师,我!”表面上看课堂气氛很活跃,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很高,可是前后几个同学在回答问题时,没有补充,沒有更正,没有拓展,没有总结和归纳。当动笔书写时,被否定的错误答案仍然在相当一部分人的身上再次出现。倾听是获取知识的一种手段,一条渠道或途径。一个不会倾听的人怎能撷取到别人思想、思维中的精华呢?学会倾听能使我们博采众长,弥补自己考虑问题的不足;也能使我们萌发灵感,触类旁通。
二、倾听不够的原因
1、学生自身的原因。学生本身的注意力品质弱,特别是低年级的学生,自制力不强。另,学生的性格特征决定了倾听不够,现在的学生以独生子女居多,很多学生我行我素的现象比较多,以自我为中心,总觉得自己的就是对的,没有耐心倾听别人的意见。再者,家庭氛围的原因,家长和孩子之间缺乏真正的交流,因此孩子也就没有倾听的习惯。
2、教师的原因。老师的表率做得不够,很多时候我们不能责怪学生游离课堂之外,而是老师没有足够的尊重学生,没有养成倾听的习惯,挫伤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比如,学生的话刚一出口,教师听了觉得不对头,赶紧打断,让学生坐下思考,或者说,学生迫不及待的想发表自己的意见,而教师听了却没有表情,无动无衷,没有鼓励与赞赏,学生的心理得不到满足,当然不再对以下的课堂再产生兴趣。班级的管理水平低下,导致学生纪律失控,没有一个好的教学环境,学生的倾听质量就显得差,学生注意力就不能够完全集中到学习上来。教师组织教学的能力有所欠缺,教学不够艺术,特别是对小学生的学习,教学环节要是不够吸引学生的眼球,就不能积起学生强烈的学习兴趣与好奇心,倾听的质量也会大打折扣。
三、培养学生主动倾听的几个策略
1、组织好课堂教学秩序,让学生明确倾听的重要性,关注学生倾听的习惯。课堂教学中首先要设置相应的学习纪律与规则,其次在数学课堂中,我们可以有意提醒学生:“关于课堂中的回答,你听到了吗?你得怎么理解他的说法的?”在多次的提醒下,班里的学生会渐渐有意识地开始倾听别人的回答。告诉学生倾听的重要性,首先是对人的一种尊重,也就是尊重自己,你认真听别人,别人也会认真听你的发言,每个学生都希望别人能倾听自己的心声,在小学阶段尤其突出。而且也常告诉学生,会倾听的学生,才是真正会学习的孩子,然后及时表扬鼓励认真听课的学生,针对倾听的习惯给予不断地刺激、巩固,然后促进形成习惯。
2、做好倾听的表率。课堂中的一个场景:关于分米、毫米的教学,教师问:“找一找,生活上还有哪些1分米长的东西?”生1:1分米的铅笔。生2:10厘米的尺子。以上两个答案,教师都非常重视,让学生比比划划,生3:婴儿的鞋子。生4:婴儿的手。这两个答案,教师听了就 “嗯”了一下,继续下一个环节了,一种漠然的表情。而这两个学生本以为自己的想法很特别,现在却受到这种待遇,霎时灰心丧气,坐下去再也没有发过言,对别人的发言也似听非听。教师就像一面镜子,你做什么,学生就能照见,耐心倾听,不管对与否,这是一种态度问题,错的引导,有道理的予以肯定。
3、做到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创设公平性的教学,优化课堂教学内容,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与好奇心。以学生为主体设计教学,创设适合学生学习的教学情境,注重教学的几个特性:创新性:教学法、活动、材料有新意,有吸引力、并鼓励学生在探究中学习。互动性:促进学生在学习中互动、自主参与、选择。反思性:引导学生自我指导、自我反思、自我评价。公平性:创设公平的、尊重不同智力学生的宽容的学习气氛。责任性:促进学习中集体的发展及增强个人的责任感。有效性:将大部分的时间用在数学教学内容上。课堂教学的趣味性有时也决定学生的学习主动与否。教师在教学当中,应充分了解学生的学习品质特征,了解学生的兴趣爱好,针对学生的年龄特征,进行设计教学内容。比如,教学一年级上册《前、后、左、右》的时候,你得结合本班学生的实际情况,让学生说说班里同学的前后左右,通过倾听让学生判别是非,让学生结合倾听与观察,再进行思考。
