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次谁中枪?

来源 :营销界·食品营销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anmite12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这个不好讲,一讲事情就大了”,是很多业内人士的态度。其实消费者不只是怕不安全,更怕的是不知道安全不安全。
  “我不会回答这些乱七八糟的问题。”某媒体就古井贡酒“勾兑门”电话采访中国酿酒工业协会白酒分会秘书长赵建华时,他这样回答。
  或许在他这样的专业人士看来,“勾兑”这个词再普通不过,古井贡酒的做法也很正常,媒体天天盯着这件事,有点炒过头了,他觉得没有必要解释。
  但消费者却不这样认为。网友们一如既往地对此类事件表示愤慨。古井贡酒的股票也应声连跌七个交易日,市值蒸发20亿。
  “狡辩,狡辩,全是狡辩!”
  古井贡酒肯定会觉得很郁闷:我怎么躺着也中枪啊!买食用酒精勾兑白酒,有问题么?勾兑是白酒的正常工艺,有错么?再说,从关联方采购食用酒精这件事,至少从2009年就开始在年报和半年报有公布,我们一直就没有隐瞒啊!
  如果消费者也这样想,那事情就简单多了。但不幸的是,在他们眼中,事情完全是另外一个样子。
  我买的是酒,你让我喝酒精?还勾兑!勾兑不就是以次充好么?还说什么“纯正原浆、手工酿造”,实际上“纯正酒精,采购勾兑”,纯属忽悠!
  1997年秦池被曝系川酒勾兑,1998年山西朔州假酒案中犯罪分子用工业酒精勾兑白酒。这两次重大事件经媒体聚焦放大之后,“酒精”、“勾兑”这两个词便被大众贴上负面的标签,形成酒精不能喝、勾兑就是以次充好的固化印象。
  而此后,虽然“勾兑”一词进入《白酒工业术语》国家标准,虽然食用酒精一直被用来勾兑白酒,但再也没有哪个白酒企业为食用酒精正名,为勾兑正名。甚至被问及时,业内人士也尽量避用这两个词,刻意含糊。
  真相被掩饰,行业就像被包上了一层窗户纸,外面的人不知道里面的情况,里面的人一切照旧地运行,直到这层窗户纸被捅破。
  洋河外购散酒事件中,这层窗户纸被捅破,但很快又被洋河糊上。这次轮到古井贡酒。古井贡酒倒没有掩盖,而是直接把真相摆在消费者面前:食用酒精本来就是可以勾兑白酒的,但只是低档酒。
  但是真相被掩盖太久,即使知道了真相,消费者也很难一下子接受。于是他们就在其他地方挑毛病:即使低档酒加食用酒精,需要采购这么多么?是不是中高档酒,尤其是年份原浆也是食用酒精勾兑的?
  如果别人一开始就怀疑你,你所有的解释都会被理解为狡辩,所有的澄清都被认为是推卸责任。
  糟糕的公关
  这个结并不是解不开。这种行业的窗户纸被捅破而引发危机也并不是新鲜事。尤其是这种本来就合理合法、只是消费者不知情或过度恐慌而引起的危机,其他行业已经有遇到过,而且顺利解决。
  远的不说,同在酿酒行业就有两例。一是黄酒行业的古越龙山EC致癌门,一是葡萄酒行业的张裕农残门。
  古越龙山EC致癌门中,负面新闻6月15日出现,古越龙山6月18日即发布澄清公告,并列出详尽的数据,事件来得易去得快。
  张裕在农残门中的表现则更值得借鉴。《证券市场周刊》当期的杂志尚未印刷出厂,张裕即联合行业协会及行业专业在北京召开发布会,讲清葡萄与葡萄酒农残的详细情况,同样是数据充分、说服力强。
  EC是否致癌,是整个黄酒行业需要面对的问题。黄越龙山没有逃避,而是告诉消费者,只要在限值内就没有问题。而农药残留对葡萄酒行业而言同样也是如此。张裕同样正面回应。
  其实消费者不只是怕不安全,更怕的是不知道安全不安全。
  白酒行业呢?
  食用酒精与勾兑这两个完全不涉及食品安全的概念,都没人愿意说明白。“这个不好讲,一讲事情就大了”,是很多业内人士的态度,所以才有了本文开篇中我们这位协会领导的回答。
  古井贡酒这次将真相告知公众,算是一个进步。但其他企业甚至行业协会并没有一起发声,多数只在冷眼旁观。
  其实这次只是“小事”,谁知道白酒行业下次又会哪家企业中枪?又会曝出什么样的问题?产品标签不符合规定?原酒用食用酒精?酱香白酒用食用酒精?香精问题?
  下次,白酒行业又会如何应对?
  【观点】
  古井贡酒低端酒的主营业务成本2600万元。这其中酒的成本应该占大概30%到40%,也就是1000万左右。但他采购的食用酒精是4500万元,那剩下3500万元的食用酒精去哪里了?
