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网络电视台是以电视台为依托,以互联网为传播途径的新型媒体。依托电视台的节目内容和数据资源库的资源,借助网页客户端和窗口的平台,运用专业的制作团队进行运营。随着网络电视台的发展,出现了很多技术层面的问题,通过对现在网络电视台的技术研究、分析,从而,找到适合网络电视台发展的相应技术。
【关键词】网络电视台;技术;策略
电信网、广播电视网和互联网三者的融合,并且相互渗透、兼容,渐渐的整合,发展,形成了网络电视台,网络电视台的发展,和其先进的技术水平是分不开的,然而,随着网络电视台的发展,很多问题摆在了面前。其中,技术水平的提高作为核心的问题急需解决。本文就关于网络电视台的技术水平及革新进行分析。
一、网络电视台的基本概述
网络电视台作为新兴的网络传播媒体,具有及时性、数字化、多终端、互动性、广覆盖等特点。这主要和网络电视台的构成有着直接的关系。网络电视台是对电信网、广播电视网和互联网的有机结合,相互选择所形成的。集广播、电视等内容于一身,通过互联网为传播渠道,以网络窗口和客户端为平台,拥有庞大的资源数据库,经过专业的团队运营,主要靠广告收入和电子商务、点播收费等盈利。
网络电视台不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只要有网络,可以随时随地的观看,网络电视台是建立在省电视台的基础上的,将电视内容整理、结合,然后,以专栏的形式播放。主要根据不同的内容分为不同的版块,像电视剧频道、新闻频道、体育频道、娱乐频道等[1]。不同的地区,还可以根据自己的实际,设立属于自己特色的节目内容,可以吸引不同的观众,提高收视率。网络电视台是对传统电视台的拓展,是一种符合现代潮流的成功发展模式。
二、网络电视台的现有技术水平分析
网络电视台是一个综合平台,这个平台要想有效、准确、及时的展现出来,必须依托强大的技术保障。网络电视台的技术系统包括七部分,分别为:
1.信息收录技术。网络电视台要对各种资源进行整合与收录。信息的收录主要包括视频、音频的收录和综合内容的收录。在对视频、音频的收录中,主要包括对视频、音频信号的接收,然后进一步的整理与储存。而在整个的技术系统中,收录技术是第一个环节,为以后的技术做了个铺垫,通过对整个资料来源的接收,来整合需要发布的信息资源。在这个过程中,需要有一套详细的接收的方案技术[2]。
2.信息的发布技术系统。信息发布主要是把收录的视频和音频经过处理之后,也就是生产管理系统的完成,再接着生成颗粒化的成品视频。这样就可以发布在合适的页面之上。根据事先安排好的节目单,进行节目的安排、管理。
3.版权的管理技术系统。这主要是对网络电视台的数字版权的管理,数字版权的管理主要通过平台的实施,来进行安全的数字产品的分析,在版权管理信息系统中,主要采取密码学的核心技术。
4.互动信息的技术系统。所谓互动信息系统,就是我们经常接触的讨论工具。包括微博、博客、论坛等能够相互交谈,互动的信息系统的形成需要建立在第三方的成熟系统之上,这样开发难度就会降低,灵活性也会相应的提高。
5.非视频音频业务的管理。在网络电视中,除了视频、音频,还会出现游戏、在线买卖等第三方业务的开展,该形式的业务,相对来说,比较灵活,可以通过第三方的管理系统来进行接洽。
6.内容管理和生产信息系统。生产系统主要是对网络电视台的内部业务资源的管理,然后整合集成制作的[3]。主要目的是为了丰富媒体的表现形式,从而,对网络电视台的资源达到共享以及系统的整合。
7.播出和控制信息的系统。这是网络电视台的最后一个技术系统,主要是负责对各个资源的上线、下线进行服务的。并且拥有对已经上线播出的信息及时下线的权利。播出控制系统是网络电视台最后面向观众的最后一个环节。
凭借先进的技术保障,网络电视台才能做到统一的管理资源、统一的管理视频的发布等。随着网络电视台的发展,现有的很多技术功能,已经不能跟上时代的潮流。急需改进和创新。
