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想让你更懂我

来源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atmaster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关键词〕人际沟通;非暴力沟通;高中生;活动设计
  〔中图分类号〕G44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2684(2021)06-0035-04
  【活动背景】
  高中生自我意识进一步增强,渴望得到他人的尊重和理解。他们有较高的人际交往热情,但是缺乏与人沟通的技巧,在表达过程中容易更多关注自己的想法,忽略他人的感受,因而常常造成误会,影响人际关系。本课旨在引导高中生在人际沟通中学会倾听他人,恰当地表达自己,掌握沟通技巧。
  【理论依据】
  信息表达的四维度理论,是由德国心理学家弗里德曼·舒尔茨·冯·图恩提出的,他认为每个人表达的信息中都会有四个维度,分别是事实维度、诉求维度、自我暴露维度、关系维度。事实维度即“我表达的事实是什么”,诉求维度即“我希望你做些什么”,自我暴露维度即“我的状态、感受、情绪等是怎么样的”,关系维度即“我们之间的关系是怎么样的”。在沟通的过程中要先学会倾听,听到对方信息中的四层含义,才能正确理解对方,恰当回应。
  非暴力沟通模型,是由美国的马歇尔·卢森堡博士提出的,他认为人们在表达自己的想法时,应注意避免不假思索的指责、嘲讽、说教或评价等语言暴力。非暴力沟通的模型包含四个要素——观察、感受、需要、请求。合理沟通的四步驟为:清晰表达自己观察到的事实,不轻易评判;表达自己的感受;说明自己的哪些需要导致了这些感受的产生;明确提出期望对方采取哪些行动满足我们的期待。
  上述两个理论分别侧重于沟通中的倾听和表达,两位专家的理论有类似的四个要素,都强调沟通中注意倾听和表达事实、感受、诉求,以及内心对对方的需要。
  【活动目标】
  1.知道恰当表达自己的重要性。了解沟通中信息的四个维度。
  2.通过案例分析和角色体验,提高倾听他人和表达自己的能力。
  3.在日常人际沟通中保持同感他人和自我觉察的意识。
  【活动准备】
  1.分组,每组6~8人。
  2.白纸一人两张。
  3.课前准备角色扮演。
  4. PPT制作。
  【活动过程】
  一、导入:活动“我说你撕”
  1.活动规则:听老师指令行动,全程不许提问交流。请每人拿出白纸,闭上眼睛,把纸对折,再对折。将右上角撕下来,转180度,把左上角撕下来。现在,请大家睁开眼,比较自己手中的图形和他人的图形。
  再来一遍,同学们可以提问,不可以讨论,也不可以彼此参考。两次比较,有什么不同?说说这个过程中你的感受和此刻你的想法。
  2.教师总结
  师:第一次,我表达得清楚吗?你们对我的表达有疑惑吗?
  生:不清楚,有疑惑。
  师:第二次效果好很多。什么原因?
  生:老师在细节方面表达得更清楚了。大家可以提问了。
  师:刚刚老师总结经验,尽可能准确地重新描述了。大家也提出疑问,帮助老师将细节描述得更准确。在这样表达与倾听的活动过程中,我们之间的信息沟通更为准确,误解逐渐减少。这节课大家一起探究一个话题,如何从倾听和表达两方面帮助自己恰当地表达,让对方更懂你。
  设计意图:通过“我说你撕”导入活动,让学生迅速将注意力集中到课堂上来,并引入主题“恰当表达自己”。在两次现场实验当中,学生可以感受到模糊笼统的表达容易引起误会,恰当地表达需要使用清晰准确的语言。同时,当对方表达不恰当时,我们要积极反馈澄清,帮助打开双向沟通的大门,促使双方信息达成一致。
  二、视频赏析
  1.欣赏小视频《车怎么打不着了》。
  视频对话:
  女:喂?车怎么打不着了呀?
  男:可能是电瓶没电了,你试一下大灯能不能打开。
  女:昨天还很正常啊,怎么今天就出毛病呢?
