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我出生在御河之边,成长在海河之畔,是典型的老天津卫。关于杨柳青人“赶大营”的传说,少年时就听老人讲过。从事绘画工作以后,我十分关心天津历史、天津民俗、杨柳青人“赶人营”的故事。2004年创作的万米长卷《寒秋津卫图》和2006年创作的十米长卷《西域商旅图》中,对杨柳青人“赶大营”的历史壮举部有所表现。但之前,尚未到过“赶人营”的终点——新疆,画面尚有不尽如人意之处,留下些许遗憾。由此产生了“寻踪人营之路,墨洒戈壁之情”新疆采风写生之旅。
2010年初秋,我携三个助手,辎重近百斤,行程47天,分6条路线,跨过7个地区,涉景点50多个,采访20多个大营客后裔,与6个少数民族零距离接触,参观了10个博物馆,完成作品82幅,拍照片5000多幅,录像带3盒,收获颇丰。
第一条路线是从大本营乌鲁木齐出发至昌吉——奇台。
奇台原名叫古城子,是大营客进入新疆后的第一个大居民区,也是京津地区运抵货物的集散中心,素有“金奇台”、“旱码头”之称。
昌吉——奇台物产丰富,自然景观迷人,素有“恐龙之乡”、“硅化木之乡”之称。奇台有三大奇观:硅化木、恐龙沟、雅丹地貌魔鬼城。中午时分终于抵达魔鬼城,气势恢弘、形状奇特、色彩绚丽,十分震撼。我顾不上用午餐,用两个小时,完成入疆第一幅作品《雅丹地貌双塔图》。之后,又用钢笔速写了《魔鬼城风韵图》长卷。
奇台在博格达峰脚下,天池位于阜康县博格达峰半山腰北坡,当年大营客也在此峰峦脚下留下足迹。在众人的陪同下,我登上海拔2000多米的天池。立于湖畔,心旷神怡,环顾四方处处入画。
“搜尽奇峰打草稿,数幅作品入囊中。”昌吉
奇台之行旗开得胜,带着收获的喜悦转入第二条路线——伊犁。
伊犁有个“汉人街”,当年这里曾是杨柳青人聚居经商之地,是伊犁最繁华的地区之一,也是汉人与维族和睦相处的典范。
从汉人街我们一行又转战到惠远古城。当地有一句传说:“伊犁惠远建新城,靠的是杨柳青人赶大营。”1882年金顺将军来到伊犁,大营客与湘军士兵伐木平地、治理沙窝、夯筑城墙、开垦荒地、开辟商业街、筑钟鼓楼、建将军府,惠远从此繁华起来,有“塞外小天津”之称。
在中国与哈萨克斯坦共和国接壤处有一条大营客走过的夏特古道,长达300多里。我惊奇地发现这里仍然是百年前的荒山秃岭、沙石小路,简陋的木屋……正是当年杨柳青大营客进疆的第三条路线,不禁唏嘘!
