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在步入21世纪后,人口老龄化已成为世界各国必须面临的一项重大挑战,也成为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语境。本文对我国人口老龄化语境进行了简要的分析,探讨了老年人的旅游消费特征,指出了我国老年旅游产品存在的问题,进而建构了突破老年旅游市场的核心路径:旅游产品创意人力资源开发。
关键词:人口老龄化 ;旅游创意 ;人力资源开发
一、我国人口老龄化的语境特征
新世纪后,人口老龄化已成为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语境。因此,研究人口老龄化趋势及其特点,对旅游开发具有重要意义。我国人口老龄化特征表现如下:
(1)、人口规模大,增长速度快 ; 据统计数据,2004年底,中国6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为1.43亿,2014年将达到2亿,2026年将达到3亿,2037年超过4亿,2051年达到最大值,之后一直维持在3亿-4亿的规模。我国60岁老年人口以每年3%以上的速度递增,远高于总人口6.6‰的自然增长速度,相比其他国家我国属于老龄化速度最快国家之列。
(2)空巢比例高,保障较滞后 ;据中国老年科研中心调查,当前我国城市空巢家庭达49.7%,农村空巢及类空巢家庭达48.9%。针对人口老龄化趋势,我国传统家庭养老功能日渐趋微,而社会化养老服务供给极为不足。
(3)地区不平衡,城乡倒置;中国人口老龄化发展具有明显的自东向西的阶梯特点,东部沿海经济发达地区老龄化程度明显快于西部经济欠发达地区。当前,中国农村的老龄化水平高于城镇1.42个百分点,这种城乡倒置的态势将会持续到2040年。
二、老年旅游市场开发的可行性分析
基于我国人口老龄化的基本特征,老年人的旅游消费行为尽管受到自身的心理、身体状况、经济条件等众多因素的影响,但老年旅游市场的开发仍具有较强的可行性。
(1)有充足的闲暇时间
与适龄工作成年人相比,摆脱了工作束缚、尽享天伦之乐的老年人拥有自由支配的时间充裕,年轻人由于受工作所限,用于旅游的时间一般不会太多。现代人提倡晚婚晚育,少生优生,老年人不必整日操持家务。家庭结构逐渐转变,于是出现了很多的"空巢家庭"。因此,老年人的空闲时间非常充裕。
(2)有较强的购买能力
随着居民收入的整体增加与养老保险制度等的健全,为老年人外出旅游奠定了越来越好的物质基础。除了老年人自身有一定的经济基础外,做儿女的为了孝敬父母,也不惜支出让父母外出旅游;一些单位还专门组织老年职工旅游。
(3)有强烈的旅游欲望
现在的老年人多数是在物质和文化相对匮乏的年代度过的自己青春,一直缺乏机会满足自己高层次的生活追求。另外与中青年相比,多数老年人已上无赡养责任,下无抚养义务。因此,当他们从繁重的工作压力和家庭负担中解脱出来时,便会爆发出极强的补偿愿望,希望自己的晚年生活能过得充实幸福。
三.当前我国老年旅游产品存在的问题
旅游产品是由多种因素组合起来的特殊产品,由交通、住宿、饮食、游览、购物、娱乐六大要素构成,它们是旅游业竞争的核心。随着老龄化社会的来临,我国老年旅游市场的规模巨大,但针对老年人的旅游产品目前发展还不完善,具体来说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针对老年人的旅游项目缺乏专业性
当前我国专门设置部门针对老年游客服务的旅行社不多,不能适应"以人为本"的专业化需求;饭店与宾馆住宿业缺乏适合老年人的软硬件设施,不能为老年旅游者提供相对舒适的休息环境及贴心照顾。在饮食方面缺乏针对老年人的餐饮菜单及菜品设计;针对老年人旅游专门提供的交通工具对安全、舒适等问题稍欠考虑,不能适应老年人的需求。
(二)旅游景点的老年旅游产品设计针对性不强
