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酸枣仁是鼠李科植物酸枣〔Ziziphous jujuba Mill.Var.spinosa(Bunge)Hu.exH.F.Chou〕的干燥成熟种子,性平,味甘、酸,具有补肝、宁心、敛汗、生津之功,是最早被列为药食同源的中药之一,酸枣仁化学成分主要包括酸枣仁皂苷、酸枣仁黄酮、酸枣仁油等。现代药理研究表明,黄酮类化合物是其主要的活性成之一,黄酮类化合物主要活性成分有斯皮诺素及6′-阿魏酰斯皮诺素,具有镇静催眠、抗抑郁、抗焦虑、抗氧化以及提高记忆力等功效的作用。①镇静催眠作用:6-羟基黄酮与γ-氨基丁酸(G
目的基于网络药理学探究三棱提取物治疗黑素瘤的潜在分子机制,并设计实验加以验证。方法通过中药系统药理学数据库与分析平台(TCMSP)检索三棱的活性成分及对应的靶点。利用GeneCards数据库检索黑色素瘤疾病靶点,借助cytoscape软件绘制药物-疾病靶点蛋白互作(PPI)网络,并筛选出核心靶点,上传至DAVID平台进行KEGG通路富集分析,最后通过实验加以验证。结果从TCMSP数据库中获得5个三棱中活性成分,对应的靶点共70个,与疾病靶点构建PPI网络并进一步筛选得到86个核心靶点组成的关键网络,KEG
目的缺血性脑卒中是一类常见的脑血管病,具有高发病率、高死亡率的特点,目前尚缺少有效的药物治疗靶点。如何从中医药获得启发,利用其脑保护活性成分为化学工具探针,进而为缺血性脑中风新靶点的发现提供指导,这对于研发缺血性脑卒中的治疗药物具有重要的科学价值。方法基于“中药化学生物学”的指导思想,本研究选取了多个中药来源的抗脑缺血作用明确的天然活性分子作为化学探针,包括肉苁蓉的脑保护活性成分松果菊苷、苏木来源的原苏木素A、淫羊藿来源的淫羊藿苷等系列活性分子。通过靶点钩钓策略,从神经细胞中捕获其发挥脑保护作用的直接药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