例谈阅读教学中的“伪疑"

来源 :中小学教学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t209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阅读教学中“质疑问难”环节的设置,不仅有利于培养学生“质疑问难”的能力,还能培养学生发现问题、探究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然而笔者发现,阅读教学中许多的“伪疑”,白白地浪费了教学时间,很大程度上导致了阅读教学的低效。
  
  一、课题导入—“无疑中寻疑”
  题目是一篇文章的眼睛,新授课导入从“疑题”开始,能调动学生读文的兴趣、学文的积极性。许多教师在进行课堂导入的时候,都善于抓住“文眼”,引导学生围绕课题自主质疑,自主释疑,展开教学。如一教师教学《我应该感到自豪才对》:
  师:(板书课题)看到课题,你头脑中产生了哪些疑问?
  生1:文中的“我”指的是谁?
  生2:小骆驼一开始就自豪吗?
  生3:小骆驼后来因为一件什么事感到自豪?
  师:大家的问题很有价值,下面,就让我们自由读一读课文,自己试着解决这些问题吧。
  乍一听,无可非议,细一琢磨,如果对课文不熟悉,生2、生3能提出课文里写到的事情吗?由此就不难想象,提出的问题的答案他们也一定知道。原来,学生课前已经按照老师的要求进行了充分预习,课文也已经读了好几遍,学生的“质疑”不过是迫于教师的“你头脑中产生了哪些疑问”而于“无疑中寻疑”。这样的“质疑”、“探究”,是对“自主学习”形式的追求,毫无教学意义可言。
  
  二、引导质疑—“有疑不释疑”
  
  教师先让学生根据文本自主提问,然后再让他们带着问题阅读文本,这样设计体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能激发学生自主探究的欲望。以下是一教师执教《天鹅的故事》教学片断:
  师(出示):一只个儿特别大的老天鹅腾空而起,可是它并没有飞走,而是利用下落的冲力,像石头似的让自己的胸脯和翅膀重重地扑打在冰面上……
  师:同学们,读完这段话,你们有什么疑问吗?
  生1:其他天鹅为什么没有想到这个办法呢?
  生2:老天鹅为什么不带领天鹅群飞走呢?老天鹅为什么要用自己的翅膀和胸脯去撞击冰面呢?
  (教师将学生2的问题写在黑板上)
  师:同学们真会提问题。是啊,老天鹅为什么不带领天鹅群飞走,而要用自己的翅膀和胸脯去撞击冰面呢?同学们带着这两个问题再读一读文本。
  在这一教学片段里,我们不难发现,在接下来的教学中,教师没有抓住生1提出的问题这一“生成资源”。显然,问题“其他天鹅为什么没有想到这个办法”并不,在教师的预设范围之内。学生的“疑”再多,最终教师要“释”的也只是心中预设好的那一个“疑”。这样的质疑过程,实际上是一种打着“自主、合作、探究”的旗帜,进行“穿新鞋走老路”的课堂教学。
  
  三、自主问答—“有疑实无疑”
  
  阅读教学如何引导学生去品读文本?应该说,合理创设学习情境是指导学生品读文本的重要途径。以下是一教师执教《高尔基和他的儿子》的教学片断:
  师(出示):高尔基的儿子只有10岁,还没有镢头那么高。来到爸爸身边以后,他顾不上休息,一直在忙着栽种各种各样的花草。假期很快过去了,他告别爸爸,跟妈妈回苏联去了。
  师:你们瞧,高尔基的儿子很爱他的父亲,他一到意大利就开始忙碌。你们有没有问题想问高尔基的儿子呢?
  生1:你为什么要忙碌着种花呢?
  生2:你累了为什么不休息一会儿呢?
  生3:你为什么要选择“种花”作为送给父亲的礼物呢?
  师:同学们问得真好!谁能代替高尔基的儿子回答这些问题呢?
  生1:因为我要用鲜花作为礼物送给父亲。
  生2:因为我非常爱父亲,所以我不想休息。
  上述教例中,教师为了让孩子们直观地认识“子爱父”,很好地设计了自主提问“儿子”的教学环节,但是在实际操作过程中,却因为有了教师先前的提示语一“高尔基的儿子很爱他的父亲”,限制了学生的思维,学生尽管“有疑”实则“无疑”,这一教学过程也就毫无价值。
  
  四、拓展课外—“有疑而伪疑”
  
  “立足文本,拓展课外”是拓展学生课外阅读和培养学生搜集与处理信息能力的好方法。如一教师教学《司马迁发愤写<史记>》片断:
  师:我们这堂课马上就要结束了,大家还想了解司马迁或《史记》的哪些内容呢?
  生1:《史记》中还有哪些有趣的故事呢?
  生2:司马迁这么出色,为什么汉武帝还要对他用酷刑呢?其他大臣为什么不劝阻呢?
  生3:司马迁发愤写《史记》时还发生了哪些事情呢?
  师:是啊,这么多有趣的问题等着我们去探究。老师相信,同学们一定会在图书馆里找到满意的答案!
  “链接”课外,是当前一种较为时髦的做法,它尊重了学生的选择,有利于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形成良好的个性。但在课堂教学特别是公开课上却被许多教师形式化了,授课教师课一上完便走了。至于学生课后释不释疑、释的质量如何他们却不会再去过问;课堂上学生的“有疑,,成了迎合教师的“伪疑”。这样,无助于学生阅读素养的真正提高,也无助于学生诚信品质的逐步养成。
  
  (责任编辑:符洁)
其他文献
新课标指出:“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语文教学应注重培养学生的自主意识和习惯。”在小学语文课堂上,在教师正确指导下,学生以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来学习语文,在与文本、与作者、与编者进行心灵的交流过程中,内化语文学科精髓,在主动学习的过程中加以感悟,获取知识,提高语文素养,这是语文学科教学的必由之路。下面,笔者将以教学环节为依托,进一步阐释语文课堂上学生的自主学习。  一、课前预习
绝大多数IT企业为我国企业的信息化做出了巨大贡献,大大促进了国民经济的信息化,带动了新型工业化的跨越式的发展,促进了流通业的现代化和社会、城市的信息化发展,功不可没。然而
沉积硼酸盐矿床在自然界分布相当广泛,主要见于南、北美和我国青藏高原的盐湖中、美国和土耳其某些第三纪沉积盆地中,以及欧洲某些古代海相盐矿床中.为了研究其形成问题,从70
注重通过创设情境、联系实际、动手实验、交流探讨等方式开展课堂教学,引领学生了解化石燃料的基本常识,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学生树立能源意识、环境意识和安全意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