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验式阅读教学在小学语文中的应用分析

来源 :公关世界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angbao_200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阅读是学习语文的核心,小学生正处于形象思维占主导的发展阶段,传统的分析式阅读过于强调文本内容及意义,弱化了文本对学生的情感引导以及价值导向。在此背景之下,体验式阅读教育应运而生,其基于后现代教育思想,以“体验”为主导,教师通过引导学生从文本体验情感、价值、意义的方式,构建自身语文思维以及精神世界,以发展语文素养为核心将体验式阅读融入语文学习习惯中。本文笔者通过资料收集以及自身经验整理,分析有关于体验式阅读教学在小学语文的应用,为广大教学工作者从教提供简单借鉴。
  关键词:体验式阅读 教学 小学语文 应用
  1.体验式阅读教学的内涵及理念
  体验式阅读教学的内涵
  “体验”与“经历”一词联系紧密,前者是对后者的再构造。在不同领域中的“体验”一词含义各不相同,本文所研究的“体验”在教育学中的含义,是指学生自身伴有情感反应的意义生成活动,此活动基于教育学的个体社会化以及社会个性化,且受情感判断影响。而本文所提到的体验式阅读教学中的“体验”,是指学生通过理解作者的感情、思维模式,将其转化为自身的感情及思维的过程,这个过程可定义为“学以致用”“为我所用”。教师通过创设情境,带领学生体验作者在文中表达的情感、价值、情绪,帮助学生转化成自身体验,理解作者体验的独特性,从文章中挖掘出有效信息构建自己的精神世界。
  体验式阅读教学的理念
  体验式教学是以学生的主要体验过程为核心,师生之间以文本、对话交流文章,共享情感及经验,帮助学生构建精神世界,完善价值观。而体验式阅读教学的基本理念主要为:第一,文本意义是生成的,文本是作者体验的结晶,阅读教学是教师传授自身对作者的体验及理解,此过程带有情感、主题以及意义性特点;第二是“阅读即体验”的教学理念,阅读为进行言语体验的实践活动,阅读教学是指教师引导学生实施言语体验,以“体验”“感化”的方式教学;第三,体验式阅读教学特点为表现性,将体验式教学目标融入与教学过程之中,以组织活动、营造情景引导学生参与,明确阅读问题及任务,探索作者在文本中构筑的精神价值世界。
  2.体验式阅读教学在小学语文中的应用
  2.1 创设阅读情境,激发体验
  体验式阅读创设情境需遵从差异性原则、直观性原则、生活化原则,在遵循原则的同时,需要按照文本创设阅读情境,唤起并激发学生的情感阅读体验,本文笔者根据自身教学经验,总结出两种创设方法:
  (1)直观体验法
  第一种为直观以体验法,主要为现场观摩,通过五感可见的方式帮助学生领悟阅读。
  比如在学习古诗杨万里的《小池》时,文中描绘的“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若季节适宜,教师可组织学生去公园现场观摩,帮助学生理解古诗中的意境,“小荷”的“尖尖角”是何种姿态,蜻蜓立上去是何等景象,现场的观摩可帮助学生领悟文本中作者表达的情感、描绘的景色。除去现场观摩的方式,调查、采访以及参观等都是直观体验法的最佳方式,但是此种方式耗时耗力,且可控性差,且需要按照文本的特点、体裁、内容等决定是否采用此方法,因此在教学中不为常用。
  (2)间接体验法
  第二种方法为间接体验法,此方法多以“构建虚拟情境”為主,特点为简单、便捷、省时省力,是当下小学语文中最常用的情境创设方法。笔者学习著名儿童教学家李吉林老师的六大情境创设方法,分别为实物演示情境;图画再现情境;音乐渲染情境;表演体会情境;语言描绘情境;生活展现情境等。
  同样以杨万里《小池》中的“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为例,利用间接体验法,首先可利用生活展现情境以及语言描绘情境构设法,询问学生“是否见过荷花”“你们见过的荷花什么样子?”“荷花附近是不是很多蜻蜓”等问题引导学生构设,教师可描绘语言“碧绿的湖水中,一阵阵的微风袭来,几只蜻蜓在湖面上你追我赶的嬉戏,此时一朵粉粉的荷花好似被微风晃醒了,还没开放的尖尖的荷角伸着懒腰,引得几只蜻蜓飞过去与它玩耍起来”,教师以语言帮助学生快速进入特定的文本情境,最后可播放一段有关于此的视频,以图画再现情境完成情境构设。此种方法需要教师在教学中不断丰富自身经验,达到娴熟境地才可帮助学生更好地体验以及理解。
