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语文课堂真正姓“语”

来源 :读写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EEFHARDY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的对话过程。”在阅读教学中,我们要构建对话教学的平台,使课堂充满活力,使文本生动形象,使教师激情洋溢,使学生激动不已,使课堂教学生成一个又一个的精彩。这就预示着语文课堂教学将彻底改变过去以“一言堂”为主要形式,以应试为主要目的的枯燥无味的教学现状,代之以激发学生求知欲,开启学生智慧的充满生机活力的现代课堂教学,语文课堂要焕发生命活力,就要让学生在课堂上彰显自己的个性。因此,课堂教学由传授型向对话型转变,让教师、学生、文本真正“话”起来,真正“语”起来。 然而,在具体的教学实践中,出现了一些违背对话本真的现象,注重形式,流弊甚重。其中“对话”所昭示的民主和平等,强调的教师、学生、文本之间的沟通、合作、交流、互动已被广大教师认同和接受。但是,由于认识上的偏差,在阅读教学实践中存在一些“对话”的误区,以致影响了学生的阅读质量。 一、当前教师、学生、文本对话的误区 (一)、教参的“权威性”,只有教参才是对的。 “教参”只是教学的参考,但是多年来的考试确立了“教参”的权威地位。考试唯“教参”答案是举,教学也只能唯“教参”是举,教师也就身不由己地充当了“教参”的代言人。虽然对话理论对“教参”的权威形成了冲击。但是在对话实践中,代“教参”立言的痕迹依然是十分明显。这就违背了新课标理论: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语文教学应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注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习惯,为学生创设良好的自主学习情境,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鼓励学生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 如:四年级下册语文《落花生》有这样一段句子让同学们理解 人要做有用的人,不要做只讲体面,而对别人没有好处的人。 师:同学们,你是怎样理解这句话的? 生:人要做有用的人,不要只讲外表美。 生 :内心美胜于外表美。 生:要做个对人有好处的人。 …… 师:同学们,你们没有把把文本所体现的真正内涵说出来,应该是由落花生的特点体会到做人的道理,学习落花生的 默默奉献,造福人类的精神。然后教师在黑板板书:默默奉献,造福人类。 其实,学生在讨论外表好看和不好看与有用和没有用的关系时,教师应该尊重学生的不同感受,允许他们从不同角度去体会,教师只需在关键之处进行正确的价值观引导即可。简单地否定学生而强调教参的观点,学生只需记住这个观点也就完成了对文本的解构,这种对话也就违背了对话理论的初衷。 (二)、教师的“主宰”性,课堂只重视“优等生” 主体间的交往活动,是教学的最基本形式,又是教学本身的内容。通过师生间、生生间、生本间双边、多向的沟通、交流、相互推动、促进,形成群体力量,去完成一个共同的目标,使教学双方都得以提高、升华。 语文课堂本应是教师引发学生智慧的火花,激发学生灵性的地方,是教师共享知识的殿堂。但是“师道尊严”的观念使教师成了课堂的主宰,学生只是在配合教师完成教学任务。教师是对话的制造者,发起者,控制者,裁定者。虽然教学形式上自由言说,但实质上还是掌握在教师的预设的框架中。虽然课堂上有问有答,但是学生总是被教师牵着鼻子走。教学完全封闭在教师诱导之中,学生在这样严肃控制的对话中,失去了个性、情感和思想,精神上陷入单一与苍白。不是自主学习、感悟、建构知识的过程,而是教师强势下的表演罢了,是语文的虚假饰物和华丽的包装。因此,就出现课堂中的“代表达”,即教师以个别优等生的活动代替全体学生的实践。 如:语文《钓鱼的启示》这样一句话:父亲盯着鲈鱼看了好一会儿,然后把目光转向了我:“孩子,你得把它放回湖里里去。” 师:这句话有哪些含义?你体会到了什么? 生:父亲让我把鱼放回湖里。 生:感到父亲很厉害。 …… (3、4个学生回答不尽人意时,教师着急了,让班里几个优等生回答) 优生:父亲盯着鲈鱼看,一个“盯”字说明父亲也很喜欢鲈鱼,舍不得放它。 