  男:这种情况很正常。你先试一下大灯能不能打开,先排除电瓶的问题。
  女:我一会儿还要去跟人家吃饭,没车怎么去呀!
  男:你先看一下大灯能不能打开,好吧?
  女:之前我开我爸的车就好好的,早知道就开他的车了!
  男:你先把钥匙拧到……
  女:但是八点半到不了我就完了。哎呀,好烦啊!
  男:先试试大灯能不能打。
  女:你是不是生气了?
  男:没有啊,我生什么气?
  女:你明明就是生气了。我问你这么点小事情,你就不耐烦。
  男:我没生气,真的。
  女:那你为什么这么不耐烦!
  男:我没有……不是,咱们还是先说车吧!你不是着急出门吗?
  女:我跟你说生气的事,你跟我说车?
  男:是啊,我是在说车啊!
  女:真行!你们男人从来不好好听人说话!
  男:好了好了,对不起是我错了!那你现在能打开大灯了吗?
  女:不!你没错!错的是我!我就不该给你打电话。
  2.请学生说说视频中双方表达的问题出在哪里。
  生1:这个女生太“作”了。
  生2:这个男生只关注解决问题。
  3.思考三个问题。
  (1)女生想要表达哪些意思?
  (2)她可以怎样更恰当地表达自己?
  (3)如果遇到了这样的一时被着急、烦躁、不安包裹了的女生,男生可以怎样恰当表达呢?
  思考过后,小组讨论,再请小组代表分享。
  (1)女生想要表达哪些意思?
  生1:这个女生是希望男生直接来帮他。
  师:这个女生表达了他希望男生怎么做吗?她内心需要什么吗?   生1:没有明确表达。我猜她更需要关心和理解。
  生2:这个女生急着出门,来不及了,很着急。
  师:除了着急,你还能感觉到她什么情绪吗?
  生2:她很烦躁,越来越生气。
  生3:这个女生是想表达自己的情绪,是希望男生能听懂。她不一定看中解决问题。
  师:好的,刚刚大家读出了这个女生想要表达的好多意思。老师来梳理一下。该女生所表达的内容可以归纳为四个维度:事实、情绪、需要、诉求。事实:是客观发生的事情,也就是急着出门时,车突然打不着了。诉求:就是希望对方怎么做,这个女生没有明确地表达出来。需要:就是内心对对方的需求,同学们提到可能更需要对方理解、关心、安慰。情绪:就是内心的感受,这里我们读出了很多情绪。老师再带领大家把该女生要表达的情绪梳理一下,我们来回顾一下她每句话表达了什么情绪,帮助女生来觉察自身情绪。
  昨天还很正常啊,怎么今天就出毛病呢?(否认)
  我一会儿还要去跟人家吃饭,没车怎么去呀!(着急)
  之前我开我爸的车就好好的,早知道就开他的车了!(后悔)
  但是八点半到不了我就完了。哎呀,好烦啊!(烦躁)
  你明明就是生气了。我问你这么点小事情,你就不耐烦。(抱怨)
  我跟你说生气的事,你跟我说车?(被误解)
  真行!你们男人从来不好好听人说话!(指责)
  不!你没错!错的是我!我就不该给你打电话。(后悔)
  大家有没有注意到,在这位女生表达的时候多是以第二人称“你”开头,抱怨、指责的味道比较厉害,要是换成第一人称“我”,这种表达方式会不会更直接、更恰当呢?
  (2)她可以怎样更恰当地表达自己?
  生:她应該先冷静一下,觉察自己的情绪。然后,可以直接说清楚她希望男生怎么帮她,把自己的需要说给对方听。
  师:要学会自我觉察,知道“我”的感受(着急烦躁)、 “我”的诉求、“我”的需要等,然后明确表达,不要等待对方猜测,以免引起误解。可以参考这样的句式:当(我观察到的事实)……的时候,我感到(感受) ……,因为我需要……,我希望……(你这么做)。例如,当我急着出门、车又突然打不着的时候,我感到很着急、烦躁,我需要你的关心、安慰,我希望你可以听我说,可以来帮我看看。
  (3)如果遇到这样的一时被着急、烦躁、不安包裹的女生,男生可以怎样恰当表达自己呢?
