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文章首先分析了ERP生产计划模块中容易出现的问题,将其总结为假想目标过于理想化、计划与管理控制相脱离两方面。其次重点介绍解决生产计划模块问题的有效策略,并对可使用的新型技术做出总结,可帮助企业在制定生产计划时更符合实际情况,避免发生冲突。
一、ERP生产计划模块存在的主要问题
1、无限能力的假设前提过于理想化
企业制定计划生产可促进生产环节更具有科学性,对资金与原料进行合理分配,避免发生资源短缺建设项目终止的情况。这一规划从表面情况分析具有很强的科学性,但在实际使用中却存在很多问题,以生产计划为例。在设计阶段工作人员的计划过于理想,原料的使用情况以及生产能力都是按照最好状态来进行的,并没有将影响因素加入其中,这样得到的计划报表并不具有可行性。无线能力指的是企业在对未来发展方向以及生产阶段进行规划时总是往好的一面想,并且最大限度的提升生产规模。造成计划在企业中并不能开展,并且现有的设施条件不能实现计划目标,造成计划与现实脱轨,没有起到引导作用。生产环节受多种因素制约,企业在假设过程中将原料的量全部加入计算中,缺少对损耗部分的分析,这样得出的结果只能是理想方案,并不能反应真实情况。这种分析计划方法使企业的抗风险能力下降,在运转过程中与脱离市场经济的变化,只是依靠自身设定的计划来开展生产活动,当市场发生变动后产品很难再找到销路。便出现了积压、滞留等情况。生产计划的合理性体现在使用阶段,并且要在规划中体现先进性,可减少企业运转中的损耗。
2、生产计划与控制相分离
制定出的生产计划并不具备控制能力,只是对一段时间内的生产情况做出简单的规划。当一套完整的计划设计成型后,由于缺少监管控制,需要很长一段时间才会在生产环节落实,而市场往往已经发生变动,计划方案便显得落后,应用时很难对生产盈利起到促进作用。由于落实不及时造成计划失去可行性的情况在企业中最为常见。出落实之外,控制还体现在产量上。一份科学的生产计划应具有变动性,当产品的生产量达到饱和后,可对其进行宏观调控,减少计划生产量,可保持产品的销售价格不变。这种控制力却是生产计划中所缺少的,两项工作只能在生产环节单独开展,很容易引发基层生产矛盾。企业在运营过程中会对市场做出全面调查,并对一段时间内的变化进行预测,这样在设计规划时可更科学的进行,这也是控制的体现形式之一。要实现管理目的,将计划方案应用在实际生产中,必然要与控制相配合,在日常工作中互补,即使出现不稳定因素也会在得到有效的解决,并不会影响长期发展目标的实现。沟通配合不但体现在工作内容中,更重要的是解决管理制度中存在的分离问题。
二、优化ERP生产计划模块的对策
ERP计划模块是基于计算机设备来构建的,可灵活变动,在计划时要考虑企业的真实能力,将可能发生的风险项目加入其中,这样在使用阶段更具有科学依据。系统在对数据进行分析计算时会将误差浮动范围显示出来,可作为生产原料投入量的影响参考,同时还可将损耗量展现出来。对ERP生产方案进行优化处理,可解决计划过于理想化而失去真实性的问题,还能将控制管理引入计划中,帮助在基层快速得到落实,解决真实存在的弊端。若开展过程中遭受到阻碍,还可通过整改模块来解决,将不合理的部分去除,引入新的计划理念。生产计划中要体现出材料的搭配使用,保障原料充足,可为生产环节提供足够的能量,材料缺少的情况下可适当降低生产量,这样可以保障产品的质量,解决材料对市场的影响问题。
1、引入APS
