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教学上用"画"绘出"缤纷"课堂

来源 :小学科学:教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hangyanfangzha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宋代的苏东坡曾经这样评价过王维的诗画:“味摩诘之诗,诗中有画,观摩诘之画,画中有诗”,这诗画相容的意境令人神往,同时也说明了画与文字可以相互渗透,并相得益彰。现代教学研究表明:多种感官同时感知的学习效果,要优于单感官感知的学习效果。特别是小学生,形象思维占主体,对直观事物兴趣,喜欢艳丽的色彩,喜欢每天拿着笔,描描画画,在教学中恰当地运用绘画,它可以延长学生的注意力,
其他文献
“学语文主要靠学生自己读书,自己领悟。”而小学阶段,学生从课本上学到的课文是有限的。尽管现在强调单元教学的整体性,训练的系统性,但毕竟阅读面是狭窄的。这也从某种程度上制约着学生写作水平的提高。语文教师的责任,不仅仅是抓好课内的阅读,还要注重抓好学生的课外阅读,拓宽阅读面,扩大阅读量。那如何才能引阅读源头活水使得学生那半亩语文方塘活色生香起来呢?笔者将从以下几点谈谈自己的浅薄认识。  一、激发课外阅
科学这门课程的设立主要目的是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如何使用正确的方法激发学生进行科学学习的兴趣,如何让学生理解科学的发展变化,如何让学生真正体验到科学活动的快乐之处,都是教学工作的重点。本文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对如何培养小学生的科学素养进行了探讨。  一、结合实验,调动学生学习的兴趣  小学生往往都有较强的好奇心,对新鲜的事物充满着兴趣,对更加形象直观的事物、原理等更有兴趣,因
《科学(3~6)年级课程标准》(以下简称《课标》)指出:“科学学习要以探究为核心,探究既是科学学习的途径,又是科学学习的方式。”科学探究的理念已在广大科学教师心中扎下了根,并且指导着教师的教学。科学课上,我们看到学生亲自动手操作、亲自体验,亲身经历着一个又一个的探究过程,科学课呈现出了与以往明显不同的特点,学生的科学素养和探究品质得到了明显的培养与提升。  主动探究型科学课堂是指在科学课堂上围绕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