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在分离纯化非洲爪蟾孵化酶时,得到了60kD和40kD两种分子,用孵化酶的特异性抗GST-UVS.2抗体进行Western杂交的结果证明二者均为孵化酶分子.60kD分子很不稳定,在纯化过程中极易
【机 构】
:
青岛海洋大学海洋生命学院海洋生物系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分离纯化非洲爪蟾孵化酶时,得到了60kD和40kD两种分子,用孵化酶的特异性抗GST-UVS.2抗体进行Western杂交的结果证明二者均为孵化酶分子.60kD分子很不稳定,在纯化过程中极易降解,40kD分子可能是由60kD分子经过降解或自身降解丢失了两个CUB重复区而形成的,而CUB重复区很可能在对受精膜分子结构的修饰或改造中具有重要作用.在进一步验证其蛋白酶活性和生物活性时, 发现二者几乎具有完全相同的蛋白酶活性, 而且均具有很强的卵黄膜溶解活性.这种卵黄膜溶解活性的结果暗示了它们对早期胚胎孵化进行调节的一个可能机制,即二者在降解受精膜和凝胶层的不同阶段相互配合、又各自扮演了不同的角色.由此可见,60kD分子降解或自身降解为40kD分子很可能是一种自然行为,而并非由于实验操作所致.
其他文献
以重组尿激酶原(pto-UK)为研究对象,构建了细胞表达载体,对不同细胞表达载体进行了较为系统的比较性研究。确定了所构建pro-UK三种载体的表达特性,成功建立了pro-UK哺乳动物细胞
21世纪的生命科学:活力论的复兴?从古至今,在对生命现象的研究中一直存在着两种对立的观点.一种是"活力论",认为生命世界不同于非生命的无机世界,有其特有的性质,难以甚至不
以水稻黄单胞菌水稻致病变种 (Xanthomonasoryzaepv .oryzae)的毒性菌株PXO99A和无毒菌株PXO99A(pBUavrXa1 0 F1 ) ,检测液体培养中菌体超氧化物歧化酶 (SOD)活性变化 ,以说
mtDNA 16S rRNA基因序列分析支持将现生淡水豚4个属归入不同的科,即白暨豚科(Lipotiidae)、恒河豚科(Platanistidae)、亚河豚科(Iniidae)和弗西豚科(Pontoporidae) .基于邻接
以水母雪莲(Saussurea medusa Maxim. )的幼叶为外植体,接种于MS补加0.2~4.0 mg/INAA、0.2~4.0 mg/I6-BA的不同组合的培养基上培养3周,即形成大量的原始愈伤组织,其中以MS+2.0
将30只SD大鼠置2个大气压高压氧舱内,吸99.5%的氧气,每天2小时,连续吸5天,最后一次吸氧后即给予低、高2个浓度硫化氢气体进行染毒.结果发现吸高压氧组不论硫化氢气体染毒浓度
革苞菊为雌雄异株.在雄花中,花药4室,药壁发育为双子叶型,由表皮、药室内壁,一层中层和绒毡层组成.绒毡层于小孢子四分体时期开始变形,其细胞原生质体向药室中移动,为变形绒
对低能氮离子注入甜菊种子引起的生长发育、细胞核和染色体形态结构的影响进行研究 .结果表明 ,能量为 75Ke V、剂量为 10 14 / cm2的氮离子束注入甜菊种子后 ,种子萌发率下
将菠菜叶绿体ATP合酶CF1的5种亚基基因分别插入到质粒pGBT9和pGAD424,双转化入酵母菌株,用酵母双杂交系统检测菠菜叶绿体CF1各亚基间的相互作用.结果显示CF1的5种亚基中,γ与
对处于磷酸盐饥饿条件下的番茄幼苗根部质膜以及去除质膜的其他膜部分的蛋白质含量及组分的变化进行了检测.结果显示,磷酸盐饥饿第7 d时,受胁迫苗根部质膜及去除质膜的其他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