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原油多变、炼化水平及添加剂技术的进步,加之沥青复杂的组成,道路沥青的研究方法也急需革新.为进一步完善沥青分子结构、元素成分及微观形貌等方面的信息,从不同角度对沥青研究方法进行了综述,包括分子结构及机理研究、微观形貌表征、理论模拟计算及其它较为常用的研究方法,分析了这些方法在沥青的表征及其老化、愈合及环境污染等方面的应用现状,并为今后沥青的研究重点提出了展望.
用丁苯橡胶(SBR)和苯乙烯-丁二烯-苯乙烯嵌段共聚物(SBS),采用先乳化后改性的方法制备复合改性沥青乳液.实验可得,乳化剂的最佳掺量为3.0%,SBR的掺量为6.0%,SBS的掺量为6.0%,稳定剂掺量为0.2%,抗老化剂掺量为0.2%.SBS复合改性沥青乳液具有良好的高低温性能,软化点为82℃,5℃延度为65 cm,60℃动力黏度大于20000 Pa·s.采用普通稀浆封层车将复合改性沥青乳液及热拌薄层级配(单粒径3~5 mm玄武岩)在常温下拌和摊铺到原路面上,通过适当碾压快速成型的预防性养护技术(厚
提高改性乳化沥青的高温稳定性是乳化沥青领域研究的重要课题.通过复合改性的方法对改性乳化沥青的高温稳定性有效提高,结果得到高软化点的改性乳化沥青产品.
依托某厂拌乳化沥青冷再生项目,对比分析了四种沥青对乳化沥青和乳化沥青混合料指标的影响.结果 表明:沥青D制备的乳化沥青的存储稳定性、乳化沥青混合料的干湿劈裂强度比、冻融劈裂强度比(TSR)与沥青A、沥青B、沥青C相比,存在明显差异,性能较差.棒状薄层色谱和红外测试结果表明:沥青D饱和分含量较高,沥青质含量较低,且存在聚乙烯.初步结论:经过聚乙烯改性的沥青,不适合制备乳化沥青及乳化沥青混合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