计划就是排序,就是先做什么,后做什么的问题。可以想象,上百台各种设备、数千人同时要完成各种任务,怎样才能在各种约束(设备能力、人员、时间、场地、物料等)条件下以及随时可能发生变化(动态)的,实现多个目标最优化的选择(交货期、设备有效使用率、最低成本等)?APS被誉为供应链优化引擎。其对所有资源具有同步的、实时的、具有约束能力的模拟能力,对物料、机器设备、人员、供应、客户需求、运输等影响计划因素,还是长期的或短期的计划都具有可优化、可对比和可执行性。当每一次改变出现时,APS就会同时检查能力约束、原料约束、需求约束、运输约束、资金约束等,这就保证了供应链计划在任何时候都有效。APS是一种基于SCM和约束理论的先进计划与调度系统,包含大量数学模型、优化及模拟技术。对制造业而言,APS能及时响应客户要求,快速同步计划,提供较精确的交货日期,减少在制品与成品库存,并自发考虑供应链的所有约束,自动识别潜在瓶颈,提高资源利用率,从而改善企业的管理水平。
2、实施ERP与MES系统集成
MES是根据APS的排程计划去执行并实时反馈,其对每个人员、每个设备、每个物料的生产资源的工作计划。MES系统集成实现生产任务监控、限额发料、生产过程执行的信息流在双方系统之间的传递。MES对生产过程进行实时监视、诊断和控制,完成生产单元整合和系统优化,在生产过程层中进行物料平衡、制订生产计划、实时排产、优化生产计划,实现了从订单下达到产品交付整个生产过程的优化管理。当工厂里面有实时事件发生时,MES能及时做出反应、报告,并用当前的准确数据对它们进行指导和处理。这种对状态变化的迅速响应使得MES能够减少企业内部没有附加值的活动,有效地指导工厂的生产运作过程,从而使其既能提高工厂及时交货能力、提高物料的流通性,又能提高生产回报率,使整个企业有了一个自上而下无缝连接的信息平台,自动执行计划层制定的生产计划,从收集的实时数据中提取ERP系统所需的正确信息,使企业中需要相互联系的各信息系统和以产品生产为纽带的各部门紧密联系、协作,使企业获得最大的效益,从而解决了生产与计划之间的“断层”问题。
小结
在当今顾客驱动的环境下,制造商必须具有在面对不确定性的事件中不断修改计划的能力,要做到这一点,企业的制造加工过程、数据模型、信息系统和通信基础设施必须无缝地连接且实时运作,因而供应链同步化是企业最终实现敏捷SCM的必然选择。智能、协同、全局以及集成四方面必然是先进生产计划所应具备的特点。
(作者单位:东华大学旭日工商管理学院)
一、ERP生产计划模块存在的主要问题
1、无限能力的假设前提过于理想化
企业制定计划生产可促进生产环节更具有科学性,对资金与原料进行合理分配,避免发生资源短缺建设项目终止的情况。这一规划从表面情况分析具有很强的科学性,但在实际使用中却存在很多问题,以生产计划为例。在设计阶段工作人员的计划过于理想,原料的使用情况以及生产能力都是按照最好状态来进行的,并没有将影响因素加入其中,这样得到的计划报表并不具有可行性。无线能力指的是企业在对未来发展方向以及生产阶段进行规划时总是往好的一面想,并且最大限度的提升生产规模。造成计划在企业中并不能开展,并且现有的设施条件不能实现计划目标,造成计划与现实脱轨,没有起到引导作用。生产环节受多种因素制约,企业在假设过程中将原料的量全部加入计算中,缺少对损耗部分的分析,这样得出的结果只能是理想方案,并不能反应真实情况。这种分析计划方法使企业的抗风险能力下降,在运转过程中与脱离市场经济的变化,只是依靠自身设定的计划来开展生产活动,当市场发生变动后产品很难再找到销路。便出现了积压、滞留等情况。生产计划的合理性体现在使用阶段,并且要在规划中体现先进性,可减少企业运转中的损耗。
2、生产计划与控制相分离
制定出的生产计划并不具备控制能力,只是对一段时间内的生产情况做出简单的规划。当一套完整的计划设计成型后,由于缺少监管控制,需要很长一段时间才会在生产环节落实,而市场往往已经发生变动,计划方案便显得落后,应用时很难对生产盈利起到促进作用。由于落实不及时造成计划失去可行性的情况在企业中最为常见。出落实之外,控制还体现在产量上。一份科学的生产计划应具有变动性,当产品的生产量达到饱和后,可对其进行宏观调控,减少计划生产量,可保持产品的销售价格不变。这种控制力却是生产计划中所缺少的,两项工作只能在生产环节单独开展,很容易引发基层生产矛盾。企业在运营过程中会对市场做出全面调查,并对一段时间内的变化进行预测,这样在设计规划时可更科学的进行,这也是控制的体现形式之一。要实现管理目的,将计划方案应用在实际生产中,必然要与控制相配合,在日常工作中互补,即使出现不稳定因素也会在得到有效的解决,并不会影响长期发展目标的实现。沟通配合不但体现在工作内容中,更重要的是解决管理制度中存在的分离问题。
