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文化交际能力与大学英语教学

来源 :考试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uhuanqw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本文从跨文化交际能力的角度出发,分析了当前大学英语教学中存在的各种问题,并提出了培养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的策略和方法,以期在教学中增强对语言和文化进行驾驭的综合能力,切实提高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为今后实现跨文化交际的成功奠定坚实的基础。
  关键词: 跨文化交际能力 大学英语教学 教学目标
  引言
  《大学英语教学指南》明确指出:“大学英语的教学目标是培养学生的英语应用能力,增强跨文化交际意识和交际能力,同时发展自主学习能力,提高综合文化素养,使他们在学习、生活、社会交往和未来工作中能够有效地使用英语,满足国家、社会、学校和个人发展的需要。”从中我们可以看出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在大学英语教学中的重要性。英语教学的一个重要目标是培养学生用英语进行跨文化交际的能力。所以,英语教学不仅要培养学生的语言基本技能,更要把这种学习和训练置于文化教学的大背景下,最终使学生获得社会交际能力。语言承载文化,同时反映文化特征。从语言教学的角度讲,教一门语言就是教一种文化,学一门语言就是学一种文化。因此,语言教学和文化教学是密不可分的。语言教学的目的不仅仅是教授语言知识,还应该教授在跨文化交际中如何得体地使用语言。
  一、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定义
  “跨文化交际”这个概念是从英文的“intercultural communication”翻译过来的,跨文化交际能力定义甚多,现在一般认为指的是在一个多元文化和国际化的环境中生存和发展,能够成功进行跨文化交际的能力。斯彼兹堡和库帕克认为跨文化交际能力涵盖七种能力:基本能力、社交能力、社交技巧、人际能力、语言能力、沟通能力与关系能力。胡文仲和高一虹在《外语教学与文化》中从微观、中观和宏观三个方面把外语教学目的分为相互关联包含的三种能力:社会文化能力、交际能力和语言能力。语言能力指的是听、说、读、写、译内容;交际能力包括语篇、策略和社会语言学等语用能力,以及能够对不同文化的理解能力、对所接受的文化信息进行理性评价的能力和整合新文化信息与已知知识的扬弃贯通能力。这些能力的综合就是跨文化交际能力,也就是胡文仲和高一虹提到的“社会文化能力”。简而言之,跨文化交际能力就是进行成功的跨文化交际所需要的各种能力和整体素质。
  综上所述,跨文化交际能力指的是在与来自不同文化背景的人交际的过程中,以对对方的文化有所了解为基础,在交际过程中具备跨越自身的文化的能力,这种能力是圆满完成跨文化交际所不可或缺的,它包括语言能力、语用能力和实践中的交际能力。
  二、非英语专业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现状和特点
  英语在我国已经成为第二语言,但是由于无法摆脱传统教学模式的束缚,我国的英语教学现状并不尽如人意。在大学英语教学过程中,教师只是单方面地向学生输入英语语言,学生为了应付考试而学习英语。这种现象导致学生学到的只是“哑巴英语”,利用英语进行交际的能力无从谈起。
  笔者从事大学英语教学十多年,发现非英语专业学生大多缺乏对东西方文化常识的了解,英语口语大多停留在最基本的表达层次,学习英语的目的和动力仅仅是为了拿到学位或通过四、六级考试,而不是为了进行跨文化交流,目前的状况即是跨文化交际并没有得到学生充分的重视。学生在英语学习中的特点是:他们不了解英汉语言在表达方式上的差异,经常将汉语使用习惯带入相应的跨文化交际情景中,形成我们常说的中式英语。他们习惯于把中国人的思维方式移植到英语表达中或把中国文化和西方文化等同起来,忽略文化的差异性。他们对一些西方人耳熟能详的习语、典故等了解不够,因而无法完全从根源领会某些英文表达的意思。同时学生对我们自己国家的文化常识了解不够深入,无法用英语向外国友人流利地介绍中国的文化。
  三、在大学英语教学中培养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的策略和方法