我国很多旅行社设计的老年旅游产品没有针对老年人的身心特征与行为特征。而旅行社为了经济效益会安排过多的景点和购物点,以致行程紧迫,从而对老年游客的身心健康产生影响;旅游景区在规划时较少考虑到老年旅游群体对旅游景区游览的特殊要求,这使得老年人在旅游目的地的选择上无形中多了很多限制。
(三)老年旅游产品市场较为混乱
同其他群体类似,老年游客对旅游产品六大要素的各个方面都存在着需求,其消费行为也值得关注。当前,还很少有专门针对老年游客的旅游产品店。大多是与其他旅游群体共用一个旅游产品店,这给老年旅游者购物带来了不便。并且由于旅游市场的不规范,以次充好,强买强卖来欺骗老年游客的事件时有发生。由此可见,老年游客的弱势群体权益的维护和保障也是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
四.老年旅游市场的突破路径:旅游产品创意人力资源开发
旅游业作为文化创意产业的核心支柱,在我国经济发展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文化创意产业最核心最本质的就是创意,而创意的产生离不开创意的主体--创意人才。因此,在当前人口老龄化语境之下,老年旅游产品存在的问题归根到底是旅游产品创意人力资源开发不足的问题。本文按照人力资源开发的途径构建了系统的旅游产品创意人力资源开发机制。
(一)自我开发
自我开发主要是通过本人主动去参加相关培训;到高校进修;阅读相关资料等途径来知识储备,提升人文艺术素养。另外注重体验生活,生活是旅游创意和产品内容的源泉,体验越深刻,创作质量才会越高。
(二)职业开发
首先,旅游企业应该为旅游创意人才提供系统性、实战性培训机会。通过培训,可以增强员工的专业技能,也可塑造创造性的思维心智。其次,旅游业工作内容丰富,可以通過岗位轮换,拓宽工作领域,实现人力资源的最优配置,释放人才的创新能量。
(三) 管理开发
1. 外部招聘
对于旅游企业来说,内部培养固然重要,但利用外部渠道进行寻聘,则可能更快地激发企业的活力,达到最佳的企业人力资源开发效果。 2. 维持与挽留
每一个员工的需求不尽相同,开发者要结合每个人的特点进行针对性激励。例如鼓励拥有特殊才能创意人才,以知识产权、技术要素等作为股份入股;在日常工作中,企业对创意人员应持宽容的态度,允许犯错,让他们始终保持强烈的创意动机和激情。
3. 企业文化
在人力资源开发过程中,通过企业文化的塑造、会增强员工的认同感,为员工提供发挥创造力的更大平台。企业文化不仅能使人才留住,它终極的目的还是营造一个良好的创造氛围,让员工与它一起发展。
(四)社会开发
1. 高等教育培养
高等教育是文化产业人才开发的基础环节,中国文化产业的发展,不仅要增强当前从业人员的培训力度,更要注重高校对旅游文化产业人才的系统培养。在人才培养模式方面进行大胆突破,扭转传统应试教育对学生创新思维的扼杀;打破学科壁垒,注重学科交叉,将文学艺术学科与经济管理类学科有机融合。
2. 理论研究支持
将人力资源开发理论与旅游理论结合,运用人力资源开发理论来分析旅游人才问题,有利于文化产业人才的培养。当前,文化创意产业理论体系还不成熟,文化产业人力资源开发理论尚处于起步阶段,这严重滞后于文化创意产业的实践。因此,文化创意产业的可持续发展必须以完备而成熟的文化创意产业理论体系为支撑。
3. 国家政策倾斜
旅游人力资源开发在很大程度上受到国家相关政策的影响,相关政府部门要依照当地地方特点,对旅游创意人才施与合理的优惠政策。另外,一些旅游企业自身缺乏创新能力,经常抄袭、模仿某种在市场上受欢迎的一些独特、新颖的旅游产品,最终导致新品不"新",独特不"独"的现象,极大的打击了产品创意者的积极性。政府要加强知识产权保护相关的法律法规的建设,使旅游创意人员有充分发挥其才能的法制环境,保护其合法权益。
参考文献:
[1]张建宏,创意型旅游人才培育的探索与思考:中国旅游报 2012,12版
[2]全国老龄工作委员会办公室《中国人口老龄化发展趋势预测研究报告》2006
年2月23日发行
[3]凌丽琴. 我国老年旅游市场开发对策[J]. 江苏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5(5): 41-42.
