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新的课程标准强化了学习的过程性,强调体验式的学习方式。体验式学习注重为学习者提供真实或模拟的情境和活动,让学习者在人际活动中充分参与来获得个人的经验、感受并进行交流和分享,然后通过反思再总结并提升为理论或成果,最后将理论或成果应用到实践中。在高中思想政治课中运用体验式学习应做好以下几个方面。
1 转变教育教学理念,营造民主和谐的课堂氛围
1.1 转变教材观
教材的多样化使教材作为教学中唯一“法定文化”的地位渐趋动摇,而且教材编写思想的进步使教材的功能定位逐渐由“控制”和“规范”教学转向“为教学服务”。 将促进学生发展作为教学的最终目标,这是变革教师教材观的起点。为此,教师要能够灵活地、有创造性地使用教材。甚至可以尝试自主选择和开发教学材料,参与课程研究和教材编制。
1.2 转变角色意识
新课程下,教师由知识的传授者转向学习的参与者、促进者、指导者。教师作为一个“学习的参与者”,在教学过程中要与学生共同学习、共同提高;教师作为一个“引导者、促进者”,要起到引导、促进学生体验的作用;教师作为一个“指导者、领导者”,要艺术地把握课堂教学过程的走向,引领学生发展的方向。教学活动中的学生则成为特定的认识主体和信息交流主体。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是课堂的主人。
1.3 转变教学过程观
教师的教要启发学生的学,引导学生的学。教师组织课堂教学必须从学生的学出发。教师作用于全班所有的学生,学生既向教师反馈,又与同学交流,形成了思想、知识、情感、能力交流的网络。此过程是师生展开对话、理解而达成“你—我”师生关系的过程,是一个多向互动、动态生成的过程,是一个体验的过程,是师生双方在体验中共生共长的过程。
1.4 营造民主和谐的课堂氛围
思想政治课的教学过程是一个认知和情感交相融合的过程,是一个让学生主动体验的过程,更需要民主和谐的课堂气氛作为基础。因此,教师要尊重学生。在课堂教学中,教师不但要尊重学生的智慧、情感和志趣,更要尊重他们独特的个性,不同的观点和求异思维。要鼓励学生畅所欲言,不苛求成熟与完善。要善于运用鼓励性期待性的语言,加强师生互动,鼓励学生质疑问难。
2 多种方式创设情境,触动学生的真实体验
体验总是在一定的情境中产生的。在教学中,联系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采用多种方式,创设学习情境,对于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习兴趣,引导学生主动思考探究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2.1 问题情境
教师必须善于根据学生的知识水平、心理特点和思想上的焦点,设计一些智力上富于挑战性的问题,激发学生积极思维,使学生不自觉地进入情境。
2.2 故事情境
教学中根据教学内容恰当地穿插一些趣味性较强且寓意深刻的小故事,可以活跃课堂气氛,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加深学生对课本内容的理解,以提高学生的思想觉悟。
2.3 艺术情境
政治教学中,恰当地引用名诗佳句,可以产生引人入胜的效果。由此创设教学情境可培养学生的理解能力,也能培养学生对集体、对人生、对自然、对社会的美好情感,实现情感教学目标。
2.4 漫画情境
政治教材内容抽象、枯燥,恰当地利用漫画,可以化抽象为直观,变枯燥为生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其观察力与思维能力。
此外,根据教学实际,还可以运用多媒体技术,构建符合学生学习规律,有利于实现教学目标的情境设计。
思想政治教学中,合理、适时地设置教学情境,可以充分体现“以问题为核心、以能力发展为目标、以体验训练为主线、以习惯方法为保证”的教学思想。
3 鼓励学生探究思考,增强学生学习效果的体验
由于体验式学习是一种关注学生个体特征的学习方式,不同的学生在体验式学习中获得学习成果必然就各有差异。各种不同的学习成果如果没有办法集中到教学目标上来,这样的课堂就失去了它的意义。因此,作为教学的引导者,教师就应该运用自己的教学艺术,有目的地把学生的学习成果引向课堂的教学目标,转移知识,让学生在体验式学习中把领悟到的知识、感悟到的道理向课堂的教学目标集中。例如在学习经济常识的储蓄、股票、保险、债券等多种投资方式之后,笔者设计一个探究问题:“假如给你1万元,你如何进行合理投资?在此基础上请你为你的家庭制定个‘家庭理财方案’。”有不少学生在完成自己家庭理财方案的同时,还提出不少独到的看法和建议。
4 开展社会实践,发展学生的实践体验
生活是学生道德智慧发展的肥沃土壤,实践体验是促进良好品质逐步养成的最佳途径。教师必须树立大教育观,开展丰富多彩的实践活动。把课堂中的学习成果落实到日常活动中,让学生在实践体验中自觉地把道德观点内化为自己“应当”的行为准则,并外化为具体的行动,从而发展自己的道德思维能力和选择能力。
