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目的 了解和分析我院热毒宁注射液的使用情况和存在问题,为规范儿科使用中药注射剂提供参考。?方法?来源于我院2013年6月-12月儿科门诊处方,随机抽取30天,筛选出使用注射剂的处方共计2120张,其中使用热毒宁注射液的处方795张。 结果?儿科热毒宁注射液使用率占37.5%。主要用于治疗小儿急性上呼吸道感染和支气管炎。不合理的处方有31张。结论?热毒宁注射液在我院儿科使用疗效上得到认可,但还存在关于联合用药、超剂量、冲管问题、溶媒用量不当等问题,临床應引起注意。
【关键词】 儿科处方 热毒宁注射液 用药分析
【中图分类号】 R94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1-5160(2014)09-0329-01
热毒宁注射液的有效成分为青蒿、金银花、栀子,具有清热、疏风、解毒之功效,是一种新型的抗菌、抗病毒中药注射剂。临床上广泛用于细菌、病毒感染所致上呼吸道感染。此外,该药还被实践性地运用在支气管炎、小儿病毒性肠炎、流行性腮腺炎、小儿手足口病及小儿咽结合膜热等疾病。[1]热毒宁注射液是我院儿科唯一的一种抗病毒中药注射液,在儿科中应用很广泛,本文报道与分析了我院儿科使用热毒宁注射液的具体情况,为合理使用中药注射剂提供参考。
1 资料与方法
来源于我院2013年6月-12月儿科门诊处方,随机抽取30天,筛选出使用注射剂的处方共计2120张,其中使用热毒宁注射液的处方795张,使用率为37.5%。对处方的临床诊断、用法用量、是否与抗菌药物联用等项目进行分别统计,并根据《中药注射剂临床使用基本原则》和热毒宁注射液的说明书对处方进行分析。
2 结果
2.1 使用热毒宁注射液处方的临床诊断的分布情况见表1
表1 处方临床诊断的分布情况
2.2 处方中发现的不合理用药情况见表2
表2 不合理用药情况
3 讨论
我院儿科门诊热毒宁注射液的使用占儿科注射液总处方的37.5%,热毒宁注射液在儿科使用广泛,在抗菌抗病毒方面具有较好的作用。其中用于治疗急性上呼吸道感染的处方占50.69%,用于治疗支气管肺炎的处方占35.72%,这与热毒宁注射液说明书中的功能主治相符合。但不容忽视的是:有报道[2]中药注射剂中静脉用药的ADR为非静脉用药的9.2倍。中药注射剂主要用于急重症,避免用于病情较轻的慢性病和常见病。所以也要遵循“能口服不肌注,能肌注不输液”的原则,临床应慎用热毒宁注射剂。这点要引起我院儿科的重视。对于一些轻症,在临床中可以多考虑使用抗病毒类中成药口服药,如蒲地蓝口服液、小儿豉翘清热颗粒等。
在本次调查分析的795张处方中,单用热毒宁注射液的处方为125张,使用率为15.72%。与抗菌药物联用的处方为670张,使用率为84.28%,联合用药比例偏高。用于治疗急性上呼吸道感染的处方占半数以上,急性上呼吸道感染90%以上由病毒感染引起;对于单纯病毒感染者,通常采用抗病毒药物治疗,注意休息,防止交叉感染即可痊愈,不需联合使用抗菌药物。今后,医院应加强对儿科医生有关联合用药的培训与再教育。值得注意的是:由于热毒宁注射剂是从中草药中提取,成分本身就很复杂,在确定需要与抗菌药物联用时,应考虑与联用药物的间隔时间以及药物相互作用等问题。
处方中共发现有关热毒宁注射液的不合理用药情况有34例,见表2。超剂量给药5例,如一患儿10岁,用量达15毫升。中药注射剂也有其安全范围,特别是儿童尚处于生长发育阶段,如果用量不当,会造成肝肾损伤。溶媒用量不当7例,如15毫升热毒宁用100毫升溶媒稀释后静脉滴注,导致药物浓度增高。中成药注射剂浓度与微粒成正比,微粒数随药物浓度而变化[3]。输液后易对患者造成热原样反应,会增加不良反应的发生概率。冲管问题22例,达不合理处方的64.70%,说明书中严格规定,本品使用后需用5%葡萄糖注射液或0.9%氯化钠注射液冲洗输液管后,方可使用第二种药物。我院儿科医师在热毒宁注射液的使用剂量、浓度以及冲管问题上还存在一定问题,有待改正。
另外,在本次调查中发现,我院所有使用热毒宁的处方都用5%葡萄糖注射液稀释后静脉滴注,虽然说明书中溶媒可用5%葡萄糖注射液或0.9%氯化钠注射液,但因为中药成分复杂的成分决定了中药注射剂是很不稳定的一种药物剂型,与生理盐水或氯化钾等强电解质配伍,会加速中药中不稳定成分的变化,易产生大量微粒,所以我院儿科选用5%葡萄糖注射液作为溶媒。
热毒宁中药注射剂在儿科使用疗效上得到了认可,但使用过程中仍存在部分不合理的情况,应给予足够重视。药剂科应组织临床医务人员学习《中药注射剂临床使用基本原则》,了解近年来中药注射剂ADR事件,提高对医疗安全和药品安全重要性的认识。严格按照药品说明书规范使用,促进中药注射剂在临床使用更加合理。
参考文献
[1]许麾,孙建威,许德华.热毒宁注射液的临床应用〔J〕.海军总医院学报2011,12(24):223-224-225.