  生:先安抚情绪,再提解决方案。我知道你这会儿感到……,你放心,有我在,我现在去帮你,怎么样?
  师:这个男生应该更加懂得倾听,理解女生的感受,进一步澄清女生的诉求。倾听,不只是听内容,听话要听音、听调,听到女生这时候的情绪,然后再回应对方,我们可以说“我猜你感觉……我理解你的感受……或者我也有过你这样的感受,你是想要我这么做?”。
  总结:人际交往的本质不仅是信息交流,情绪互动同样重要。失败的表达,源于负面情绪的宣泄。成功的表达,源于正向情绪的保持或激发。没有人愿意像这个女生一样被忽视、被误解,也没有人愿意像这个男生一样被指责、抱怨。
  设计意图:本环节用一段幽默夸张的短视频引发学生的兴趣和思考。帮助学生体会到不恰当的表达常常是情绪化的。恰当地表达首先要觉察自己的情绪,聚焦自己的诉求,尝试以“我”开头表达出来。在面对对方不恰当的表达时,我们也应更注重倾听,理解他背后的情绪和需求,澄清对方的诉求。老师提出的问题,先请每个同学自己思考,再通过小组讨论,思维碰撞,最后通过全班分享,共同探讨,得出积极倾听和恰当表达的思路。
  三、实战演练:案例“爸爸的定论”
  1.案例呈现:期中考试之后,小周把语文试卷带回家给爸爸签字。看着70分的卷子,爸爸很生气地说:“你看看,都上高中了还写这么多错别字。整天不知道在想些什么,也不好好学习,看你这样,就知道以后没什么出息。你有没有脑子?”
  2.学生情境再现:请两位学生表演上述案例,注意语气、表情、动作等。
  师:请表演的同学分享感受。
  生1:小周爸爸可能有愤怒、无奈、恨铁不成钢等情绪。
  生2:小周愤怒、想怼回去或者想逃离。
  3.小组讨论,代表分享,情景再现。
  (1)小周爸爸的真实想法是什么?他怎么表达更恰当?
  生:小周爸爸是希望小周学习态度更端正,不要犯低级错误。他可以调整好情绪再跟孩子说,少指责,多说希望。
  (2)小周爸爸我们一时半会儿没有办法改变他了,如果你是小周,遇到爸爸这般简单粗暴地表达自己对孩子的关心,可以怎样恰当地表达自己?
  生1:当时可能不能说什么,说什么都是火上浇油。要等爸爸冷静下来,再表达自己的意思。可以说,“爸爸,我知道您刚刚很生气、也很担忧,看到这些错别字,您会觉得我的学习态度有问题,我能够理解。当我把试卷交给您,您那么说我的时候,我很委屈,也很生气,我本来看到这个成绩也很难受,我希望您能够听我说这次考试的情况,跟我一起分析,我希望您可以给我点鼓励,我很需要您的支持”。
  生2:如果小周在爸爸说“好”之后,不给回应也不行,爸爸就会有一种“一拳打在棉花上”的感觉。首先要承认自己的错误,毕竟试卷上有很多错别字是事实。然后表示对爸爸的担忧和期望的理解。最后,表达希望爸爸说话的时候多鼓励,少指责,等等。
  (3)情境再现:距离小周父子间充满火药味的对话已经过去了一个小时,两个人都冷静下来了,现在小周想主动跟爸爸表达自己的想法,请同学来表演一下小周应怎样恰当地表达,爸爸又会有什么反应。
  设计意图:实战演练环节呈现的是一个学生身边常常发生的亲子对话情境,容易引发学生共鸣。请两位学生事先准备好角色扮演,通过语言、身体姿势、表情等方式的表现,让学生感受到不恰当表达给人带来的压力和伤害。通过对父亲表达内容的分析,引发学生对父亲表达内容背后需要的理解,进一步学会倾听。重点引导学生思考,当面临父亲的不恰当表达时,我们可以怎样恰当地回应,并通过情境再现,把恰当的回应方式现场呈现出来,示范如何恰当表达自己。