在回来的路上,汽车在那拉提大草原上奔驰,雪山、蓝天、白云、杉树、一望无垠的大草原、成群的牛羊以及牧民的座座毡房,风景如画。
车队奔向一个大毡房,主人闻声全体迎出,身着节日盛装。原来今天是古尔邦节。主人用奶茶招待我们并请至地炕上,摆上各种食品。临别前,男主人与我合影留念,还牵出一匹骏马让我试骑。
由伊犁归来又转战第三条路线——吐鲁番。
著名的火焰山、坎儿井、交河故城、吐鲁番葡萄园吸引着中外游客前来观光。当年大营客也曾在这里经商,种植葡萄。杨柳青人周氏父子曾在这里置地种葡萄发家。同乡雇工高汉青为周家管理葡萄园,后娶新疆姑娘为妻,又自学成才’成为“汉医”,骑着毛驴为乡邻治病,当地人誉他“汉阿訇”。
一天以后,转战第四条路线——库车。
我在库车待了三天,深入到天山大峡谷、克孜尔千佛洞、轮台胡杨林、克孜尔尕哈烽燧台。
第五条路线是喀什
喀什是中国最西部一座古老的文化名城。“不到喀什,不算到新疆”。位于喀什东部的喀什大巴扎,也称“中西亚国际贸易市场”,是新疆十大衣贸市场之一,是各种日用商品的集散地。高台民居是我这次旅行感觉收获最大的地方,走进小巷,就犹如走进了维吾尔族风情画中。那些并未经过规划随意建造的、根据住宿要求在原住地向四周延伸、错落有致的民居排列出幽深却四通八达的小巷,里面很大,—不小心就会迷路。
转天又奔向第六条路线
南山。南山是原始森林,草原牧区。进入原始森林,气氛阴森恐怖,据说这里仍有野兽出没。偶遇一个小村庄,司机介绍,这里也有杨柳青人,因时间关系没有造访。回来的路上发现一座山,岩石呈红褐色,犹如布达拉宫,楼台亭阁十分逼真,大自然真是鬼斧神工,这是我们发现的可以与喀什的“七彩卧龙峰”相媲美的一大奇观。
最后,我们回到了大本营——乌鲁木齐。
乌鲁木齐是新疆的心脏,是新疆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一百三十多年前,杨柳青大营客随左宗棠率领的清兵进入迪化,以安文忠为代表的杨柳青八大家创造了大十字商贸行,一度垄断大十字、二道桥、大巴扎的商贸往来。这一带有小杨柳青之称。
漫步在大十字、大巴扎,登上红塔山,爬上一炮成功博物馆,将这些自然景观、人文景观用画笔、相机记录下来。
连接
“赶大营”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迁徙,是天津人的伟大壮举。光绪元年,一大批被饥荒逼上绝路的杨柳青人,在安文忠的率领下,背井离乡,肩挑小篓,跟随左宗棠西征,沿途贩售军需生活用品。清军走到哪里,货郎就跟到哪里,部队扎营后,指定一块地盘专供货郎进行针头线脑、中成药等日常用品的交易,此谓“赶大营”,这些追赶大军营盘的货郎,被称为大营客。他们翻山越岭,抛尸大漠,前赴后继,历时60年,先后有上万人进疆。进入新疆后。杨柳青货郎逐渐升级为坐商。经过几代人的励精图治,大营客们形成了新疆规模庞大、富可敌国的天津商帮。把新疆的土特产运往全国,又将全国各地的商品运进新疆,极大地促进了新疆经济、文化的发展,增强了各民族之间的凝聚力和亲和力,为边防巩固作出了巨大贡献。
2010年初秋,我携三个助手,辎重近百斤,行程47天,分6条路线,跨过7个地区,涉景点50多个,采访20多个大营客后裔,与6个少数民族零距离接触,参观了10个博物馆,完成作品82幅,拍照片5000多幅,录像带3盒,收获颇丰。
第一条路线是从大本营乌鲁木齐出发至昌吉——奇台。
奇台原名叫古城子,是大营客进入新疆后的第一个大居民区,也是京津地区运抵货物的集散中心,素有“金奇台”、“旱码头”之称。
昌吉——奇台物产丰富,自然景观迷人,素有“恐龙之乡”、“硅化木之乡”之称。奇台有三大奇观:硅化木、恐龙沟、雅丹地貌魔鬼城。中午时分终于抵达魔鬼城,气势恢弘、形状奇特、色彩绚丽,十分震撼。我顾不上用午餐,用两个小时,完成入疆第一幅作品《雅丹地貌双塔图》。之后,又用钢笔速写了《魔鬼城风韵图》长卷。
奇台在博格达峰脚下,天池位于阜康县博格达峰半山腰北坡,当年大营客也在此峰峦脚下留下足迹。在众人的陪同下,我登上海拔2000多米的天池。立于湖畔,心旷神怡,环顾四方处处入画。
“搜尽奇峰打草稿,数幅作品入囊中。”昌吉
奇台之行旗开得胜,带着收获的喜悦转入第二条路线——伊犁。
伊犁有个“汉人街”,当年这里曾是杨柳青人聚居经商之地,是伊犁最繁华的地区之一,也是汉人与维族和睦相处的典范。
从汉人街我们一行又转战到惠远古城。当地有一句传说:“伊犁惠远建新城,靠的是杨柳青人赶大营。”1882年金顺将军来到伊犁,大营客与湘军士兵伐木平地、治理沙窝、夯筑城墙、开垦荒地、开辟商业街、筑钟鼓楼、建将军府,惠远从此繁华起来,有“塞外小天津”之称。
在中国与哈萨克斯坦共和国接壤处有一条大营客走过的夏特古道,长达300多里。我惊奇地发现这里仍然是百年前的荒山秃岭、沙石小路,简陋的木屋……正是当年杨柳青大营客进疆的第三条路线,不禁唏嘘!