4、对学生的倾听提出一定的要求。一年级的计算教学中,有些学生会算了,然后课堂的计算练习都不再关注,至于别人算得对不对,是不是这样算,有些学生就不再听。我就设计了几个措施,一,让学生进行听算练习,这样每个学生都会集中全部的注意力。二,别人在进行计算时,其它学生全部当小老师,进行手势判断,对的打勾,错的打叉,这个时候学生不得不进行倾听。三,对别人的问题进行重复叙述,当别人回答问题的时候,我会请另外的小朋友进行复述,你听到他怎么说的,然后问全体同学,是这样的吗,久而久之,学生会形成一种认真听的习惯。在课堂教学中,常常有一部分学生非常活跃,他们的主动倾听习惯大都比较好,能积极发表自己的不同见解,而教师眼里也常常只是看到这部分学生,因此有一部分学生就因此而放弃自己的权力,可能举了一次手就不再有勇气举手,然后对别人的发言也充而不闻。因此,我们要特别关注这部分学生,让全体学生都参与到问题的思考与讨论中来,最好的办法,是让学生对课堂学生的发言作出明确的要求,如:关于某某同学的发言,请仔细听好,呆会儿每个同学要和同桌说说你对他的回答的有关理解。这样,就给了学生硬性的听的要求,会有一定的效果。
5、适时表扬学生调动学生倾听的积极性。在课堂教学中,对学生的倾听表现情况,适时正确地评价学生,多鼓励孩子的倾听,以调动学生的内在积极性,这也是培养听的重要手段。
总之,学生要成为一个主动的倾听者,不是朝夕就能成为的,它要一个长期的过程。在平时教学中只要我们重视学生倾听习惯的培养,善于捕捉教育契机,适时引导,就能逐步让学生做一个主动的倾听者。
一、倾听的必要性
数学教学的核心是让每一个学生参与到学习活动中去,以取得最大的学习效果并提高学生的数学能力,好的课堂必定是师生共历的课堂,是生生、师生之间不断互动、对话的过程,有对话,必定要倾听。仔细品味我们的课堂尤其是低年级的课堂,当老师提出的一个问题还没表达完整甚至问题还没提出时,学生的小手就举得老高老高,嘴里还不停地喊着:“恩!恩! 老师,我!老师,我!”表面上看课堂气氛很活跃,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很高,可是前后几个同学在回答问题时,没有补充,沒有更正,没有拓展,没有总结和归纳。当动笔书写时,被否定的错误答案仍然在相当一部分人的身上再次出现。倾听是获取知识的一种手段,一条渠道或途径。一个不会倾听的人怎能撷取到别人思想、思维中的精华呢?学会倾听能使我们博采众长,弥补自己考虑问题的不足;也能使我们萌发灵感,触类旁通。
二、倾听不够的原因
1、学生自身的原因。学生本身的注意力品质弱,特别是低年级的学生,自制力不强。另,学生的性格特征决定了倾听不够,现在的学生以独生子女居多,很多学生我行我素的现象比较多,以自我为中心,总觉得自己的就是对的,没有耐心倾听别人的意见。再者,家庭氛围的原因,家长和孩子之间缺乏真正的交流,因此孩子也就没有倾听的习惯。
2、教师的原因。老师的表率做得不够,很多时候我们不能责怪学生游离课堂之外,而是老师没有足够的尊重学生,没有养成倾听的习惯,挫伤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比如,学生的话刚一出口,教师听了觉得不对头,赶紧打断,让学生坐下思考,或者说,学生迫不及待的想发表自己的意见,而教师听了却没有表情,无动无衷,没有鼓励与赞赏,学生的心理得不到满足,当然不再对以下的课堂再产生兴趣。班级的管理水平低下,导致学生纪律失控,没有一个好的教学环境,学生的倾听质量就显得差,学生注意力就不能够完全集中到学习上来。教师组织教学的能力有所欠缺,教学不够艺术,特别是对小学生的学习,教学环节要是不够吸引学生的眼球,就不能积起学生强烈的学习兴趣与好奇心,倾听的质量也会大打折扣。
三、培养学生主动倾听的几个策略
