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中国成立以来经济建设的几点反思

来源 :当代教学论坛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pconeon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新中国成立以来经济建设大致分为四个阶段,第一阶段是1949-1956年的过渡时期,第二阶段是1956-1966年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时期,第三阶段是1966-1976年的“文革”时期,第四阶段是1978-1999年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时期,其中以十一届三中全会为标志,经济建设取得历史性的飞跃。针对人教版的教材内容应该注意一些问题,认真的进行反思。
  [关键词]新中国;经济建设;反思
  人教版的第11课《经济建设的发展与曲折》时间跨度从1949到1976年的27年里,既有成功的发展,又有曲折的教训,而人教版的第12课《从计划经济到市场经济》中,以十一届三中全会为起点,相继进行经济体制改革和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本人认为这两节课应该以时间为序,分阶段讲述历史发展过程。
  1、1949-1956的过渡时期,这个阶段社会性质为新民主主义社会,同时也开始了向社会主义社会过渡,如1953-1956年的社会主义改造,结果由私有制变为公有制,建设社会主义经济体系,同时1953年开始了“一五”计划,初步奠定了社会主义公有化的基础。
  其中应该增加1952年国民经济恢复的具体措施,如平衡财政开始,稳定物价;恢复交通运输;农业上开展土地改革运动,工商业上没收官僚资本和外国资本,合理调整工商业。这一时期的成就除了东北的重工业外,还有武汉长江大桥,武汉国棉一厂,兰新铁路黄河大桥,鹰夏铁路,宝成铁路,通往西藏的三条公路。
  2、1956-1966的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时期,有成功的探索,1956年中共八大,正确分析了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和社会主要任务,但没有坚持下来,2年后就出现了所谓的“三面红旗”,总路线,大跃进,人民公社,这些严重违背了经济发展规律和超越了历史发展阶段。这段历史应该结合当时实际情况,形象的进行讲述,人民公社里农民的一切财产归公社所有,这是社会主义必须具备的特征,当时人们都认为社会主义就是好,吃饭不要钱,所以农民尽情的享受,没有后顾之忧,但是由于土地归集体所有,人们劳动生产积极性却不高,生产搞不上去,吃了一段时间就把几年的财富挥霍一空,最终导致了及其严重的后果,三年的困难时期到来,这就是“三分天灾,七分人祸”,“人祸”就是指“左倾”思想。
  通过1957-1965年我国社会主义建设主要经济指标示意图可以看出,1957-1965年我国的钢、煤、电、石油等重工业大幅度上升,但是1957-1960年粮食、棉花产量下降,直到1962后才逐渐恢复。这一时期的成就有大庆油田,浙江新安江水库,人民大会堂,原子弹试爆成功,人工合成牛胰岛素成功。
  3、1966-1976的文革时期,动乱从文化、政治领域扩展到经济领域,造成经济的巨大损失,特别是1966到1968年,工农业生产总值从1966年2534亿元下降到1968年的2015亿元,国家财政收入从1966年的558亿元下降到1968年的361亿元。但是1971年和1975年,周恩来和邓小平先后主持中央工作,这一定程度稳定了经济形势,状况有所好转。 这一时期的主要成就有建成了大港油田、胜利油田,南京长江大桥,第一批“红旗”轿车下线,建成成昆、湘黔、焦枝铁路。
  4、1978-1999年的社会主义现代建设新时期,是人教版的第12课《从计划经济到市场经济》的主要内容。针对教材内容,应该适当补充以下几个方面,巩固充实基础知识。
  (1)、关于十一届三中全会,在背景上应该增加“两个凡是”继续文革的“左”倾错误,从内容上增加一点,在组织上进行拨乱反正,形成了以邓小平为核心的第二代集体领导,从意义上“伟大的历史转折”这个角度回顾中共历史上八七会议、遵义会议、七届二中全会等历届的重要转折会议,1927年的八七会议纠正了右倾错误,开展了土地革命和武装反抗国民党的总方针,1935年的遵义会议纠正了军事上的“左”倾错误,是生死攸关的转折点,1949年的七届二中全会确立档的工作重心从农村转移到了城市。
  (2)、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特别是农村方面改革内容上在经营方式、管理体制上增加了购销体制和产业结构。购销体制方面从过去国家的统购统销变为农产品自由买卖,在产业结构上从单一农业变为大力发展乡镇企业。同时可以回顾新中国成立以来农村的历次变化,1949-1952年的土地改革,废除了封建地主经济,建立了农民土地所有制,促进农村经济的恢复与发展,1953-1956年对农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即农业合作化运动,使生产资料私有制变为社会主义公有制,1958年的农村人民公社化运动,极大地损害了农民的生产经济性,1978年农村以家庭联产承包为核心的改革,极大解放农村生产力,促进农业大发展,农村历史的变革。
  (3)、关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增加计划经济和市场经济的概念,计划经济在50年代以来长期推行,国家计划对资源配置起了基础性的作用,它容易造成政企不分,忽视市场、商品生产和价值规律,存在严重的平均主义分配,虽然曾经一度推进过经济发展,但是长期以来确压制了企业、职工生产积极性、创造性、自主性。而市场经济是指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基础作用,强调价值规律,不管市场经济还是计划经济,它们都只是一种经济模式,并不是区别“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的标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又几个特点,强调市场、宏观调控、以公有制为主题、实现共同富裕。
  1978年——1999年中国经济巨大成就,1978-2005年,国内生产总值、人均生产总值从3645亿元、381元增加到183084亿元、14040元,工业产品原油、天然气、放电量、钢产量都有巨大的增长,对外贸易从贸易进口、贸易出口、贸易总额急剧增长。
