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昨天的社团课我们集体逃了,全班24个人加上心理专业的两位同学一起去培育学校。此次活动的主题是“让爱化作羽翼翱翔”,亏了我们的班长一个大男生还能想出这么诗意的名号。
从看到那个学校起,心里就无法平静了。我们透过玻璃窗看到了他们,他们也正扭过头来看我们。听到了他们的声音,很活泼、很欢快。
进门去,厅堂的中间是一副标语:一切为了孩子。烫金的字,绚烂的背景,不由得让人心潮澎湃,以前在别的学校看到这句话我是无动于衷的,但今天感觉特别的真实。
主任热情地招呼我们进去,孩子们围坐在长桌边,鼓着掌打量我们。第一眼,我扫过他们的脸。却没有勇气去看他们任何一个人的眼睛。还好主任说了一段开场白,强调我们只是比他们大一两岁的小哥哥小姐姐们。那些活泼一点的立即给我们打招呼,作自我介绍,气氛热烈起来了,是他们带动的。和他们作目光接触时,我发现,那里并不呆滞,而是欢快与活力。他们也是一群个性鲜明的孩子。有一個小姑娘表演欲特强,几乎想独霸舞台,招来了主任的训斥。主任会时不时的训斥他们,提醒他们,这让我对这个和蔼的主任有些许不满:干嘛还要对他们那么凶?有个小男孩不停的在角落唱歌,夸他时他的脸上会露出得意的笑容。也有两个小姑娘旁若无人的说着另一个女孩的坏话。
“她真让人受不了!”
“是啊,谁受得了她啊!”
我慢慢退出他们的圈子,退到门口,去看他们的世界。我发现,是他们在控制整个场面。我们尝试着去探听他们的世界,并且尽量说些他们感兴趣的东西,想要融入他们。我们想让他们快乐于是顺从他们。
“你,我要你演那个女妖精。”
“ 你,适合演风洞主,呜~有风!”
“我啊,我要当皇帝,有好多人服侍!”
那个有导演欲望的小弟弟指挥得我们团团转,点谁谁就得到他面前听从他的分配。
主任站在我的旁边时,我问他,他们内心中明白自己的特殊吗?主任说他们有人还是有那个意识的,因而自卑,甚至自闭。
再看他们,他们正在唱歌呢,唱《两只蝴蝶》,唱《世上只有妈妈好》,那些幸福的歌儿!
他们也有人神情冷漠坐着,我想,他们或许就是那些能意识到自己的特殊之处的人吧。我觉得惭愧,因为也许我们的到来打扰了他们。我们心里清楚我们是两种人,而我们是带着所谓的同情心与爱心来的。那他们呢,如果他们知道自己是被同情者,不会难受吗?
从主任那里了解到,由于条件有限,他们分班只是按照年龄分的,没有进一步按照智力划分。我难受,这个社会给他们的实在太少,瞧,我还在用“我们”与“他们”来区分不同,但不这样又能怎样呢?
和主任聊完了,我来到了一个安静的小妹妹身边。
“我今年19岁,你呢?”
“18岁。”
“哦,只比我小1岁呢,能告诉我你的名字吗?”
“王钰桦。”
“呵呵,和姐姐一个姓呢!”
王钰桦的话匣子被打开了,她和我聊电视剧,她说她喜欢看古装的,特别是清代的,她说她去过颐和园。她的声音柔柔的、静静的。我喜欢看她的眼睛,双眼皮,长长的睫毛,看我时目光简单而干净。我说好羡慕你的眼睛,她微笑着说谢谢。
下了课和她一起去上厕所,回来时我们手牵着手。
“我们俩的手都特别冷!”她说。
我们俩的手都特别冷!我紧紧地牵着她的手,为这个我们而激动,对,是我们。
我们要回去了。最后,问主任他从教这么多年的感受。
“我是从普通教育行业转过来的,我没有把他们当特殊的孩子,他们只是学习能力低而已。”
我明白了他对孩子们的训斥,他是真的以对普通人的态度对待他们,我自叹弗如。
和钰桦妹妹告别时我们互留电话号码,我先存她的,然后打给她让她存我的。
“姐姐,我不会。”
我愣了,随即说:“哦,你的手机姐姐也玩不好。晚上姐姐给你发短信,让你妈妈给你存吧。”我只是想让她觉得,我们俩是一样的。
晚上我给她发短信了,她马上给我打了电话过来。
“姐姐——”
“嗯?”
“姐姐——”
“嗯?”
“姐姐——”
她一直这样叫着,找不到好的话题,但我能感受到她对我的依恋。后来她妈妈接了电话。
“这孩子今天一回来就说开心,有好多姐姐和她聊天了,真开心呀,唉,她就是不大和人交流,要是多和人交流,病还能好得快点!”
