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目的:观察并评价凯妮汀阴道片采用不同疗程给药治疗妊娠期外阴阴道假丝酵母菌病的疗效。方法:选择妊娠期首次确诊为外阴阴道假丝酵母菌病患者80例,分研究组和对照组。研究组(42例)每周阴道给药1次,共2次;对照组(38例)仅阴道给药1次。结果:研究组近期有效率、转阴率为92.86%、90.48%,远期有效率、转阴率为90.48%、90.48%;对照组近期有效率、转阴率为76.32%、71.05%,远期有效率、转阴率为71.05%、68.42%,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结论:凯妮汀阴道片采用连续两疗程给药方法治疗妊娠期外阴阴道假丝酵母菌病治愈率高、复发率低且安全方便。
关键词 凯妮汀阴道片 妊娠 外阴阴道假丝酵母菌病
doi:10.3969/j.issn.1007-614x.2010.01.054
资料与方法
2007年6月~2008年12月收治妊娠期首次确诊的外阴阴道假丝酵母菌病患者80例,研究组42例,对照组38例。年龄22~35岁,平均28.3岁;孕周12~32周,平均21.6周。无糖尿病及用药史。
诊断标准:有以下临床表现的任一项症状和体征。妊娠数周后外阴阴道瘙痒、灼痛、阴道口疼痛或排尿痛,阴道分泌物增加。妇科检查:外阴充血、水肿或伴有抓痕,白带稠厚呈凝乳或豆渣状。小阴唇内侧及阴道黏膜附有白色膜状物。擦除后露出红色黏膜面,急性期可有糜烂后浅表溃疡。阴道分泌物检查:镜检假丝酵母菌阳性,排除滴虫性阴道炎。
治疗方法:研究组为睡前温水清洗外阴后将凯妮汀(含克霉唑500mg并含乳酸和乳酸钙成分)放入阴道深部,1周后重复给药1次。对照组为同法给药1次。凡有妊娠期异常阴道出血,如先兆流产、早产、先兆流产、低置胎盘,胎膜早破等高危妊娠者禁止使用。
观察与随访:于停药后7天(近期)及28天(远期)门诊复查。内容为临床症状和体征的改善情况,阴道分泌物假丝酵母菌检查情况。同时进行产科检查,了解孕妇状况。
疗效判定标准:①痊愈:症状、体征消失,镜检假丝酵母菌阴性;②显效:症状、体征减轻,镜检假丝酵母菌阴性;③有效:症状、体征减轻,镜检假丝酵母菌阳性;④无效:症状、体征无好转,镜检假丝酵母菌阴性。
统计学处理:计量资料应用t检验,计数资料应用X2检验。
结 果
一般情况:两组年龄、孕周及孕前曾患假丝酵母菌病情况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有可比性。结果见表1。

疗效评定:研究组的近期及远期有效率、转阴率与对照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两组治疗结果见表2、表3。