  学习英语不仅要掌握它的语音、词汇和习惯用语,还包括了解操这种语言民族的价值观念、交际习惯、行为方式等。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它所涉及的范围既具体又广泛。语言教学与文化教学是提高学习者跨交际能力的左右手,缺一不可,文化教学是跨文化交际能力培养的重要手段和途径。为了切实提高学生的跨文化交际意识,培养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在具体实施中应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1.加强文化差异及多元文化的对比教育
  全球化使得越来越多的不同类型的文化交流在不同的国家和地区进行。多元文化之间的碰撞、交流、融合是不可避免的。跨文化交际是来自不同文化背景的人之间的交流,如果不了解母语(目的语)文化,或是对母语(目的语)文化知识一知半解,双方就会出现交际障碍。只有熟谙本民族文化,并深入了解目的语文化,才能消除文化偏见,打破文化壁垒,克服文化定型的消极影响,自觉地避免因文化差异引起的文化冲突,为有效交际奠定坚实的基础。具备较强跨文化交际能力的教师是进行有效的跨文化交际教学的关键。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向学生积极介绍外国文化,既要向他们介绍蕴含在词汇、习语、谚语、行为动作里面各种各样的文化背景知识和社会规约,又要培养他们看待问题、解决问题的多元化视角和有效的交际技能。
  2.教学中注重介绍词语的文化内涵
  词语是文化信息的重要载体,是社会文化生活的工具。词汇的意义分为概念意义和文化意义。概念意义指词汇的语言意义;文化意义则指词汇的感情色彩、风格意义和比喻意义等。文化意义是指某一文化群体对一客体本身所做的主观评价,同一客体在不同文化的人中产生的联想意义不同。词语在文化上的差异是学好外语的一大障碍,因此在词汇教学中要注意词语的文化意义在目标语和母语之间的对比。
  3.教学中介绍英语的交际习惯和行为方式
  文化制约着人们的一切行为,包括人们的语言行为。不同文化背景的人有不同的思维、行为方式和语言习惯,在教学中要注意让学生增强对英语与母语在行为方式和交际习惯差异上的敏感度,提高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例如,在日常交往中英美人喜欢谈论天气,但年龄、工资、婚姻状况、宗教信仰等作为禁忌的话题;接受礼物时,中国人习惯推辞几次才接受,当着客人的面打开礼物被认为是不礼貌的,而英美人则习惯当场把礼物拆开,并且要赞美几句。
  4.安排学生进行角色扮演
  让学生扮演在跨文化交际中容易引起误解,甚至冲突的事件所涉及的人物,教师要引导学生利用学过的跨文化知识、技巧和策略完成特定情景下的跨文化任务,进而揭示引起误解和冲突的原因。
  5.教学中比较价值观念和思维方式
  在跨文化交流中,由于交际者双方都有各自的价值观念和思维方式,因此经常出现矛盾和冲突,导致跨文化交际难以顺利进行。在教学中,要使学生了解英汉两种语言在价值观念和思维方式等方面的异同,使学生在交际中做出正确的预测,完成有效的跨文化交际。例如中国人和英美人在赠送礼物方面观念不同,中国人尽量选择贵重的礼物,以表示对对方的重视,而英美人则更看重礼物的针对性,即礼物是否为对方所喜欢。
  6.定期举办文化讲座
  讲座作为传授知识的一种有效手段,对于文化教学来说是必不可少的。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需要学生了解和掌握相关文化知识,如文化的本质特点和功能、文化包含的内容和范畴、不同文化的价值观念和习俗规范等,都可以通过讲座的形式传授给学生,不同文化主题构成一系列的文化知识讲座,有利于学生进行系统文化知识的学习。
  结语
  大学英语教学的根本目的是实现跨文化交际,让学生与不同文化背景的人们进行有效的跨文化交流。要培养学生的文化意识和跨文化交际能力,首先教师必须改变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更新教学理念,具备较强的专业知识,否则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的提高就无从谈起。高等学校外语教育担负着认识世界、服务社会的历史使命,外语教师的素质和自身跨文化交际能力对完成上述使命起着决定性作用。
  参考文献:
  [1]邓炎昌,刘润清.语言与文化[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1997.
  [2]束定芳,庄智象.现代外语教学:理论、实践与方法[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8.
  [3]王振亚.以跨文化交往为目的的外语教学北京[M].北京:北京语言大学出版社,2005.