这位母亲的语气里充满了期待,对啊,她只是病了,病有一天会好的。手机又转到了她手里,我们继续聊,只要有话题她就能说好多。她问我姐姐你在体院天天训练累吗?我说姐姐不是学体育的,不用训练。她无法理解,我不想告诉她所谓的“特殊教育”,我只能告诉她,姐姐将来是老师。
完了我把借来好久都没翻过的专业书翻开看,有一种要立马把它啃完的冲动。我是真的喜欢我的专业了,因为有一片天空真的需要爱。
从看到那个学校起,心里就无法平静了。我们透过玻璃窗看到了他们,他们也正扭过头来看我们。听到了他们的声音,很活泼、很欢快。
进门去,厅堂的中间是一副标语:一切为了孩子。烫金的字,绚烂的背景,不由得让人心潮澎湃,以前在别的学校看到这句话我是无动于衷的,但今天感觉特别的真实。
主任热情地招呼我们进去,孩子们围坐在长桌边,鼓着掌打量我们。第一眼,我扫过他们的脸。却没有勇气去看他们任何一个人的眼睛。还好主任说了一段开场白,强调我们只是比他们大一两岁的小哥哥小姐姐们。那些活泼一点的立即给我们打招呼,作自我介绍,气氛热烈起来了,是他们带动的。和他们作目光接触时,我发现,那里并不呆滞,而是欢快与活力。他们也是一群个性鲜明的孩子。有一個小姑娘表演欲特强,几乎想独霸舞台,招来了主任的训斥。主任会时不时的训斥他们,提醒他们,这让我对这个和蔼的主任有些许不满:干嘛还要对他们那么凶?有个小男孩不停的在角落唱歌,夸他时他的脸上会露出得意的笑容。也有两个小姑娘旁若无人的说着另一个女孩的坏话。
“她真让人受不了!”
“是啊,谁受得了她啊!”
我慢慢退出他们的圈子,退到门口,去看他们的世界。我发现,是他们在控制整个场面。我们尝试着去探听他们的世界,并且尽量说些他们感兴趣的东西,想要融入他们。我们想让他们快乐于是顺从他们。
“你,我要你演那个女妖精。”
“ 你,适合演风洞主,呜~有风!”
“我啊,我要当皇帝,有好多人服侍!”
那个有导演欲望的小弟弟指挥得我们团团转,点谁谁就得到他面前听从他的分配。
主任站在我的旁边时,我问他,他们内心中明白自己的特殊吗?主任说他们有人还是有那个意识的,因而自卑,甚至自闭。
再看他们,他们正在唱歌呢,唱《两只蝴蝶》,唱《世上只有妈妈好》,那些幸福的歌儿!
他们也有人神情冷漠坐着,我想,他们或许就是那些能意识到自己的特殊之处的人吧。我觉得惭愧,因为也许我们的到来打扰了他们。我们心里清楚我们是两种人,而我们是带着所谓的同情心与爱心来的。那他们呢,如果他们知道自己是被同情者,不会难受吗?
从主任那里了解到,由于条件有限,他们分班只是按照年龄分的,没有进一步按照智力划分。我难受,这个社会给他们的实在太少,瞧,我还在用“我们”与“他们”来区分不同,但不这样又能怎样呢?
和主任聊完了,我来到了一个安静的小妹妹身边。
“我今年19岁,你呢?”
“18岁。”
“哦,只比我小1岁呢,能告诉我你的名字吗?”
“王钰桦。”
“呵呵,和姐姐一个姓呢!”
王钰桦的话匣子被打开了,她和我聊电视剧,她说她喜欢看古装的,特别是清代的,她说她去过颐和园。她的声音柔柔的、静静的。我喜欢看她的眼睛,双眼皮,长长的睫毛,看我时目光简单而干净。我说好羡慕你的眼睛,她微笑着说谢谢。
下了课和她一起去上厕所,回来时我们手牵着手。
“我们俩的手都特别冷!”她说。
我们俩的手都特别冷!我紧紧地牵着她的手,为这个我们而激动,对,是我们。
我们要回去了。最后,问主任他从教这么多年的感受。
“我是从普通教育行业转过来的,我没有把他们当特殊的孩子,他们只是学习能力低而已。”
我明白了他对孩子们的训斥,他是真的以对普通人的态度对待他们,我自叹弗如。
和钰桦妹妹告别时我们互留电话号码,我先存她的,然后打给她让她存我的。
“姐姐,我不会。”
我愣了,随即说:“哦,你的手机姐姐也玩不好。晚上姐姐给你发短信,让你妈妈给你存吧。”我只是想让她觉得,我们俩是一样的。
晚上我给她发短信了,她马上给我打了电话过来。
“姐姐——”
“嗯?”
“姐姐——”
“嗯?”
“姐姐——”
她一直这样叫着,找不到好的话题,但我能感受到她对我的依恋。后来她妈妈接了电话。
“这孩子今天一回来就说开心,有好多姐姐和她聊天了,真开心呀,唉,她就是不大和人交流,要是多和人交流,病还能好得快点!”
这位母亲的语气里充满了期待,对啊,她只是病了,病有一天会好的。手机又转到了她手里,我们继续聊,只要有话题她就能说好多。她问我姐姐你在体院天天训练累吗?我说姐姐不是学体育的,不用训练。她无法理解,我不想告诉她所谓的“特殊教育”,我只能告诉她,姐姐将来是老师。
完了我把借来好久都没翻过的专业书翻开看,有一种要立马把它啃完的冲动。我是真的喜欢我的专业了,因为有一片天空真的需要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