  四、课堂总结
  师:请同学们分享本节课的学习收获。
  生1:要注意倾听,先对对方的情绪和想法表示理解,然后再表达自己。
  生2:表达自己的时候少评价对方,用表达“我”的感受来代替发泄情绪,聚焦我的诉求,而不要埋怨对方。这样的方式让我们沟通更加顺畅。
  结束语:同学们,希望大家在今后与他人的沟通交流中,学会恰当表达自己。记住,细细倾听,听懂对方的感受和诉求再回应,好好说话,理清自己的情绪和需要再表达。
  【活动反思】
  本节课把信息沟通的四维度理论和非暴力沟通理论的四要素对应起来,指导学生在恰当表达自己的过程中,注意沟通的两个面——倾听和表达,同时理解恰当地倾听和表达可以从四个维度来着手,形成同感他人、自我觉察的意识,从而掌握恰当表达自己的方法。
  在短视频《车怎么打不着了》的使用上,老师们意见不一。有老师担心视频男女主人公的对话离高中生生活太远。但是,在学生听课和心理老师评课的过程中,大家普遍反映视频对话比较典型有趣,是素材中的一个亮点。
  在实战演练“爸爸的定论”这个环节,设计的是请两位学生现场呈现父子间的对话。是否能引发学生们的体验,取决于两位学生的表演和体悟。在看到《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杂志2020年第36期中彭慧玲老师用戏剧教学法化解沟通中的冲突时,我受到了启发,打算尝试在实战环节中让所有学生两人一组,全体参与到情境表演当中来,通过“确定角色—定格—表演—定格—思路追溯”的流程,让学生既能获得体验,又能静心思考。
  (作者单位:江苏省海安市立发中学,南通,226600)
  编辑/刘 芳 终校/刘永胜
其他文献
自小就怜惜妈的单薄和劳苦。一个城市里俊俏的女子随了心爱的男人,义无反顾地来到窘困无助的农家,用孱弱的双肩撑起一个一度消失的家,撑起我们姊妹四人成长的天。  常随了妈去田间劳作,乖乖静静地在埂上、道上摘花、抚草、追蝶,也把欢喜说与妈听,妈有时会停下手里的活,支起疲惫的腰身,拢一拢被野风吹乱的发丝,笑眯眯地看着我。妈在幼小的我的眼里似风中仙子,似老人们说与我们听的民间故事中的田螺姑娘。  邻居美凤婶婶
〔关键词〕自杀未遂;高三;心理咨询  一、个案由来  2014年3月5日上午八点,我打开手机QQ,发现一条“陌生人”的留言:“张老师,你好!我是一名高三的学生,我有一位女同学有轻生的念头,而且已经尝试喝过洁厕灵,但由于不好喝放弃了……她说有这种念头已经很久了……在高三这段敏感又脆弱的时期,我要怎样帮助她?”留言时间是周二晚上23点15分。  看到这条短信,我当即给她回复:“明天带她来心语阁找心理老
在今日的公共话语体系中, “告别酷刑 ”俨然已成毋庸置疑的 “政治正确 ”。无论基于合法程序抑或非法形式,对身体的直接侵犯皆易被视作亵渎人性与戕害人权。然而时至今日,在超过一半的国家实践中,酷刑仍被制度性地使用,显然,仅靠我们惯以为常的 “文明 ”与否的话语,这一 “告别 ”恐将难以实现。基于类似的历史敏感,卜正民、巩涛与格力高利 ·布鲁等人合著的《杀千刀》(下称 “卜著 ”)一书,通过对帝制中国
崀山,如一幅点缀在湘西南新宁境内的天然画卷。在这里,你可以感受山的神妙、水的旋韵、林的气息。  相传当年舜帝南巡路过新宁,见这方山水美丽,便脱口而出:“山之良者,崀山!崀山!”崀山因此而得名。  北宋大学者周敦颐曾游历新宁崀山,在扶夷江畔犁头湾石壁上题写了“万古堤防”四个大字;明代山水诗人陈永煪钟爱崀山,留下“夫夷胜景天成就,摄杖归来入梦频”的诗句;当代诗坛泰斗艾青流连于崀山的奇山秀水,欣然题咏了
