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溴芬酸钠水合物滴眼液在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后的临床疗效观察

来源 :中华眼科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qqsh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探讨近视散光眼行前弹力层下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 (SBK) 后应用0.1%溴芬酸钠水合物滴眼液的疗效及安全性。

方法

采用病例对照研究,中低度近视眼患者 (-6.00 D≤等效球镜<-2.00 D) 试验组和对照组分别为17例 (32只眼) 和20例 (40只眼),高度近视眼患者 (-11.00 D≤等效球镜<-6.00 D) 试验组和对照组分别为22例 (42只眼) 和15例 (26只眼) 。试验组SBK术后第1天开始使用0.1%溴芬酸钠水合物滴眼液,中低度近视眼患者持续10 d,高度近视眼患者持续14 d;对照组术后第1天开始使用0.1%氟米龙滴眼液,持续16 d。术后不同时间分别对患者进行裸眼视力、电脑验光、眼压和角膜地形图检查,术后每次随访记录患者眼部症状及相关并发症。计量资料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等级资料采用秩和检验进行统计学分析。

结果

中低度近视眼患者术后1个月、3个月眼压均值试验组分别为 (7.84±1.35) 和 (8.13±1.75) mm Hg (1 mm Hg=0.133 k Pa),对照组分别为 (9.37±1.28) 和 (9.47±1.58) mm Hg,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t=-3.244,-3.336;P<0.05) ;角膜曲率K2均值试验组分别为 (38.66±1.68) 和 (38.75±1.45) D,对照组分别为 (39.56±1.58) 和 (39.51±1.50) D,试验组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t=-2.299,-2.112;P<0.05) ;术后1 d、7 d、1个月、3个月、6个月两组间平均裸眼视力 (t=-1.240,-1.917,-0.596,-1.394,-0.329) 、等效球镜 (t=0.054,0.222,0.936,-0.141,0.336) 和术后1、3、6个月平均角膜曲率K1 (t=-1.695,-1.492,-0.438) 和散光CY (t=0.879,0.733,0.553) 及术后6个月平均眼压 (t=-1.225) 、角膜曲率K2 (t=-0.727) 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P>0.05) 。高度近视患者术后3个月裸眼视力均值试验组和对照组分别为5.14±0.06、5.09±0.07,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t=2.517,P=0.015) 。两组患者间各主观症状相似;所有患者均未出现高眼压及屈光度数明显回退现象。

结论

SBK术后应用0.1%溴芬酸钠水合物滴眼液可以达到与氟米龙滴眼液同样的治疗效果,在术后眼压安全性方面0.1%溴芬酸钠水合物滴眼液更优于氟米龙滴眼液。 (中华眼科杂志,2013,49:320-326)

其他文献
目的总结甲状腺相关眼病 (TAO) 的临床特征以及眼部病变发生发展的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系列病例研究。收集四川大学华西医院眼科2009年11月至2012年6月诊治的403例甲状腺相关眼病患者的临床资料,包括眼部检查、影像学检查及甲状腺功能测定情况等。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对影响因素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TAO多发于40岁以上人群,性别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χ
期刊
细菌生物膜 (BBF) 指细菌吸附于活性或非活性表面后,分泌多糖蛋白复合物,使细菌相互粘连并将其自身包裹其中形成的膜状物。相对于浮游细菌,BBF其毒力、耐药性均大大增强,同时也能导致机体的免疫损伤。医学常见生物膜相关感染涉及临床各科,其在众多眼部感染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本文就对BBF的概念、生物学特性以及眼科BBF相关感染做一综述。 (中华眼科杂志,2013,49:947-950)
期刊
目的探讨表层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 (Epi-LASIK) 矫正近视及散光术中使用Moria机械角膜上皮剥离器制作角膜上皮瓣切入角膜基质的影响因素及最佳处理方法。方法回顾性研究。收集2004年1月至2009年1月,在北京大学第三医院眼科进行Epi-LASIK矫正近视及散光的患者355例 (708只眼),研究其术中发生切入角膜基质的比例和可能的影响因素,以及使用不同的处理方法,对于术后最佳矫正视力
白内障是全球致盲疾病的首因,白内障的发生与多种因素有关,某些药物的长期使用是其重要危险因素之一,如糖皮质激素、氯丙嗪等。本文回顾了近年来临床上一些新出现药物与白内障发生之间关系的最新研究成果,如他汀类药物、抗癫痫药物、抗抑郁药物、他莫昔芬、胺碘酮、Eltrombopag、异维A酸、硝苯地平、喹硫平等,从而为临床医师提供参考。 (中华眼科杂志,2013,49:468-471)
视神经炎是一组引起急性、亚急性视力减退的视神经炎症性疾病,其确切发病机制尚未十分清楚。自噬是真核细胞内一条重要的代谢途径,它在降解受损的细胞器、蛋白质等以维持细胞内环境稳态方面有重要作用,它与多种疾病的发生发展有着密切的关系。本文就自噬参与视神经炎的发病及其调控关系做一综述。 (中华眼科杂志,2013,49:956-959)
期刊
世界卫生组织提出到2020年在全世界消灭可避免盲,其中包括弱视在内的儿童盲是重要的可避免盲之一。人类视觉发育的关键期为0~ 3岁,因此重视对婴幼儿时期视力异常的筛查和防治对于根治儿童盲具有重要意义。由于各方面的原因,我国婴幼儿视力及相关危险因素的筛查工作尚面临着挑战,本文提出了开展婴幼儿视力筛查的重要性及相关建议。 (中华眼科杂志,2013,49:577-579)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