[4]向勇.文化产业人力资源开发 [M].湖南:湖南文艺出版社,2006:
作者简介:王申:(1980.09- ),男(汉) 硕士研究生、经济师、国家一级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师。研究方向: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文化产业。
关键词:人口老龄化 ;旅游创意 ;人力资源开发
一、我国人口老龄化的语境特征
新世纪后,人口老龄化已成为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语境。因此,研究人口老龄化趋势及其特点,对旅游开发具有重要意义。我国人口老龄化特征表现如下:
(1)、人口规模大,增长速度快 ; 据统计数据,2004年底,中国6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为1.43亿,2014年将达到2亿,2026年将达到3亿,2037年超过4亿,2051年达到最大值,之后一直维持在3亿-4亿的规模。我国60岁老年人口以每年3%以上的速度递增,远高于总人口6.6‰的自然增长速度,相比其他国家我国属于老龄化速度最快国家之列。
(2)空巢比例高,保障较滞后 ;据中国老年科研中心调查,当前我国城市空巢家庭达49.7%,农村空巢及类空巢家庭达48.9%。针对人口老龄化趋势,我国传统家庭养老功能日渐趋微,而社会化养老服务供给极为不足。
(3)地区不平衡,城乡倒置;中国人口老龄化发展具有明显的自东向西的阶梯特点,东部沿海经济发达地区老龄化程度明显快于西部经济欠发达地区。当前,中国农村的老龄化水平高于城镇1.42个百分点,这种城乡倒置的态势将会持续到2040年。
二、老年旅游市场开发的可行性分析
基于我国人口老龄化的基本特征,老年人的旅游消费行为尽管受到自身的心理、身体状况、经济条件等众多因素的影响,但老年旅游市场的开发仍具有较强的可行性。
(1)有充足的闲暇时间
与适龄工作成年人相比,摆脱了工作束缚、尽享天伦之乐的老年人拥有自由支配的时间充裕,年轻人由于受工作所限,用于旅游的时间一般不会太多。现代人提倡晚婚晚育,少生优生,老年人不必整日操持家务。家庭结构逐渐转变,于是出现了很多的"空巢家庭"。因此,老年人的空闲时间非常充裕。
(2)有较强的购买能力
随着居民收入的整体增加与养老保险制度等的健全,为老年人外出旅游奠定了越来越好的物质基础。除了老年人自身有一定的经济基础外,做儿女的为了孝敬父母,也不惜支出让父母外出旅游;一些单位还专门组织老年职工旅游。
(3)有强烈的旅游欲望
现在的老年人多数是在物质和文化相对匮乏的年代度过的自己青春,一直缺乏机会满足自己高层次的生活追求。另外与中青年相比,多数老年人已上无赡养责任,下无抚养义务。因此,当他们从繁重的工作压力和家庭负担中解脱出来时,便会爆发出极强的补偿愿望,希望自己的晚年生活能过得充实幸福。
三.当前我国老年旅游产品存在的问题
旅游产品是由多种因素组合起来的特殊产品,由交通、住宿、饮食、游览、购物、娱乐六大要素构成,它们是旅游业竞争的核心。随着老龄化社会的来临,我国老年旅游市场的规模巨大,但针对老年人的旅游产品目前发展还不完善,具体来说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针对老年人的旅游项目缺乏专业性
当前我国专门设置部门针对老年游客服务的旅行社不多,不能适应"以人为本"的专业化需求;饭店与宾馆住宿业缺乏适合老年人的软硬件设施,不能为老年旅游者提供相对舒适的休息环境及贴心照顾。在饮食方面缺乏针对老年人的餐饮菜单及菜品设计;针对老年人旅游专门提供的交通工具对安全、舒适等问题稍欠考虑,不能适应老年人的需求。
(二)旅游景点的老年旅游产品设计针对性不强
我国很多旅行社设计的老年旅游产品没有针对老年人的身心特征与行为特征。而旅行社为了经济效益会安排过多的景点和购物点,以致行程紧迫,从而对老年游客的身心健康产生影响;旅游景区在规划时较少考虑到老年旅游群体对旅游景区游览的特殊要求,这使得老年人在旅游目的地的选择上无形中多了很多限制。
(三)老年旅游产品市场较为混乱
