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春期 同性亲密不等于同性恋

来源 :中华家教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njylw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个越洋电话:救救我的女儿
  我是从美国特意打来电话求助的。您是马老师吗?您好!终于和您通话了。我们生活在美国,但是,我们是中国人,考虑到语言交流的方便,还是想和国内的心理咨询专家沟通。经国内一家权威杂志介绍,与您取得联系。求您赶紧救救我们!太可怕了,我的女儿是同性恋!您千万救救我的女儿!
  是这样,女儿4岁的时候,我和她父亲就离异了,女儿由他父亲带。我再婚后和丈夫一起来到美国,又有了一个男孩。其间,我虽然和女儿见过几次面,但女儿一直在国内,主要和爷爷奶奶一起生活。今年,才把女儿接到美国和我一起生活。女儿来到这里,有3个多月了。随着我们母女的逐渐熟悉和交流,几天前,女儿跟我说出了一个让我心惊肉跳的秘密:她说在国内的时候,和一个女孩有过性关系。她说非常喜欢那个女孩,她们经常在一起,慢慢地有了亲密接触。有一次,她们两个睡在一起,还相互触摸了对方的私处,有了一种从没有过的异样感觉。这还了得!女同性恋之间的手交,不就是这样吗?我虽然在美国生活了十几年了,但是,观念上和在国内没有多少差别,所以,对女儿的问题感到心里非常紧张。
  我强压住内心的紧张,继续询问女儿有关的情况。女儿说,还是上六年级的时候,就喜欢过一个女孩子,两个人很要好,很谈得来,比亲姐妹还亲。后来小学毕业了,两个不在一个学校了,就分手了。上了初中后,慢慢地又喜欢上了后来这个女孩子。女儿说,我们这不是堕落,我们这是彼此相爱。但是,女儿跟我说起这些的时候,看得出眼神里也有迷茫,有困惑。我就和女儿谈起了做女孩做男孩的问题,试图引导她认同自己的女孩性别。女儿说,您不用担心,我自己不想做男孩子。
  可是,我还是担心。我女儿15岁了,长得人高马大,无论从穿戴服饰上,还是言行举止上,都像一个男孩子,一点没有女孩子的小巧可人,也不算漂亮,应该说是对男孩子没有吸引力的那种女孩子。我还是担心,女儿会不会把自己当个男孩子?
  又一次我们谈心,女儿说,我也想和男孩子交往,也想和男孩子好,而且,也会幻想和某个男孩子在一起谈情说爱,心里也有过那种异样的感觉。但是,没有一个男孩子愿意走近自己,我知道男孩子不喜欢自己。这样更好,和男孩子交往,不如和女孩子在一起感觉更好,更轻松……
  女儿在国内跟爷爷奶奶长大,从小娇纵成性,非常任性,想怎样就怎样。自从我们生活在一起,母女倆也曾有过冲突。现在我非常担心,非常害怕,我真不知道该怎样和孩子交流了。
  现在,女儿在美国的学校里人地两生,他们那所学校里,就有一个也是中国来的女同学。前两天女儿说,想和那个女孩交朋友。听到这话,我又一次心惊肉跳,我真担心她会不会和那个女孩子也发生同性恋?说了这么多,我的问题是,女儿到底是不是同性恋?我现在该怎么办?
  心理援助:帮孩子走过性倾向混乱期
  综合上述种种情况看,不能说女孩的问题是同性恋。那么,女孩的同性亲密接触究竟是怎么回事呢?