[2]周践,郭代红,和培红.142例中药不良反应分析〔J〕.药物不良反应杂志,2002,5(6):368
[3]宁华,姜洋,张艳华.我院中成药注射剂的临床使用情况分析〔J〕.中国医院药学杂志,2007,27(5):680.
【关键词】 儿科处方 热毒宁注射液 用药分析
【中图分类号】 R94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1-5160(2014)09-0329-01
热毒宁注射液的有效成分为青蒿、金银花、栀子,具有清热、疏风、解毒之功效,是一种新型的抗菌、抗病毒中药注射剂。临床上广泛用于细菌、病毒感染所致上呼吸道感染。此外,该药还被实践性地运用在支气管炎、小儿病毒性肠炎、流行性腮腺炎、小儿手足口病及小儿咽结合膜热等疾病。[1]热毒宁注射液是我院儿科唯一的一种抗病毒中药注射液,在儿科中应用很广泛,本文报道与分析了我院儿科使用热毒宁注射液的具体情况,为合理使用中药注射剂提供参考。
1 资料与方法
来源于我院2013年6月-12月儿科门诊处方,随机抽取30天,筛选出使用注射剂的处方共计2120张,其中使用热毒宁注射液的处方795张,使用率为37.5%。对处方的临床诊断、用法用量、是否与抗菌药物联用等项目进行分别统计,并根据《中药注射剂临床使用基本原则》和热毒宁注射液的说明书对处方进行分析。
2 结果
2.1 使用热毒宁注射液处方的临床诊断的分布情况见表1
表1 处方临床诊断的分布情况
2.2 处方中发现的不合理用药情况见表2
表2 不合理用药情况
3 讨论
我院儿科门诊热毒宁注射液的使用占儿科注射液总处方的37.5%,热毒宁注射液在儿科使用广泛,在抗菌抗病毒方面具有较好的作用。其中用于治疗急性上呼吸道感染的处方占50.69%,用于治疗支气管肺炎的处方占35.72%,这与热毒宁注射液说明书中的功能主治相符合。但不容忽视的是:有报道[2]中药注射剂中静脉用药的ADR为非静脉用药的9.2倍。中药注射剂主要用于急重症,避免用于病情较轻的慢性病和常见病。所以也要遵循“能口服不肌注,能肌注不输液”的原则,临床应慎用热毒宁注射剂。这点要引起我院儿科的重视。对于一些轻症,在临床中可以多考虑使用抗病毒类中成药口服药,如蒲地蓝口服液、小儿豉翘清热颗粒等。
在本次调查分析的795张处方中,单用热毒宁注射液的处方为125张,使用率为15.72%。与抗菌药物联用的处方为670张,使用率为84.28%,联合用药比例偏高。用于治疗急性上呼吸道感染的处方占半数以上,急性上呼吸道感染90%以上由病毒感染引起;对于单纯病毒感染者,通常采用抗病毒药物治疗,注意休息,防止交叉感染即可痊愈,不需联合使用抗菌药物。今后,医院应加强对儿科医生有关联合用药的培训与再教育。值得注意的是:由于热毒宁注射剂是从中草药中提取,成分本身就很复杂,在确定需要与抗菌药物联用时,应考虑与联用药物的间隔时间以及药物相互作用等问题。
处方中共发现有关热毒宁注射液的不合理用药情况有34例,见表2。超剂量给药5例,如一患儿10岁,用量达15毫升。中药注射剂也有其安全范围,特别是儿童尚处于生长发育阶段,如果用量不当,会造成肝肾损伤。溶媒用量不当7例,如15毫升热毒宁用100毫升溶媒稀释后静脉滴注,导致药物浓度增高。中成药注射剂浓度与微粒成正比,微粒数随药物浓度而变化[3]。输液后易对患者造成热原样反应,会增加不良反应的发生概率。冲管问题22例,达不合理处方的64.70%,说明书中严格规定,本品使用后需用5%葡萄糖注射液或0.9%氯化钠注射液冲洗输液管后,方可使用第二种药物。我院儿科医师在热毒宁注射液的使用剂量、浓度以及冲管问题上还存在一定问题,有待改正。
另外,在本次调查中发现,我院所有使用热毒宁的处方都用5%葡萄糖注射液稀释后静脉滴注,虽然说明书中溶媒可用5%葡萄糖注射液或0.9%氯化钠注射液,但因为中药成分复杂的成分决定了中药注射剂是很不稳定的一种药物剂型,与生理盐水或氯化钾等强电解质配伍,会加速中药中不稳定成分的变化,易产生大量微粒,所以我院儿科选用5%葡萄糖注射液作为溶媒。
热毒宁中药注射剂在儿科使用疗效上得到了认可,但使用过程中仍存在部分不合理的情况,应给予足够重视。药剂科应组织临床医务人员学习《中药注射剂临床使用基本原则》,了解近年来中药注射剂ADR事件,提高对医疗安全和药品安全重要性的认识。严格按照药品说明书规范使用,促进中药注射剂在临床使用更加合理。
参考文献
[1]许麾,孙建威,许德华.热毒宁注射液的临床应用〔J〕.海军总医院学报2011,12(24):223-224-225.
[2]周践,郭代红,和培红.142例中药不良反应分析〔J〕.药物不良反应杂志,2002,5(6):368
[3]宁华,姜洋,张艳华.我院中成药注射剂的临床使用情况分析〔J〕.中国医院药学杂志,2007,27(5):6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