(作者单位:河北省遵化市高级中学)
1 转变教育教学理念,营造民主和谐的课堂氛围
1.1 转变教材观
教材的多样化使教材作为教学中唯一“法定文化”的地位渐趋动摇,而且教材编写思想的进步使教材的功能定位逐渐由“控制”和“规范”教学转向“为教学服务”。 将促进学生发展作为教学的最终目标,这是变革教师教材观的起点。为此,教师要能够灵活地、有创造性地使用教材。甚至可以尝试自主选择和开发教学材料,参与课程研究和教材编制。
1.2 转变角色意识
新课程下,教师由知识的传授者转向学习的参与者、促进者、指导者。教师作为一个“学习的参与者”,在教学过程中要与学生共同学习、共同提高;教师作为一个“引导者、促进者”,要起到引导、促进学生体验的作用;教师作为一个“指导者、领导者”,要艺术地把握课堂教学过程的走向,引领学生发展的方向。教学活动中的学生则成为特定的认识主体和信息交流主体。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是课堂的主人。
1.3 转变教学过程观
教师的教要启发学生的学,引导学生的学。教师组织课堂教学必须从学生的学出发。教师作用于全班所有的学生,学生既向教师反馈,又与同学交流,形成了思想、知识、情感、能力交流的网络。此过程是师生展开对话、理解而达成“你—我”师生关系的过程,是一个多向互动、动态生成的过程,是一个体验的过程,是师生双方在体验中共生共长的过程。
1.4 营造民主和谐的课堂氛围
思想政治课的教学过程是一个认知和情感交相融合的过程,是一个让学生主动体验的过程,更需要民主和谐的课堂气氛作为基础。因此,教师要尊重学生。在课堂教学中,教师不但要尊重学生的智慧、情感和志趣,更要尊重他们独特的个性,不同的观点和求异思维。要鼓励学生畅所欲言,不苛求成熟与完善。要善于运用鼓励性期待性的语言,加强师生互动,鼓励学生质疑问难。
2 多种方式创设情境,触动学生的真实体验
体验总是在一定的情境中产生的。在教学中,联系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采用多种方式,创设学习情境,对于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习兴趣,引导学生主动思考探究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2.1 问题情境
教师必须善于根据学生的知识水平、心理特点和思想上的焦点,设计一些智力上富于挑战性的问题,激发学生积极思维,使学生不自觉地进入情境。
2.2 故事情境
教学中根据教学内容恰当地穿插一些趣味性较强且寓意深刻的小故事,可以活跃课堂气氛,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加深学生对课本内容的理解,以提高学生的思想觉悟。
2.3 艺术情境
政治教学中,恰当地引用名诗佳句,可以产生引人入胜的效果。由此创设教学情境可培养学生的理解能力,也能培养学生对集体、对人生、对自然、对社会的美好情感,实现情感教学目标。
2.4 漫画情境
政治教材内容抽象、枯燥,恰当地利用漫画,可以化抽象为直观,变枯燥为生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其观察力与思维能力。
此外,根据教学实际,还可以运用多媒体技术,构建符合学生学习规律,有利于实现教学目标的情境设计。
思想政治教学中,合理、适时地设置教学情境,可以充分体现“以问题为核心、以能力发展为目标、以体验训练为主线、以习惯方法为保证”的教学思想。
3 鼓励学生探究思考,增强学生学习效果的体验
由于体验式学习是一种关注学生个体特征的学习方式,不同的学生在体验式学习中获得学习成果必然就各有差异。各种不同的学习成果如果没有办法集中到教学目标上来,这样的课堂就失去了它的意义。因此,作为教学的引导者,教师就应该运用自己的教学艺术,有目的地把学生的学习成果引向课堂的教学目标,转移知识,让学生在体验式学习中把领悟到的知识、感悟到的道理向课堂的教学目标集中。例如在学习经济常识的储蓄、股票、保险、债券等多种投资方式之后,笔者设计一个探究问题:“假如给你1万元,你如何进行合理投资?在此基础上请你为你的家庭制定个‘家庭理财方案’。”有不少学生在完成自己家庭理财方案的同时,还提出不少独到的看法和建议。
4 开展社会实践,发展学生的实践体验
生活是学生道德智慧发展的肥沃土壤,实践体验是促进良好品质逐步养成的最佳途径。教师必须树立大教育观,开展丰富多彩的实践活动。把课堂中的学习成果落实到日常活动中,让学生在实践体验中自觉地把道德观点内化为自己“应当”的行为准则,并外化为具体的行动,从而发展自己的道德思维能力和选择能力。
(作者单位:河北省遵化市高级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