在回来的路上,汽车在那拉提大草原上奔驰,雪山、蓝天、白云、杉树、一望无垠的大草原、成群的牛羊以及牧民的座座毡房,风景如画。
车队奔向一个大毡房,主人闻声全体迎出,身着节日盛装。原来今天是古尔邦节。主人用奶茶招待我们并请至地炕上,摆上各种食品。临别前,男主人与我合影留念,还牵出一匹骏马让我试骑。
由伊犁归来又转战第三条路线——吐鲁番。
著名的火焰山、坎儿井、交河故城、吐鲁番葡萄园吸引着中外游客前来观光。当年大营客也曾在这里经商,种植葡萄。杨柳青人周氏父子曾在这里置地种葡萄发家。同乡雇工高汉青为周家管理葡萄园,后娶新疆姑娘为妻,又自学成才’成为“汉医”,骑着毛驴为乡邻治病,当地人誉他“汉阿訇”。
一天以后,转战第四条路线——库车。
我在库车待了三天,深入到天山大峡谷、克孜尔千佛洞、轮台胡杨林、克孜尔尕哈烽燧台。
第五条路线是喀什
喀什是中国最西部一座古老的文化名城。“不到喀什,不算到新疆”。位于喀什东部的喀什大巴扎,也称“中西亚国际贸易市场”,是新疆十大衣贸市场之一,是各种日用商品的集散地。高台民居是我这次旅行感觉收获最大的地方,走进小巷,就犹如走进了维吾尔族风情画中。那些并未经过规划随意建造的、根据住宿要求在原住地向四周延伸、错落有致的民居排列出幽深却四通八达的小巷,里面很大,—不小心就会迷路。
转天又奔向第六条路线
南山。南山是原始森林,草原牧区。进入原始森林,气氛阴森恐怖,据说这里仍有野兽出没。偶遇一个小村庄,司机介绍,这里也有杨柳青人,因时间关系没有造访。回来的路上发现一座山,岩石呈红褐色,犹如布达拉宫,楼台亭阁十分逼真,大自然真是鬼斧神工,这是我们发现的可以与喀什的“七彩卧龙峰”相媲美的一大奇观。
最后,我们回到了大本营——乌鲁木齐。
乌鲁木齐是新疆的心脏,是新疆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一百三十多年前,杨柳青大营客随左宗棠率领的清兵进入迪化,以安文忠为代表的杨柳青八大家创造了大十字商贸行,一度垄断大十字、二道桥、大巴扎的商贸往来。这一带有小杨柳青之称。
漫步在大十字、大巴扎,登上红塔山,爬上一炮成功博物馆,将这些自然景观、人文景观用画笔、相机记录下来。
连接
“赶大营”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迁徙,是天津人的伟大壮举。光绪元年,一大批被饥荒逼上绝路的杨柳青人,在安文忠的率领下,背井离乡,肩挑小篓,跟随左宗棠西征,沿途贩售军需生活用品。清军走到哪里,货郎就跟到哪里,部队扎营后,指定一块地盘专供货郎进行针头线脑、中成药等日常用品的交易,此谓“赶大营”,这些追赶大军营盘的货郎,被称为大营客。他们翻山越岭,抛尸大漠,前赴后继,历时60年,先后有上万人进疆。进入新疆后。杨柳青货郎逐渐升级为坐商。经过几代人的励精图治,大营客们形成了新疆规模庞大、富可敌国的天津商帮。把新疆的土特产运往全国,又将全国各地的商品运进新疆,极大地促进了新疆经济、文化的发展,增强了各民族之间的凝聚力和亲和力,为边防巩固作出了巨大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