三、网络电视台的关键技术策略
1.新媒体的发展会带动新技术的出现,新技术的出现又会推进新媒体的进步。网络电视台的关键技术CDN与P2P的结合,网络电视台的运行需要服务器的处理具有很高的要求,CDN和P2P的结合,可以有效的解决高访问量给服务器造成的负担。
CDN就是内容分发网络,也叫做内容的传输网络,CDN是应用层部署的网络架构,建立在现有IP网络基础上的增值网络。其核心就是利用智能化的策略技术水平,把需要解决的内容和服务发送到网络的边缘,从而,用户能够以最迅捷的方式在就近的地方,或者服务质量好的地方得到服务。这里面包含的关键技术水平有:高速缓存技术,内容的分发、储存、管理、路由,负载的均衡技术。
P2P是一种对等的连接模式,打破了传统的模式,P2P技术能够在不同的PC之间,并且不需要中间设备的过度连接,可以直接交换数据和服务。在对等的网络中,每个节点的地位相同,具有客户端和服务器的双重的属性,也就是说能够同时作为服务器的使用者或者提供者。P2P的内容传递方式有别于CDN技术,P2P是利用用户的资源,通过完全对等的方式,来进行文件的传输,这和传统的服务器计算模型是不尽相同的。P2P可以不依赖服务器而快速的交换文件,它通过多点的传输机制,以及“非中心化”的设计[4]。在P2P的网络体系结构中可以有效地降低网络电视台的广播及转播的门槛,让更多的用户参与和提供自制的多媒体内容,能够在全球覆盖,得以共享和分发。更重要的是节约了运营商之间的流量对接,从而,一定程度上减少建设成本。
CDN和P2P也有着各自的缺点,但是他们的整合能够起到互补的作用,把CDN的可靠性及可管理性与P2P的扩展能力相结合,就可以构建可管理的,并且能承载电信级内容的网络视频的平台。具体来讲,就是讲CDN的管理机制和服务能力引入到P2P的网络之中,从而,形成以CDN为可靠的内容核心,以P2P为服务边缘的架构,这种方式的融合,可以保持CDN原有的成本不变的基础上有效地提升CDN的服务能力,还能有效地避免P2P的诸多弊端。
2.服务器的集群。所谓服务器集群就是相互独立的服务器以单一的系统模式管理。这样就能以单一的系统来提供可靠地服务。网络电视台的节目资源来源广,有来自台内部的,也有来自互联网平台的,这就造成了很多视频的格式各有不同,从而,网络电视不能做到统一的发布,然而,这就用到了服务器集群。一个服务器的集群包含了多台服务器,其中这些服务器拥有共享数据的存储空间。每个服务器可以通过内部的局域网相互通信,如果有一台服务器发生故障,其他服务器会自动接管坏掉的服务器所运用的程序。
3.微软“银光”技术。微软“银光”技术主要运用与网络电视台的前段业务的中心,主要特点如下:(1)能够在Web上提供丰富的用户体验。(2)实现快速的,更具有生产力的Web开发。(3)快速的部署安装[5]。
4.高效的Web2.0。Web2.0颠覆了传统的信息生产的模式,强调分众传播的对等信息的交换,也就是信息的接受者也是信息的创造者,改变了记者—编辑—发布的模式。在网络电视台中,用户也可以成为信息的发送者,不在仅仅是被动的接受信息了。
四、结束语
网路电视台随着技术水平的提高,开始逐步的走向成熟。CDN与P2P技术的完美结合,不仅保持了成本,还最大程度的提升了服务能力,在加上服务器的集群,微软“银光”技术和高校的Web2.0的问世,网络电视台建立了以网络视频为主的集电视、新闻、娱乐、体育、服务为一体的特色的综合媒体。从而,提供了丰富多彩的资讯和服务。
参考文献:
[1]于燕枝. 国家网络电视台和民营视频网站岂可相提并论——谈中国网络电视台发展之路[J]. 声屏世界. 2010(05).
[2]刘宏,王娟子,李晓娜. 网络电视台带给我们什么[J]. 青年记者. 2010(09).
[3]项仲平,刘静晨. 论网络电视对传统电视的冲击[J].当代传播. 2010(02).
