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小学数学应用题教学生活化

来源 :中小学教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ktv23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陶行知说:“教育只有通过生活才能产生作用并真正成为教育。”所以数学课堂的生活化是加强学生实践能力、推进素质教育的必要途径。
  关键词:小学数学 应用题 生活化
  小学数学应用题教学改革,应以学生的发展为本,以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为出发点,拓展对基础性的理解。基础性不仅仅指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它还包括基本的数学思想方法、利用工具处理信息的能力、学习过程中的策略意识、创造性地解决问题的能力等等。我们必须把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作为素质教育的重点。陶行知说:“教育只有通过生活才能产生作用并真正成为教育。”所以数学课堂的生活化是加强学生实践能力、推进素质教育的必要途径。
  一、转变教师教育意识是数学课堂生活化的前提
  1.服务意识
  服务是一种资源,优质服务是创设舒心环境、获取最佳效益的有效手段。教学中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者应服务学生,旨在点拨、引导、创设情境,必须运用现代化教学手段、精湛的教学艺术、科学的教学方法“润物细无声”地引导学生探究、获取知识,学会思维。如推导长方体的体积公式,首先取一排4个棱长是1厘米的正方体拼成长方体,长宽高与体积分为4厘米、1厘米、1厘米、4立方厘米;然后取三排同样的长方体摆3排一层,长宽高与体积分为4厘米、3厘米、1厘米、12立方厘米;再取6排同样的长方体摆3排2层,长宽高与体积分为4厘米、3厘米、2厘米、24立方厘米。经过操作、观察、思考,学生发现长方体的体积等于长、宽、高的乘积。此过程,教师指导学生操作、引导学生观察和有意识板书就是对活动主体的服务。教学树立服务意识,是教学活动中教师和学生的科学定位,有利于突出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主体地位,使学生爱学、会学、乐学。
  2.生活意识
  众所周知,从生活实践中培养创新能力这一点上,美国的“木匠教学法”很成功。“木匠教学法”的核心就是注重知识来源于生活,让学生在实践中获取知识,让学生自我发现问题和自我解决问题,充分发展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现在小学数学教材知识系统性太强,与学生密切联系生活太少,教师为达到教学目标而搞题海战术,反复机械训练,阻碍了学生思维的发展。所以在教学中要注重生活实际,重视学生的直接经验,把教学归朴于实践、归朴于生活。
  二、善于研究生活中的数学是数学课堂生活化的基础
  知识是前人在生活中积累的经验或是揭示出的规律,而教学目标是为了掌握规律及学习发现规律的方法。若教者只是让学生掌握知识,那就是把学生的头脑当成了知识的容器,“头脑不是一个要被填满的容器,而是一把需被点燃的火把”。因此,教学中必须让学生了解知识发生的过程,要引导学生善于捕捉、获取、积累生活中的数学知识。
  首先,挖掘教材中的生活资源。以小学数学第十册举三个例子。例1:数据的收集,要求学生在上、放学途中遇到红灯时,数一数另一方向经过的大客车、小汽车、摩托车各是多少辆。例2: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认识,要求学生模仿家庭中的长方体和正方体用硬纸板动手做一个。例3:质数和合数,分解质因数,想一想班上每个同学的学号是质数还是合数,并把合数分解质因数。
  其次,指导学生观察生活中的教学。让学生观察生活中的数学,既可积累数学知识,更是培养学生数学学习兴趣的最佳途径。低年级学生可数一数客厅的瓷砖、光碟等数量,比一比身高、体重,认一认周围的平面图形和立体图形;中高年级可观察数学美,如形体的美、结构美等。
  三、善于创设教学情境是数学课堂生活化的基本途径
  创设教学情境是模拟生活,使课堂教学更接近现实生活,使学生如身临其境、如见其人、如闻其声,加强感知,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激发思维。课堂教学中如何创设教学情境呢?下面是几种常见做法:
  1.运用实例创设情境。
  如教学循环小数概念时,让学生讲永远讲不完的故事:“从前山上有座庙,庙里有个老和尚在说:从前山上有座庙……”通过实例初步感知“不断重复”,再举出自然现象“水→汽→云→水”的循环,引出“循环”的概念。
  2.动手操作创设情境。
  如推导三角形的面积公式时,学生自带两个完全一样的三角形,动手操作,通过旋转平移方法把两个一样的三角形拼成一个平行四边形或长方形,平行四边形面积等于底乘于高,所以三角形面积等于底乘于高的一半。三角形面积公式是学生通过操作、观察、思考概括而来,学生尝到了成功的快乐,不但能掌握知识,更能培养学生的信心和兴趣。
  3.运用媒体创设情境。
  媒体具有直观、形象、具体、生活的特点,运用媒体创设情境,能使抽象概念具体化,使难理解的问题容易化。如教学长方体的认识,相对的面完全相同,运用电脑平移两个面完全重合,相对的棱长的长度相等也一样,从而达到了具体、直观的效果。