  2.2 品味阅读语言,丰富体验
  品味阅读语言是学习语文的必备基础,也是体验式阅读的关键一步,可帮助学生丰富阅读体验,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深层次兴趣,而阅读语言,一般是利用“以读促品”的方式。“以读促品”是以阅读为核心,以阅读促进思考,以阅读促进品味的重要方式。读一般分为朗读、默读、诵读、集体读、小组读、分角色读、带读以及引读,等等,不同的文本类型需要按照不同的方式读,选择依据为文本的类型、语言特点、语段特点。
  比如在学习小学四年级的科学小品文《蝉》时,课后教学指导让学生采用默读的方式感知全文,不少教师为了让学生更好地领悟蝉,可通过间接体验的方式让学生观看有关于蝉脱壳的视频,品味蝉动作的细微变化。观看之后,让学生朗读有关此段的内容,学生联想刚刚观看的视频,情不自禁的朗读时进行思考,特别是在读到“倒挂”“竭力伸直”“勾住”“往后翻”等描绘动作的词语,可让学生体会到蝉脱壳生动且有趣的动作。教师可首先示范性朗读,在读到此类词语时附加丰富语气,引导学生想象基本的形态,从中丰富阅读体验。
  2.3 组织阅读对话,深化体验
  阅读教学是文本、编书者、教师以及学生对话的过程,在此过程中,文本以及编书者是传达情感的发起者,教师是传递者,学生是感知学习者,教师通过组织阅读对话,帮助学生理解文本,因此,必要的师生对话,有助于学生的学习以及传递情感。而师生间阅读对话,首先需要教师学会倾听,并鼓励学生表达,阅读对话主要由诉说以及倾听组成,教师在倾听过程中可了解学生掌握的程度,帮助学生更胜层次的体会感悟作者感情,倾听之余,教师可鼓励学生积极发言,发表个人对文章的看法,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帮助学生构建价值观。其次教师要善于设问,启发学生反思体验,设问是基于言语上的引导性表述,在设计问题时,也有几点要求:第一是设问要具备逻辑性;第二是设问的问题要基于文本,再层层深化;第三是设问要基于学生能够回答的水平之内。综上。阅读对话建立在倾听、表达、设问上,教师要学会倾听学生表达,并鼓励学生发言,在发言时以设问的方法引导学生深入思考,达到深化体验的目的。   2.4 协调阅读评价,升华体验
  阅读教学是帮助学生获取信息、整理信息、筛选信息以及吸收信息的过程,师生之间的平等、持续对话,可引导学生思考,在思考的过程中感悟差异,教师与自身经验的差异、个人感情与读者感情的差异、自我体验与教师体验的差异等,在差异中深入体验并理解文章。而阅读教学除去上文所述,最为关键的是是升华体验,需要针对文章进行鉴赏评价,评价是以共同背景为基础的协调对话过程,即协调教师与学生、文本与读者、经验与情感之间的关系,通过评价,学生从体验作者达到体验自己的目的,以理解作者来理解自身,最终升华体验。协商评价的基本里面,主要以促进师生共同发展为目的,共同构建文本意义的全新评价理念以及策略。而教师在引导学生进行协商评价时,可采用描述性的评价方式,比如在鼓励学生读书读得好时,可夸赞“你读的可真好,读到直插云天、横栏绿水”,以此方式鼓励学生的同时带动其他学生。
  3.结论
  阅读是学习语文的关键,不仅影响小学生学习习惯的培养,更影响其言语能力的发展,传统分析式阅读过分的强调文本内容及意义,忽略了学生自身成长,对于小学生构建语文学习思维不利。本文分析体验式阅读在小学语文的应用,主要分为两大部分,一部分阐述体验式阅读的含义及理念,分析其在阅读教学中的重要性,第二部分针对体验式阅读教学在小学语文的应用做分析,首先需要构设情境激发体验,其次品味语言丰富体验,而后组织对话深化体验,最后协商评价升华体验,主要以“体验”的视角,从激发、丰富、深化以及升華体验为核心,引领学生构建属于自身的语文精神世界,帮助其重塑语文学习思维,在学习语文之路上夯实基础。
  参考文献:
  [1]陈素心.基于核心素养导向的体验式阅读教学策略探究[J].考试周刊,2020(81):25-26.
  [2]王玉婷.体验式阅读教学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有效开展[J].小学生(中旬刊),2020(09):38.
  [3]刘思佳.体验式阅读教学路径探微[J].语文天地,2020(21):69-70.
  [4]王菊芳.体验式阅读教学“三部曲”[J].新课程导学,2020(18):89.