优生:父亲的话是不容争辩的,父亲的话是没有商量的余地的。 优生:父亲的话让我们体会到:人要有道德,克服一些诱惑。 优生:鲈鱼捕捞开放时间不到,我们要遵守一定的规则。 …… 当下的语文课上,很多教师过分依赖优等生来完成预设的教学流程,对话主体严重失偏,对话机会严重失衡。少数能说会道的尖子学生几乎垄断了话语权和表达权,他们频频地发言,而其他学生则很少有自由表达的机会,至于少数“学困生”更是与对话无缘,课堂处于一种“满负荷”状态,场面热闹,学生没有潜心会文的时间,个性化阅读成为一句空谈。阅读教学的这种虚化现象,严重挫伤了学生学习语文的主动性,扼杀了学生的灵性,悖逆了创新能力的培养要求。 古希腊人普罗塔戈说过:人的头脑不是需要被填满的容器,而是一支需要被点燃的火把。我想,当学生的头脑是火把的时候,应该是他的头脑充满问题的时候。学生的头脑充满问题,充满了研究解决问题的渴望,他的生命力也就充满了希望。问题意识促使学生主动地、创造性地学习,从而发展学生思维,增强学生能力,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 (三)、对话的“肤浅”性,抹杀学生的个性张扬 《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的对话的过程”。把“阅读教学”重新定位为一种“对话”,无疑是对传统教学的挑战和突破,体现了新教学形式的人文性,折射出素质教育的理念之光。对话式教学,让阅读主体学生和文本之间进行实质性的相互交流,双向互动;教师与学生之间、学生与文本之间、学生与学生之间围绕着与文本对话,互动对话,展开认知、情感、精神领域等多向交流。阅读教学中的对话就是建立在这一原理基础上的教师与学生、学生与作为“文本”的教材之间的一种精神上的交汇与碰撞,最终促使学生产生个性化感悟,积淀语感,情感内化,达到学生自主自由发展和教学相长的目的。而教学中对话语言的“肤浅”性,不但不理解文本表现出的丰富情感,用文本丰富的情感点燃学生的心灵,而且还抹杀了学生个性的张扬,不能真正体现出阅读教学中的“对话”理念。如:《“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初读环节后对话片段: 师:同学们,文中的父亲、母亲对“我”这首诗分别是怎么评价的?生:母亲说精彩极了,父亲说糟糕透了。
   师:同一首诗,父亲和母亲竟有如此截然不同的评价,从中你感受到了什么?
  生:母亲很疼爱“我”。 生:父亲对“我”要求很严格。 师:说的对,谁还有不同的意见? 生:没有。 师:母亲赞扬“我”的目的是什么?父亲批评“我”的目的又是什么? (静了片刻后,一名学生举手回答) 生:母亲赞扬我的目的是为了鼓励“我”,父亲批评“我”的目的是为了不让我骄傲。 师:是呀,不管是赞扬还是批评,都是源于对我的爱。 这样的教学情形我们在课堂上时常见到,学生粗略地读了一遍课文,没有充裕的思考时间,根本就没有真正进入文本,教师就急切花很多时间硬要学生对话,其结果只能导致学生见树木不见森林,对课文的形象、情感、意蕴就缺乏丰富的感悟,只能进行肤浅、生硬的对话,久而久之,学生也能对这千篇一律的对话形式丧失兴趣。这种对话,学生缺乏参与课堂的深度,不能真正领悟文本所体现的深刻的思想内涵。作为一名语文教师,我们要潜心与文本对话,而且这种对话早在备课时就应该开始了。要用心去感受、理解文本的价值意义,体悟作者的思想感情,正确把握文本的人文精神。要通过字列行间去感受作者情感跳动的脉搏,并且产生情感的共鸣。教师只有被文本感动了,有了真真切切地感动,教学时才能以真情感动学生,才能真正为学生和文本搭建一个思想沟通的桥梁。
其他文献
教师的职责就是教书育人。而现实生活中有不少教师只注重教书,而忽略了育人。所以有些学校的学生出现了一些不健康的心态。育人要从幼儿园、小学就抓起,把育人渗透到各个学科的教学中,特别是语文教学。在语文教学中,有这样一种现象:注重情感的熏陶,却忽略了法制方面的引领。“以人为本”是我们每一个教师提倡并力求做到的,但也有很多人曲解了其含义,甚至有意无意地做了误导,可以设想:如果只注重情感因素,感情用事,而不注
【摘要】高职语文的教学改革要达到贴近学生学而能用的效果,要达到切实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和人文素质的良好效果,以实现“为生产和服务第一线培养具有综合职业能力和全面素质的高级实用型人才”的高职教育培养目标,必须转变对高职语文教学的认识,改革传统的教学模式,树立“大语文观”意识,通过学用结合、突显专业特色、优化教学手段等方式,充分调动高职学生语文学习的热情,加强语文教学人文熏陶,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以适应