1、组织好课堂教学秩序,让学生明确倾听的重要性,关注学生倾听的习惯。课堂教学中首先要设置相应的学习纪律与规则,其次在数学课堂中,我们可以有意提醒学生:“关于课堂中的回答,你听到了吗?你得怎么理解他的说法的?”在多次的提醒下,班里的学生会渐渐有意识地开始倾听别人的回答。告诉学生倾听的重要性,首先是对人的一种尊重,也就是尊重自己,你认真听别人,别人也会认真听你的发言,每个学生都希望别人能倾听自己的心声,在小学阶段尤其突出。而且也常告诉学生,会倾听的学生,才是真正会学习的孩子,然后及时表扬鼓励认真听课的学生,针对倾听的习惯给予不断地刺激、巩固,然后促进形成习惯。
2、做好倾听的表率。课堂中的一个场景:关于分米、毫米的教学,教师问:“找一找,生活上还有哪些1分米长的东西?”生1:1分米的铅笔。生2:10厘米的尺子。以上两个答案,教师都非常重视,让学生比比划划,生3:婴儿的鞋子。生4:婴儿的手。这两个答案,教师听了就 “嗯”了一下,继续下一个环节了,一种漠然的表情。而这两个学生本以为自己的想法很特别,现在却受到这种待遇,霎时灰心丧气,坐下去再也没有发过言,对别人的发言也似听非听。教师就像一面镜子,你做什么,学生就能照见,耐心倾听,不管对与否,这是一种态度问题,错的引导,有道理的予以肯定。
3、做到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创设公平性的教学,优化课堂教学内容,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与好奇心。以学生为主体设计教学,创设适合学生学习的教学情境,注重教学的几个特性:创新性:教学法、活动、材料有新意,有吸引力、并鼓励学生在探究中学习。互动性:促进学生在学习中互动、自主参与、选择。反思性:引导学生自我指导、自我反思、自我评价。公平性:创设公平的、尊重不同智力学生的宽容的学习气氛。责任性:促进学习中集体的发展及增强个人的责任感。有效性:将大部分的时间用在数学教学内容上。课堂教学的趣味性有时也决定学生的学习主动与否。教师在教学当中,应充分了解学生的学习品质特征,了解学生的兴趣爱好,针对学生的年龄特征,进行设计教学内容。比如,教学一年级上册《前、后、左、右》的时候,你得结合本班学生的实际情况,让学生说说班里同学的前后左右,通过倾听让学生判别是非,让学生结合倾听与观察,再进行思考。
4、对学生的倾听提出一定的要求。一年级的计算教学中,有些学生会算了,然后课堂的计算练习都不再关注,至于别人算得对不对,是不是这样算,有些学生就不再听。我就设计了几个措施,一,让学生进行听算练习,这样每个学生都会集中全部的注意力。二,别人在进行计算时,其它学生全部当小老师,进行手势判断,对的打勾,错的打叉,这个时候学生不得不进行倾听。三,对别人的问题进行重复叙述,当别人回答问题的时候,我会请另外的小朋友进行复述,你听到他怎么说的,然后问全体同学,是这样的吗,久而久之,学生会形成一种认真听的习惯。在课堂教学中,常常有一部分学生非常活跃,他们的主动倾听习惯大都比较好,能积极发表自己的不同见解,而教师眼里也常常只是看到这部分学生,因此有一部分学生就因此而放弃自己的权力,可能举了一次手就不再有勇气举手,然后对别人的发言也充而不闻。因此,我们要特别关注这部分学生,让全体学生都参与到问题的思考与讨论中来,最好的办法,是让学生对课堂学生的发言作出明确的要求,如:关于某某同学的发言,请仔细听好,呆会儿每个同学要和同桌说说你对他的回答的有关理解。这样,就给了学生硬性的听的要求,会有一定的效果。
5、适时表扬学生调动学生倾听的积极性。在课堂教学中,对学生的倾听表现情况,适时正确地评价学生,多鼓励孩子的倾听,以调动学生的内在积极性,这也是培养听的重要手段。
总之,学生要成为一个主动的倾听者,不是朝夕就能成为的,它要一个长期的过程。在平时教学中只要我们重视学生倾听习惯的培养,善于捕捉教育契机,适时引导,就能逐步让学生做一个主动的倾听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