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金属材料与热处理》课程的兴趣教学

来源 :金色年华·下半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ensiuu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金属材料与热处理》是一门专业基础课,在技校教育中,由于实验条件的限制,该课程不易上好。着重阐述在教学中如何通过多层次、多样化、多途径的教学设计,制造教学亮点,实施兴趣教学,从而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关键词:金属材料与热处理 兴趣 教学
  
  《金属材料与热处理》是一门专业基础课,研究的是金属材料的成分、组织及热处理方法。材料热处理一般不改变工件的形状,而是通过改变金属材料的成分、组织,从而达到改变性能,实现用途的目的。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应掌握金属材料的性能特点,用正确的热处理加工工艺和方法获取优质的工件。由于本课程研究的是材料内部的组织结构,许多知识点需要通过各类实验来验证。但技工学校由于实习设施的缺乏,导致很多实验不能进行,教师只能进行理论教学,因此,学生上课时普遍感觉枯燥、乏味,学起来很困难。那么,教师该怎样才能上好这门抽象难懂的课程呢?
  心理学告诉我们,兴趣是人的认识需要的情绪表现,是学习动机中最有活力的部分。学习兴趣的培养、保护和发展对于激发技校学生进行专业课程的学习尤为重要。许多学生不是不想学,而是由于缺乏必要的学习兴趣,没有学习动力,时间一长甚至发展到厌学的程度。笔者认为教师的责任是,在教学过程中通过多途径、多层次、多样化的教学设计制造专业教学的亮点,实施兴趣教学,从而让学生产生学习兴趣,维持并发展兴趣,这样才能真正地学好这门课程。通过几年的教学实践,笔者总结了以下几种兴趣教学的实施手段和方法。
  一、举例子,吸引学生注意力
  著名心理学家皮亚杰认为:“青少年的好奇心不完全取决于一个东西的物理特性,而要看它和主体的过去经验的关系如何。”也就是说,学生会对自己熟悉或相关的课题内容产生兴趣。因此,教师上课时应针对学生的状况,灵活地使课本内容贴近学生的生活和经验,使学生对教学内容产生亲切、熟悉的感觉,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进一步激发学生学习更深层次内容的求知欲望和学习动机。
  举例教学就是贴近学生生活和经验的一种教学方法。比如在介绍金属材料时,笔者不是照搬概念,而是引导学生列举一些生活中的金属实物及其使用材料的例子。学生从身边的生产、生活中举了很多例子,如“金项链是用金制作的”,“易拉罐是用铝做的”,“车床的床身材料是铸铁”,“电线是铜芯的”,“防护网是用不锈钢做的”,“香烟盒的内包装纸是锡纸”等等。笔者在其中选择了比较具有代表性的金属进行列表,如下:
  由于这些物体都是学生平时见过甚至是用着的,已有了一定程度的感性认知,因此,在讲金属的性能,如金属的导电性、导热性、耐高温性时,很多学生都能马上领悟。
  二、讲故事,挖掘学习兴趣点
  在机械专业课的教学中应该善于挖掘课本知识点中的背景故事、历史故事等,将这些与专业知识息息相关的故事讲给学生听,对于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大有裨益。
  例如,在讲到“淬火”这个单元时,以中国古代热处理的发展史为线索,挖掘出“淬火”这道热处理工艺背后的历史故事:在我国古代,公元前六世纪左右,钢铁兵器逐渐被采用,为了提高钢的硬度,淬火工艺得到了迅速发展。以河北省易县燕下都出土的两把剑和一把戟为例,其显微组织中都有马氏体存在,说明是经过淬火的。历史故事相传,三国时诸葛亮带兵打仗,请当时的著名工匠蒲元为他的军队制造了3000把钢刀,蒲元运用了“清水淬其锋”的热处理工艺,使钢刀削铁如泥,从而大败敌军。从这些故事可知,淬火的主要目的是为了获得马氏体,提高钢的强度和硬度。
  另外,讲到淬火冷却介质时,给学生讲了对我国的淬火技术发展做出了重大贡献的南北朝人綦母怀文的故事。《北史》所载:“怀文造宿铁刀,其法,烧生铁精以重柔铤,数宿则成刚。以柔铁为刀脊,浴以五牲之溺,淬以五牲之脂,斩甲过三十札。”五牲之脂是动物油,淬火应力小、变形开裂倾向小;五牲之溺则含盐水,冷却能力强、淬硬层深。可见,在南北朝时,随着淬火技术的发展,人们已经逐渐发现了油、水、盐水这些淬冷剂对淬火质量的影响。
  笔者讲完故事后,把淬火这道热处理工艺的特点及淬火冷却介质进行了补充和总结。通过对专业知识相关故事的生动介绍,学生对所学的课程有了较为全面的了解,这无疑比干巴巴地讲解课本内容有趣得多。
  三、设悬念,激发科学探究精神
  《金属材料热处理》中“金属材料的力学性能”是教学的一个重要环节,但该课程内容较为抽象,如果采用平铺直叙的讲述法,很难提起学生的兴趣。因此,在上新课前先放映了一段著名的泰坦尼克号游轮沉没的电影片段,并进行解说:泰坦尼克号邮轮堪称当时世界上最大、最豪华、设计最先进的游轮,但就是这艘被称为“永不沉没”的海上都城,在与冰山的一次冲撞后,产生了90多米长的大裂纹,并在短短3个小时后就沉没了。这是人类航海史上的一次悲剧,它的沉没也是近一百年来的未解之谜。后来科学家对邮轮的残骸进行分析,认为事故的发生与材料的力学性能有密切的关系。
  学生听到这里,急于想知道其中的奥秘。这时,笔者却卖了一个关子,不急于讲答案,而是设下伏笔,创设了一个“悬念猜想”的学习情境,从而进入教学过程。
