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农村中学学生创新精神的培养

来源 :成功•教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qtanj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素质教育把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作为重点内核,这既是时代的要求,也是教育改革与发展的迫切需要。当前,农村中学虽然叫喊着“已经步入素质教育轨道”,但是就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却是一片茫然。由于农村中学教学设施不先进、师资水平参差不齐,加之信息不畅等多方面的因素,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仅仅是停留在口头上。农村中学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是摆在农村中学广大教师面前的一个现实而迫切的重大课题。
  
  一、 明确创新内涵是培养创新精神的前提
  
  长期以来,人们对“创新”定位过高,甚至形成一种误解,那就是:只有发明创造并能产生社会效应和经济效益,那就叫“创新”。其实,创新的含义表现在两个层面,一是“前无古人的层面”,即是首创的;二是“标新立异”的层面,即是特定群体中少见的。在前一个层面上,农村中学学生很难达到,后一个层面是不难做到的。
  事实上,每个人都有创新的潜能,关键在于教师的开启。中学阶段是人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形成的重要时期,也是其创新精神勃发的旺盛时期,如果引导得法,学生的创新精神就会不断萌发、滋生;反之,就会扼杀他们的创新精神。在日常生活中,教师要鼓励学生独立地、创造性地克服一个个困难、解决一道道难题、制作一件件模型,这些细微的创新,虽然不能产生社会经济效益,却锻炼了心智,培养了能力。时下的农村教育者大多是在应试教育的环境下成长起来的,要想点燃学生心灵创新的火花,就必须明确“创新”的含义:它是看得见、摸得着的,并且伴随在我们身边的。
  
  二、 营造创新氛围是培养创新精神的途径
  
  农村中学承载的中考压力很多、很大。但是我们教师要大力宣传创新精神,积极营造培养创新精神的氛围,给创新者以勇气和力量。一是要提倡教育民主,呵护创新火花。现代教育思想强调民主施教,这种民主,就是把学生当作活生生的人,当作教育的主体,并予以充分的尊重和信任,可以在学校或班级设立“阳光意见箱”,鼓励学生参与学校和班级的管理工作,让他们在学习生活中充满阳光和甜蜜的体验,引导他们去充分地释放自己的潜能。教师尤其要保护好学生的好奇心,甚至是偏爱“小调皮”,让学生的创新火花不断迸发。二要搞活课堂“活水”,培植创新土壤。因为急功近利,许多教师的上课实行满堂灌,甚至有的教师端起教参宣布“标准答案”。这种教学方法浇灭了学生思维的火花,把学生引到了绝路上。笔者认为在课堂上要做到“三提倡”,即提倡教师下台学生上台、提倡议论纷纷反对一片肃静、提倡学生多问、教师少问。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应该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刨根究底的兴趣和爱好,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发散求异思维能力,对诸如“树上有8只鸟,用枪打死一只,还剩几只”的问题,要让学生充分发挥想象,而不要苟求唯一答案,甚至有的学生对“用枪打鸟”的违法行为提出了质疑,我们都应该给予充分地肯定。只有做到这样,才能真正落实创新精神的培养。三要宣传创新典型,激发创新欲望,学校充分利用班级黑板报、学校的文化长廊等板块,大力宣传本校的、外界的有创新能力的人物。可以宣传本校老师,如教师的论文得奖、发表,竞赛得奖等;可以宣传本校学生,如学生学科知识竞赛获奖、美术作品发表、小发明小制作获奖等。通过宣传本校的人物,可鼓励学生锐意求新促进群体优化,还可以宣传学习外界的名人,可鼓励学生树立远大理想,为祖国的繁荣昌盛而奋斗终身。
  