  [5]王佳贤.浅谈小学语文阅读教学误区及纠正策略[J].中学课程辅导(教师教育),2020(11):121.
  [6]寇亚丽..小学语文体验式阅读教学及其构建[J]..作文成功之路(上),.2018,.000(001):69-69.
  [7]莫艺强..小学语文生活体验式阅读教学及其建构[J]..语文课内外,.2019,.000(028):201.
  [8]韩继臣..探析小学语文体验式阅读教学及其建构[J]..考试周刊,.2019,.000(043):42.
  [9]李慧兰..小学语文"体验式"阅读教学模式应用探究[J]..读天下(综合),.2020,.000(001):P.1-1.
其他文献
摘要:早期罗马文化受希腊文化影响,罗马人将罗马神与希腊神一一对应,虽然古罗马人认为他们的众神与古希腊众神在本质上是相同的,只是名称上有所不同,但若仔细对比希腊众神与罗马众神却不难发现,许多希腊与罗马相对应的神明在性格、品德、行为方式等方面却存在着诸多差异,本文分别从《荷马史诗》和《埃涅阿斯纪》入手,分别对比分析宙斯与朱庇特,以及阿瑞斯与马尔斯这两对相互对应的希腊与罗马神明,探讨希腊众神与罗马众神之
二十世纪三四十年代东北抗联将士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用鲜血和生命铸造了东北抗联精神,这是伟大的抗战精神、伟大的民族精神以及伟大的革命精神的重要体现,是中华民族和中国
摘要:《巴黎手稿》又称《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以下简称《手稿》)自问世以来就引起了我国美学界的关注,从二十世纪三十年代起到五六十年代的初探,直至八十年代“《手稿》热”学者们从各种不同方面的对其进行研究,到了本世纪研究更是深入细致。从总体来看,学者们都是围绕着这三个问题进行讨论,即关于“美的规律”、关于“对象性、对象性关系、对象性存在”以及关于“劳动创造美”,每一次《手稿》的研究都促进了中国当
摘要:站在21世纪第二个十年的起点,我们面对前所未有的改革发展重任、矛盾风险挑战以及治国理政考验,要在理论上跟上这个时代,必须辩证把握创新发展21世纪马克思主义的三重向度,即继承与发展相统一的理论向度,以问题为导向的实践向度和坚持人民立场的价值向度,为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提供行动指南,为解决全球人类问题贡献中国方案,让马克思主义在新时代继续焕发强大的生机与活力。  关键词: 21世纪马克
摘要:对学生进行创新创业教育(简称双创教育)是大学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简称思政教育)工作的有效载体,是全面改革高等教育目标和培养高素质、复合型人才的基本要求。思政教育工作能够增强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思维,支持双创教育不偏离正确方向;实施双创教育能够增强学生实践能力,维护思政教育实效性与针对性。所以,要以双创教育和思政教育相结合的重要性为基础,分析两者相结合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进而有针对性地阐述思政教育
摘要:人性的内在本质是什么?人性出现的前提条件是什么?如何反思人性的异化与变迁?在人类的历史长河中,人性的问题研究一直伴随着每一代人不同时代同一问题的思考,包含容纳了数千年来东西方无数哲人的思想结晶。本文以马克思主义与儒家思想中西两种文化为视角,发掘两种思想对人性问题的看法与反思。  关键词:马克思主义 儒家思想 异化 变迁  资本时代的快速发展,导致传统的道德社会转向物欲社会。拜金主义、享乐主义
摘要:近年来,我国各方面都取得较大的进步,但也受到各种思潮侵扰,在此时代背景下,要想进一步推动社会发展,必须坚持正确思想的引领。马克思主义哲学是实践性较强的一门哲学,无论从推动生产力还是社会经济发展方面分析其都具有较大的指引作用,然而马克思主义哲学大众化过程中仍然面临诸多问题,这些并不利于整个社会的发展,因此很有必要就马克思主义哲学大众化这一课题进行重点研究。接下来本文先是从马克思主义哲学大众化着
随着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宏伟目标的提出,亟须更好地凝聚全社会各阶层的思想为中国梦实现奉献力量,这也推动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目标和任务也不断进行深入调整.站在
摘要:传统教学法多以教师为中心,以课堂讲授为主要手段,教学效果易受影响。项目化教学法从实际出发,以学生为主体,能够很好地提高学生学习的成效。本研究在《天然药物学》教学过程中采用项目化教学法进行教学,通过与未采用项目化教学法的分组进行成绩及主动学习意愿的对比分析,发现项目化教学法能够切实有效的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培养主动学习的兴趣,应在教学实践中广泛推广。  关键词:项目化教学法 天然药物学 教学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