  小学数学应用题应在情境中教学,要加强数学与实际的联系,培养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把在日常生活中经常遇到的问题和解决应用题紧密联系起来,进一步开发学生的创造能力。
其他文献
摘 要:课题组以项目教学法的优化应用为手段,探索了“因应项目教学模式,在建立目标中优化”、“推进课堂教学项目,从实施评估中优化”、“课外小组模拟仿真实训,在项目延伸中优化”,具体涉及仓储入库和ABC分类法、JIT库存控制,优化后的教学模式体现了良好的适用性和应用前景。  关键词:仓储作业 项目教学 目标 课堂 仿真 优化  本人参加了国家中等职业教育“十二五”规划教材“中职中专物流服务与管理专业系
期刊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在写作教学中,应注重培养观察、思考、表现、评价能力;要求学生说真话、实话、心里话,不说假话、空话、套话;激发学生展开想象和幻想,鼓励写想象中的事物。这是新课程作文教学的主题要求,要实现这一要求,必须采用新的策略,使作文教学得到优化与创新。  一、激发写作兴趣是提高学生写作能力的前提。  激发写作兴趣是提高学生写作能力的前提,学习兴趣是学生学习自觉性和积极性的核心因素,学生一旦
期刊
摘 要:教师只有利用自身这个重要的课程资源去演绎百家争鸣、万花齐放的课堂,才能迎来语文教学中课程开发的一个又一个春天。  关键词:小学语文 课程资源 开发 利用  新课程标准指出:“语文课程资源包括课堂教学资源和课外学习资源。”课堂教学和社会生活、人文知识、自然风物都可以成为语文课程资源而发挥应有的教育功能。我认为小学语文教学要做到开发并利用好语文教材,把握课程特点、倡导广泛阅读、培养良好习惯,抓
期刊
摘 要:把物理课堂教学形式改革为探究式的教学形式需要高素质的物理教师,也需要实验型的物理教师,还需要物理仪器设备和教学时间的保证,更需要物理教师转变教育理念和不断地对自己的教学行为进行反思。  关键词:探究 教学 理念 反思  新课改所呼唤的是以学生为主体、“以学生发展为本”的育人理念,就是让教师在有限的时间内组织调动其学习积极性,激发其学习的内驱力。探究式教学充分体现了这种新的育人理念,这场教育
期刊
在新课程标准下,随着教育观念的转变和更新,我们的教育逐渐从单一的知识传播转向全面素质的教育。这就促使课堂教学过程要改革、要创新,即要把重点放在培养学生的思维方法、思维能力上,使课堂的效率更高、教学过程更加优化。那么,在初中物理课堂教学中应怎样做呢?  一、创设愉悦的教学情境,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只有学生对学习内容感兴趣,才会产生强烈的求知欲望,自动地调动全部感官,激发
期刊
《数学课程标准》要求学生学有价值的知识、有实用性的知识,促使学生的发展,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数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是指通过数学课堂教学活动,使学生在数学上有提高、有进步、有收获。它既关注学生当前的发展,又关注学生未来的发展、可持续发展。有效的课堂教学是通过课堂教学活动,让学生在认知和情感上均有所发展。  一、加强学习目的教育,激发学习动机  明确的学习目的,端正的学习态度,是促进学习积极性长效作用
期刊
摘 要:导学案是学生自主学习的前提和保障,是实现高效课堂的关键,如何使用好学案就变得非常重要。我主要是从以下几方面做的:课前自学、 课堂导学、 课后巩固、学案整理。  关键词:课前自学 课堂导学 课后巩固 学案整理  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深入、课时的减少,课堂教学效率的提高成了迫在眉睫的大事,因此我校实施了“以导学案为载体,以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为宗旨”的教学改革。通过这段时间的授课以及向学生的调查
期刊
伴随着新课程的实施与推进,每位教师都自觉或不自觉地开始了课堂教学的探索与实践,过去过分强调以教师为中心的一些教学方法正在被淘汰,随之而来语文课堂出现了可喜的变化,课堂变“活”了、变“乱”了……然而欣喜之余,对某些课堂教学现象进行仔细观察、深入思考,不难发现,我们的教学很多时候还存在着“貌合”而“神离”的现象,应引起我们的重视,并及时纠正。  一、倡导自主,忽略“引领”  【案例】一位教师在教学课文
期刊
学生知识的获得、能力的提高、创新精神的培养,课堂教学仍是主渠道。课堂教学是课程改革的主阵地,有效性是教学的生命线,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是我们永远的追求。  初中七年级数学老师首先要担任小学六年级的教学任务,面对的是小学生,不但要了解小学教师的教法特点,还要了解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设计。盘点新课程理念下的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点击率比较高的关键词有这四个:生活、兴趣、直观、创新。  关键词一:生活 
期刊
摘 要:线这种表现手段从古至今在美术课堂上都应用极广。线是美术课堂中进行绘画与创作的基石,同时也是孩子们进行美术创作的必要手段。本文作者结合多年的美术教学经验,认为可以从把握线的神韵、简化没有意义的线条、欣赏名家的作品、探索线的形式意味几个方面来进行线的表现和把握线的基本脉搏。  关键词:小学 美术教学 线 应用  在美术课堂中,同学们创造出的生动漂亮的美术作品,其中很大一部分都离不开“线”这个
期刊