时下,高效课堂已经成为广大教师对于职业的追求。它实际上是教师对教学理想境界的追求,是教师以轻松的方式教授知识,学生在愉悦的环境中自觉接受知识的过程。高效的课堂,不是表面上的热热闹闹,不是课堂上学生多样的教学活动,不是课堂上精致的课件展示......而是要求教师"深掘深挖",让我们的教育成为学生求真、求善、求美的素质教育。所以,构建高效课堂是每位老师梦寐以求的境界。因为高效课堂意味着在最短的时间内让
【摘要】在“做”数学中体现小学数学课堂的有效教学 教学作为一种有明确目的性的认知活动,其有效性是广大教师所共同追求的。好动是小学生的天性,面对枯燥、抽象的数学知识,要使他们乐于接受,能主动探索,最有效的教学是让他们参与到学习活动中。“做”是探究的意思,“做”数学就是在“做”中学习数学。  【关键词】数学教学做    教师要为学生创设各种各样的情境,提供各种各样的活动,让学生去经历、去体验数学知识形
阅读是民族文化传承的重要手段,阅读能够为孩子开启探究过去、现在、未来奥秘的大门;阅读,可以引发高雅的谈话,培养孩子高尚的情感、深刻的思维;阅读,能使孩子们更加关注生活,并重视生命的意义。所以,阅读是孩子们成长历程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生活内容。《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对课外阅读的总量和分量作了明确规定,“九年课外阅读总量应在400万字以上”,其中小学阶段应完成145万字的阅读量。  怎样
新的学期又开始了,孩子们升入了三年级。第一次正式在小学英语课堂上开始接触英语,我想该如何制订出更好的、符合学生年龄特点的英语学习激励和评价制度呢?尤其是在作业的问题上。反思我曾用过的各种方法,看看效果,学习好的孩子平时的成绩在前面,作业里也有许多许多的“Very good”! 但是大部分的孩子几乎得不到什么奖励。我问过孩子们,不是他们不在乎,也不是他们不想,而是他们总在想,反正我的成绩和表现都不好
摘要:当前,随着新一轮课程改革的推进,英语教学迎来了春天。作为中学英语教师应当以新课改理念为指导,积极投身教育实践,不断创新,探寻适合时代特点的教育教学方法,努力提升学生学习英语的注意力和兴趣,为培养和健全学生必备的英语素质而奠定坚实的基础。  关键词: 新课程改革 英语教学 激发 学习兴趣  在学校曾做过调查,许多学生进入中学以后,对学科的兴趣开始出现分化,而且日趋明显, 95%的中学生能明确表
本文为全国教育科学十一五规划教育重点课题 《教师专业发展研究·思想品德课程实施责任教育的策略研究》的研究成果之一。课题批准号:JGX11031737  课题负责人:袁任红  课题主研者:韦国敏 覃根喜 蓝艳肖 韦虹海 韦小文 黄 卫  在具体的责任教育教学过程中,本课题组认为,除了传统教学中行之有效的讲授法、课题讨论法等,责任价值辨析、责任角色体验、实践活动反省与建立学生责任档案等方法比较符合教学
【摘要】追求教学效益的最大化是所有教师所面临的重大课题。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充分考虑到学生的年龄特征和认知规律,通过创设情境、情感激励、回归生活等方式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关键词】小学数学 课堂教学 教学质量  教学质量是学校的生命线,而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就是课堂教学。高效的课堂教学,是我们每一位教师不断追求的目标。在素质教育的今天,教学的时间和学生学习的时间都在缩短,
【摘要】很长时间以来,作文教学一直是小学高段语文教学活动中比较薄弱的环节。由于受到应试教育等多方面的影响,小学生的作文大多千篇一律,丝毫没有注入自己的个性与真情实感。学生绞尽脑汁想要得到高分,因此写作活动变得功利、肤浅,有的学生每次作文都依葫芦画瓢,由此催生了万能作文模版等损害学生想象力和创造力的“机械”作文方式。个性化作文就是使学生能够用真挚的情感来表达自己对于生活、社会以及成长等的理解,这也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