  所以,古井这个事情,他最应该做的就是致歉,没什么好说的。
  我预计,三年后(纯粮酿造的)原酒产能会供过于求。大量原酒供应会导致原酒价格下降,酒厂也会更多地选择原酒而不是食用酒精。所以三年后就没这个问题了,都是好酒。
  ——安徽双轮酒业有限责任公司董事长 林劲峰
其他文献
每一个不甘平庸的企业家都有一个打败巨头的梦想。巨头企业也都是在这种梦想中成为巨头的。  第一大黄金法则:梦想照亮未来  目前葡萄酒市场处在竞争最混乱最无序的时期,品牌化层次比较低。除张裕表现可圈可点外,长城、王朝都呈现出疲态,销量下滑,经营陷入窘境,威龙的有机战略能否成功还需观察。  连锁专卖处于发展初级阶段,进口葡萄酒多杂乱,品牌化严重不足,业外投资疯狂进入,扩张战、资本战纷纷开始,政府的主导意
期刊
1992年我们正在建第一个饲料分公司的时候,我和我兄弟到美国访问了一个月,想从美国经济和企业发展历程看看我们未来怎么发展。  一次我们看到一个倒闭的美国饲料厂,被另外一个公司购买了。他们每天生产150吨饲料,但只用7个人,还包含营销人员。当时150吨的饲料厂,国内厂家要用400人,而我们也要用100多人,美国的劳动生产效率是我们的10倍多,但是居然会因为员工涨薪倒闭。  我第一次意识到劳动力是资源
期刊
优质产区内的庄园规模种植、酒窖酒堡储藏、等级出售的“精益化生产营销模式”,将成为葡萄酒行业发展的主流导向。行走在传统与现代的供应链:第三方角色的   多重定位    物流已不再是贯穿葡萄酒产供销系统链中的中转站。在我国沿海及内陆,颇具规模实力的物流公司依靠多年打造的配送供应链,俨然成为大型葡萄酒类公司的产品代理商、终端配送商。他们往往以“某区域代理商”、“某渠道经销商”的身份存在,由厂家提供全部进
期刊
这次贵阳的酒博会之行,五粮液股份公司董事长唐桥没打算与茅台对着干。  由于四川省与贵州省提出将泸州、宜宾和仁怀打造成“中国白酒金三角”,三地的酒企要合作互利,因此在茅台申请国酒商标的过程中,五粮液、等四川酒企没有发出反对声音。  沉默是金。  不过论坛上茅台集团董事长袁仁国的一组排比句,让唐桥有些坐不住了。  “茅台是当之无愧的中国‘国酒’,是神秘环境铸造的,厚重文化积淀的,特殊工艺酿制的,卓越品
期刊
中国调味品每年需求量1.2万亿元,而餐饮行业的用量占60%以上,调味品企业要想做大,谁敢不重视餐饮渠道?  哪里是市场空白  每箱调味品高达3000元!  这就是泉州安记食品,国内第一家销售益鲜素的企业,做出的中国调味品行业的最高端产品。价格高得离谱,但产品迎合了厨师长做高端菜品的需求。  劲霸刚推广芥辣产品时,国内正流行吃海鲜,且把生吃海鲜视为一种时尚高端消费。但当时国内并没有专业生产芥辣的大企
期刊
前几天,一家国内主流媒体的记者来采访我,我向他详细陈述了大成食品发展鸡肉产业一条龙和食品安全回溯体系的做法。听完后,这个记者问了我一个让我回味良久的问题:大成食品这样做会不会有点傻?  的确,被他这么一问,再回过头来想想,大成这两年似乎花了不少傻事:  在禽流感肆虐的时候,为了兑现对农民的承诺,花费巨资回收病鸡并销毁;在大量低质产品横行,厂家只关注利润如何的情况下,老老实实花费大量资源建立食品安全
期刊
连下三城  “我们将以品牌并购为主要发展路径,不会推出自有品牌的白酒产品。”联想酒业总经理路通说。  9月16日,联想酒业在山东曲阜举行的两者战略合作签约仪式上正式宣布,公司以4亿元的价格全资收购孔府家。传闻了一年之久的联想酒业收购孔府家酒一事终于水落石出。  去年6月,联想控股以1.3亿元收购湖南武陵酒业39%股权;10月,又以近10亿元收购河北板城酒业87%股权。加上之后的增持,联想酒业投入收
期刊
张裕、王朝等在东部发家的大品牌,早已在西部跑马圈地。  圈地  张裕农残门轰动一时,但是,在葡萄酒业内人士看来,这绝非什么意外的黑天鹅事件,而是张裕地处中国东部的必然结果。  东部多雨,气候潮湿,容易滋生蚊虫,大量使用农药杀虫是必然选择,能没有农残吗?  “从种植角度来看,西部肯定比东部更适合,不论是从光照、温度、湿度,还是土壤。”中华葡萄酒总经理孟彤说。  实际上,张裕、王朝等在东部发家的大品牌
期刊
食品行业将是“中国浑水”的重点关照对象。  浑水曾被成为一家找茬的公司,通过做空公司来获利,在美上市的中概股没少受到其“攻击”,如展讯、奇虎360甚至新东方。虽然中国公司都予以反击,但是大部分都白白遭受损失。  如今,浑水式做空模式已经随着融资融券机制的逐步推行得到效仿,越来越多地体现在A股上市公司“黑天鹅”事件中,而且,聪明的资金已经开始仿效浑水模式来获利。  张裕A和中信证券的“黑天鹅”事件最
期刊
名利双收  涨价已成为茅台每年的必选动作。  目前52度飞天茅台零售指导价1519元,市场价约为1300~1500元。估计涨价后市场价可维持在1500~1600元。零售市场能够承受这个价格。毕竟茅台曾经超过2000元一瓶的价格已经拉高了消费者的心理认知极限。  茅台经销商的利润则会受到一定的影响,但仍可接受。飞天茅台涨价前的出厂价是619元,由于供不应求,经销商一般会按零售价卖出一大部分,每瓶的平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