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关键词】 螺旋CT;隐匿性骨折
文章编号:1003-1383(2011)06-0782-01 中图分类号:R 683.42 文献标识码:B
doi:10.3969/j.issn.1003-1383.2011.06.047
日常临床工作中所见的骨折大多数为骨皮质或骨小梁中断,其最大特点为X线平片上可见骨折线。隐匿性骨折是指用常规X线平片难以发现或难以及时发现,但经过一段时间或用其他影像学方法可以发现的骨折[1]。此类骨折一旦延误诊治,容易引起不良后果,并有可能由此引发医疗纠纷。现将我院2006年7月~2011年7月明确诊断的39例隐匿性骨折患者的资料总结如下。
临床资料
1.一般资料 本组39例,男27例,女12例,年龄12~77岁,平均47.3岁,均有明确外伤史,多数患者有局部持续性疼痛、压痛,关节活动受限等症状。
2.影像检查 所有病例均于伤后8小时内进行X线平片检查,并于X线平片检查后4天内行螺旋CT检查。CT机型:SOMATOM 欢悦螺旋CT机。行轴位螺旋扫描,扫描参数:层厚2~3 mm,层距2 mm,电压120~140 kV,电流70~100 mAs,骨算法重建,卷积核60 f。
3.影像诊断 由2名放射科主治医師双盲读片,意见一致者确定为骨折,意见有分歧时讨论达成共识者作为诊断结果。隐匿性骨折的诊断标准:①有明确外伤史;②X线平片未发现明确骨折征象者;③任意一幅CT图像上显示骨皮质或骨小梁中断者[2,3]。
4.治疗结果
本组病例39例X线平片均为阴性,经螺旋CT检查后均可明确诊断骨折,骨折部位分别为足、踝部12例,胫骨平台、肩部各6例,腕骨、桡骨小头各5例,桡骨远端4例,股骨颈1例。
讨 论
1.隐匿性骨折的特点 引发隐匿性骨折的外力通常相对较小,受伤部位可无畸形、无骨擦感,肿胀轻微,但疼痛和压痛明显[4],从病理角度解释,隐匿性骨折是骨小梁的微小断裂,故X线平片往往不易清晰显示出明显骨折线。
2.螺旋CT的优势 在日常临床工作中,X线平片是诊断骨折的首选方法,大部分病例通过常规X线平片检查可以获得满意的诊断。本组隐匿性骨折多发生于关节组成骨,关节构成骨结构复杂成为骨折线显示不清的首要因素,并因骨折轻微、影像重叠等因素,难以将骨折线显示,从而造成X线平片表现为“无异常”。 螺旋CT由于扫描速度快、采集数据量大、密度分辨率高,横断面体层摄影消除了重叠因素,因而在显示骨折线方面明显优于X线平片。
3.螺旋CT的局限性及对策 骨折线的走行常具有多样性,单凭一个轴位像的二维影像往往会造成误诊或漏诊,但通过多个不同平面的二维影像,这种误诊或漏诊的可能性被大幅度降低[4]。在实际工作中应采用薄层扫描、小间隔重叠重建,扫描时包括健侧对照,通过对骨组织的二维或三维重建, 可以更直观、更准确地显示骨折线,并清楚显示骨折移位等空间结构, 诊断正确率可进一步地提高。
总之,对于怀疑有隐匿性骨折的患者,笔者认为,在当前的医疗环境下,应以“宁可信其有,不可信其无”为原则,充分利用现有设备,依靠螺旋CT断层扫描,尽可能减少误诊、漏诊,从而有效地避免医疗纠纷的发生,因此,对怀疑有隐匿性骨折的患者,均应常规进行螺旋CT检查。
参考文献
[1]吴 斗,冯亦农,吴晋普.急诊隐匿性骨折35例诊治体会[J].天津医药,2006,34(6):420-421.
[2]程卫忠.螺旋CT对肘关节隐匿性骨折的诊断[J].吉林医学,2009,30(23):3042.
[3]朱玉春,王建良,刘丽华,等.64层螺旋CT在诊断隐匿性骨折中的价值[J].中国医师杂志,2010,12(12):1671-1673.
[4]李英楠.40例隐匿性骨折的CT诊断分析[J].中国中医药咨讯,2010,2(15):122.