同其他群体类似,老年游客对旅游产品六大要素的各个方面都存在着需求,其消费行为也值得关注。当前,还很少有专门针对老年游客的旅游产品店。大多是与其他旅游群体共用一个旅游产品店,这给老年旅游者购物带来了不便。并且由于旅游市场的不规范,以次充好,强买强卖来欺骗老年游客的事件时有发生。由此可见,老年游客的弱势群体权益的维护和保障也是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
四.老年旅游市场的突破路径:旅游产品创意人力资源开发
旅游业作为文化创意产业的核心支柱,在我国经济发展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文化创意产业最核心最本质的就是创意,而创意的产生离不开创意的主体--创意人才。因此,在当前人口老龄化语境之下,老年旅游产品存在的问题归根到底是旅游产品创意人力资源开发不足的问题。本文按照人力资源开发的途径构建了系统的旅游产品创意人力资源开发机制。
(一)自我开发
自我开发主要是通过本人主动去参加相关培训;到高校进修;阅读相关资料等途径来知识储备,提升人文艺术素养。另外注重体验生活,生活是旅游创意和产品内容的源泉,体验越深刻,创作质量才会越高。
(二)职业开发
首先,旅游企业应该为旅游创意人才提供系统性、实战性培训机会。通过培训,可以增强员工的专业技能,也可塑造创造性的思维心智。其次,旅游业工作内容丰富,可以通過岗位轮换,拓宽工作领域,实现人力资源的最优配置,释放人才的创新能量。
(三) 管理开发
1. 外部招聘
对于旅游企业来说,内部培养固然重要,但利用外部渠道进行寻聘,则可能更快地激发企业的活力,达到最佳的企业人力资源开发效果。 2. 维持与挽留
每一个员工的需求不尽相同,开发者要结合每个人的特点进行针对性激励。例如鼓励拥有特殊才能创意人才,以知识产权、技术要素等作为股份入股;在日常工作中,企业对创意人员应持宽容的态度,允许犯错,让他们始终保持强烈的创意动机和激情。
3. 企业文化
在人力资源开发过程中,通过企业文化的塑造、会增强员工的认同感,为员工提供发挥创造力的更大平台。企业文化不仅能使人才留住,它终極的目的还是营造一个良好的创造氛围,让员工与它一起发展。
(四)社会开发
1. 高等教育培养
高等教育是文化产业人才开发的基础环节,中国文化产业的发展,不仅要增强当前从业人员的培训力度,更要注重高校对旅游文化产业人才的系统培养。在人才培养模式方面进行大胆突破,扭转传统应试教育对学生创新思维的扼杀;打破学科壁垒,注重学科交叉,将文学艺术学科与经济管理类学科有机融合。
2. 理论研究支持
将人力资源开发理论与旅游理论结合,运用人力资源开发理论来分析旅游人才问题,有利于文化产业人才的培养。当前,文化创意产业理论体系还不成熟,文化产业人力资源开发理论尚处于起步阶段,这严重滞后于文化创意产业的实践。因此,文化创意产业的可持续发展必须以完备而成熟的文化创意产业理论体系为支撑。
3. 国家政策倾斜
旅游人力资源开发在很大程度上受到国家相关政策的影响,相关政府部门要依照当地地方特点,对旅游创意人才施与合理的优惠政策。另外,一些旅游企业自身缺乏创新能力,经常抄袭、模仿某种在市场上受欢迎的一些独特、新颖的旅游产品,最终导致新品不"新",独特不"独"的现象,极大的打击了产品创意者的积极性。政府要加强知识产权保护相关的法律法规的建设,使旅游创意人员有充分发挥其才能的法制环境,保护其合法权益。
参考文献:
[1]张建宏,创意型旅游人才培育的探索与思考:中国旅游报 2012,12版
[2]全国老龄工作委员会办公室《中国人口老龄化发展趋势预测研究报告》2006
年2月23日发行
[3]凌丽琴. 我国老年旅游市场开发对策[J]. 江苏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5(5): 41-42.
[4]向勇.文化产业人力资源开发 [M].湖南:湖南文艺出版社,2006:
作者简介:王申:(1980.09- ),男(汉) 硕士研究生、经济师、国家一级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师。研究方向: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文化产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