[4]汪文斌.中国网络电视台的战略构想与实践[J].新闻战线. 2010(02).
[5]济生.中国网络电视台:抢占制高点[J]. 新闻战线. 2010(02).
【关键词】网络电视台;技术;策略
电信网、广播电视网和互联网三者的融合,并且相互渗透、兼容,渐渐的整合,发展,形成了网络电视台,网络电视台的发展,和其先进的技术水平是分不开的,然而,随着网络电视台的发展,很多问题摆在了面前。其中,技术水平的提高作为核心的问题急需解决。本文就关于网络电视台的技术水平及革新进行分析。
一、网络电视台的基本概述
网络电视台作为新兴的网络传播媒体,具有及时性、数字化、多终端、互动性、广覆盖等特点。这主要和网络电视台的构成有着直接的关系。网络电视台是对电信网、广播电视网和互联网的有机结合,相互选择所形成的。集广播、电视等内容于一身,通过互联网为传播渠道,以网络窗口和客户端为平台,拥有庞大的资源数据库,经过专业的团队运营,主要靠广告收入和电子商务、点播收费等盈利。
网络电视台不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只要有网络,可以随时随地的观看,网络电视台是建立在省电视台的基础上的,将电视内容整理、结合,然后,以专栏的形式播放。主要根据不同的内容分为不同的版块,像电视剧频道、新闻频道、体育频道、娱乐频道等[1]。不同的地区,还可以根据自己的实际,设立属于自己特色的节目内容,可以吸引不同的观众,提高收视率。网络电视台是对传统电视台的拓展,是一种符合现代潮流的成功发展模式。
二、网络电视台的现有技术水平分析
网络电视台是一个综合平台,这个平台要想有效、准确、及时的展现出来,必须依托强大的技术保障。网络电视台的技术系统包括七部分,分别为:
1.信息收录技术。网络电视台要对各种资源进行整合与收录。信息的收录主要包括视频、音频的收录和综合内容的收录。在对视频、音频的收录中,主要包括对视频、音频信号的接收,然后进一步的整理与储存。而在整个的技术系统中,收录技术是第一个环节,为以后的技术做了个铺垫,通过对整个资料来源的接收,来整合需要发布的信息资源。在这个过程中,需要有一套详细的接收的方案技术[2]。
2.信息的发布技术系统。信息发布主要是把收录的视频和音频经过处理之后,也就是生产管理系统的完成,再接着生成颗粒化的成品视频。这样就可以发布在合适的页面之上。根据事先安排好的节目单,进行节目的安排、管理。
3.版权的管理技术系统。这主要是对网络电视台的数字版权的管理,数字版权的管理主要通过平台的实施,来进行安全的数字产品的分析,在版权管理信息系统中,主要采取密码学的核心技术。
4.互动信息的技术系统。所谓互动信息系统,就是我们经常接触的讨论工具。包括微博、博客、论坛等能够相互交谈,互动的信息系统的形成需要建立在第三方的成熟系统之上,这样开发难度就会降低,灵活性也会相应的提高。
5.非视频音频业务的管理。在网络电视中,除了视频、音频,还会出现游戏、在线买卖等第三方业务的开展,该形式的业务,相对来说,比较灵活,可以通过第三方的管理系统来进行接洽。
6.内容管理和生产信息系统。生产系统主要是对网络电视台的内部业务资源的管理,然后整合集成制作的[3]。主要目的是为了丰富媒体的表现形式,从而,对网络电视台的资源达到共享以及系统的整合。
7.播出和控制信息的系统。这是网络电视台的最后一个技术系统,主要是负责对各个资源的上线、下线进行服务的。并且拥有对已经上线播出的信息及时下线的权利。播出控制系统是网络电视台最后面向观众的最后一个环节。
凭借先进的技术保障,网络电视台才能做到统一的管理资源、统一的管理视频的发布等。随着网络电视台的发展,现有的很多技术功能,已经不能跟上时代的潮流。急需改进和创新。
三、网络电视台的关键技术策略
1.新媒体的发展会带动新技术的出现,新技术的出现又会推进新媒体的进步。网络电视台的关键技术CDN与P2P的结合,网络电视台的运行需要服务器的处理具有很高的要求,CDN和P2P的结合,可以有效的解决高访问量给服务器造成的负担。