(收稿日期:2011-08-24 修回日期:2011-10-22)
(编辑:梁明佩)
作者简介:黄柳明(1976-),男, 广西宜州市人, 主治医师,医学学士。
文章编号:1003-1383(2011)06-0782-01 中图分类号:R 683.42 文献标识码:B
doi:10.3969/j.issn.1003-1383.2011.06.047
日常临床工作中所见的骨折大多数为骨皮质或骨小梁中断,其最大特点为X线平片上可见骨折线。隐匿性骨折是指用常规X线平片难以发现或难以及时发现,但经过一段时间或用其他影像学方法可以发现的骨折[1]。此类骨折一旦延误诊治,容易引起不良后果,并有可能由此引发医疗纠纷。现将我院2006年7月~2011年7月明确诊断的39例隐匿性骨折患者的资料总结如下。
临床资料
1.一般资料 本组39例,男27例,女12例,年龄12~77岁,平均47.3岁,均有明确外伤史,多数患者有局部持续性疼痛、压痛,关节活动受限等症状。
2.影像检查 所有病例均于伤后8小时内进行X线平片检查,并于X线平片检查后4天内行螺旋CT检查。CT机型:SOMATOM 欢悦螺旋CT机。行轴位螺旋扫描,扫描参数:层厚2~3 mm,层距2 mm,电压120~140 kV,电流70~100 mAs,骨算法重建,卷积核60 f。
3.影像诊断 由2名放射科主治医師双盲读片,意见一致者确定为骨折,意见有分歧时讨论达成共识者作为诊断结果。隐匿性骨折的诊断标准:①有明确外伤史;②X线平片未发现明确骨折征象者;③任意一幅CT图像上显示骨皮质或骨小梁中断者[2,3]。
4.治疗结果
本组病例39例X线平片均为阴性,经螺旋CT检查后均可明确诊断骨折,骨折部位分别为足、踝部12例,胫骨平台、肩部各6例,腕骨、桡骨小头各5例,桡骨远端4例,股骨颈1例。
讨 论
1.隐匿性骨折的特点 引发隐匿性骨折的外力通常相对较小,受伤部位可无畸形、无骨擦感,肿胀轻微,但疼痛和压痛明显[4],从病理角度解释,隐匿性骨折是骨小梁的微小断裂,故X线平片往往不易清晰显示出明显骨折线。
2.螺旋CT的优势 在日常临床工作中,X线平片是诊断骨折的首选方法,大部分病例通过常规X线平片检查可以获得满意的诊断。本组隐匿性骨折多发生于关节组成骨,关节构成骨结构复杂成为骨折线显示不清的首要因素,并因骨折轻微、影像重叠等因素,难以将骨折线显示,从而造成X线平片表现为“无异常”。 螺旋CT由于扫描速度快、采集数据量大、密度分辨率高,横断面体层摄影消除了重叠因素,因而在显示骨折线方面明显优于X线平片。
3.螺旋CT的局限性及对策 骨折线的走行常具有多样性,单凭一个轴位像的二维影像往往会造成误诊或漏诊,但通过多个不同平面的二维影像,这种误诊或漏诊的可能性被大幅度降低[4]。在实际工作中应采用薄层扫描、小间隔重叠重建,扫描时包括健侧对照,通过对骨组织的二维或三维重建, 可以更直观、更准确地显示骨折线,并清楚显示骨折移位等空间结构, 诊断正确率可进一步地提高。
总之,对于怀疑有隐匿性骨折的患者,笔者认为,在当前的医疗环境下,应以“宁可信其有,不可信其无”为原则,充分利用现有设备,依靠螺旋CT断层扫描,尽可能减少误诊、漏诊,从而有效地避免医疗纠纷的发生,因此,对怀疑有隐匿性骨折的患者,均应常规进行螺旋CT检查。
参考文献
[1]吴 斗,冯亦农,吴晋普.急诊隐匿性骨折35例诊治体会[J].天津医药,2006,34(6):420-421.
[2]程卫忠.螺旋CT对肘关节隐匿性骨折的诊断[J].吉林医学,2009,30(23):3042.
[3]朱玉春,王建良,刘丽华,等.64层螺旋CT在诊断隐匿性骨折中的价值[J].中国医师杂志,2010,12(12):1671-1673.
[4]李英楠.40例隐匿性骨折的CT诊断分析[J].中国中医药咨讯,2010,2(15):122.
(收稿日期:2011-08-24 修回日期:2011-10-22)
(编辑:梁明佩)
作者简介:黄柳明(1976-),男, 广西宜州市人, 主治医师,医学学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