其他文献
摘 要: 本文回顾国内外思辨能力的研究成果,指出中国教育中思辨的缺失及在大学外语教学中培养思辨能力的原因,同时探究大学外语教学思辨能力的培养模式:教师自觉生成思辨意识;鼓励学生大胆提问;知识学习和语言学习相结合等。  关键词: 大学外语教学 思辨能力 培养模式  1.引言  人类天生就会思考。思辨能力不仅是一个有目的的,自我调控的,系统的思维能力,而且是一个基本的调查工具。《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
摘 要: 民族高校大学英语课堂口头报告活动中实施同伴评估使学生和教师共同参与评估活动,营造自由活跃的交流氛围,把口语教学提升到高层次。作者通过对13名学生的访谈展开了个案研究,旨在了解学生对同伴评估的看法、实效、存在的问题及评分标准的公平性。结果表明,大部分学生认为其利大于弊,有助于提高口语表达能力及生生、师生之间的交流和合作。而学生对部分参与者的态度及评分结果的公正性表示不满。至于评分标准,大部
摘 要: 教师可借助多媒体教学设备的优势,将枯燥的数学知识变得有趣味,以此吸引和刺激学生,为他们创造新的兴奋点。信息技术优势之一是将抽象的数学知识变得直观具体,让小学生从形象思维着手,充分掌握学习方法和技巧,让他们的思维逐步上升至理性思维。  关键词: 小学数学 学科融合 趣味教学  信息技术可为小学数学课程提供更好的教学环境,是对传统教学模式的改进,让课堂充满无限活力和生机,提高教学效率,调动学
摘 要: 词汇教学是大学英语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从某种程度上讲,词汇教学是大学英语教学成败的关键。文章分析了大学英语词汇教学不尽如人意的现状,进一步提出了如何在大学英语中进行有效的词汇教学。  关键词: 大学英语 词汇教学 存在问题 强化对策  语言是我们交流的媒介与工具。任何语言都由语音、语法、词汇三大基本要素构成。语言中的词汇是其媒介中的介质,词汇在语言系统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著名语言学家里
我已经从事教育工作25年了,在这25年教学生涯中,我采用各种方式和手段,用最少的时间、最小的精力投入,取得尽可能好的教学效果,实现特定教学目标,满足社会和个人教育价值需求而组织实施活动。《数学课程标准》在教学建议中指出:“要创设与学生生活环境、知识背景相关的,又是学生感兴趣的学习情境,让学生在观察、操作、猜测、交流、反思等活动中逐渐体会数学知识的产生、形成与发展的过程,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感受数学
期刊
摘 要: 随着思辨能力逐渐成为国内外教育教学改革的重要理念,大学英语教学中学生思辨能力的缺失问题日渐突出,并严重影响学生的职业发展。基于输出驱动假设的英语思辨能力培养模式,将写、说、译能力设定为语言教学的终极目标,能够兼顾学生语言能力的提升和情感态度,以及认知技能层面思辨能力的培养。  关键词: 思辨能力 输出驱动假设 说、写、译能力  1.引言  近年来,思辨能力培养已逐渐成为国内外教育和教学改
摘 要: 国家对高职英语教学越来越重视,然而高职毕业生的英语水平尚不能适应国家经济发展的需求。本文通过探讨“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模式的重要性,分析当下高职英语教学中存在的一些弊端,并针对性地提出相应的策略,以建构“以学生为中心”的高职英语教学模式,旨在培养掌握外语的优秀高职人才,为国家储备栋梁,让高职毕业生在未来职场竞争当中更有崭露头角的能力。  关键词: 高职英语 教学模式 以学生为中心  一、
摘 要: 阅读是提高学生语言综合运用能力的重要途径,学生通过阅读获得更多的课外信息,丰富在课堂上所学的基础知识。传统的高中英语教学一味注重对学生知识的培养和积累,使得教师在英语阅读教学中侧重于词汇和语法的讲解,忽视了对阅读材料的语篇分析。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充分运用语篇分析理论,有效地提高高中生的英语阅读能力。作者就语篇分析在实际教学中的应用进行了分析和研究。  关键词: 语篇分析 高中英语
摘 要: 高三学年通常为英语总复习阶段,是帮助学生进行最后的冲刺做准备的。因此,分析学生的写作现状并进行分析,有助于优化写作教学环节,切实提升学生的写作水平。  关键词: 高三 英语写作 调查分析  一、高三英语写作现状调查  笔者对所任教的高三(1)班和(2)进行了问卷调查。从新课标对英语写作教学的基本要求及高三英语教学实际两个角度出发,将问卷设计分为四个维度:1.学生对于写作认识和态度;2.影
摘 要: 跨文化护理的实质是文化关怀。文化的交际作用使大专涉外护理专业的学生,在掌握西方护理文化的同时,实现医护英语的高效学习。学习西方护理文化的主要途径是阅读和专业词汇的学习,因此阅读教材的选取要体现文化内涵,并且加强词源等词汇知识的积累。  关键词: 跨文化护理 护理文化 医护英语  1.文化的概念及文化的交际作用。  “文化”一词在中国自古以来就涵盖“文明”、“文治”和“教化”的含义。在西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