〔关键词〕心理教师;专业成长;队伍建设  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有两大任务,其一是提高全体学生的心理综合素质,培养学生健全的人格和良好的心理品质,称为发展性心理辅导;其二是对有心理困扰或心理问题的个别学生,进行科学有效的心理辅导,称为矫治性心理辅导,方式是进行个别辅导或小组辅导,及时给予必要的危机干预,提高其心理健康水平。发展性心理辅导,主要通过讲座、心理课、拓展活动等途径来开展;个别辅导,则必须由
〔关键词〕教师队伍建设;心理健康教育;专门教育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提出要坚持德育为先,创新德育形式,丰富德育内容,不断提高德育工作的吸引力和感染力,增强德育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指导纲要(2012年修订)》特别指出,要加快制度建设和师资队伍建设,建立起稳定的心理健康专业教师队伍,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和可持续发展。  为深入贯彻国家教育事
西甲最后一轮,西班牙人击败皇家社会,闯入欧联杯资格赛。西班牙人冬歇期时仅超过降级区3分,当时打欧战的概率是0.3%。但神迹就在三个月之后降临。此前没有任何中国球员在欧洲五大联赛以轮换球员的身份打进欧战,武磊做到了。武磊大半赛季贡献了3粒进球与1次造点,数据外的价值是无数次冲刺以及在边路积极的回防。西班牙人冬季只签了两人,锋线的武磊提供速度,后场的纳尔多提供硬度。两位新援把球队骨架立了起来,激活了若
先大连后哈尔滨,毅腾队用了12年时间从乙级冲到甲级,河南建业隐忍了13年才打到中超。相形之下,北京理工大学队的业余学生球员靠着200万的微弱经费成功冲甲成功,算得上是个奇迹。  这种反差背后,我们想知道的是,北京理工“体教结合”的培养模式是否对处在萧瑟中的中国足球具有借鉴意义?北京理工的“星星之火”能成燎原之势吗?    金志扬:我在北理工是    “甩手教练”  “秀才遇见兵,不赢说不清”,北京
与孟菲斯灰熊的比赛中,洛杉矶湖人遭遇了一次“灾难”:湖人赢球了。在108比103战胜灰熊之前,湖人队近况不错,他们刚刚经历四连败,表现一直非常糟糕,完全有可能输掉本赛季常规赛剩余场次的所有比赛。然而,与灰熊一战后,湖人队在NBA选秀中获得前三位选秀权的概率大幅下降,降低到了50%以下。这可事关重大,因为如果湖人队最终获得第四或者更靠后的签位,那么费城76人就将获得一个前三选秀权,在这种情况下,经历
〔摘要〕小学时期是少年儿童心理发展的一个重要时期,小学阶段良好的人际交往环境和人际关系能使孩子们心情舒畅、身心愉悦,培养乐观豁达的品格,在当前乃至今后的生活中都能积极主动地适应环境,应对各种问题。沙盘游戏是瑞士心理学家多拉·卡尔夫于20世纪50年代在荣格分析心理学的基础上创建而成的一种“非言语性疗法”。本文借助一个小学生的沙盘游戏案例,探索了沙盘游戏对减少学生攻击性行为的有效性。  〔关键词〕沙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