  1978-1999年经济建设成就巨大,超过中国历史上的任何时期。发电上,建成了大亚湾、秦山核电站,建成了二滩、乌江渡水、长江三峡、葛洲坝、黄河小浪底等水利工程,钢铁上,建成上海宝山钢铁总公司等;铁路上建成京九铁路,大秦铁路,南疆铁路等;化工上,建成扬子30万吨乙烯工程,北京燕山石化,大庆30万吨乙烯,仪征化纤股份有限公司等;煤炭上,建成韩城现代化大型煤矿,山西堡露天太安煤矿等;电信计算机上,建成银河系列的巨型计算机,北京国际电信局等。
  参考资料:普通高中历史地图册二,湖南省教育科学研究院等合编,星球地图出版社,2004年
其他文献
【摘要】观察能力是学生学习生物知识需要具备的重要能力之一。人们常把观察称为智力的门户。观察是发展学生记忆能力、想象能力和思维能力的基础。学生观察能力的强弱对学生其他智力的开发是十分重要的。  【关键词】生物教学;培养学生;观察能力  九年制义务教育《全日制初级中学生物教学大纲》明确指出:培养学生能力应与传授知识并举,也就是二者放在同等重要的位置,由应试教育转轨于素质教育,提高学生能力是其中的一个方
期刊
【摘要】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科学。开展好化学实验是学好化学的重要途径。化学实验是初中化学不可分割的组成部分,在教学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通过实验现象的观察、分析有助于形成化学概念,有助于理解和掌握化学反应原理,有助于培养学生的操作能力、观察能力和思维能力。它还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能帮助学生理解化学概念,巩固化学知识,获得化学实验技能、培养实事求是、严肃认真的科学态度和训练科学方法。  【
期刊
【摘要】小学语文教学中运用情境教学,能够大大地提高学习效果,这已是不容置疑的结论。本文主要从情境教学的教学模式和实施方法来揭示小学语文情境教学的规律。  【关键词】情境教学;情境创设;乐趣  一、情境教学的教学模式  所谓情境教学,是指在教学过程中,依据教育和心理学的基本原理,根据学生年龄和认知特点的不同,通过建立师生间、认知客体与认知主体之间的情感氛围,创设适宜的学习环境,使教学在积极的情感和优
期刊
【摘要】小学思想品德课目的在于使学生学会做人的初步意识,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奠定学生用于谋求丰富生活的知识、能力基础;思想品德课的教学是实现小学德育教学的主要渠道,对引导学生从小逐步形成良好的思想品德和文明行为习惯起着奠基作用。然而,由于思想品德大多都是理论教育,对于还没定性的小学生来说,内容难免会显得枯燥乏味,这就对思想品德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如何突破思想品德教学的这一难点成为了思想品德
期刊
初中语文教学要不要对字词教学提起足够的重视?颇多争议。说到字词教学,这往往是小学语文教师的拿手好戏。他们或卡片展示,或图表归纳,或造句听写,不厌其烦,各尽所能。可是一到了初中,很多的教师在处理课后生字词时,无非就是读两遍抄三遍了事。犹如蜻蜓点水,没有真正达到会读会写会用的目的。不少初中生就靠吃小学阶段的老本,越到后来错别字越多,写个请假条也错别字满篇。究其因,与初中阶段的字词教学环节薄弱不无关系。
期刊
《课程标准》特别提出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的教学,数学活动是学生经历数学化过程的活动,是学生自己构建知识的活动,这充分表明学生应该是数学学习的主人。如何让学生真正成为数学学习的主人,我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  一、重情境创设,引导学生在具体情境中亲近数学  数学教学要从所熟悉的现实情境和已有的知识经验出发,让学生积极地亲近数学,参与数学活动。因此,教师要精心创设学习数学的情境,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
期刊
江泽民总书记曾多次强调:“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而基础教育是培养创新人才的摇篮。因此,我们在小学数学教学中,要调动学生积极参与教学活动,努力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那么,如何在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呢?下面结合我在数学教学中的实践,谈谈我的几点看法。  一、在教学目标上,“一个遵循,两个突破”  教学目标的确立,是教师教学思想的充分体现,同时也是培养学生创造才
期刊
语文教学自古以来就有炼词炼句的传统,现在新课标也提出了:“语文教学要注重语言的积累、感悟和运用,注重基本技能的训练,给学生打下扎实的语文基础”,“阅读教学的重点是培养学生具有感受、理解、欣赏和评价的能力”等要求。我们的语文教学是否应该回归到阅读的本体——文本语言的品味、探究,换言之就是应该采取合适的教学策略,培养学生良好的语感,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语感是一种对语言文字的敏锐感受力、正确理解力。
期刊
【摘要】著名数”学家华罗庚先生曾经说过:“数缺形时少直观,形少数时难入微”。 在实际教学中,“数”辅助“形”,可以将“数”形象化;“形”辅助“数”,可以使“数”直观化。学生在研究数学问题时,由数思形、见形思数、数形结合考虑问题是一种常用的思想方法。用数形结合方法可以使复杂问题简单化、抽象问题具体化;能够变抽象的数学语言为直观的图形、抽象思维为形象思维,有助于把握数学问题的本质。实践证明,数形结合与
期刊
语言的听力是语言交际功能实现的最重要途径。我们学习英语也是用来交际的,因此,作为英语教师,有必要探索一下英语听力教学的问题。 当今世界形势变化所产生的深远影响,决定了英语交际功能的深层体现;并随着交际教学法的逐步推广,我们必须加强听说教学。因此,听力训练对学生运用英语进行交际的能力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一、我们得明确听力的心理机制  1、分析和综合;大脑高级神经活动的分析和综合功能在语言信号接受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