  在教学中,由于强烈的好奇心的驱动,学生对金属材料的力学性能分析这一原本枯燥的课题始终保持着浓厚的兴趣,课堂教学变成了学生进行科学探究的过程。最后,再为学生揭开悬念的谜底:原来,泰坦尼克号游轮的钢板,在极低的温度下变脆,经不起冲击和震动;另外,钢板中含硫量高,韧性很差,最终导致了这场灾难的发生。
  “好奇之心,人皆有之”,利用悬念猜想这一“催化剂”,创设新奇的教学情境,往往可以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学生在猜测过程中会产生心理上的焦虑、渴望和兴奋,而这种心态正是教学所需要的。
  四、做实验,用实验求证理论
  《金属材料与热处理》是一门与生产实际联系比较密切的实验学科,虽然大的实验无法在学校里完成,但教师也可以开动脑筋创造条件,设计一些简单易行的实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通过实验验证理论,提高学生对知识的认同感。
  例如,在讲到材料的硬度时,可用一简单的实验求证课本知识:找一把小刀切削橡皮擦和铅笔。小刀可以轻而易举地切削橡皮擦,而切削铅笔却要花很大的力气。说明橡皮擦的硬度低,而铅笔的硬度高。再如,钢的火花演示试验也可以在校办工厂进行。先准备好四种钢:低碳钢、中碳钢、高碳钢与高速钢,让学生用砂轮机分别打磨四种钢材。通过现场演示及讲解,学生很快便掌握了不同含碳量钢的火花特点,并且可以通过火花来分辨材料。
  在《金属材料与热处理》教学中,无论是举例子、讲故事,还是设悬念、做实验,都始终围绕着兴趣教学这个中心点来展开。孔子说过: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兴趣是学习动机中最活跃的成分,一旦激发出来就会使学生产生求知欲望,充分调动起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从而克服学习中的困难,学到知识,真正实现寓学于乐。
其他文献
摘 要 :中国高等学校设计教育是随着市场经济建设发展起来的,高校设计教育在表面的繁荣景象下也存在着诸多问题,诸如课程体系陈旧、缺乏优秀的专业师资、学生实践经验不足、综合性的设计创新能力差等等。高校艺术设计教育应该尽快顺应新形势下对设计人才的需求,结合学校办学优势,整合优化相关专业课程和部分基础课程,构建一套具有特色的现代艺术设计教育体系,增强学生的实践能力与市场意识,不断提高教师的专业素养,培养出
如何使地理教学课堂出现张弛有致、意趣盎然的教学格局,整个教学流程呈现出预定的、有序的、最佳的调控态势,一直是我们地理教师追求的目标。在地理课堂教学中,我常用的调控方式有以下几种:  一、教法方面  地理课堂教学的调控机制,在很大程度上就是刺激学生集中注意力,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从美学的角度讲,引起人们审美注意的一个重要因素,是客观对象的新异性和多样性。因而,课堂教学方法是否新颖、是否多样,也是决
小学英语课堂教学中,依据教学内容,合理设计提问,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促进学生自主学习的重要手段。通过课堂提问,不仅可以启迪学生思维,而且有助于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促进
本文针对艺术类专升本的教学方法进行研究,文章将专升本的形式概括为两种形式,并分别加以论述,在甄别不同专业后,归纳总结了一个较为系统的教学方法。在当下专升本教育较为混
研究标准化战略、搭建标准化体系是建立规范、科学、高效的企业标准的首要工作,也是企业标准化的基础工作。通过多年从事标准化管理经验并结合该公司标准化管理的成熟战略,从
一、英语教学中加强德育渗透的必要性和重要性分析  在学校教育中,各个学科教学是进行德育教育的主渠道,各学科教学是教师在向学生传授知识的同时进行德育的最经常的途径,对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具有重要的作用。教师要充分重视这一渠道的作用,各科教学本身都包含许多重要的道德教育资源。美国当代德育家托马斯-里考纳(T-Lickona)认为,各科教学对道德教育来说是一个“沉睡的巨人”,潜力极大。教学工作永远具有
生态翻译学主张翻译应当在适应翻译生态环境的基础上有目的地进行译文选择,根据语言维、文化维、交际维转换程度的高低来评价译作。当代翻译家高健在翻译《瑞波·凡·温克尔
期刊
当今社会什么都讲求高效率,教学也不例外。“大容量、高效率”的课堂教学,是同仁们一直在探求的理想的课堂教学。那么,教师如何在课堂教学中充分调动学生参与教学过程的积极性,从而高效地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呢?我认为,运用科学的教学模式可以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下面就我自己在高效课堂教学模式探索中的一些做法和思路操作做一总结。  一、编制导学案  教师在熟悉教材、分析教材、分析学生学情的基础上编制学案。  导
测量放线是市政道路工程很重要的一项技术工作,贯穿于施工的全过程,从施工前的准备,到施工过程,到施工结束以后的竣工验收,都离不开测量工作。如何把测量放线做得又快又好,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