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中国古代的书法教育起源甚早,其依附于经学教育,共生于整个教育系统之中并绵延千年。现代蒙学性的书法教育是一门新兴学科,需要在坚持书法经典性原则的同时,促进书法的当代性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国古代的书法教育起源甚早,其依附于经学教育,共生于整个教育系统之中并绵延千年。现代蒙学性的书法教育是一门新兴学科,需要在坚持书法经典性原则的同时,促进书法的当代性转换,以全面的育人价值观实现书法教育的功能复位。然而,在当下的蒙童书法教育中出现的许多僵化甚至异化的现象,需要我们深入地关注和反思。本文重点就目前蒙童书法教育所存在的一些问题进行讨论,并提出建议。
其他文献
祭妣己卜甲传安阳殷墟出土,1959年由清华大学调拨入我馆,著录于《甲骨文合集》,编号22384。这版卜辞是非王卜辞,可归入圆体类子卜辞,时代在武丁中期。祭祀对象为妣己,将亲属称谓放在天干之后是这类卜辞的一大特点。 圆体类子卜辞最主要的字体特征是笔画圆转。如此版中的“子”字作 形,头部为圆圈状,手臂一上一下;“庚”字 两边的笔画呈溜肩状;其”字 下部也较圆转;“申”字个别呈“S”形,如 。“雨”字
《狮子林望松》是黄宾虹20世纪40年代创作的一件水墨设色作品。画幅呈现巨嶂一座,作浑厚苍郁之貌,其间苍松壁立,或高耸,或低垂,或旁出,与岩壁草木森森然融为一体。近景有行者
刘派,2008 年毕业于天津美术学院国画系,获学士学位;2013 年毕业于安徽大学艺术学院国画专业,获硕士学位;2017 年结业于“2016 文化部全国画院创作人才高级研修班”。现为黑龙江省画院专职画家、国画院秘书长,画家党支部书记,黑龙江省美术家协会理事,天津美術学院国画系兼职教师。作品多次参加国家级和省部级展览并获奖, 作品、论文曾刊发于《美术》《教育探索》《艺术教育》等重要专业期刊。 栏目
甲骨文作为我国最早成熟的文字,记录了商代征战、狩猎、生育等鲜活的历史。其弥补了上古时期文献缺乏的重要一环,也使中国书法史溯源向前推进1000多年。通过分析甲骨卜辞的线
2018年12月7日,上海博物馆将于四海之内征集的董其昌及与其相关联的作品154件汇于一堂,举办了“丹青宝筏—董其昌书画艺术大展”。一时间海内书家、学者云集上博,一睹真迹为
初识君诚,是在6年前清华大学美术学院杜大恺水墨高研班上。当时,我任大恺先生的助教,虽说只是做点管理工作,但也诚惶诚恐。这一期高研班有近20名学员,来自全国各地,近则山东
巩义石窟寺北朝造像题记书法为民间俗体楷书。本文以巩义石窟寺北朝造像题记为主线,通过论述其刊刻的背景、成因以及演变历程等,来揭示巩义地区北朝造像题记楷书的特点与文化
中国山水画的南北宗学说是由明代董其昌提出来的。其利弊得失,众说纷纭。但古典山水画的确有南北的差异。最典型的莫过于皴法了。北派尚斧劈皴,南派尚披麻皴。前者是为了更好
昆明兄于书法中最擅长大草,他的作品一方面承晋唐草书之遗法,浑厚古澹;又能迎时代之浪潮,气势磅礴。他用一幅大草作品成功入选第十二届国展,诚乃实至名归。草书之道,兴盛于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