  三、 搭建创新平台是培养创新精神的保证
  
  没有个性的人,谈不上创新。
  个性,即个体的整个精神世界,其核心内容是主体性与创造性。由于现行的教育方式过于统一,课程、教材、教法缺乏特色,特别是强调名利化的评价标准,束缚了许多教师的手脚,于是他们在一间教室内、一方讲台上,用一本教参、一支粉笔,在一块黑板上自编自导自演磨灭学生个性的悲剧。要想终止悲剧,学校应该放开手脚,冲破压力的重围,为具有不同秉赋和不同潜能的学生创设一个发展空间。
  一切新思维、新方法,只有通过实践的检验才能判其方向的正误。学校要培养学生的创新,必须强调一种感性的体验,要搭建各种平台,让学生经历不同层次的实践活动,使其个性得到张扬。农村中学如何做到这一点呢?我始终认为:一是培养学生兴趣爱好,发展学生个性特长,尽量呵护学生的好奇心。二是开展丰富多彩的校园活动,如各学科知识讲座、校园美育节、田径运动会、学生会干部竞选、文学社刊等。三是开展课题研究,如环境污染、人与自然、本地经济发展状况探索等。四是开展科技发明创造活动,如航空航天模型制作、小玩具制作、日常用品制作等。一系列活动的开展,为不同层次学生的发展提供了舞台,使他们无所不为而有其所为。
  基础教育是培养各级各类人才的奠基工程。就农村经济发展的实际而言,大量需要的是能推动当地经济发展的实用型人才。农村中学教师亟需树立全新的教育理念,为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而不懈追求与探索。
其他文献
像擦伤、磕破这样的皮肤损伤,家里准备的那些外用药水该用哪个?rn紫药水皮肤、黏膜的化脓性感染,白色念珠菌引起的口腔炎及烫伤、烧伤等适用.需要注意的是:如果是面部有溃疡
[摘要]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演示实验以其独有的优势在化学课堂上发挥着重要作用。它可以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思维能力和操作能力。  [关键词]演示 实验 能力 观察 思维    在化学课上,学生常常会由于知识理解不透彻,而甘愿充当“配角”或“看客”,缺乏学习的热情和积极性,导致教师唱“独角戏”,极大地降低了课堂效益。化学演示实验以其独有的优势,在学生学习兴趣的激发和能力的培养上发挥着重要作用
创新能力是新时代人才的核心素质,是当前教育的最终目标,我们必须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为培养合格人才打下坚实的基础.语文是人们学习和掌握各门知识的基础学科,要打好创新基
近年来有关科学哲学的研究进行得如火如荼,而它兴起的原因大体是由于知识的高度浓缩性以及其所特有的反思与批判精神。同时,也因为科学哲学在方法论的方面具有独特的优势,故而,科学哲学的发展对推动国际关系学科的进步有着很大的作用。本文从科学哲学的视角入手,着重探究它在国际关系学中的应用过程,对于国际关系学的发展来说,科学哲学对其起到了重要的促进和引领作用,科学哲学能够利用方法论的独特优势对国际关系学进行指导
摘要:随着人类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与思维意识的进化,哲学已经如同科学一般,可以用实验的方式进行研究。哲学实验作为一种新型的研究方式,以其应用范围的广泛性,实际操作的简便性以及概念思辨的创新型,对传统的哲学研究方法产生了巨大的挑战。就目前来看,哲学实验在方法论上还有着一定的缺陷,但是由于其方式结合了现代的科学实验的研究方式,在研究问题的范围上有了很大的拓展,给许多难以用传统方式研究的哲学问题提供了新的
摘要:本文从救济法律缺失、法律地位模糊、可诉性不明三个方面分析了高职院校教师法律权益救济不力的原因,并从《劳动合同法》的视角提出了扩大争议受案范围、确立校规适用机制的解决建议。  关键词:劳动合同法;高职院校;权益救济  中图分类号:D922.5/G715.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4379-(2018)32-0058-01  作者简介:蒋兰芬(1963-),女,汉族,湖南常德人,湖北交
素质教育提倡弘扬人的主体性,重视开发人的智慧潜能,注重形成人的独立人格和精神风貌,注重发展人的现代意识、科学意识和良好的公民意识,全面发展人的思想品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审美素质、劳动技能素质和身心素质等,使其得到全面发展,提高学生的创造力。21世纪的到来,为我们赶超世界先进水平、实现民族的伟大复兴提供了一次新的历史机遇。时代呼唤创造型人才。要打好创新基础,必须从搞好教学的创新能力培养抓起。在教学
本文认真梳理了基层公安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并结合基层的声音提出了一些意见和建议,以期下情上达。同时结合自己的调研感悟,既展示了基层的工作成绩,也指出了其不足之处。
所谓意识,其实质就是物质不断地进行变化过程的场所。它作为一种世界之结而存在,在历史的进程研究中一直被人们所广泛关注。但学界中关于心智哲学对意识影响的假说,却都没有真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