  首先,女孩正处于性倾向的混乱期。心理学的研究以及心理咨询实践一再证实,青春期是一个性倾向比较混乱的时期。在这个阶段,许多男孩女孩都会因为这样那样的原因,出现与自身的性别相背离的性心理或性行为。男孩女孩进入了青春期,性生理和性心理的萌动是一种自然的力量。但是,他们还不能通过常态的两性接触和交往来满足性心理的需求,至于性生理的能量更是不能通过两性的性行为得到宣泄。于是,同性之间的一些亲密接触,便起到了缓解性紧张的替代作用。反复强化的结果,性行为与性对象建立了神经联系,于是,性倾向就出现了混乱而指向了同性。这不仅在男孩子中存在,在一些女孩子中也存在。从混乱走向有序,是不少男孩女孩性心理发展的必由之路。经过这样一个阶段,大多告别了性倾向的混乱期,而形成常态的性倾向。可见,不宜把所有的同性的性接触都简单地归于同性恋。
  其次,女孩存在同性依恋情结。在性倾向的混乱期,有些男孩女孩还会出现同性依恋情结。这时候的男孩女孩,正处于不能没有朋友的年龄,他们渴望友谊,急切地寻找知心的朋友。但是,由于种种原因,他们只能在同性交往中满足交友需要。于是,有些女孩子似乎是个“小妹妹”,渴望有个“姐姐”来疼爱自己,有些女孩则乐意扮演这个“姐姐”;有些男孩子似乎像个“小弟弟”,愿意有个“哥哥”来保护自己,有些男孩则恰好像这个“哥哥”。这在青春期都是十分自然的。因为在这个阶段,异性之间的交往和亲近,最易受到别人的注意和非难,而同性间的接近和亲热,则得到赞许和鼓励。这种同性的友谊也就容易带有爱慕倾向,进而出现同性依恋情结。有同性依恋倾向的男孩女孩,绝大多数很快会发展到常态的两性爱慕,不会发展为同性恋。同性依恋情结与同性恋的区别关键在于:同性依恋的性倾向指向同性只是暂时的混乱,同性恋的性倾向则较稳定地专门指向同性。所以,我们不能盲目地给同性依恋戴上同性恋的帽子。
  我们再看这个女孩的情况。她父母离异、母亲远到异国他乡的家庭特点,使她比同龄人更需要友情来补偿亲情的匮乏;她自身缺乏对男孩子吸引力的外貌特点,使她比同龄的女孩,更容易在女孩子这边寻找感情的补偿;她娇纵成性、胆大妄为的性格特点,使她比一般女孩更敢于进行性行为的尝试。这些特殊因素共同作用,促成了她在性倾向混乱期的同性依恋情结,并且有了较明显的性色彩。
  如此说来,鉴于女孩特殊的生活情境,女孩妈妈需要从以下几方面给女孩帮助。第一,尽最大努力进一步增进母女亲情,帮助女孩更好地融入新的家庭,家庭的温暖是化解许多心理问题的阳光。第二,努力帮助女孩熟悉新的生活,建立新的同性伙伴关系,支持与那个女同学的交往,进而与更多的女同学交往。第三,支持女孩与男孩子的交往,增进女孩的异性伙伴关系。第四,进行常规的性教育,引导女孩约束自己的性行为。至于同性恋问题,不要再和女孩讨论。这一点很重要,因为这样可以避免对女孩的消极心理暗示,避免强化女孩的同性性行为。这样,在总体心理调节的基础上,会帮助女孩逐渐淡化同性之间的性接触,淡化同性依恋情结,促使性倾向从混乱走向有序,逐步形成常态的性倾向,身心健康地成长起来。
  (马志国 应用心理学研究员,心理咨询师)
其他文献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与社会生活的富足,消费者对购物、餐饮、休闲娱乐的环境品质要求不断提高,室内商业街作为城市重要的购物空间形态之一,不但要满足居民纷繁多样的商品
一个小男孩放学回到家,看到家里多了一个乐高的积木玩具,非常高兴。没想到妈妈说了一句:“这是你小姥爷给你买的生日礼物,还说了,等你这次钢琴过了级才让你玩。”  小男孩立刻像泄了气的皮球,垂头丧气地进了自己的屋子,直到妈妈喊他吃饭才出来,整个晚上都无精打采的。  不少家长习惯把物质奖励作为条件,跟孩子谈判。  有条件的奖励让孩子怀疑父母的爱  奖励也许会对孩子的兴趣产生一定的激励作用,但是这种有条件的
目的研究Wnt通路拮抗基因(DKK)3在宫颈癌细胞中的表达及对宫颈癌细胞增殖、凋亡、迁移和侵袭的影响,并探讨其分子机制。方法采用RT-PCR和Western印迹法检测宫颈癌Hela、SiHa
大型排灌工程项目后评价是大型排灌工程项目科学管理的重要环节.根据大型排灌工程的具体特点,讨论项目后评价的理论基础和评价方法,分析了大型排灌工程项目后评价的特点、内
通过对《中国文献编目规则》第一版和第二版有关细则的对比分析,阐述了修订后的《中国文献编目规则》(第二版)所体现的客观著录原则与规范标目原则。在强调文献编目应遵循客观、
大概二三年级的时候,儿子就知道我们家并不富裕。当然,他是通过一些比较得来的。比如听到哪个同学说“我家的房子有200多平方米”,他就回来问我“咱家房子有多少平方米?”我有个外甥,刚好比儿子大三岁,所以儿子好多衣服都是外甥穿小了的。一天放学,儿子不太高兴,指着身上的衣服说:“他们都说这是女孩穿的衣服。”我说:“怎么會呢,这是哥哥穿过的呀。”他又问:“那这件衣服多少钱?”还没等我说多少钱,他就自顾自地说
本文全面总结我国高校图书馆阅读治疗研究的现状,分析存在问题,提出阅读治疗服务未来发展的设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