CDN就是内容分发网络,也叫做内容的传输网络,CDN是应用层部署的网络架构,建立在现有IP网络基础上的增值网络。其核心就是利用智能化的策略技术水平,把需要解决的内容和服务发送到网络的边缘,从而,用户能够以最迅捷的方式在就近的地方,或者服务质量好的地方得到服务。这里面包含的关键技术水平有:高速缓存技术,内容的分发、储存、管理、路由,负载的均衡技术。
P2P是一种对等的连接模式,打破了传统的模式,P2P技术能够在不同的PC之间,并且不需要中间设备的过度连接,可以直接交换数据和服务。在对等的网络中,每个节点的地位相同,具有客户端和服务器的双重的属性,也就是说能够同时作为服务器的使用者或者提供者。P2P的内容传递方式有别于CDN技术,P2P是利用用户的资源,通过完全对等的方式,来进行文件的传输,这和传统的服务器计算模型是不尽相同的。P2P可以不依赖服务器而快速的交换文件,它通过多点的传输机制,以及“非中心化”的设计[4]。在P2P的网络体系结构中可以有效地降低网络电视台的广播及转播的门槛,让更多的用户参与和提供自制的多媒体内容,能够在全球覆盖,得以共享和分发。更重要的是节约了运营商之间的流量对接,从而,一定程度上减少建设成本。
CDN和P2P也有着各自的缺点,但是他们的整合能够起到互补的作用,把CDN的可靠性及可管理性与P2P的扩展能力相结合,就可以构建可管理的,并且能承载电信级内容的网络视频的平台。具体来讲,就是讲CDN的管理机制和服务能力引入到P2P的网络之中,从而,形成以CDN为可靠的内容核心,以P2P为服务边缘的架构,这种方式的融合,可以保持CDN原有的成本不变的基础上有效地提升CDN的服务能力,还能有效地避免P2P的诸多弊端。
2.服务器的集群。所谓服务器集群就是相互独立的服务器以单一的系统模式管理。这样就能以单一的系统来提供可靠地服务。网络电视台的节目资源来源广,有来自台内部的,也有来自互联网平台的,这就造成了很多视频的格式各有不同,从而,网络电视不能做到统一的发布,然而,这就用到了服务器集群。一个服务器的集群包含了多台服务器,其中这些服务器拥有共享数据的存储空间。每个服务器可以通过内部的局域网相互通信,如果有一台服务器发生故障,其他服务器会自动接管坏掉的服务器所运用的程序。
3.微软“银光”技术。微软“银光”技术主要运用与网络电视台的前段业务的中心,主要特点如下:(1)能够在Web上提供丰富的用户体验。(2)实现快速的,更具有生产力的Web开发。(3)快速的部署安装[5]。
4.高效的Web2.0。Web2.0颠覆了传统的信息生产的模式,强调分众传播的对等信息的交换,也就是信息的接受者也是信息的创造者,改变了记者—编辑—发布的模式。在网络电视台中,用户也可以成为信息的发送者,不在仅仅是被动的接受信息了。
四、结束语
网路电视台随着技术水平的提高,开始逐步的走向成熟。CDN与P2P技术的完美结合,不仅保持了成本,还最大程度的提升了服务能力,在加上服务器的集群,微软“银光”技术和高校的Web2.0的问世,网络电视台建立了以网络视频为主的集电视、新闻、娱乐、体育、服务为一体的特色的综合媒体。从而,提供了丰富多彩的资讯和服务。
参考文献:
[1]于燕枝. 国家网络电视台和民营视频网站岂可相提并论——谈中国网络电视台发展之路[J]. 声屏世界. 2010(05).
[2]刘宏,王娟子,李晓娜. 网络电视台带给我们什么[J]. 青年记者. 2010(09).
[3]项仲平,刘静晨. 论网络电视对传统电视的冲击[J].当代传播. 2010(02).
[4]汪文斌.中国网络电视台的战略构想与实践[J].新闻战线. 2010(02).
[5]济生.中国网络电视台:抢占制高点[J]. 新闻战线. 201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