不良反应:两组治疗过程中外阴阴道无不适、无阴道出血和腹痛,胎心无异常改变。
讨 论
外阴阴道假丝酵母菌病是妇科常见的阴道炎之一。假丝酵母菌是引起人体深部感染的条件致病菌,仅在机体抵抗力降低,假丝酵母菌达到相当数量时才致病。妊娠期由于抵抗力下降、雌激素的增加使阴道黏膜充血、水肿、通透性增强;高水平雌激素使阴道上皮细胞内糖原含量增加,从而促进假丝酵母菌的生长,使妊娠期妇女易患假丝酵母菌病。另外,雌激素使得妊娠期假丝酵母菌阴道病临床治愈率降低,且易复发。妊娠合并外阴阴道假丝酵母菌病可发生逆行感染,导致子宫内膜炎、绒毛膜羊膜炎,增加胎膜早破及早产等;分娩时胎儿通过产道后易发生新生儿感染;产妇易发生产褥期感染、会阴切口愈合不良等。因此,对妊娠期合并外阴阴道假丝酵母菌病的孕妇应早诊断并及时治疗,可以避免流产、早产、胎膜早破、胎儿宫内感染及产时感染等不良妊娠结局的发生。
治疗妊娠期外阴阴道假丝酵母菌病,要选择用药次数少、起效快、效果好、持续时间长、又不会对胚胎或胎儿造成不良影响的药物。阴道局部用药系统吸收少,有显著的安全性。凯妮汀阴道片含克霉唑500mg并含乳酸及乳酸钙成分,其乳酸配方使阴道pH值降到3.5~3.8,不利于假丝酵母菌的生长。克霉唑属咪唑类药物,可特异性阻断14天羊毛甾醇,在细胞色素p450酶系统水平改变真菌细胞膜化学成分,改变其通透性,抑制真菌细胞的生长和增值,影响真菌生长,导致其死亡。克霉唑局部用药即可控制阴道黏膜深层的假丝酵母菌,避免了孕妇全身用药。
本研究显示,凯妮汀连续2疗程治疗妊娠期外阴阴道假丝酵母菌病,优于1次用药。由于妊娠期假丝酵母菌易于生长繁殖且亲和力和毒力增加,2次用药能够更好的控制外阴阴道黏膜深层的假丝酵母菌,避免停药后假丝酵母菌的生长和繁殖,从而提高了治愈率,并降低了复发率。在治疗期间通过孕妇产科检查,外阴阴道无不适、无阴道出血及腹痛等症状,胎心良好。由此可见,凯妮汀阴道片2疗程治疗外阴阴道假丝酵母菌病,更有效、彻底,且方便、安全、依从性好。
关键词 凯妮汀阴道片 妊娠 外阴阴道假丝酵母菌病
doi:10.3969/j.issn.1007-614x.2010.01.054
资料与方法
2007年6月~2008年12月收治妊娠期首次确诊的外阴阴道假丝酵母菌病患者80例,研究组42例,对照组38例。年龄22~35岁,平均28.3岁;孕周12~32周,平均21.6周。无糖尿病及用药史。
诊断标准:有以下临床表现的任一项症状和体征。妊娠数周后外阴阴道瘙痒、灼痛、阴道口疼痛或排尿痛,阴道分泌物增加。妇科检查:外阴充血、水肿或伴有抓痕,白带稠厚呈凝乳或豆渣状。小阴唇内侧及阴道黏膜附有白色膜状物。擦除后露出红色黏膜面,急性期可有糜烂后浅表溃疡。阴道分泌物检查:镜检假丝酵母菌阳性,排除滴虫性阴道炎。
治疗方法:研究组为睡前温水清洗外阴后将凯妮汀(含克霉唑500mg并含乳酸和乳酸钙成分)放入阴道深部,1周后重复给药1次。对照组为同法给药1次。凡有妊娠期异常阴道出血,如先兆流产、早产、先兆流产、低置胎盘,胎膜早破等高危妊娠者禁止使用。
观察与随访:于停药后7天(近期)及28天(远期)门诊复查。内容为临床症状和体征的改善情况,阴道分泌物假丝酵母菌检查情况。同时进行产科检查,了解孕妇状况。
疗效判定标准:①痊愈:症状、体征消失,镜检假丝酵母菌阴性;②显效:症状、体征减轻,镜检假丝酵母菌阴性;③有效:症状、体征减轻,镜检假丝酵母菌阳性;④无效:症状、体征无好转,镜检假丝酵母菌阴性。
统计学处理:计量资料应用t检验,计数资料应用X2检验。
结 果
一般情况:两组年龄、孕周及孕前曾患假丝酵母菌病情况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有可比性。结果见表1。

疗效评定:研究组的近期及远期有效率、转阴率与对照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两组治疗结果见表2、表3。

不良反应:两组治疗过程中外阴阴道无不适、无阴道出血和腹痛,胎心无异常改变。
讨 论
外阴阴道假丝酵母菌病是妇科常见的阴道炎之一。假丝酵母菌是引起人体深部感染的条件致病菌,仅在机体抵抗力降低,假丝酵母菌达到相当数量时才致病。妊娠期由于抵抗力下降、雌激素的增加使阴道黏膜充血、水肿、通透性增强;高水平雌激素使阴道上皮细胞内糖原含量增加,从而促进假丝酵母菌的生长,使妊娠期妇女易患假丝酵母菌病。另外,雌激素使得妊娠期假丝酵母菌阴道病临床治愈率降低,且易复发。妊娠合并外阴阴道假丝酵母菌病可发生逆行感染,导致子宫内膜炎、绒毛膜羊膜炎,增加胎膜早破及早产等;分娩时胎儿通过产道后易发生新生儿感染;产妇易发生产褥期感染、会阴切口愈合不良等。因此,对妊娠期合并外阴阴道假丝酵母菌病的孕妇应早诊断并及时治疗,可以避免流产、早产、胎膜早破、胎儿宫内感染及产时感染等不良妊娠结局的发生。
治疗妊娠期外阴阴道假丝酵母菌病,要选择用药次数少、起效快、效果好、持续时间长、又不会对胚胎或胎儿造成不良影响的药物。阴道局部用药系统吸收少,有显著的安全性。凯妮汀阴道片含克霉唑500mg并含乳酸及乳酸钙成分,其乳酸配方使阴道pH值降到3.5~3.8,不利于假丝酵母菌的生长。克霉唑属咪唑类药物,可特异性阻断14天羊毛甾醇,在细胞色素p450酶系统水平改变真菌细胞膜化学成分,改变其通透性,抑制真菌细胞的生长和增值,影响真菌生长,导致其死亡。克霉唑局部用药即可控制阴道黏膜深层的假丝酵母菌,避免了孕妇全身用药。
本研究显示,凯妮汀连续2疗程治疗妊娠期外阴阴道假丝酵母菌病,优于1次用药。由于妊娠期假丝酵母菌易于生长繁殖且亲和力和毒力增加,2次用药能够更好的控制外阴阴道黏膜深层的假丝酵母菌,避免停药后假丝酵母菌的生长和繁殖,从而提高了治愈率,并降低了复发率。在治疗期间通过孕妇产科检查,外阴阴道无不适、无阴道出血及腹痛等症状,胎心良好。由此可见,凯妮汀阴道片2疗程治疗外阴阴道假丝酵母菌病,更有效、彻底,且方便、安全、依从性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