二、优化ERP生产计划模块的对策
ERP计划模块是基于计算机设备来构建的,可灵活变动,在计划时要考虑企业的真实能力,将可能发生的风险项目加入其中,这样在使用阶段更具有科学依据。系统在对数据进行分析计算时会将误差浮动范围显示出来,可作为生产原料投入量的影响参考,同时还可将损耗量展现出来。对ERP生产方案进行优化处理,可解决计划过于理想化而失去真实性的问题,还能将控制管理引入计划中,帮助在基层快速得到落实,解决真实存在的弊端。若开展过程中遭受到阻碍,还可通过整改模块来解决,将不合理的部分去除,引入新的计划理念。生产计划中要体现出材料的搭配使用,保障原料充足,可为生产环节提供足够的能量,材料缺少的情况下可适当降低生产量,这样可以保障产品的质量,解决材料对市场的影响问题。
1、引入APS
计划就是排序,就是先做什么,后做什么的问题。可以想象,上百台各种设备、数千人同时要完成各种任务,怎样才能在各种约束(设备能力、人员、时间、场地、物料等)条件下以及随时可能发生变化(动态)的,实现多个目标最优化的选择(交货期、设备有效使用率、最低成本等)?APS被誉为供应链优化引擎。其对所有资源具有同步的、实时的、具有约束能力的模拟能力,对物料、机器设备、人员、供应、客户需求、运输等影响计划因素,还是长期的或短期的计划都具有可优化、可对比和可执行性。当每一次改变出现时,APS就会同时检查能力约束、原料约束、需求约束、运输约束、资金约束等,这就保证了供应链计划在任何时候都有效。APS是一种基于SCM和约束理论的先进计划与调度系统,包含大量数学模型、优化及模拟技术。对制造业而言,APS能及时响应客户要求,快速同步计划,提供较精确的交货日期,减少在制品与成品库存,并自发考虑供应链的所有约束,自动识别潜在瓶颈,提高资源利用率,从而改善企业的管理水平。
2、实施ERP与MES系统集成
MES是根据APS的排程计划去执行并实时反馈,其对每个人员、每个设备、每个物料的生产资源的工作计划。MES系统集成实现生产任务监控、限额发料、生产过程执行的信息流在双方系统之间的传递。MES对生产过程进行实时监视、诊断和控制,完成生产单元整合和系统优化,在生产过程层中进行物料平衡、制订生产计划、实时排产、优化生产计划,实现了从订单下达到产品交付整个生产过程的优化管理。当工厂里面有实时事件发生时,MES能及时做出反应、报告,并用当前的准确数据对它们进行指导和处理。这种对状态变化的迅速响应使得MES能够减少企业内部没有附加值的活动,有效地指导工厂的生产运作过程,从而使其既能提高工厂及时交货能力、提高物料的流通性,又能提高生产回报率,使整个企业有了一个自上而下无缝连接的信息平台,自动执行计划层制定的生产计划,从收集的实时数据中提取ERP系统所需的正确信息,使企业中需要相互联系的各信息系统和以产品生产为纽带的各部门紧密联系、协作,使企业获得最大的效益,从而解决了生产与计划之间的“断层”问题。
小结
在当今顾客驱动的环境下,制造商必须具有在面对不确定性的事件中不断修改计划的能力,要做到这一点,企业的制造加工过程、数据模型、信息系统和通信基础设施必须无缝地连接且实时运作,因而供应链同步化是企业最终实现敏捷SCM的必然选择。智能、协同、全局以及集成四方面必然是先进生产计划所应具备的特点。
(作者单位:东华大学旭日工商管理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